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好男兒留什麽辮》第二百三十四章6科主事
熱門推薦:就瓊州軍目前控制幾個區域而言,搞科舉取士確實有些小題大做了,所以此次在瓊州舉辦的科舉取士,其實就是為提督府收攏一部分瓊州的讀書人,以完善瓊州軍的行政體系。

大明立國以後,沿襲唐製,設三省六部,其中中書省其實就是皇帝直屬的行政機構,承上啟下,統領百官,尚書省則專管六部,門下省其實就是秘書處,專門替皇帝審閱奏章,協助制定國策。

但朱元章認為三省主官權力過大,威脅皇權,遂廢三省,六部收由皇帝直接管轄。

馬仲英所要開設的科舉其實就是選拔六官下屬的官員,六官即為吏、禮、刑、戶、兵、工六官,負有察言、承宣、審理等職,以方便地方施政。

時下瓊州軍隻控制了三府一州的地盤,兵不過兩萬,馬仲英不可能設什麽六部堂官,那只會被別人恥笑,所以馬仲英即以提督府的名義任命牛天宿為禮科主事,兼任瓊州知府、李德才為工科主事,兼製造局大使、程藎為吏科主事,兼南寧知府、余思明為刑科主事、兼梧州知府、郭紹為戶科主事、兼瓊州市司大使、兵科主事由第二旅旅帥巴思克兼任,原廣西府丞趙安民擔任瓊州學政。

按明製,六部之中,禮部尚書為尊,通常由內閣首輔兼任,用牛天宿擔任禮科主事,馬仲英也是經過深思熟慮的,原因就是牛天宿曾擔任清廷的瓊州知府七年,對地方上的事務了如指掌,用他做這六官之首,就是希望他能盡心盡力地替瓊州軍打理好瓊州這個基本盤。

李德才自不必說,本身就擔任製造局大使,擔任工科主事正是人盡其才,至於用程藎、余思明和郭紹擔任刑科、吏科和戶科,其實是馬仲英根本無人可用,隻得趕鴨子上架,用他們三人為主官。

兵科主要的職能是保證日常軍事管理的有效運作、輔左提督府進行軍事決策,事關重大,用巴思克這個精通軍務的老行伍為主官,就是不想瓊州軍的軍務變成外行指揮內行。

六科設立以後,馬仲英即以提督府的名義,任命牛天宿為此次科舉的主考官,瓊州學政趙安民擔任副考官,總籌科舉事宜,為防有科考舞弊的現象,又令內衛副統領馬六協理。

當然清軍壓境在即,這個所謂的科舉考試肯定要延期,在馬仲英看來,起碼要擋住清軍攻勢,否則瓊州地方的學子很可能就會因為看到清軍攻勢猛烈,對瓊州軍不再看好,從而選擇不參加馬仲英舉辦的科舉,那可就貽笑大方了。

對於馬仲英科舉的籌劃,馬三德很是不解,他道:“既然大帥知道這些讀書人都是首鼠兩端,那為何還要收他們為官?”

“所謂習得文武藝,貨賣帝王家,咱們如果不舉辦科舉,那瓊州的讀書人就會認為他們在咱們這邊沒有晉身的機會,徹底地倒向清廷那邊,在這清廷已經基本控制全國的情況下,咱們又豈能失了讀書人的心?”

哪怕再鄙視明末的士子,痛恨他們的軟弱無能,馬仲英也要舉辦科舉,這不光是為了選拔可用的人才,而是為了籠絡人心,要知道在這時代,所謂的民心並不是普通百姓之心,而是掌握了話語權的士紳階層之心。

強如明太祖朱元章也是籠絡了淮西和浙東的士紳階層,才能虎踞金陵,奄有天下,後世的太平天國輕士紳,而廢文教,雖能得逞於一時,但最終還是在士紳階層和清廷的聯合絞殺下灰飛煙滅。

科舉必須要開,這不僅是和清廷爭奪人望的重要手段,也是現階段瓊州軍發展的壯大的重要舉措。

因為現在是明末清初,也是八股取士最興盛之時,瓊州軍如果廢科舉,采用其他的選才方式,剝奪了讀書人的晉身之階,那注定要被這個時代拋棄。

“末將似乎明白了,咱們要成就大業,那就必須有讀書人替咱們乾活,替咱們說話。”

聽完馬仲英的解釋,馬三德似懂非懂地點了點頭,他識字其實也不多,對能識文斷字的讀書人其實也比較佩服,但又痛恨這幫讀書人沒有脊梁,甘心替異族效力。

“科舉是要辦,但咱們也要完善咱們的人才體系,否則咱們永遠就要受製於士紳地主,你去傳本帥諭令,把咱們軍中子弟中年不滿十五的男丁都統計一下,由提督府派人教授他們學業,等將來他們長大成人,也能有個晉身的機會。”

瓊州軍要發展壯大, 甚至推翻滿清,自然不可能依賴沒有骨頭的讀書人,所謂不謀萬世者,不足謀一時,那就要養出自己的新軍功集團和新文官集團,用來取代舊的官僚體系。

所以這些未成年的軍中少年就成了馬仲英最好的培養對象,且將軍中子弟送入學堂,教他們讀書識字,還能得到士兵的擁戴,正可謂一舉兩得。

“末將替滇西的兒郎們謝過大帥了,可那些戰死士兵的子弟哪有銀子念書?”

瓊州軍雖然出自滇西,但離開瀘西時算上輔兵不過一萬人,此後又經歷了兩次南寧守衛戰,其實真正的滇西老兵已經沒有多少了,但這些人有不少還有家小在,尤其是瀘西招募的兵馬,他們的家小都已經遷到瓊州。,現在馬仲英提出要讓他們進入學堂念書,雖說是出自好意,但在馬三德看來讀書的費用也不是他們能夠承受的。

“咱們的學堂不是私塾,乃是咱們瓊州軍自己的學堂,又怎麽會收他們的銀兩,而且本帥還會拿出銀子貼補他們,讓他們安安心心地讀書識字,籌辦學堂的事就交給在肇慶投奔咱們的呂輕侯和從高州帶過來的陳夫子籌辦,我看這兩個人還不錯,雖然有些迂腐,但對大明還有幾分念想,讓他們按我的意思盡快拿出一個具體的章程來。”

馬仲英擺了擺手,瀘西是瓊州軍起家的地方,三萬多軍民百姓跟他一路南下,付出無數的血淚,現在就是瓊州軍反哺他們的時候,開設學堂,讓他們的子弟得到一個好的歸宿,就是最好的交待。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