第266章 治天下難
西宮內,劉秀高坐,左邊是陰麗華,右邊是鄧禹,還有郭伋、杜詩、侯霸、韓歆、歐陽歙等一些重要大臣。
“諸位愛卿都看了吧,這是太子說的三省六部制度和科舉制度,你們以為如何?”
“這。”
眾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有些吃驚。
鄧禹沉默片刻,站起來,“太子聰慧,竟然想出這樣的制度,秦代實行三公九卿制度雖然好,但丞相權力過大,威脅皇權。
甚至有的皇帝還沒有完全控制用人權力,比如前漢,很長一段時間裡,形成了世家大族把握做官權力、形成門閥實力,比如王莽所在王家,累世公卿,最終篡漢,導致天下大亂,幸虧陛下天人在世,帶領我們重開大漢……
而太子的三省六部制度,使得朝廷官僚制度得到完善,提高了行政效率,加強了朝廷對地方的統治。
它還能防止宰相權力過大,抑製相權,使皇權大大加強,不會出現王莽篡漢的情況。
集思廣益,杜防某個人水平不足出現的失誤,也可以杜絕權力集中造成貪腐,以免出現個人弄權,禍害國家。
特別是六部的出現,戶部、禮部、工部、刑部、吏部、兵部,各部職責有明確的分工,有利於政令暢通,提高了朝廷辦事的速度……”
不得不說,鄧禹打仗確實一般,不是六邊形戰士,但對於政務的處理,宏觀的把控,還有遠見都挺厲害的,甚至某些方面超過劉秀。
他算是非常早追隨劉秀的,當年,劉秀昆陽大戰的捷報傳來,鄧禹當即敲定了自己的選擇,乾大事還是只有跟著老大哥劉秀才靠譜,於是收起行囊、聚攏家財,前往投奔劉秀。
後來的形勢風雲突變,鄧禹還沒來得及去投奔劉秀,便聽說劉秀被任命為大司馬前往河北招撫各地方勢力了。
於是,鄧禹帶著自己的家財和隊伍馬不停蹄地往北趕,最終在鄴城追上了劉秀。
劉秀看著這個相識已久的風塵仆仆的小學弟,內心十分感動,便對鄧禹說:“我有封拜官吏的特權,伱遠道而來,難道是想做官嗎?”
鄧禹表示,“但願明公威德加於四海,我得為明公效尺寸之力,垂功名於史冊。”
然後就勢向劉秀闡述了自己的治安策:“延攬英雄,務悅民心,立高祖之業,救萬民之命。”
當時鄧禹認為,更始政權雖然定都關西,但現在山東沒有安定,赤眉、青犢之流的武裝勢力犬牙交錯,這些勢力既不會服從於更始政權。
而且更始政權自身的領導能力又有限,他們遲早是搞得天下分崩離析的攪屎棍。
劉秀雖然輔佐綠林軍登上了大寶之位,但是要想繼續安定天下,恐怕也難成大業。
還不如延攬四方英雄、取悅民心,自己單乾,以劉秀的德行和才能,大事可成。
不得不說,鄧禹見識卓絕,更始政權果然自己內鬥,見識淺薄,分崩離析。
鄧禹不光在政務方面驚才絕豔,而且他在慧眼識人方面也很有獨到之處。經他看中推薦的人才,像雲台將中的吳漢、賈複、陳俊等,後來都成了劉秀政權的頂梁柱,為劉秀爭霸天下立下了汗馬功勞。
如今,經過十幾年的東征西討,劉秀的江山終於安穩下來了。
劉秀再次對那些與自己的浴血奮戰的老兄弟進行了封賜,鄧禹被為高密侯,食邑高密、昌安、夷安、淳於四縣。
為了體現自己對學弟鄧禹始終高看一眼,劉秀還封一送一,把鄧禹的弟弟鄧寬也封為明親侯。
“嗯,仲華說得很有道理,諸位愛卿,你們怎麽看?”
這個時候,一旁的郭伋開口了,“陛下,此事還要慎重,畢竟三公九卿制度訊ブ彌卸崠止πすΦ伉了幾百年,必然有它的道理,這可關系到國家大事。”
他如今都七十多歲了,滿頭白發,身體佝僂,但眼神又力量,估計還能活十幾年。
郭伋的高祖父叫郭解,在漢武帝時期以仗義行俠而聞名。郭伋的父親郭梵,曾任蜀郡太守。
郭伋少年時便胸有大志,漢哀帝、漢平帝時期被征召到大司空府任職,幾次升遷後擔任漁陽都尉。
王莽時期,郭伋擔任上谷大尹,後升任為並州牧。
劉秀建立東漢政權後,任命郭伋為雍州牧,又轉任尚書令,郭伋多次向光武帝進忠言諫諍。
這個尚書令可了不得,位低權重。
漢初,尚書令名義上是少府的屬官,實際上直接聽從於皇帝,平日侍從皇帝,職位低下,沒有定職,也沒有實權。
到了漢武帝時期,為了加強皇權,同時削弱相權,漢武帝在宮牆之內設立了中朝,開始讓尚書令參與朝政,和侍中、給侍中、常侍等官員一起商議國家大事。
自此,決策機構由原來以丞相為代表的外朝,變成了以皇帝為中心的內朝。只不過中朝創立不久,尚書令的權利還比較小。
起初,漢武帝任命宦者來擔任尚書令,稱“中書謁者令”,簡稱“中書令”。擔任“中書令”的宦者往往熟悉法令、典籍慣例、擅於上奏請示。
漢宣帝後,尚書台還可以任命地方官,考察朝廷大官。一般來說,尚書台負責任命官秩六百石以上的官員,而丞相則只能任命二百石到四百石的官員。
漢成帝時,“中書謁者令”的職權和屬官進一步擴大,改“中書謁者令”為“中謁者令”,不再選用宦者,而是由士人擔任。此時“中謁者令”的職權主要是處理宮內的日常事務……
隨著時間的流逝,它越來越重要的,像是霍光,王莽都乾過這樣的職位。
“陛下,臣認為輕易不可改,目前大漢天下初定,以穩固為主,若是制度再改變,怕又是王莽舊事,還是依照大漢舊列吧。”
說話的是韓歆,此人為南陽名士,一開始投靠更始政權,被更始劉玄任命為河內郡(治所在今河南省焦作市)太守,牧守一方。
更始二年(24年)秋,劉秀率領大軍在射犬(今河南省沁陽縣東北)一帶擊敗農民軍之後,乘勢進入河內郡,收取各縣。
韓歆得報,直接閉門堅守,以抗劉秀。當時,岑彭被任命為穎川郡太守,但因為穎川郡(治所在今河南禹州)當時被劉茂佔據,不能上任,他隻好跑到河內郡來投奔韓歆。
岑彭感恩劉縯的不殺之恩,所以極力勸說韓歆歸附劉秀。可是韓歆卻拒絕了岑彭的勸說。
不久,劉秀率領軍進至懷縣,韓歆見劉秀兵強馬壯,知道大勢已去,開城投降。
然而,當劉秀得知韓曾想帶兵抵抗自己時,勃然大怒,令人將韓歆捆綁起來,按在門外鼓下,準備斬首。
幸得岑彭求情,說韓歆是南陽名士,可以為劉秀效力。劉秀才赦免韓歆,讓韓歆到鄧禹軍中做軍師。
後來鄧禹西征失利後,韓歆繼續隨劉秀征戰,立下許多功勞,被封為扶陽侯,並先後被任命為尚書令、沛郡太守。
如今調回京城,準備委以重任。
但劉秀不是非常喜歡這家夥,一是當年想抵抗自己,二是這家夥很直,有啥說啥,很多時候往往弄得劉秀下不來台。
“王莽舊事?扶陽侯以為朕是亡國之君?”劉秀冷冷的看了他一眼。
韓歆沉默了片刻,他也不傻,連忙說道:“臣不是這個意思,只是興亡一念間,禹、湯罪己,其興也悖焉,桀、紂罪人,其亡也忽焉,臣認為陛下應以穩妥為主。”
劉秀不想跟他說了,看向了侯霸,“大司徒,你怎麽看呢?”
這也不是常人,侯霸為人矜持嚴肅,儀容莊重。雖家財千金,卻不事家產。
潛心好學,師從九江太守房元,研究《谷梁傳》,做房元的助理講經人。漢成帝劉驁在位時期,侯霸擔任太子舍人。
王莽在位初年,五威司命陳崇因侯霸品德好,舉薦他升任為隨縣縣宰(即縣令)。隨縣土地廣闊,靠近江湖,而亡命之徒多有在此做強盜的。
侯霸到任後,立即立案誅殺豪強,派兵全面清剿,分捕山賊。此後隨縣境內秩序得到穩定。
侯霸因此升任為執法刺奸,負責監察官員貪腐。而侯霸在查問有權有勢的人時,也毫無疑忌畏懼。
後來升任淮平郡大尹(即太守),治理政事很有名聲。到王莽失敗時,侯霸則修城堅守,最終保住全郡。
建武四年(公元28年),光武帝劉秀召侯霸和自己相會於壽春,任命他為尚書令。
當時東漢政權建立不久,整治措施還不健全,朝廷內懂得法令典章的人又很少。侯霸通曉典章制度,收集遺漏文獻,逐條奏呈前代好的政策法令。
對當時有益處的,全部獲得實施。為了醫治戰爭創傷,緩和階級矛盾,繁榮社會經濟,鞏固漢室政權,光武帝劉秀多次發布善政。而每年春天赦免罪犯的詔書,一年四季,適應農時,頒布詔令,勸課農桑,這些都是侯霸的建議。
建武五年(公元29年)十一月初一日,侯霸代替伏湛擔任為大司徒,封爵關內侯。
侯霸在職期間,明察事理,堅持正義,奉公無私。
只是他年紀大了,這兩年身體越來越差了。
“咳咳!”侯霸咳嗽了一聲。
“大司徒注意身呀。”劉秀關心起來。
“謝陛下,臣會注意的,三省六部也些類似三公九卿,但也區別,六部職位劃分明細,這三省就沒有必要吧,有三公就行了。”
他這是同意了一些,但沒有完全同意,畢竟自己是大司徒,沒有三公,那這大司徒還有必要嗎?
這不是間接削弱他的權力嗎?沒有人想自己手上的權力變小。
“陛下,臣認為,還是不變的好,三公九卿這套制度已經很不錯了,輕易動不得,牽一發而動全身呀。”
說話的是歐陽歙,勉強算得上是當世大儒,為人廉恭禮讓,以祖傳“伏生尚書”任博士。王莽時任長社縣宰,後投更始帝劉玄,任原武縣令。
東漢建立後任河南尹,封鄱陽侯,出任汝南太守,教書育人,任用賢才,頗有政績。
好家夥,除了鄧禹,大多是不同意的,他其實預想過會有阻力的,想不到阻力這麽大。
劉秀其實非常聰明,他獲取江山又開始一個新的征程——解決西漢末年以來的病根!
而這項工作的難度,對他來說,一點不比打江山容易。他非常明白,解決這個病根,他必須向士族豪強集團下手,而這些人恰恰是他建立東漢帝國的功臣。
更可怕的是文官集團與功臣豪強集團有相互滲透的傾向,而且文官集團死守道德教條,阻礙了劉秀政策的推行。
“好啦,這一件事情,朕會仔細考慮的,明日大朝,太子也來,倒是再和百官商議一下吧,那科舉制度你們怎麽看?”
劉秀有些頭疼,連忙轉移話題。
“臣,認為是極其好的,若是一個個召集來,問策,陛下沒有這麽多時間,若是都讓地方推薦,又怕地方相互勾結,推薦庸才,所以又國家統一考試,擇優錄取,那是相當不錯的,也推廣到地方,全部考試,還有這個糊名,幾人統一審閱,能夠很好的杜絕作弊……”
說話的還是鄧禹,他是非常支持劉秀的, www.uukanshu.net這大概也是他能在劉秀心中佔有重要地位的主要原因。
“臣也是這麽認為的。”郭伋、杜詩、侯霸幾人都認同。
只是歐陽歙有些猶豫,開口道,“方法是好的,可是若是不考察品德,萬一選拔的人品德敗壞,那對國家的危害就大。”
韓歆也點頭,“歐陽所言很有道理呀。”
劉秀卻是不同意的,“太子說,以前的察舉製,士人道德品質的考察是很重要的,但這不好看,因為很難對人的道德品質作出明確的評價,畢竟人心隔肚皮。
人的德行須通過對他言行的長期考察才能得出較正確的評價,而且這種言行還可能是假的,抑或他以後發生改變。
向使王莽身先死,一生真偽誰複知?”
“向使王莽身先死,一生真偽誰複知?”
幾人嘀咕這句話,感覺很有韻味,好有道理。
“陛下所言有理呀,可這德行又不能不看吧?”
“自然是要看的,只能在為官過程中考察了,太子說可以加強監督,增強設禦史台和諫院,禦史台相當於禦史大夫,應多設立官員,主要是監察百官,諫院相當於諫議大夫,主要是仗義執言,彈劾貪官汙吏,甚至指出皇帝的不足……”
“陛下聖明。”幾人一聽,感覺很有道理。
“可是這統一考試,是不是太耗費錢財和人力了?”
“這件事情,強兒說他會想辦法解決,好啦,就先這樣吧,後面的事情,等明日早朝再說。”
劉秀有點心累,他感覺這比打仗還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