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重生射雕之劍歸何處》第175章 3道聖旨
寧宗皇帝還是離開了,在“桃花島”僅僅住了兩個晚上。

 郭默大婚,寧宗皇帝給他帶來了三樣禮物。

 一盒五十萬兩的銀票,用寧宗皇帝的話說。

 “聽說你喜歡到處平山滅寨,就為了搜集他們手中的銀票,正好我這裡也有一些,就給你拿點兒過來。”

 一面“如朕親臨”的金牌,憑此金牌,見官大三級,可以調動大宋治下所有兵馬。

 回宮之後,便正式頒旨,冊封“燕王”,昭告天下。

 並且,老太監所轄的“皇城司”,暗中也直接聽命於郭默。

 當然,也僅僅能掌握三成左右的力量,其他的已經被抓在史彌遠的手裡。

 最後一樣禮物,是兩本武功秘籍,宋太祖趙匡胤當年的武功,“太祖長拳”和“盤龍棍法”,原稿。

 寧宗希望郭默盡心研習,也許能助他達到當年太祖的境界。

 這還真是親爹,就這三樣禮物,除了那五十萬兩的銀票,其他的價值完全無法估量。

 作為回禮,黃藥師親自下場,全面地檢查了寧宗皇帝的身體,並親授了一套吐納之術,早晚修行,有助於強身健體,益壽延年。

 還贈送了一瓶“九花玉露丸”,依據寧宗的體質,最多也就能夠每隔七日服用一粒,配合吐納之術,效果更佳。

 同時,將“三元樓”的事情告知,並作為雙方消息傳遞和交換的地點。

 權衡再三,打算調陸乘風前往坐鎮,並授予“提點皇城司”,位在老太監的“提舉皇城司”之下,而在“乾辦皇城司”之上。

 給予百名“乾辦”名額,人員自行招募,向郭默報備即可,由朝廷按製發放俸祿。

 ......

 南宋的上朝制度,是兩日一朝,即單日上朝,雙日休息。

 如果單日上朝這天出現嚴寒、酷暑、大雨、大風、大霧等極端天氣的情況下,也會非常人性化地給百官放假。

 “隻日或遇陰霪、盛暑、大寒、泥濘,亦放百官起居”。

 遇到犯懶的皇帝,每月只有初五、十五、二十五開一次朝會,意思意思而已。

 寧宗在位這些年,雖說沒有太大的建樹,倒也算是勤勉。

 八月十二日,崇政殿。

 寧宗已經“稱病”連停了兩次朝會,今日一早百官就齊集在崇政殿等著。

 時間不大,寧宗皇帝龍行虎步走來,自西入禦座。

 寧宗居高臨下,看著滿朝文武,莫名地感覺到,還不如坐在“伏龍居”的大廳來得舒服。

 “拜見官家——”

 宋朝除了元旦和冬至的大朝會行跪禮之外,官員平日上朝見皇帝奏事都是站著,並且行揖拜禮。

 “眾卿免禮,朕前幾日偶感風寒,休息了幾天,不知眾卿有何本章要奏?”

 寧宗皇帝話音未畢,從文官中間出來一名禦史,朗聲奏道。

 “啟稟官家,去歲太子夭折,儲位至今空懸,天下臣民無不心憂如焚,還望官家順天應民,早定儲君,以安天下。”

 “嗯,梁卿所言甚是,不知梁卿可有合適的人選?”

 寧宗皇帝這一問,這名姓梁的禦史,一下子就愣住了。

 本來他就是別人的槍,讓他出頭提上一提,官家勢必不理,重臣再陸續加碼,直到官家妥協為止。

 沒想到,就說了一句,官家竟然同意了。

 “官家,臣以為沂靖惠王嗣子趙均,為人謙和,性情淑均,可為皇儲人選。”

 既然官家問了,總得說一個人選吧,梁禦史就隨便說了一個眾臣私下議論比較多的。

 “均兒啊?不錯,算一個人選,還有嗎?”

 寧宗平靜地聽著,然後挨個看了看眾人。

 反常的舉動,讓很多躍躍欲試的大臣,一時之間不知所措。

 “史相可有合適人選?或者覺得梁禦史‘力薦’的均兒怎樣?”

 這位梁禦史,全名梁成大,是丞相史彌遠忠實的爪牙之一,人稱“四木三凶”的“三凶”中人。

 而梁成大隨口所說的趙均,則對於楊皇后跟史彌遠的內外勾結,早有不滿。

 這些事情,在宋廷高層早已不是什麽秘密,雖然很多大臣也屬意趙均,終究因為沒有史彌遠的點頭,一直擱置了幾個月。

 今日,鬼使神差的梁成大竟然在“慌亂”之中,說出了趙均的名字,寧宗皇帝也不介意拿他來敲打一下史彌遠。

 “回官家,老臣也以為沂靖惠王嗣子趙均,可為皇儲。”

 雖然被寧宗打了個措手不及,史彌遠到底是見過大風大浪之人,略加思索,就不緊不慢地給出了回復。

 “好,既然史相覺得他能做皇儲,朕就按史相的意思,立趙均為皇太子,改名趙竑。宣旨吧——”

 從上朝來,就站在旁邊打盹的老太監,一聽到“宣旨”二字。

 急忙睜開雙目,面對眾臣,從袖子裡掏出早已準備好的聖旨。

 看到這一幕,滿朝文武哪裡還能不知道,官家這是早有定論了。

 那剛才朝堂上發生這些?

 梁成大覺得自己被“耍”了,他是當槍的,但一直是史彌遠的槍,卻一不小心做了一次官家的槍。

 史彌遠也微微詫異,今日的官家,有點兒不一樣啊。

 聖旨不長,大意就是官家為延續趙宋江山,特順天應民,立沂靖惠王嗣子趙均,為皇太子,改名趙竑。

 爭執了快一年的儲君人選,終於被官家一道聖旨給定了下來。

 很多準備在早朝上,“大展神威”的大臣們,卻感覺自己準備了個“寂寞”,沒了用武之地。

 還沒等眾臣反應過來,只見老太監,又慢慢地從袖子裡拿出一道聖旨。

 “......朕於前日出宮一遊,偶遇一子,甚是有緣,特收為義子,賜名‘趙昊’。封‘燕王’之位,特賜‘如朕親臨’金牌,見官大三級,可持金牌調動大宋所屬所有兵馬......”

 相比方才設立儲君,這道敕封“燕王”的聖旨,更加勁爆。

 本來官家收個義子,雖然有些出格,也算情有可原。

 畢竟是五十四歲的老人了,九名親子,全部夭折,哪怕為了慰藉一下老皇帝的心,眾臣也不好太過反對。

 就算是封了個王,也無甚了了。現在不是大漢朝,非劉姓不王,異姓王都封得多了去了,這個好歹不算異姓,已經改名為“趙昊”了。

 而且,封的是“燕王”,那是在金國的統治區,更是金國“中都”所在,你就算是把整個大金國都封給他,也沒太多人會在意。

 都以為,這不過是官家對蒙古提出的,“聯宋抗金”的一種回應手段而已,連史彌遠都是這樣認為的。

 可是,最後居然賜予這位“燕王”金牌,還是那枚天下獨一無二的,“如朕親臨”金牌,允其調動大宋所有兵馬。

 這權力大的可就海了去了,甚至有些時候,連官家都未必能蓋過他了。

 “官家,臣覺得此議不妥......”

 老太監剛剛念完第二道聖旨,就有一位大臣出班拜倒。

 “原來是薛卿啊,這不是在和眾卿廷議,這是朕已經頒布的‘聖旨’——”

 寧宗皇帝略顯粗暴地,打斷了薛極的奏報,尤其在“聖旨”二字上,更是咬著牙說出來的。

 別的想站出來的大臣,眼看風向不對,一時之間,就猶豫了。

 這時候,老太監又不緊不慢地從袖子裡,掏出第三道聖旨。

 乖乖,還有啊?

 底下的大臣們,已經不知道該怎麽應對了,都盯著老太監手中的聖旨,想看看還能爆出多大的雷來。

 好在接下來的,不算什麽大事,主要是跟前兩件事相比。

 第三道聖旨,為慶賀皇儲確立,今年加增一科“武舉”,參加之人不限於是否是大宋之民。

 八月、九月在各州當地選拔,十二月一日,各州取前十名到“臨安”大比。

 最終取前五十名,賜予進義校尉,前三名視情況而定賞賜。

 而能進前五十名的武人,所在州府官員,在履歷上,都可以濃墨重彩地寫上一筆,作為吏部年底評級,和日後升遷的有力政績。

 參選之人,無論出身,現役軍中和吏員中,凡年齡三十歲以下,且無官職在身的,也皆可以參與。

 “武舉”由唐朝首創,宋太祖立國之後,也曾再次啟用,有宋一朝,共出現了約七十七科武舉考試。

 宋仁宗登基之後,還建立了一個專門培養軍事人才的機構——武學。

 宋高宗趙構,擔心宋朝出色的武將得不到提拔,曾主動倡議“文武並重”的國家政策。

 等到宋寧宗掌權之際,雖然,他已認識到重文輕武的弊端,並重新構建了武舉制度。

 可是,社會上依舊存在重文輕武的風氣,受此思潮影響,參加武舉考試的多是些不入流的武者。

 第三道聖旨內容很長,老太監抑揚頓挫的聲音,整整讀了半個時辰,下邊的文武大臣也聽得昏昏欲睡。

 不明白官家,怎麽突然對這個小小的“武舉”,如此上心?

 卻不想無形中,這冗長的聖旨,在逐漸淡化第二道聖旨的影響。

 “......有司衙門,務必恪盡職守,秉公辦事。欽此——”

 老太監讀完,眾大臣還在消化的過程中。

 一抬頭,才發現禦座上已經沒人了。

 “史相,這三道聖旨,都是官家親筆所書的,勞煩史相再過過手,明發出去,昭告天下吧。”

 一般聖旨,要經過門下省簽發,聖旨的結尾要注上很多經手人或部門的印章,不像後世清朝時那樣的簡捷。

 老太監滿臉堆笑,恭恭敬敬地將三道聖旨給了史彌遠,然後揚長而去。

 “史相,這是為何?”

 “史相,不能這樣啊——”

 “史相,我們該怎麽辦?”

 ......

 “哼,亂糟糟的,成何體統?這是崇政殿,不是菜市場。就按官家的意思,把這三道聖旨,都明發了,昭告天下。”

 史彌遠將三道聖旨,順手甩給了旁邊的一位大臣,不再理會眾人,也揚長而去。

 在場的幾位老臣,臉上卻是喜憂參半。

 他們都是經歷過“開禧北伐”時代的人,官家不想屈辱的活著,也想振奮一番,可最後還是簽下了更加屈辱的“嘉定和議”。

 剛才那一幕,官家的神態太像當年了。

 桃花島,伏龍居。

 大婚之日已經過去幾天了,遠道而來的“全真七子”,“丹陽子”馬鈺和“長春子”丘處機二人,也已經告辭離去。

 “丹陽子”馬鈺還一再告訴郭默,得暇之時,務必前往終南山重陽宮一行,卻不肯說明原因。

 郭默只能承諾,盡量抽時間前往,因為他自己也不敢保證,什麽時候才能往終南山一行。

 “江南七怪”這四位,卻暫時留了下來,就住在了“松風閣”內。

 這一天,武眠風匆匆回到“桃花島”,帶回來的消息,讓黃藥師將眾人又召集到“伏龍居”內。

 自那日寧宗皇帝走後,知道內情的“東邪”、馮衡、郭默、黃蓉四人,還沒來得及跟大家公布。

 也或多或少,算是在等今天這個消息。

 “伏龍居”會客廳內,黃藥師、馮衡居右,郭默坐在左手邊第一個位置,黃蓉也坐在一旁。

 “江南七怪”中,“飛天蝙蝠”柯鎮惡、“妙手書生”朱聰、“南山樵子”南希仁和“鬧市俠隱”全金發,坐在了左手邊。

 而“桃花島”一眾,陳玄風、梅超風、陸乘風、武眠風、南琴和陸冠英等人,則坐在了右手邊。

 聽香和問芙,守在大廳門口,禁止任何人進來。

 “諸位,今日召集大家前來,是有一件事情,想跟大家宣布一下。”

 “眠風剛從‘臨安’回來,在宣布事情之前,先讓他把帶回來的消息,跟大家說一下吧。”

 “東邪”黃藥師,示意了一下武眠風。

 “各位,昨日當今官家一連發布了三道聖旨......”

 原來,武眠風臨行前,“東邪”再三交待,務必關注朝廷的動態。

 昨日一得到聖旨的消息,覺得茲事體大,就連夜親自趕回“桃花島”報信。

 等武眠風將三道聖旨的內容說完,“桃花島”眾人倒沒有什麽反應,甚至覺得這些消息,好像都跟他們沒什麽關系。

 就連武眠風自己,要不是師尊的特別一再交待,他也不會把這些當回事。

 倒是“江南七怪”四位聽了,神情異常激動,他們隱約猜到了什麽,但是這一切來的太過突然,這四位都不明白到底是怎樣發生的。

 “諸位,是不是覺得這聖旨的內容,跟我們沒什麽關系?”

 “東邪”黃藥師,停頓了一下,環視了大廳內眾人。

 “下邊老夫要說的話,我希望大家都認真聽好了。”

 “其實現在能坐在這裡的,老夫覺得都是能夠信任之人,如果真出來一個吃裡扒外的,相信以老夫的武功和為人,上天入地,都能把他給找出來。”

 畢竟事關重大,即便在座都是可信之人,有些該說的話,“東邪”覺得還是自己來說,他不想讓自己的女婿作難。

 “師尊,到底發生了什麽事情?您就說吧,上刀山、下火海,徒兒絕對不皺一下眉毛。”

 眾人還從來沒見過,“東邪”有如此鄭重的時候,陳玄風首先沉不住氣了,頭一個表態道。

 “官家頒布的第二道聖旨,裡邊提到的‘燕王’殿下‘趙昊’,就是默兒。”

 “什麽?”

 “怎會如此?”

 “果然如此......”

 可謂“一石驚起千層浪”,“東邪”黃藥師這幾句話,也引起了大廳裡眾人的騷動。

 “師...師尊,這是真的嗎?”

 雖然知道以師尊的為人,根本不可能拿這種事情來說笑,但是,這也太不可思議了吧?

 整天跟自己稱兄道弟的郭老弟,竟然是當今官家的兒子,現封的“燕王”殿下?

 “默兒,你終於‘認祖歸宗’了?可是大婚之日,來的那位?”

 “妙手書生”朱聰,眼淚也掉了出來。

 大婚那天,現場來的那位,給大家的衝擊很大。

 而且,無論是“東邪”夫婦,還是郭默本人,竟然都對那位的“無禮”行為,聽之任之。

 本來就知道一些內情的“江南七怪”幾人,在事後也多有議論,而現在這個結局是唯一能夠說明一切的。

 事到如今, 郭默也不能再退縮,只是感歎一切都要重頭來過了。

 “是的,大婚那日來的那人就是當今官家,我的生父,我現在在趙家的名字,叫做‘趙昊’,授封‘燕王’。”

 郭默說完,從懷中掏出一枚金光閃閃的令牌,“如朕親臨”。

 “見過官家!”

 郭默拿出金牌那一刻,包括“東邪”和馮衡、黃蓉在內的所有人等,齊齊在階前施禮。

 郭默知道,過去的一切,真的就過去了。

 沒有什麽興奮可言,更多的卻只是不舍和惋惜......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