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孫瓚在易京逆天改命,為子發喪,攪得人心惶惶,逃兵不斷。
劉和卻在薊城宴會賓客,安民練兵,整個幽州境內,如春風拂過,萬物新生,一片生機勃勃。
府衙中,浮雲正帶著兩位黑山軍首領與劉和會面,來的正是張燕心腹孫輕、王當。
浮雲早已改回道家裝扮,道袍鶴氅,手持拂塵,身背寶劍,改名張雲,取號雲中子。
原來浮雲離開中山後,先去冀州,到鄴城打探消息,此時劉和飛天的消息早已傳得神乎其神,得知劉和身份後,更是傳言為真龍天子。
浮雲心驚不已,便換回老本行,以道長身份進入鄴城,搜集各路傳言,整理為漢室衰微,世祖震怒,遂派神龍降世,助劉和脫困,再興漢室。
雲中子的名聲不脛而走,等袁紹派人抓捕時,他已進入壺關,到太行來見張燕,將光武中興與劉和興漢結合起來,說服張燕保劉和再興漢室。
張燕早年起義,本就不想終身做賊,主動歸順朝廷,雖被封平難中郎將,但袁紹這些諸侯名士並不認可。
如今見劉和主動結交,又早就敬慕劉虞,再聽劉和大敗公孫瓚,欣然相從。
二人交談甚歡,一見如故,當場結拜為兄弟,恰逢公孫瓚遣子求援,張燕二話不說便斬了公孫續,以人頭作為投名狀來見劉和。
王當抱拳道:“在下已奉命將公孫續人頭送還,公子何不趁機出兵,消滅此賊?”
劉和冷笑道:“公孫瓚殘暴不仁,害我全家,吾自當以牙還牙,讓他嘗嘗家破人亡,眾叛親離的滋味,在絕望中死去。”
“快哉!”王當大笑道:“公子恩怨分明,有仇報仇,就這麽讓公孫瓚死了,未免太便宜了他。”
劉和款待二人,告知幽州政令,讓他們回稟張燕,先安撫太行各部黑山軍,等消滅公孫瓚,便將其家屬部眾接到幽州安置。
先解決後顧之憂,再合力對付袁紹,終有一日也讓張燕揚眉吐氣,將袁紹踩在腳下。
二人想不到劉和身上也有江湖氣息,更親近幾分,當場便發誓效忠,幾人暢想對付袁紹,叫他身敗名裂,喝得酩酊大醉。
次日張雲單獨來見劉和,疑惑道:“既然張燕願歸順,何不借其兵力一舉消滅公孫瓚?此人為當世梟雄,若不早除,恐會死灰複燃。”
劉和笑道:“公孫瓚雖敗退,但困獸猶鬥,其勢未可猝除,更何況麹義正攻打易京,看他如何垂死掙扎。”
張雲道:“公子坐視公孫瓚滅亡,若被麹義所殺,不能手刃仇敵,豈非抱憾終身,令天下人失望?”
劉和挑眉一笑:“道長怎知我只是作壁上觀?公孫瓚已是內憂外患矣!”
張雲心中一動:“莫非公子早在易京有所部署?”
劉和笑道:“公孫瓚手下也有個道士劉緯台,不知道長可曾聽說?”
“那是個神棍,專門騙人錢財,故弄玄虛!”張雲連連擺手,一臉嫌棄:“我們不一樣!”
公孫瓚那三個結義兄弟,在幽州可是臭名昭著,真正的小人得志,不但仗勢欺人,還出了不少餿主意專門坑害百姓,被人罵為“涿郡三狗”。
劉和言道:“道長師出有門,豈是那等小人可比?但小人自有小人的用處。”
張雲蹙眉道:“劉緯台畢竟是公孫瓚結義兄弟,會輕易背叛嗎?”
劉和淡淡說道:“所謂忠義,不過是因為背叛的籌碼還不夠大。
古來多少人心,能經得住考驗?” “公子真是深不可測!”張雲心中暗驚。
劉和年紀輕輕,卻能說出這等真知灼見,有時候真如同得道高人,高深莫測,怪不得能駕馭呂布。
想起此人,又出言提醒道:“公子既知此理,當小心呂布。”
劉和點頭道:“我既知養虎之患,便自有防虎之策。”
並非人人都能做關二爺,關羽能成為忠義化身,被後世奉為聖人,並不是他戰功赫赫,華夏戰神數不勝數,功勳比他大的也不知凡幾。
關羽最難能可貴的,就是一生忠義,不為各種誘惑所動,歷經波折經受住考驗,讓這最難保持的人性閃閃發光。
這恰恰是歷朝歷代,上至王侯將相,下至平民百姓,最缺少卻又最向往的無價之寶,自然備受追捧。
黑白兩道都拜二爺,這也是絕無僅有的,既是對自己的勉勵警示,也是對他人的美好期待。
張雲懷著敬畏之心,奉命陪同王當、孫輕體察薊城民情,眼見為實,好讓他們回去誠心勸說張燕。
有張燕的黑山軍做後盾,劉和忽然覺得袁紹威脅也大大減小,以袁本初在官渡之戰時的表現來看,自己已經立於不敗之地。
不過眼下還是要打好基礎,萬一袁紹哪根筋不對,又聽了正確的謀略,對幽州來個疲兵戰術, 不出半年,就要徹底崩盤。
如今幽州百廢待興,最缺的就是人才,沒有能人治理境內,資源短缺,何談爭霸?
這兩月田疇極力舉薦,也隻來了兩個名士,一個是薊城人徐邈,因被公孫瓚迫害,隱居軍都山。
一個是河間人邢顒,對朝廷腐敗極為失望,拒絕舉孝廉和三公辟命,若不是與田疇交好,給好友面子,恐怕還請不動。
這兩人都是內政人才,眼下也正是休養生息時期,讓他們全權負責屯田農耕之事,鼓勵生產,發展鹽鐵。
看著門可羅雀的黃金台,劉和無奈歎息,誰叫幽州偏遠,人才資源都集中在中原一帶?
守株待兔收效甚微,乾脆來個遍地撒網,此時中原已經大亂,曹操屠徐州,殺名士邊讓等,天下震動。
雖然沒有呂布,但陳宮還是聯合陳留太守張邈、從事許汜等同謀叛亂,兗州數郡響應起事,劉和知道他們敗得會更快,請田疇寫信邀請陳宮。
另外又向賈詡、劉曄、王凌、太史慈,甚至周瑜、魯肅,這些能想到,還未找到明主的人送信,都以奉詔勤王,中興漢室的名義邀請。
看起來有些荒唐,但不管結果如何,先混個臉熟再說,這就叫有棗沒棗,先打三竿子。
劉備還要到處打起漢室宗親的名號招人,如今獻帝還未東歸,自己這現成東海王后裔的身份,不用豈不浪費?
正眼巴巴觀望中原局勢,張遼前來拜見,拿著一封書信神情古怪:“許攸竟向我送信,欲以《司馬法》為禮,叫我做進讒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