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笑帶領大軍一路追趕尉遲墩。
直到相州首府鄴城才停止。大軍駐扎在城外不遠處。
尉遲囧見兒子被打的落花流水,又氣憤又心疼。心中默念——親生的,親生的,親生的,我不生氣。再怎麽自我心理建設也壓不住心中怒火,朝尉遲墩批頭蓋臉罵去:“我怎麽有你這麽個愚蠢的兒子,你耍什麽小聰明,老實的在河對面守住,也不至於白白葬送我的精銳士兵。”
尉遲墩羞愧低頭,不發一言。心裡明白,幸虧是親兒子,別人早就軍法從事了。
氣歸氣,罵歸罵,戰爭還沒有結束。見城外布滿魏笑的軍隊,便決定與之決一死戰。
尉遲囧帶領軍隊出城主動出擊,不愧為嫡系部隊,王牌中的王牌,精英中的精英,將魏笑的部隊衝擊的節節敗退。
戰報傳回長安,楊堅下達死命令,不惜一切代價擊敗尉遲囧。
魏笑接到中央命令後,立即召集眾將商討對戰良策。
“諸位,中央給我下死命令,我也給你們下死命令,拿不下鄴城,咱們不必想著逃亡,回去也是砍頭,不如直接戰死沙場。”魏笑嚴肅的說道。
“魏將軍,屬下有一計。俗話說,“兵者,詭道者也。”正面交鋒咱們屬於弱勢,那咱們就想辦法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資源,在西南山坡上有觀戰的老百姓,咱們可以利用他們。”部將宇文無心說道。
“老百姓有什麽用。”魏笑打斷道。
“魏將軍,這鄴城原是北齊的都城,那老百姓原屬於北齊,對咱們北周本身就沒有什麽好感。他們聽說咱們北周內訌,自相殘殺,都跑來看熱鬧。而且他們天真的以為,咱們只會在平原作戰,不會危及他們,聚集的人數很多,達到幾萬之眾。咱們用弓箭射殺他們,必然會一窩蜂的往城裡衝。此其一。其二,尉遲囧是背城而戰,他們一定會被老百姓衝擊的七零八落,且不可能下令射殺,到時咱們再次衝鋒,必然取勝。”宇文無心詳細說道。
魏笑聽後,心想——這主意挺缺德的,但可行性高。遂下令照計劃執行,結果也如宇文無心預料那般,尉遲囧的軍隊陣型被衝散,魏笑下令衝鋒,無論普通百姓還是士兵全部格殺。
尉遲囧見大勢已去,便在隨身護衛的保護下返回鄴城,登臨北門城樓,作困獸之鬥。
戰鬥還在繼續,一隻小隊沿著登龍梯往上攀登,領頭人帶著頭盔。尉遲囧拉弓欲射。領頭人見狀,忙摘下頭盔,操著一口流利的陝西話說道:“親兒家,是額崔石啊!”
尉遲囧將如滿月的弓松手,放到一邊,悲憤道:“你我既為親家,為何苦苦相逼?”
“親兒家,額來這,就是念著舊情,不讓你受別人的羞辱,現已成定局,你自額了斷,體面兒的走吧。”崔石勸解道。
“罷了,罷了。”尉遲囧邊說邊自刎身亡。
魏笑大捷,消息傳回長安,楊堅甚喜。隨即下達命令。鄴城百姓南遷,放火燒毀鄴城。
。。。。。。
對,你沒有看錯,楊堅硬生生的將一座城從地球上抹去。現今的河南安陽自稱為北齊都城,不準確,原都城鄴城,已不複存在。
。。。。。。
隨後,司馬難與王謙也相繼被平叛。
至此,三總管叛亂以楊堅的完勝,落下帷幕。
。。。。。。
畫面一轉。劉淼帶領學生回到教室。
“好了,現在大家總結一下,
楊堅取得勝利的原因。王家歡,你來說一下” “老師,你這是打擊報復。”
“回答問題,不要說沒用的。”
“哦哦,我認為楊堅運氣好。”
“。。。。。。”劉淼內心大無語。“其他人呢,楊志萌。。。”
被點名的人,站起來,均沉默。
劉淼對這群祖宗無奈,講解道:“主要有三點因素,一、領導素質高。三總管外強中乾,司馬難與王謙都不是領兵打仗之人,唯有尉遲囧真有軍事才能,可他已70 高齡,已錯過人生黃金時代;魏笑也雖70高齡,可楊堅派來得力助手——高囧,尉遲囧的軍師是一花瓶,不堪重用。
楊堅是天生的領導人,精明強乾。善於用人:武用魏笑,文用高囧。納諫:聽從李德的建議;統戰:懷柔李牧及一大批元老重臣。
二、政治正確。挾天子以令諸侯。三總管,雖說楊堅是篡權亂政,而他們是匡扶皇室,可這只是他們一面之詞,不足以號令天下。而楊堅說三總管是反賊,是打著晉帝名義去發布的詔令平叛他們,顯而易見,皇帝所言更有權威讓人信服。
三、尉遲囧所宣揚的扶助北周的口號並沒有多大號召力。北周剛剛建國20載,還不足以讓人形成絕對的忠君意識,周宣帝統治時期又因為他荒唐暴虐讓很多大臣都對北周失去信心,相反楊堅輔政後,推行懷柔政策,讓很多人看到希望。”
“還有四點意義,全部記下來,理解背誦。一、經此一戰,北周對於新征服地區統治更加穩固。二、楊堅的個人統治更加穩固。晉帝廢除左右丞相,有楊堅直接擔任大丞相,楊堅再無其他大臣的製約。還下令讓楊堅的兒子楊勇擔任洛陽總管,東京小主宰,統轄原北齊地區。三、楊堅可以考驗幹部。在戰爭狀態下,其他人對楊堅要麽服從,要麽反對,每個人都被迫亮明立場,容不得一絲一毫的馬虎。幫助楊堅肅清內部不安份子。四、發現真正人才。王維不堪重用。戰爭前,楊堅恩寵其到朝廷側目的地步,派監軍時,關鍵時刻掉鏈子,爛泥扶不上牆。而且楊堅每日對前線動態憂心忡忡時,王維沉浸在享受權利的喜悅中,整日花天酒地,不為國事操勞,不為楊堅解憂。反觀李德、高囧為楊堅出謀劃策,身先士卒,應得重用。
你們不能只看個熱鬧,在觀看的時候分析總結,每個人都不是隨隨便便成功,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裡。”
。。。。。。
楊堅稱帝,只需要一個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