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上吊之前,崇禎掀桌》第一百六十一章 解決錢的問題
  第163章 解決錢的問題
  崇禎皇帝沒時間在永平府這裡多待,安排了黎玉田為薊遼總督,周遇吉為薊鎮總兵,鎮守三屯營,負責山海關到居庸關的防線,楊廷麟負責移民永平府的事情之後,便班師回京了。

  這一次出征前,建虜十幾萬大軍和十幾萬李賊大軍,一共將近三十萬聚集京畿之地,可以說,局勢非常嚴峻。

  不要說這兵力數量了,就是建虜的赫赫威名,哪怕皇帝有打敗過兩次建虜,可如此之多的建虜大軍,也同樣讓所有人都是膽戰心驚,就怕一日醒來,賊軍就兵臨城下了。

  如果這麽多的賊軍一直圍困下去,斷京師的糧草補給,那京師未來的命運會如何,也是可想而知的!
  結果,讓他們萬萬沒想到的是,皇帝領兵出征之後,便不斷傳來好消息,先是建虜聞風而逃,然後又俘虜了五萬流賊。皇帝又招安了這五萬賊軍,奮起追擊逃竄的建虜,一直到建虜全部逃出關。剩下的流賊,也是聞風而逃。

  至此,京畿之地便沒有作亂的賊軍和建虜。

  所有的人,都是激動興奮。

  這麽多年來,京畿之地雖為天子腳下,但是卻一點都不太平。建虜入寇之時,便是京畿之地第一個遭殃。所有京畿之地的百姓也好,官紳也罷,都過著今朝不知明朝事的日子。誰也不敢保證,今晚一睡,明早睜開眼睛的時候,是不是又會遭遇兵災!
  京畿之地這邊,幾乎家家戶戶都有因為兵災而痛失親人的事情。

  可如今,有當今皇帝領著京營橫掃了京畿之地的賊寇,他們有足夠的理由相信,只要當今皇帝在,就不大可能再有賊軍敢來京畿之地作亂了!

  換句話說,京畿之地的百姓,終於看到了太平的曙光!
  對於亂世中的百姓來說,太平與否真的是太珍貴了!是皇帝親自領軍打仗,才給他們帶來了太平的希望,因此,聽到皇帝領兵凱旋之時,幾乎所有人都跑出家門,迎接皇帝的凱旋。

  京師城外十裡開外,沿著官道兩側,全都是百姓,官紳等等,這一刻,沒有身份上的顧忌,他們紛紛拿出自己的好東西,用籃子裝著,舉過頭頂,跪在那,獻給凱旋的軍隊。

  當皇帝出現在他們視野中的那一刻時,所有百姓,都是高呼萬歲,聲勢之大,幾有震耳欲聾之感!
  崇禎皇帝本來也是開心的,畢竟打了勝仗回來。但是,當他看到這麽隆重的一幕時,看到他們頂在頭頂,欲獻出來的那些東西時,他一下又被震撼了。

  按理來說,給老百姓一個天下太平的環境,那是統治者最基本的義務。如果做不到,那統治者就要挨罵。反正是他自己的話,他絕對一肚子牢騷,要有能力造反,那絕對也是要造反的。

  如今,他這個當皇帝的,領軍平定賊亂,保一方平安,這是履行一個皇帝最基本的職責,卻沒想到,百姓卻如此相迎!

  他們的要求,實在是太低了!

  看看,就算那些身上都是補丁,一看就知道是窮苦老百姓的,也都拿出了他們能拿出來的東西。

  這是什麽?這是他們的一份誠心!
  這一刻,崇禎皇帝再次意識到,他的責任,可不僅僅是打勝仗,更要給這些百姓,還有天下百姓一個安居樂業的環境!

  這一刻,崇禎皇帝也決定,如今握有京營,便要大刀闊斧地革新一番,誰也不能阻擋!

  回到京師的第一件事情,崇禎皇帝便領文武百官,把這次戰死的忠烈送進了忠烈堂。隨後,便召開朝議,廢除賤籍和戶籍,統一為民籍。

  就聽崇禎皇帝嚴肅地說道:“雖太祖皇帝定製時,有參考前朝,又定各籍以便官管,然則大明朝歷經將近三百年,人口之多遠非開國之初可比,大明百姓之生活也遠非開國之初可比。朕得太祖皇帝托夢之時,已奏請太祖皇帝同意,可因地製宜重修祖製!”

  滿朝文武一聽這話,頓時都無語了。

  一般而言,文官製約皇帝的一個有效手段,那就是拿祖製來壓皇帝。特別是朱元璋還有旨意明確,要後世子孫遵守,不得改他的定製。

  如果說,這個是觸犯了皇帝和文官的利益,那雙方會很默契,改了,誰也不會想起有什麽祖製。

  比如說,貪官會被剝皮充草一事,在大明開國之初後就再也不見了。就這明末的官員,如果還堅持祖製的話,估計全都是沒皮的官了!
  可如果說,改製是會觸犯文官利益的,那你皇帝說了也不會有用。文官群起而攻之,這個時候就會想起祖製,用祖製來壓皇帝。

  但是此時,崇禎皇帝直接開場白就說了,他已經得到太祖皇帝的同意而改製,那用祖製來壓他就說不過去了。

  至於不相信?那皇帝是怎麽突然變了一個人,不但擁有神力,還能領兵打仗,力挽狂瀾,如果沒有太祖皇帝顯靈,那怎麽解釋?

  當然,如果有人不信邪的話,皇帝可是會發神經的,午門樓前砍了一堆人,那不是假的。有沒有膽量再試試皇帝會不會又發瘋,那是誰也拿不準!
  “……如今我大明朝人口眾多,非是子承父業便能定論。故朕決議廢除各類戶籍,統一為民籍,和農戶相當。只要是大明百姓,擅長什麽,便可從事什麽。衛所製會革新,匠籍製也將革新……”

  大明朝一開始的時候是衛所製,也就是朱元璋引以為豪的不費錢糧就能養活百萬大軍。這在開國之初,物資匱乏時候是個好事。但是時代的變遷,就慢慢地不適用了。

  本來兵農一體的衛所兵,大部分都成了衛所軍官的農奴,只能替他們乾農活賺錢。而不訓練的結果,就是一旦打仗時就不會打仗。因此,從大明中期開始,朝廷就實施了募兵製,也就是朝廷要付軍餉了。

  一直到明末,都是衛所兵和募兵製相結合的體系。然後,朝廷付不出募兵製下的軍餉,讓當兵的窮得叮當響,但是又有軍法約束,然後逃得逃,落草為寇的落草為寇,又亂成了一團。

  此時,聽到皇帝說要革新衛所製,文武官員當然也能猜出來是怎麽革新。

  這個事情,最直接利益受損的,其實是武官體系,也就是衛所中的中高級世襲武官,然後便是地方豪強,那些侵吞軍田的那種。

  不過,此時崇禎皇帝所掌握的京營,全是募兵製,是發軍餉的,和已經爛了的衛所沒多大關系。因此,他的基本盤利益並沒有受到損失,以此為基礎,強勢革新,大殿內還沒人敢反對。

  不過戶部尚書倪元璐還是站了出來,向崇禎皇帝奏道:“陛下,微臣以為,此事當徐徐圖之,軍餉來源,尚且無著落。微臣估計,皇后手中的錢,怕是不多了。”

  之前的錢,全是崇禎皇帝握著屠刀抄家抄來的,這不是穩定的國庫來源,因此,作為戶部尚書的他,有責任提醒下這個情況。

  他這個擔心,還真是沒錯。

  在崇禎皇帝回京之後,周皇后就在第一時間給他稟告了財物情況,剩下的銀錢確實不多了。

  這不,沒等崇禎皇帝說話,他又補充說道:“陛下還多有安排傷殘兵卒入各衙門做事,還能領取俸祿。這將又是一筆開支。另三餉也已廢除,百畝以下田賦也不收,微臣無能,實不知如何才能變出銀錢……”

  說到這裡,他就想辭職了。

  事實上,他已經辭職過多次。但是戶部尚書沒人想做,因此,不想做都得做。

  其他人聽到他的話,也有些擔心這錢財的事情。

  從年初抄家得到大筆銀子之後,京營重新整編,不但軍餉按時發放,連欠餉都結清了,另外文武官員的俸祿也都足額發放,局勢也往好的方面發展。

  但是,這錢就不是能時常有的,一旦後續沒有了錢,那又要欠餉不說,皇帝還要整好多花錢的地方,那怎麽辦?
  此時此刻,他們非常擔心皇帝又開始抄家!
  因此,首輔范景文便也出列奏道:“陛下,如今天下還在大亂,各地賦稅都收不上來,國庫無錢之下,又要多花錢的地方,實在不合時宜。不如有些花錢的是否可以暫緩?”

  內閣輔臣蔣德璟等人,皆跟著出列,附和首輔的話。

  到了後來,滿朝文武皆是跟著勸諫了。因為所有人都怕,就怕皇帝抄家抄上癮了!
  崇禎皇帝見了,卻沒有不講理,他知道他們的擔心是有道理的。不過,他也有自己的想法。

  前期的時候,京師抄家了一次,然後宣府大同那邊也抄家了一次,支撐了他在前期的各項開銷,終於把要亡國的危急局面給緩了下來。

  但是之後養軍隊,養國家的錢從哪裡來,確實是個問題,總不能一直抄家!
  不過對此情況,崇禎皇帝心中當然是有計較的。

  於是,就聽他對底下臣子說道:“卿等顧慮,朕亦知之。不過對朕之革新,卿等只看到了花錢的一面,且聽好了。”

  范景文等人:“……”

  皇帝這意思,就差說他們孤陋寡聞,沒見識了。

  說真的,他們還真不服氣,好歹都是科舉出來的官員,哪個不是滿腹經綸的?皇帝竟然說他們沒見識!

  於是,他們皆都看著崇禎皇帝,豎著耳朵聽著,如果皇帝說得不對,他們肯定是有心思讓皇帝知道,你打仗是厲害,可這治國,還是要靠我們這些文官的。

  只聽崇禎皇帝問殿內群臣道:“朕何以用不到半年多的時間,便擊敗了李賊大軍以及入寇的建虜大軍?按理來說,就這點時間,光是練兵時間都不夠,何也?”

  聽到這話,文武官員不由得面面相覷,皇帝這是要誇的意思麽?

  於是,范景文便立刻奏道:“此乃陛下英明神武,武勇蓋世之故!”

  崇禎皇帝聽了,只是笑笑,然後才說道:“此乃一方面,另外一方面,就是朕讓將士上戰場無後顧之憂,又且賞罰分明,才有將士們在戰場上舍生忘死,奮勇殺敵,如此,才擊敗優勢兵力的李賊大軍,又擊潰號稱野戰無敵的建虜大軍!”

  不等他的臣子說話,他就又進一步解釋道:“何以沒有後顧之憂?活著,有獎賞不缺;傷了,有去處可安排,死了,亦可進忠烈堂,與國長存!也只有如此,面對人人畏懼之建虜,朕麾下之將士亦能以一當十,以寡敵眾,創造一次又一次的大捷。卿等自己說,朕付出一些俸祿,便能讓眾卿無憂兵事,百姓能享太平,值否?”

  范景文等人聽了,皆是無語。

  道理好像是這麽一個道理,要說值不值的,那肯定是值的。但是關鍵是,或許可以不用付出那麽多錢,也能有這個效果吧?

  他們正在想著,卻聽崇禎皇帝還沒把話說完,繼續在那說道:“且天下大亂之根源是為何?天災人禍也!天災不說,年年都有,可多少天災都能應付過去而不至於釀成如今這樣的大禍。為何?皆因加了人禍也!何為人禍?簡單講,便是貪官汙吏已經多到了令人發指的地步……”

  說到這裡時,崇禎皇帝的表情變得嚴峻起來,語氣也變冷了,以至於大殿內的氣溫都似乎冷了幾度:“有天災不怕,就怕天災之下,卻還有貪官汙吏趁天災謀一己之私!朕早有聽聞,如今之官場,無官不貪,無吏不汙!朕隨便殺十個,可能有殺漏,卻絕對沒有殺錯,無非是多貪少貪的區別……”

  聽到這話,滿朝文武的汗就下來了。

  他們自己其實知道,皇帝這話並沒有誇張。可是,這樣一個事實,如果是由皇帝說出來,特別這個皇帝還有過發瘋經歷的,真要突然說著說著一下來氣,又開始發瘋的話,自己能不能幸免?
  此時此刻,沒人敢抬頭,不敢去看皇帝的眼睛。因為絕大部分人,多少都有一些違法犯忌的事情。

  崇禎皇帝掃視底下這些臣子,忽然和緩了一點語氣接著說道:“當官的,朕已經整治過一次,再看官場風氣,如若還是貪汙成風,視不貪為異類的話,朕不介意再整頓一次官場。另,汙吏這方面,朕知道如果只是殺幾個的話,也難讓天下汙吏都能改邪歸正。此有世風如此,亦有制度之因。吏員沒有俸祿卻有權,如何能忍住不貪,不去欺壓百姓?”

  “既然如此,朕就來一個釜底抽薪,把當前吏員全都換了,不再世襲,不再子承父業,不再以勞役之方式。以後之吏員,須以考核人品、才能後用之,同樣發放俸祿!朕不怕沒人用,保家衛國之將士,朕信得過他們。等到以後太平了,軍中將士年紀到了,亦可安排到衙門做事。他們有為國之心,有軍紀約束過,當勝過很多人!”

  說到這裡之後,崇禎皇帝掃視底下群臣,然後便冷聲問道:“眾卿以為,何等吏員更是好用,更是放心?朕付出一些俸祿,便有如此之多的好處,可值否?”

  其實,他心中知道,就算是這樣,也避免不了貪腐的。貪腐這東西,只要有私欲在,就不可能杜絕!

  但是,什麽東西都是相對的,只要比原有的好,那就可以了。或許這種制度等到了以後某個時代,又會不適合,但是至少如今是適合的不是?
  大殿內的文武官員聽到皇帝又是隱隱帶了威脅,又是說那麽多好處,在逼他們表態,說真的,他們心中其實是不樂意的。

  他們總感覺皇帝對武人太好了!
  在安靜了片刻之後,吏部尚書便開口奏道:“陛下,吏員之活,也不是一般人能做。須得能識字,又是頭腦靈活之輩,才能把事情做好!如若都是軍中粗魯之輩,怕是衙門事情會一團糟,此事,還請陛下三思!”

  聽到這話,只要是文官,便都附和。幾個武官,平時都被文官壓慣了,甚至他們自己都覺得,這個話在理。

  可誰知,崇禎皇帝聽了,卻是想也不想便道:“衙門中那些須得識字的活,那就用識字的將士便可。不識字,那就教他們識字。以後軍中將士,在空閑之時都要識字。至於衙門做得事情,編寫章程以教之,又有何難?”

  說到這裡時,他看到這些文官都有詫異之色,便知道在想什麽,就繼續說道:“朕以為卿等該是都明白太平之可貴!而太平何來?便是軍中將士以性命守護之!不分貴賤,不分男女,皆是利害相關。故此,以後只要是大明人,在合適年齡便都要從軍。此便是替代衛所製之革新之策!”

  如果是太平年間說這個話,估計不少人會反對。但是在座的這些人,都是經歷了天下大亂,自然最是知道太平的寶貴。哪怕他們都是朝廷高官,也不可避免地受亂世影響,太平與否對他們同樣非常重要!
  因此,此時崇禎皇帝先從當兵所能享受的好處說起,再說到人人都要當兵,就等於說,之前文官以為的武人待遇,其實是所有大明人的待遇,那就不是簡單的文武對立了。

  其實,全民皆兵是華夏歷史上就有過的,比如漢高祖劉邦在建立漢朝後,要求男子不論出生尊貴還是窮苦在及冠後都要登記在官府。從二十三歲開始,登記在案的人員每人一生要服兩次兵役,一次時間規定為一年,並且在服兵役的地點上也有要求,兩次服兵役一次在本人所在的地方郡縣,另一次則規定要在國家邊疆地區或者國家都城。

  之後有演變過很多回,也就是到了大明朝之後建立衛所製,才讓特定的人群服兵役而已。

  崇禎皇帝要革新的,其實就是參考漢初這種,和後世的兵役相結合的全民兵役製。

  對於歷史,大殿內的飽學之士當然是知道的。不過他們聽到皇帝所說之後,感覺有所不同,其中范景文便問道:“陛下所說之革新,是以漢之兵役為準,還是有所改動,有軍餉可領?”

  崇禎皇帝聽了,想也不想便道:“自然,以後之將士,分兵役製和職業製。即在朝廷規定服兵役期限後,優秀者可自願繼續留在軍中,軍餉增加,是為軍中骨乾!”

  范景文等人聽了,確實感覺和以前的兵役不同,不過還沒多想呢,就聽崇禎皇帝又強調道:“不要說眼下還是天下大亂,就算平定各處叛逆之後,整個世界,非指我大明朝,亦是各國紛爭之亂世。將士之優待,必須傾斜。誰若不服,亦可從軍成朝廷將士。此事,朕意已決。大略章程,回頭下發內閣,就由范卿牽頭細化落實!”

  本來范景文是還想說什麽的,比如各國紛爭之亂世,這個怎麽講,但是聽到皇帝說“朕意已決”,得,他也不說了,只是回奏道:“微臣領旨!”

  其他人同樣不敢說,要知道,如今的皇帝威望,那是如日中天,誰敢與之爭?或許黃道周可以,但是不在。

  崇禎皇帝掃視底下臣子,然後向司禮監掌印太監王承恩點了下頭。

  於是,王承恩立刻向一個內侍招手,然後就見那個內侍端著一個托盤到了王承恩面前。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