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呂布重生:開局再殺丁原》第七十四章 某乃呂奉先
  呂布沒想到見面之後,李儒第一句話是這個。

  忍不住問:“依然記恨皇甫嵩圍殺之事?”

  李儒搖頭:“主公,儒無私心。”

  “哦?”

  “主公,皇甫嵩抗命不遵襲擊上官罪同謀反,按律當株族,主公輕松放過皇甫嵩家眷,難道不怕宵小之輩效仿?”

  呂布擺擺手:“宵小之輩豈能傷我?”

  “主公,”李儒再勸:“隱患不止宵小之輩,還有皇甫堅壽此人。”

  “嗯?此話怎講?”

  “皇甫堅壽膽識過人智勇雙全,更兼聲望高,在關西關東均有名望,若有心謀害主公……絕非小打小鬧。”

  呂布輕笑:“原來如此,文優放心,我已著人將其家眷送入並州嚴加看管以為人質。”

  “仇恨足以使人忘記親情。”

  “那也無妨,”呂布笑道:“一步閑棋耳,有用最好,無用也無妨,就算他為復仇而不顧一切,那又如何?我呂奉先仇人何其多耶?區區皇甫堅壽算得什麽?”

  李儒聞言,歎口氣:“主公,除此之外,冒險入城也非良策,若是……”

  呂布再打斷李儒的話:“文優,你所言有理,然而,爭霸天下絕非兒戲,無人可算無遺策事事算盡,更無人可坐以稱王,豈能事事追求毫無風險?”

  “主公……”

  呂布站起,轉身面對門外,抬頭便可望見堅挺的關牆以及巍峨的山嶺,雙臂背在身後,淡然道:“人生在世,意外何其多耶?若事事擔憂,何以成大事?

  “便是高祖,麾下武將何其善戰,謀士何其多謀,不也多次身陷險境?

  “敢於犯險之精神才更珍貴,若有一天,某身懷萬夫不當之勇卻處處謹小慎微,斷然再難有勇猛精進之勇氣。”

  說到這裡,猛然轉身,雙目如電直視李儒:“文優,你可願輔佐一乾大事而惜身之呂奉先?”

  李儒聞言,訥訥不語。

  呂布說到這裡,走到李儒身前,拍拍李儒肩膀:“當然,某敢於犯險,不等於魯莽,一則某有萬夫不當之勇與三千精騎相隨,即便被兩萬大軍圍困,也有信心殺出重圍;二則某入城之前已有安排,便是李堪一心為皇甫,某也可以打開城門殺出重圍。”

  話音落下,再補充一句:“文優,你大可質疑我呂奉先之人品、謀略甚至出身,唯獨不可質疑我呂奉先衝鋒陷陣之能。”

  說完,傲然而立:“我是呂奉先,是並州飛將,當世虓虎,身懷萬夫不當之勇,更兼騎戰無雙,天下之大,無處不可往,莫說小小槐裡城,便是長安洛陽這般雄城,某也能來去自如。”

  李儒更覺震驚,抬頭,望見呂布挺拔如參天巨樹之身形,感受呂布鋒利如方天畫戟之銳氣,忽的為之心折。

  真梟雄也!

  良久。

  李儒回神:“主公言之有理,然而,某依然會時刻勸諫,此乃謀士本分,納與不納,則在主公。”

  呂布也點頭:“此乃正理。”

  但還是向李儒解釋一句:“文優,某甘願冒險,非為冒險而冒險,實為收益,收益高於風險,某才冒險,斷然不是魯莽無謀之輩。”

  李儒再拜:“主公果然……非尋常人也。”

  呂布笑笑,轉身坐下:“文優,此番我兩萬五千精兵在手,該如何行事?”

  李儒正色回答:“先前謀劃,主公意在三河精卒,需借助西涼軍以收三河精卒之心,可對?”

  “對。

”  “可長遠謀劃呢?”

  李儒的眼神瞬間銳利:“主公,可願效仿董卓之事?”

  呂布沒繃住。

  直接笑出聲。

  董卓在時,人人都罵董卓,恨不能把董卓大卸八塊。

  董卓死後,人人都想做董卓,恨不能立刻成為董卓。

  世事當真奇妙。

  政治當真奇妙。

  笑過,點頭:“董卓雖不堪,卻也曾經位極人臣,但凡有野心者,無不心向往之,某也不例外。”

  李儒依舊眼神銳利:“既然如此,何不直入洛陽掌控朝政與……天子?”

  呂布盯著李儒,猶豫要不要把劉辯和何太后在他手中的事情告訴李儒。

  李儒卻接著道:“主公雖有梟雄之姿,卻屢犯大錯,我若早隨主公,絕對不會離開洛陽,不會去做並州牧,會如董卓那般囤兵洛陽扶植親信,留張遼張楊於並州,緩圖天下。”

  呂布反問:“具體如何行事?某沒有董卓那般底蘊,更無董卓那般孫女可嫁給天子。”

  “主公可娶宗室女,萬年公主深受先帝寵愛,又正值花樣年華,可為主公良配。”

  “隻娶公主,遠遠不夠。”

  “有此大義,主公便可借助漢室底蘊以壯自身。”

  李儒說到這裡,忽然歎了口氣:“其實,主公可以將此看做選擇陣營。”

  呂布挑眉。

  陣營?

  他第一次聽人把這個詞用在這裡。

  隱有明悟,卻又不太徹底。

  李儒卻問:“主公可知,這天下共分幾大陣營?”

  呂布回想與賈詡交流過的內容,信心滿滿道:“皇室,士族、黎民。”

  李儒卻搖頭:“不夠深入。”

  “再加上外戚、宦官、邊軍。”

  李儒依然搖頭:“這次夠全面,但不夠明確。”

  呂布一時無語。

  李儒再問:“主公,當今天下,掌權者何人?”

  “朝廷佔據大義,士族瓜分地方,加上本將軍,三分天下。”

  “在這之前呢?”

  “之前是董卓與朝廷、士族三分天下。”

  “董卓是或不是士族?”

  呂布忽然驚醒。

  董卓是士族嗎?

  直覺認為不是,因為董卓與士族乃死敵。

  然而究其出身,雖草莽,卻也是西涼豪族。

  李儒微笑:“董卓雖非士族,可在關西卻比士族更強,更有號召力,是關西士族領袖,一如關東士族領袖袁隗。”

  呂布腦海中閃過一道閃電。

  瞬間豁然開朗。

  關西,關東。

  董卓,皇甫嵩,關西士族,關隴軍閥……

  是了。

  士族也非鐵板一塊。

  關西士族多出名將,多驍勇善戰。

  關東士族則相反,文風更盛,勢力也最大。

  有漢以來,關東士族長期壓製關西士族,而皇帝則往往借助關西士族來對抗關東士族,是以關東關西士族矛盾日深。

  到桓靈二帝時,已成水火之勢。

  如此,董卓所作所為便有理有據,隨後天下大勢更非偶然,而是早有因果。

  呂布想到前世的種種,忍不住倒吸一口冷氣。

  難怪董卓死後,李傕郭汜等人依然能掌控朝廷達到四年之久,掌權時間比董卓還長。

  能做到這點,絕非只因兵強馬壯,必然有人支持。

  再想到皇甫嵩的種種異常反應,更確定這點。

  皇甫嵩是關西士族出身,卻與關東士族走得很近,多次呼籲解除黨錮,卻又深得漢靈帝信任得掌兵權,結果在董卓入洛陽之後又不動一兵一卒,皇甫嵩兒子皇甫堅壽又與董卓關系極好……

  每一種異常反應都有了理據。

  不過更能證明皇甫嵩這人難成大事,看似左右逢源,實則被困在漩渦之中不得脫身,若非兒子與董卓關系極好,早就身死族滅。

  在董卓死後滅董卓全族,估計是見大勢已定所以痛下殺手向關東士族表忠心。

  如此看來。

  自黃巾之亂起,一連串戰火便因關東關西士族而起,是關西關東士族爭鋒之表象。

  諸侯討董,便是關東士族對關西士族的討伐。

  這,這……

  呂布忽然醒悟,前世他為何不受人待見。

  不只因為殺丁原,更因為他先投關東士族,又投關西士族,再投關東士族,如此反覆,才致信譽徹底受損。

  即便不殺丁原,不殺董卓,隻棄丁原,棄董卓,一樣會被罵作“三姓家奴”。

  這是地域之爭,是派系之爭,更是黨閥之爭。

  而非簡單的權力之爭。

  想到這裡,緩緩平複心情:“文優,何以之前從未聽聞這等說法?”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