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聽他開口問道:“諸卿對此以為如何?”
首輔陳演看到皇帝目光定向內閣這邊,便出列奏道:“老臣以為,或可一試!”
他一開口,其他官員便紛紛跟著開口,都覺得可以試試,不過崇禎皇帝注意到的蔣德璟卻不說話。
於是,崇禎皇帝便開口問道:“蔣閣老呢,以為如何?”
蔣德璟聽到點名,抬頭回視皇帝,猶豫片刻,最終回奏道:“陛下,微臣以為,此法不妥!”
在原本歷史上,他並沒有勸諫,而是在崇禎皇帝根據這份提議實施之後才侃侃而談,駁斥這份奏章的荒謬性。
此時的崇禎皇帝很想知道,他當時到底是怎麽想的?為什麽一開始的時候不阻止,而是事後來阻止?
此時,他一回奏完之後,陳演便轉頭看了他一眼,喝問道:“如此,蔣閣老可有來錢之妙法,解決國庫空虛之困?”
蔣德璟一聽,便無言以對。
另外一個內閣輔臣魏藻德也跟著奏道:“此法總好過又加增賦稅,自願買賣,不會勞民傷財,如若可成,國之大幸也!”
其他皇親勳貴,文武百官聽了,一個個都是讚同。如果皇帝同意了,那就不會向他們逼捐,要是不支持那就是傻子了!
於是乎,一個荒唐的提議,在各自利益的驅使下,竟然人人稱讚,似乎成了一個能真正解決問題的好法子!
崇禎皇帝以前看著這段歷史覺得很荒謬,很弱智,到底是什麽樣的腦子才會有這個國策的實施?如今看著這一幕,他忽然明白過來了。
要是原來的皇帝,看到滿朝文武,絕大部分臣子都覺得可以試試,三人成虎之下,估計他都能信了,以為真的可以試試。
而少數清醒的官員,在這種大勢之下也難以反對。蔣德璟該是如此,甚至他因為懟皇帝,懟這種情況多了,以至於和崇禎皇帝難以相處下去,被革職離開了朝堂。
不過此時,崇禎皇帝卻是露出了一絲冷笑,當即喝道:“既然諸卿都同意此法,朕心甚慰。就從諸卿開始,預訂多少寶鈔以支持國事!”
他這一說話,頓時金鑾殿內鴉雀無聲。人人低下頭,不再言語。
但是,崇禎皇帝顯然不會放過他們,看著底下說道:“就從皇親勳貴、首輔閣老開始吧,卿等為百官之首,當需帶個好頭,做個榜樣!”
本來的話,他不打算按照歷史上那樣逼捐,讓他們捐款,而是借錢,有借條的那種。不過如今他們既然都覺得印寶鈔好,那就連借條都不用了,正好拿寶鈔來當借口。
成國公朱純臣站在最前面,首當其衝,無奈之下,他隻好向崇禎皇帝奏道:“陛下,老臣家大業大,開支不小,並無多少余財。但此乃國事,老臣自當盡力,可湊銀五百兩!”
一直在聽著的太子朱慈烺一聽,頓時眼睛一下就睜大了,真的沒想到,堂堂世襲國公,竟然隻給五百兩?這打發叫花子麽?
父皇果然是沒說錯,國難當頭,他們壓根就沒當回事!
崇禎皇帝聽了,不動聲色,問道:“當真?”
“當真!”朱純臣聽了,毫不猶豫地回答道,似乎事實就是如此,壓根不需要再思考。
崇禎皇帝沒有立刻發飆,也沒有露出失望之色,而是轉頭看向下一位。
第二位是定國公徐允禎,開國功臣徐達的後人,屬於大明朝唯一的一門雙公家族,也是家世顯赫之極的那種。
此時,看到崇禎皇帝看向他,他便出列奏道:“臣也無余財,但亦會湊五百兩購買寶鈔。”
朱慈烺聽了,又是盯著他看,心中相當失望。
隨後,一個接一個的回答,朱慈烺發現,三個國公,都是五百兩,借口都一樣,家大業大,開支很大,沒有余錢。
等到嘉定伯周奎,也就是他親姥爺回答時,他立刻豎著耳朵盯著他,腦海中閃現出母后悲痛一幕,不知道為什麽,心中有點忐忑起來。
他終歸是知道了他母后掏了五千兩銀子的事情,此時,如果這周奎出五千兩,也能在此時鶴立雞群,不管怎麽樣,看在母后的面子上,就勉強認他罷了。
他正想著,就聽周奎在奏道:“陛下,老臣亦無余財,當湊一百兩以為國用!”
前面的時候,公爵出五百兩,侯爵出三百兩,伯爵出一百兩,他還真的按照這個出法,真的只出一百兩了!
朱慈烺還以為自己聽錯了,當他明白過來,自己沒有聽錯之時,頓時大怒,當即喝道:“大膽, 你竟然敢……”
他本來憤怒地想當場揭露周奎竟然把他娘的五千兩銀子都給貪了,真的是是可忍孰不可忍也!
不過他的話還沒說完,崇禎皇帝伸手一攔,把爆發中的朱慈烺給按下去了。
然後,崇禎皇帝盯著周奎,冷聲說道:“你說是出一百兩?”
看到這一幕,周奎心中有些忐忑起來,他轉頭看了下前面幾位公爵,最終還是咬牙說道:“老臣想起來了,可以多湊一點,出一百五十兩!”
朱慈烺一聽,怒目圓睜,又想爆發。
不過這時,崇禎皇帝先開口說道:“下一個!”
按照親疏關系和爵位,後面是天啟皇帝的老丈人,算是過氣的皇親國戚了。太康伯張國紀站了出來,稍微顯得有點猶豫,最終還是開口奏道:“陛下,臣願出兩萬兩,以補國用!”
他這話一說出口,頓時石破天驚,滿朝嘩然,所有人都轉頭看向他。
驚訝的有之,不滿的有之,恨他的亦有之……
崇禎皇帝看著這一幕,不動聲色,只是問道:“卿說是兩萬兩,這數目可不少,當真?”
“當真!”張國紀沒敢看別人,只是低頭回應道。
這時,後面文官中,也不知道是誰,低聲說道:“沽名釣譽之輩!”
這個聲音很低,剛好張國紀能聽到,上面的皇帝是不可能聽到的。
張國紀的身體微微一顫,不過很快穩住。
崇禎皇帝又在上面說道:“卿能說說,為何滿朝文武,皆不超過五百兩,卿卻能出到兩萬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