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價漲跌一如這秋日天氣,忽高忽低,但總歸還是越來越低。
范陽近來鬧出好幾樁人命,劉和卻不聞不問,既然想投機賺錢,就要做好被割韭菜的準備。
在他那個年代,炒股、金融詐騙更是舉不勝舉,每天天台都在排長隊。
府衙之中,劉和正接待邴原,聽聞一條龍來了兩人,讓他喜不自禁,終於吸引來名士,說明自己的招牌已經打了出去。
邴原自右北平到漁陽,再到薊城,一路訪查民情,最終才來范陽見劉和,對幽州治內許多政令讚口不絕。
二人重點探討劃分土地,安置百姓之事,劉和目前所執行的,其實是後來均田製的思路,世家大族掌控土地、人口資源,瞞報逃稅,國家府庫空虛。
趁著幽州破壞重建,劉和推行新政,但諸多細節他也不清楚,邴原此次實地考察,提了不少建議,補全疏漏,解決民怨。
邴原也算寒門子弟勵志成長的典型人物,從小家貧,苦讀求學,終於苦盡甘來,後來雖身居高位,依然清貧自守,名垂青史,一生基本圓滿。
邴原這種人最為樸實憨厚,又品格忠正,劉和大為滿意,當即便任其為勸農從事。
邴原拜了官職,馬上便轉換身份,抱拳道:“屬下避亂遼東時,曾結識不少中原名士,亦收了幾位門生,皆因報國無門而歎息,今主公興複漢室,匡正朝廷,可延請委用,為國效力。”
劉和大喜道:“幽州僻遠,人才凋零,吾於薊城設黃金台,唯才是舉,想必先生也已看過,有勞根矩舉薦,多多益善。”
邴原歎道:“師兄學識淵博,有經天緯地之才,可惜失望於朝堂,不肯出仕,至今尚在薊城徘徊,為主公言語所驚。”
劉和言道:“管先生大名,吾仰慕已久,其行為世表,學任人師,於濁世履潔節,已是難能可貴。聽聞管先生也在遼東治學教化,從者甚多,既不願出仕,何不就任燕京學館,講學化民,治理經典?”
邴原遺憾道:“師兄乃名相管仲之後,熟讀《管子》,深諳治民之策,若隻講詩、書,未免大材小用,惜哉歎哉?”
劉和笑道:“人各有志,不可強求,或許管先生尚有未決之事,逼迫太甚適得其反。”
管寧這種隱士,雖在當時受人推崇,但真才實學如何,後世根本無法評判。
這就像比賽競技裡,沒有上場的在觀眾眼裡永遠都是最強的,但一旦派上場,也可能不盡如人意。
所以對這種名大於實,卻又脾氣古怪的人,劉和並不強求,華夏自古以來人才輩出,每逢亂世更是群星閃耀。
有人被卷入歷史洪流之中,有人振臂高呼,也有人飄然於外,劉和更需要第二者。
如果諸葛亮沒有出山,也絕不會成為家喻戶曉的人物,頂多提一句臥龍隱士而已
當然後世也有不少評論,說管寧不肯出仕,是因忠於漢室,不肯臣魏,那就互相觀察觀察,大家都這麽忙,他現在可沒時間跑去薊城開盲盒。
“也隻好如此了!”邴原也知道師兄脾氣,無奈歎息。
劉和言道:“我近來軍務繁忙,無暇脫身,既然管先生對我那些標語頗感興趣,我這裡再寫一句話,有勞根矩一同送去,待境內稍定,便親自登門請教。”
“如此最好不過!”邴原點頭,略作猶豫抱拳道:“在下到范陽半月,城內百姓無不議論糧價,有一事冒昧動問。”
劉和笑道:“先生請講。
” 邴原問道:“主公先前發文收糧,以致范陽糧價暴漲數倍,商客爭相而來,近日忽得大商資助,莫非早有安排?”
“先生所言不差!”劉和對他倒也沒有隱瞞。
邴原蹙眉道:“主公此舉意在吸引糧商,再以低價收糧,雖可解燃眉之急,但失信於天下,豈非飲鴆止渴?”
劉和笑道:“在商言商,其為利奔走,自知奇貨可居之理,先前幽州缺糧,自然糧價變高,如今府庫充足,降價也在情理之中。”
邴原見劉和不以為意,起身勸道:“吾聞用武則先威,用文則先德,威德相濟,方可成大業!主公自入幽州,用武攘平境內,百姓稱頌,正當增修文德,息民養士之時。此舉雖有人鑽營取巧,咎由自取,但皆因主公而起,必為天下人議論。主公欲興王業,蕩平四海,就該以漢室為正,權詐可用於不臣之賊,而不可加於依附之民。賊為國家之患,不可不除,而民雖良莠不齊,卻可訓教改正,海不辭濁流方成其大,望主公詳察!”
劉和聳然動容,忙起身還禮道:“先生一言,有如當頭棒喝,令我有如撥雲見日,受教了!”
邴原一席話,瞬間將劉和的格局打開,上升到諸侯霸業層面。
終於意識到,自己還在用後世的小農商鑽營思想,為了一點小利自鳴得意,但他現在所處的位置已非普通百姓,更不是企業老板。
天下動蕩,百姓受苦,他要做的是救國,掃平亂世,延續大漢王朝,為國家甚至民族而努力奮鬥,再也不是小打小鬧的屁民了。
邴原見劉和從諫如流,大感欣慰,躬身道:“今天下大亂,非命世之才不能濟也,主公乃漢室宗親,肩負大任,吾觀袁紹矜驕自大,外寬內忌,遲早必敗。若早日收服人心,以孚天下之望,資冀州之殷富,蓄燕趙之士馬,據河北之地,成業易如反掌。此乃世祖中興創業之路也,萬不可因小失大。”
“當真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劉和感慨不已,拉著邴原入席。
剛才這番規劃,其實田豐之前已經講過,但只是還停留在戰略層面,邴原則具體到收買人心,這就是企劃和運營的區別。
想到這裡,劉和更覺得急需一位真正的謀士,田豐只能算戰略家,目光長遠,洞察先機,這類人還有沮授、荀彧、魯肅等。
但他們只能做規劃,並不善於臨陣決策,對於具體的兵法計謀則弱了許多,三國大勢劉和早就了然於胸。
雖然從後世穿越而來,但除了一些先見之明,他並不認為憑自己那些本事就能與古人鬥智鬥勇,更需要郭嘉、龐統這類人才輔佐。
至於像諸葛亮那樣內外兼修,周瑜那樣文武雙全的天縱奇才,暫時還不敢奢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