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奴才等謹遵聖諭。”
聽了康熙的話,一眾滿洲王公大臣,再次山呼起來。
“聖上,宜阿昌和徐烜被尚逆斬殺之事,朝廷還未有定論,如何撫恤還需聖上定奪。”
明珠想了想,又問了一句,宜昌阿是滿洲郭貝爾氏,乃是索額圖的黨羽之一,此前他就上奏,說要著慎刑司徹查捕拿尚之信聖旨泄露之事,可是被調兵南征事宜岔開了話題,現在舊事重提,實際上是想給索額圖上上眼藥。
《日月風華》
“撫恤?宜昌阿托付不效,粵省糜爛,全是因他而起,朕不處置他,已經是天恩浩蕩了,此事休要再提,還有尚之信之所以敢起兵作亂,原因就是滇西明賊入桂,再傳命嶽樂,著其分兵滇西,徹底摧毀明賊的老巢。”
康熙忿忿地看了明珠一眼,他知道明珠說這話的意思,其實是項莊舞劍,意在索額圖,但他卻不好點破,畢竟臣下相爭的越厲害,才更有利於他的統治。
“嗻!奴才領旨!”
索額圖畢竟是當朝國丈,又是顧命大臣索尼的兒子,在朝中人脈極廣,尚書介山、侍郎麻爾圖、禪塔海、額庫禮、溫代、邵甘等人都是他的黨羽,明珠自然不會正面和索額圖硬懟,他只是想在皇帝心裡埋上一顆種子,等到這種子長成參天大樹的時候,那才是對索額圖下手的最佳時機。
“聖上,滇西明賊躲在緬甸邊境,道路崎區難行,現在用兵,實非良策,且趙良棟和希福已經進佔麗江,滇西明賊和偽周逆軍不過是喪家之犬,取之不難,奴才現在擔心的是尚之信率軍入桂,簡親王顧此失彼之下,走脫了南寧明賊,那就麻煩了,且海賊若是得知廣東反覆,勢必要再次入寇,為防這三股力量合流,隻恐尾大不掉,奴才以為還要著宗室大員南下福建,總督閩浙大軍,如此可保無虞。”
索額圖說這話時,眼睛卻看向了跪在自己旁邊的明珠,此前合夥對付平度,是要保皇帝的聲明,但是你明中堂居然趁機上本中堂的眼藥,那就休怪本中堂了。
“那依你之見,誰可出征?”
康熙問這話時,眼睛卻看向了跪在左側最前面的康親王傑書,前者破耿精忠,便是傑書為主帥,他以為索額圖又想提名傑書總督閩浙事宜。
“奴才以為大阿哥胤禔,今年已經十一歲了,明中堂又是老成謀國之人,可總督閩浙事宜,且前者福建水師提督施琅就有攻大員的奏本,有大阿哥和明中堂在閩浙,何愁地方不寧。”
以牙還牙,以眼還眼,明珠是大阿哥胤褆的舅舅,二人對儲位虎視眈眈,索額圖身為太子胤礽的外公,不得不未雨綢繆,舉薦明珠和大阿哥出京,也是想令二人遠離權利中樞。
“呃……!”
明珠沒想到索額圖的還擊來的如此之快,答應也不是,不應也不是,隻得抬眼看向康熙。
“索中堂說的有理,我愛新覺羅家的子孫,可不是養在深宮,長於婦人之手的前明宗室,大阿哥雖然才十一歲,然膽識過人,讓他到前線去見識見識,也是好的。”
傑書如蒙大赦,他可不想再下閩浙了,那地方又濕又熱,哪裡有京師這邊舒服,左右是死道友不死貧道,你明珠和索額圖為了儲位明爭暗鬥,別扯到本王身上就行。
“康親王說的對,先帝七歲便隨大軍入關,然後抵定中原,朕也是八歲即位,大阿哥也該到前線去看看了,明珠,朕就著你為平海欽差,到閩浙前線去,至於密旨泄密之事就由慎刑司督辦。”
平衡之術,禦極二十年的康熙早就拿捏的爐火純青,
他自然知道索額圖舉薦明珠南下的意圖到底是什麽,本來是想拒絕的,但傑書的話卻令他改變了主意,所謂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讓兒子出去歷練歷練,總是好的。“嗻……奴才遵旨!”
慎刑司出自內務府,也就是順治時期的十三衙門,由大太監吳良輔主持,康熙即位後,將十三衙門改為內務府,負責內廷事務,卻保留了慎刑司,也就是後世粘杆處的前身,負責刺探內外情報。
著慎刑司查密旨泄密之事,便是在敲打索額圖,畢竟宜昌阿是因為皇命被尚之信斬殺,堂堂的當朝第一人索額圖連一個撫恤都沒爭取到,還要論宜昌阿的泄密之罪,那些依附索額圖的人會怎麽想?派系內部不穩,自然不可能在明珠離京時擴充實力了。
所以明珠對出鎮福建之事,欣然領命,他甚至還想著借機讓大阿哥胤禔立下戰功, 好在皇儲爭奪戰中佔據上風。
清廷在籌劃對雲南和廣州用兵的同時,退守永昌的吳周軍殘部終於在永昌暫時站穩了腳跟,並以玉龍關天險和永平縣為依托,勉強擋住了清軍兵鋒。
由於近萬吳周軍的家小和兩萬余姚安百姓亦隨軍轉入了永昌,所以馬寶和胡國柱面臨的最嚴峻的問題就是糧食問題。
打仗打的就是錢糧,而永昌一帶本來就山多地上,根本產不出多少糧食,再加上地方土司本就仇視吳周軍,要不是看到吳周軍人多勢眾,說不得還會出兵襲擾。
這種情況在興朗明廷的授封聖旨送到永昌後,得到了好轉,有不少心懷故明的土司,在看到進入永昌的吳周軍打起了大明旗號後,還是拿出了部分錢糧,派人送到了永昌馬寶軍前,雖然數量不多,但起碼緩解了馬寶軍的糧食危機。
馬寶遂和胡國柱定計,將所攜姚安人口分別安置在永昌外圍的沉家莊、南魏家莊、北魏家莊、厲家寨一帶開荒,並拿出在姚安府帶來的金銀,分發給當地土人,以交換急需的種子,農具等物資。
考慮到清軍有可能會調來重炮攻打玉龍關,馬寶又在玉龍關至永昌府一帶的河頭山和無量山一帶修城建寨,並大肆破壞官道,以圖遲滯清軍攻勢。
只不過預想中的進攻並沒有發生,原因就是滇西一帶地形太過複雜,清軍一路追擊下來,也有一定的傷亡,趙良棟和希福手中只剩六千余軍馬,根本不足進取,無可奈何之下,趙良棟隻得行書昆明,請求援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