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重生射雕之劍歸何處》第294章 1燈北上
「什麽?這——」

 官家趙擴,在大慶殿上,當眾宣布廢除趙竑太子之位,改立燕王郭默為大宋太子。

 這個決定,就像在西湖裡,丟進了一顆炸雷一般,文武百官大多數人都目瞪口呆,竊竊私語。

 這是什麽神操作?

 官家就這麽寵溺史相嗎?

 他讓立燕王為太子,官家就直接照辦啊?

 百官們目瞪口呆,史彌遠更是一哆嗦,好懸沒再次癱倒在地上。

 「官家,您......您方才說立燕王為太子?」

 史彌遠覺得,一定是自己患了耳鳴聽錯了,要不然官家趙擴怎麽會說出如此「荒唐」的話來?

 「史相啊,滿朝文武都知道燕王雄才大略,是唯一能夠定鼎中原、一統華夏之人,可偏偏都畏手畏腳的,不敢直言面君。」

 「唯有史相這樣的千古諍臣,敢於直抒胸臆,朕為自己能有史相這樣的千古之臣輔佐而驕傲,大宋為有史相這樣的諍臣而自豪啊——」

 完了,官家一定是得了失心瘋了。

 史彌遠的腦中,首先閃出的是這樣的念想。

 「會之,官家做這樣的決定,你們——」

 史彌遠轉過身去,企圖讓他旁邊的吏部尚書薛極出言勸阻。

 他史彌遠可不是真想捧郭默上去,那完全只是一種捧殺手段罷了。

 包括他不惜千裡迢迢親自跑了趟洛陽,又是出糧又是出錢,還在這大慶殿上,當著文武百官的面鼓吹郭默的功績。

 這一切都是一種手段罷了,就是要把郭默的影響力造大,大到讓官家忌憚他,覺得再這樣發展下去,勢必會威脅到他的皇位。

 為此,他甚至都連「改立燕王為太子」,這樣的欺君之言都說出來了。

 可是,官家趙擴居然當場答應了?

 那些自我標榜的忠貞之臣呢?

 老衛涇呢?

 您老的頭不是最鐵嗎?

 趙擴如此昏君之舉,您老怎麽不站出來反對啊?

 就算是反對無效,您老也可以撞柱子啊。

 不都說「武死戰、文死諫」的嗎?

 「官家聖明,臣吏部尚書薛極,為太子殿下賀,為大宋社稷賀——」

 薛極聽到了史彌遠的話,在對方期盼的目光中,果然還是走出了班位,居然也拜倒在地。

 「會之,你?——」

 史彌遠看著拜服在地的薛極,徹底傻眼了。

 「官家聖明,臣等為太子殿下賀,為大宋社稷賀——」

 緊接著,兵部尚書胡榘、戶部尚書嶽珂、兵部侍郎孟宗政、刑部侍郎宋慈、禦史中丞衛涇等一乾重臣,也相繼出班,拜倒在地。

 這幾位大佬一出班,後邊那些四五品的官員,也顧不得對錯,呼啦超一下子全都出班跪倒,高呼「官家聖明——」

 「這......這,你們,這到底是為什麽?」

 史彌遠看著跪倒了一地的滿朝文武,仿佛心被人狠掏了一把,生疼生疼的。

 太子趙竑早就傻眼了,跌坐在地上,嘴裡也在不停地問著「為什麽?」

 「哈哈,好,好啊。朕自登基以來,已經做了三十二年的皇帝,所頒布的旨意數以千計,卻從來未見過眾卿如此齊心擁護之時。」

 「可見,燕王晉太子位,實在是眾望所歸啊!史相,你又為大宋立了一功啊,如此匡扶社稷之功,朕豈能不賞?」

 「擬旨,史相為了大宋的江山社稷,兢兢業業數十年,如今年過花甲依然操勞國事,實為百官楷模,晉位衛國公。」

 「史相,您老就

 安心地在臨安養老吧,樞密院也是時候該裁撤了,等太子殿下徹底光複中原之日,朕再帶你到汴梁城去走一走,看一看。」

 自有中書舍人當廷擬旨,等著官家用璽,再經相應部門,把今日這兩封晉升的旨意發出去,還不知道天下人是怎麽一個反應呢?

 趙擴已經再次回到龍椅,並喝令眾臣平身。

 「呵呵,「衛國公」?官家,可否讓老臣明白,這一切都是為什麽?」

 此時此刻的史彌遠,已經完全明白,自己徹底敗了,可謂是一敗塗地,什麽都沒有留下來。

 「衛國公」?

 一個虛名罷了,從此之後,恐怕自己就只能蝸居在,一個空殼子的國公府了。

 「父皇,為什麽?您為什麽要將我趙宋的江山,交到一個外姓人手上啊?——」

 朝中的重臣,自然早已是郭默的擁躉,而那些官小職微的,卻只能隨波逐流。

 唯二會不甘心地問上一句的,也只有史彌遠和這位前太子趙竑了。

 「竑兒,你我也算父子一場,朕將你改封為河南王,就是要將你保護起來,平平安安地過完下半輩子。」

 「既然今日朕做了這個決定,自然會將事情的始末緣由,向我大宋的臣民做一個交待。」

 於是,就在這大慶殿之上,官家趙擴將郭默的出身來歷,詳細地講述了一遍。

 當然,他不可能說當年那一幕是被有心人的暗算,而是說成郭默此子生下來就有異象。

 因為之前連續夭折了幾個孩子,就特意請高人將郭默帶到了北疆大漠,郭默後來的遭遇,在官家趙擴的嘴裡,也變成了特意安排的。

 春秋筆法的文過飾非,成就了一段段更為離奇的經歷,為本就聲名顯赫的郭默,更增添了一份神秘的傳奇色彩。

 ......

 臨安大慶殿上發生的事情,隨著大朝會的結束,迅速在臨安城傳播開來,繼而傳向整個江南。

 更是在禦史台的推波助瀾之下,大宋各處的邸報上,也詳細地刊登了新晉太子殿下,二十多年來的傳奇經歷。

 前太子趙竑,徹底死心了。

 他本身也就是一個普通的宗室子弟,就因為官家無子,他才會被選中養在宮中,成為太子的人選。

 如今,官家的親兒子回來了,並在短短幾年之內,幾乎憑借一己之力,打下了不次於大宋本土的江山。

 他趙竑還能爭什麽?

 一個河南王,估計還是為了安撫一下天下臣民的心吧,也算是在為新晉的太子殿下積德了。

 史彌遠徹底傻了,他都不知道自己是怎麽從大慶殿走出來的,兩隻耳朵仿佛已經聽不到周圍的聲音。

 只是能看到身前身後,那些人都在指指點點的,應當是在對老夫的嘲笑吧?

 其實,朝中很多中下級官員,對這位史相還是很有感情的,畢竟在中樞這麽多年,甚至是很多人的座師。

 雖然史彌遠更多的是為了自己的一己之私,做下了很多傷天害理的事情,卻客觀上也成就了一些人的青雲之路。

 無奈形勢比人強,一個失勢的「衛國公」,又豈能比得上炙手可熱的太子殿下?

 洛陽城,燕王府。

 趙擴這一手玩的,讓郭默也有些措手不及。

 雖然他知道這一天總會到來的,卻沒想到,會是在這樣一種情況下到來的。

 早在幾年前,史彌遠算是郭默心裡上,幾乎無法逾越的一座政治大山。

 為此,當時的趙汝述和老程珌,甚至還建議郭默主動向李莫愁「下手」,好歹混一個史彌遠「乾女婿」的身份,將來也好順利接受史彌

 遠的政治資產。

 誰能想到,短短的幾年時間,郭默就佔據了河南五州、河北八州、完整的河東、關中十數州,現在又拿下了整個大理。

 就算是在西夏,都佔有銀州一地,而「西夏女帝」所在的幾個州府,難道不也是他的地盤?

 都沒用得著直接同史彌遠面對面地硬剛,就以如此離奇的方式,完成了對史彌遠這個權相的顛覆。

 而史彌遠本人,竟然成了將郭默推向太子位置的推手。

 「殿下,咱們這府上的牌匾,是不是該換一下?」

 按照慣例,過不了多久,臨安的宗正寺和禮部,一定會派人到洛陽來,為郭默進行冊封儀式,相應的服飾都要更換。

 別說是他,就算是黃蓉和李莫愁都要重新冊封,而郭默的幾個兒子女兒,這下總算是能夠光明正大的,接受來自於臨安的冊封了。

 長子郭逸承襲了燕王的王位,郭襄改封為洛陽公主,四子郭遙則為洛陽王,而三子郭逍直接被封為汴梁王。

 而原有燕王府的官員,名稱上也做了調整。

 趙汝述為太子太師,薛極為太子太傅,程珌為太子太保,是為「三師」。

 孟珙為太子少師,郭靖為太子少保,意外的是初來乍到的耶律楚材,居然被封為太子少傅,此為「三少」。

 「這樣吧,就算是要換牌匾,也不必換成「東宮」字樣,就換成「元帥府」吧。」

 除了燕王,或者現在太子的爵位,郭默一直都是大宋的「兵馬大元帥」,郭默不是不想接受太子的位置,而是不想將皇宮和東宮分在兩地。

 其實,大宋的太子,現在是沒有所謂的東宮的,只是隨意在皇宮裡給安排一處宮殿罷了。

 郭默這個太子算是極其特殊的,無論他在臨安的府邸,還是在洛陽城的府邸,哪一座拿出來作為太子東宮,都綽綽有余。

 ......

 西夏國,西涼州。

 「孟都統,他怎麽會是太子殿下,他的身份你一直都知道嗎?」

 在「西夏女帝」的府邸,「敦武軍」都統製孟珙,和「虎賁軍」都統製趙成宇赫然在座。

 「是的,殿下的身份我等自然知道,只是為了大宋江山計,一直處於保密狀態,如今官家公布於世,想來一切盡在掌握之中了。」

 孟珙接到這個信息的時候,還很是興奮了一把,雖然他早就知道郭默的真實身份。

 但是,現在這樣一公布,孟珙發現整個「敦武軍」的氣質似乎都變了,他們這支軍隊,可是現在的太子殿下一手打造出來的!

 而現在「敦武軍」的都統製孟珙,更是有太子少師的身份,將來一旦殿下登了九五,自然也會水漲船高。

 最關鍵的是,既然郭默是太子殿下,那麽也會是將來的大宋官家,有這樣一位雄才大略的官家,整個大宋豈不是要傲立於神州之上?

 「是了,你們都是他的親近之人,而我,始終只是一個外人罷了......」

 「西夏女帝」聽了孟珙的話,低垂粉頸,忽閃忽閃的眼睛裡,仿佛泛起了晶瑩的淚花。

 ......

 中都城,大安殿。

 「哲別師傅,你知道他是大宋官家的親子嗎?」

 拖雷拿著一封密函,這是蒙古的細作從大宋打探到的消息,只是這個已經不是什麽秘密了。

 「拖雷汗,哲別也不知道。默兒從小就不同於常人,你跟他也是結義的安達,當深有體會。」

 「前不久傳來南方的消息,整個大理也並入了大宋的版圖,而羅氏鬼國的小王子,更是在桃花島學藝,看來整個南方都會成為大宋的疆土

 。」

 「西夏境內,別看現在博爾術和貼木哥佔據了大半個西夏,但是主要的城池,卻在「敦武軍」和「西夏女帝」的手裡。」

 「「西夏女帝」也是默兒的側妃之一,如此看來,恐怕不久之後,整個西夏也會被納入大宋版圖。」

 「借著旱災,大宋在河南之地再得一個許州,也許強盛一時的大金國,也撐不了太久了。」

 偌大的大安殿,只有拖雷和哲別兩人,這對亦師亦友的搭檔,共事二十多年了,在這種事情上幾乎沒有秘密可言。

 「哲別師傅,你說他會來拿中都嗎?......」

 ......

 汴梁城,龍德宮。

 「啪——」

 金國皇帝完顏守緒,今日已經摔碎了第四個酒碗,宮女和內侍都不敢說話,小心翼翼地蹲在地上撿著碎片,不敢發出一點兒聲響。

 「哈哈,好,好啊。太子少傅,這個耶律楚材升得還真快啊。」

 完顏守緒向旁邊摸了一把,發現已經沒有酒碗了,直接抄起腳下的酒壇子,一仰脖。

 「噸噸噸——」

 狂灌了幾口,卻嗆的他好一陣子咳嗽,連帶著頭都有些懵懵的。

 「陛下,您不可如此啊——」

 師安石已年過花甲,須發斑白,還略微有些佝僂。

 身為大金國的尚書右丞,看著眼前的完顏守緒如此自暴自棄,師安石的心裡有說不出的難受。

 曾幾何時,師安石也是才華橫溢之人,所謂學會文武藝,貨與帝王家。

 在那個時候,大金國無疑還是一個強大的帝國,師安石也是憑借自己一身的才華,被金國當權者所重。

 完顏守緒登基後,對師安石也算恭敬和重用,可惜大金的衰落,卻非人力可以挽回。

 「子安啊,朕後悔啊,為了三十萬石糧食,朕就將晉卿推到了郭默那裡......」

 要說完顏守緒後悔,這話估計沒人相信,不過他是皇帝,這麽說也沒人真去反駁他。

 「子安,現在外邊怎麽樣了?還有軍士逃走嗎?」

 旱災發生之後,大金國沒有糧食吃的人,都紛紛湧向了許州。

 可是,這些饑民不僅僅是純粹的百姓,有很多也是金軍將士的家屬,自己的爹娘兄弟都要遷往許州了,自然也有很多將士偷偷溜走了。

 到了後來,眼看溜走的人越來越多,完顏守緒索性直接進行裁軍,裁撤那些年齡大的,或傷殘的軍士。

 完顏守緒是想著盡量地節省糧食,三十萬石糧食,郭默是一石不少地送了過來,足夠十萬人吃大半年的。

 如果將人馬裁撤到八萬人,不是能再多支撐一個月嗎?

 完顏守緒這個想法是好的,卻沒能力做好這些被裁之人的善後事宜。

 短短一個月,在大金國的南部蔡州和潁州,陸陸續續出現了十數處山賊,就是那些被裁撤的金軍聚齊而成。

 為了能有一口吃的活下去,這些從軍隊出來的人,只能鋌而走險,上山落草。

 作為散兵遊勇,他們又不敢到大宋去劫掠,隻好跑到金軍防護相對薄弱的蔡州和潁州去。

 這樣一來,完顏守緒還得抽出兵力,前去將這些叛亂之人剿滅。

 本身就沒剩下幾個州府了,如果蔡州和潁州再徹底亂了,大金國的疆域就更小了。

 「陛下,您還是先不要考慮那些吧,想走的您留也留不住,心都不在這裡了,強留於此,未必是什麽好事。」

 「老臣此來是想說,大宋這位太子殿下,恐怕已經吃定我大金國了。」

 「子安啊,你是想

 說,他將三兒子封為汴梁王一事吧?」

 ......

 大理城,段王府。

 「爹爹,您好點兒了嗎?」

 段祥興給神宗段智祥,將一碗涼好的藥喂了下去,用手輕輕地抹搡著爹爹的前胸。

 「興兒,你明日就要動身去臨安了嗎?」

 依據先前的約定,大理國最後一位皇帝段祥興,需要親自到臨安大慶殿,去向大宋官家趙擴,遞交降書順表。

 「是的,孩兒已經準備好了,四師伯會陪孩兒一同過去。」

 雖然保留了大理城,更是有一個「大理王」的爵位,還能夠世襲罔替。

 但是,這二位做過大理皇帝的人,心裡還是有些難受。

 「阿彌陀佛,癡兒,到了現在你們還執迷不悟嗎?」

 一燈大師從外面走了進來,身後跟著「漁樵耕讀」四大弟子。

 「爹......爹——」

 看到一燈大師進來,躺著床上的段智祥,沒來由的眼中流出了淚水。

 這次,大理高氏的叛亂,不僅大理國從此銷聲匿跡,段智祥的幾位妃子,和三個年幼的兒女也喪生在宮中了。

 一燈直接「一陽指」點了過去,讓兒子平穩一下情緒。

 「大理國傳到今日,實屬不易,合該壽終於此,非人力能挽救的。」

 「今日剛剛從大宋傳來消息,那位燕王殿下,竟然是大宋官家的親子,現如今已經被晉為太子之位。」

 「此子雄才大略、殺伐果決,實乃一代雄主之姿,大理今後在他的手上,必然會長治久安。」

 「明日,我會陪著興兒一同北上的,送他到臨安,老衲也順道去看看那些老朋友,很多年沒見面了。」

 一燈說完,從僧袍裡拿出郭默送給他的「朝陽落日掌」。

 「智祥,你傷好之後要勤練功夫,那三個小子也會在府中陪你。從今日起,你就是「大理段氏」的門主,今後以武林門派行事。」

 「這是那默小子贈給為父的,大理段氏子孫,凡是能將「一陽指」修到四品者,方可修煉此功。」

 「另外,你的四位師兄「漁樵耕讀」,會輔助「大理經略安撫使」一年,來穩定整個大理,而子柳可能會到默小子那裡去。」

 出於段家人骨子裡的驕傲,一燈不想讓自己的子孫,單純地做一個混吃等死的王爺。

 段家失去的東西,他要從江湖上再撈回來。

 可惜,段家最高深的武學「六脈神劍」,對內力的要求太高,就算是一燈自己都做不到六脈齊使。

 而郭默給的這套「朝陽落日掌」,如果不是一流以上的境界,卻又不能將它的功效完全發揮出來。

 一燈此次北行,除了他所說的想去見見老友,更主要的是,老和尚感覺自己有了突破的征兆,卻總覺得缺了點兒什麽。

 一封冊封太子的詔書,居然引得天下各方勢力側目,郭默這也算做到了古往今來第一人。

 別人都在為他煞費腦筋之時,郭默卻也躲在洛陽的「元帥府」裡頭疼。

 黃蓉的身體已經完全恢復了,府中的大事小情,自然也能掌管起來,安排的井井有條。

 李莫愁懷孕的反應卻很是嚴重,連黃蓉這個生過了三胎之人,都感慨自己三胎的孕吐,都比不上李莫愁這一次多。

 其他人,該做事的做事,該練功的練功,自然不必細說。

 真正讓郭默頭疼的,正是他最寵愛的小襄兒。

 九月剛過,在一次午飯之後,小襄兒叫住了眾人,說是她要表演一個節目。

 一旁的小龍女聞言,苦笑一聲,默

 不出聲地出去了。

 時間不大,小龍女從外邊再次進來,手裡卻提了一個半人高的鳥籠子,鳥籠子外面還套了一層深色的籠罩。

 「小襄兒,你這是要表演什麽呀?可不能放出什麽古怪的東西,來嚇唬你外祖母啊——」

 一旁的馮衡說道,對自己這唯一的外孫女,馮衡也是喜歡的很,尤其是這小丫頭的性格,那股子天生的「邪性」,讓她總能看到黃藥師的影子。

 在這一點兒上,跟小郭襄一同出生的郭逸就不行,年紀小小的就沒來由的一股「穩重勁兒」,都不像個孩子。

 「哈哈,不會的,諸位就請上眼吧,如果覺得在下表演的好,多少打賞幾個就是了。」

 好吧,郭默就這麽說過一次,這小丫頭就十全十地學了過來。

 問題是,郭默那次也只是隨口說說,小丫頭這次要表演,既然這麽說了,郭默就已經開始去摸自己的錢袋子了。

 在小龍女的幫助下,小郭襄扯去了鳥籠上的深色籠罩,原來裡邊竟是一群麻雀。

 扯去了籠罩,周圍這麽多人看著,鳥籠裡的麻雀嘰嘰喳喳叫個不停,有些還在驚慌失措地飛舞著。

 可惜,任憑它們怎麽折騰,還是被留在鳥籠裡。

 「爹爹,這鳥籠裡總共有八十一隻小麻雀,現在襄兒已經能夠同時跟八十一隻小麻雀玩兒了。」

 小郭襄說完,還有意將小臉往右邊一歪,向側上方略微仰起,那傲嬌的勁兒跟郭默初見黃蓉時,是那麽的相像。

 「啊,龍兒,小襄兒已經練成「天羅地網勢」了嗎?」

 旁邊的李莫愁聽了,急忙向提著鳥籠的小龍女證實道。

 小龍女沒有說話,只是衝著李莫愁點點頭。

 果真如此!

 郭默、黃蓉、李莫愁都是吃了一驚,這可能嗎?

 小襄兒才五歲多一點兒啊。

 兩三個月前,郭默已經知道小小襄兒能夠抓住幾個麻雀了,但是他也沒覺得一年之內會有多大的進境。

 「天羅地網勢」,郭默是沒練過,但也知道它的功效,那是集內功、輕功和手法於一體的。

 沒有一定的內力基礎,即便懂得了原理,熟悉了招式,也很難同時能困住八十一隻麻雀。

 「龍姐姐,先放一只出來——」

 小襄兒喊道,已經一腳前一腳後的站在那裡,膝蓋微屈,兩隻小手同樣擺在身前,呈一前一後狀,眼睛卻緊緊地盯著小龍女手中的籠子。

 小龍女也不搭話,輕輕抽去籠子上的插銷,略微露了一點兒縫隙,左手提籠,右手虛握。

 似乎她的右手有一股神奇的吸力,處在鳥籠邊緣的一隻麻雀,竟然自動地就到了小龍女的手裡。

 也沒見小龍女怎麽使勁,只是將右手向外一甩,手腕微微用力,那隻麻雀就被推到了小襄兒的面前。

 不高不低,正好符合小襄兒的身高,看來她們兩個私下裡沒少練習。

 小襄兒見狀,眼睛一亮,探出右手輕輕地往麻雀的側身一抹,手腕微微轉動,那隻小麻雀似乎被一層看不見的網黏住了。

 撲撲翅膀也好,雙腳連踢也好,卻始終在小襄兒虛握的手掌邊停留著。

 「龍姐姐,再放兩只出來——」

 小龍女聞言,如法炮製,又將兩個麻雀,推到小襄兒的面前。

 這次小襄兒卻不再用虛掌去捉,而是將整個右臂調動了起來,甚至能看到柔軟的弧度。

 三隻麻雀就在手掌和手臂之間掙扎,卻無法逃離。

 「龍姐姐,再來——」

 小龍女一氣放出了三隻,小襄兒依然沒有動用左手,

 卻也不再站立在那裡,不停地移動腳步。

 六隻麻雀,小襄兒反而更加興奮了,從手指到肩膀的距離,生生困住了這六隻麻雀。

 「襄兒,接著——」

 這次,沒等小襄兒招呼,小龍女主動放出了麻雀,而且一下子就是六隻。

 「龍姐姐,你比昨天放的還慢了,咯咯——」

 小襄兒跳躍了起來,竟然能控制著原來那六隻麻雀,利用那六隻麻雀的身體,不停地阻擋新來這六隻麻雀的飛行路線。

 從第一隻,到第十二隻,溜溜地將它們圈成了一個圓圈。

 「哼,還嫌慢?再給你十二隻——」

 這十二隻麻雀,卻不是一起推到小襄兒面前的,近乎一條直線被推了過去。

 「來得好——」

 小襄兒小心翼翼地控制著原來那十二隻麻雀,用她那「麻雀圈」,將小龍女放出這條「麻雀線」,一點一點吸納了進去。

 郭默也好,黃蓉也好,一個個屏息凝神,他們兩個自然也可以做到這些,畢竟功力和境界放在那裡。

 其他人可就驚呆了,無論是馮衡,還是聽香、問芙,她們也算學了幾年功夫,卻不可能完成小襄兒現在的動作。

 李莫愁自然是知道「天羅地網勢」的練法,卻沒想到這兩個小丫頭,居然將其中的手法更改了一些。

 畢竟,現在小襄兒才五歲多,腿和胳膊都較成人短很多,如果一味按照原來的招式練習,卻是無法將動作完成的。

 因此,這兩個小丫頭才琢磨出,現在大家看到的樣子。

 其實,不管是大人還是孩子,修煉這套「天羅地網勢」,無非是考驗眼力、手法、反應速度和內力而已。

 小襄兒在內力不足的情況下,利用麻雀本身的體積,來不斷壓縮其他麻雀的飛行空間。

 不過,如此一來,小襄兒的小手可就有的忙活了。

 麻雀數量不變,胳膊短、手又小,明顯要吃很大虧的。

 這個時候,八十一隻麻雀,已經全部被放了出去。

 小襄兒的兩手已經完全都用上了,為了彌補手腳的短小,她只能咬著牙,吃力的不停上躥下跳,左突右擋,才勉強把這八十一隻都控制住,不曾飛走一隻。

 「大姐,小襄兒這「天羅地網勢」不僅僅是練成了,卻比原來的功法還多了幾樣變化,等她再長大幾歲,恐怕這套功法能再晉升一個級別了。」

 李莫愁有些感歎。

 「天羅地網勢」雖然只是古墓派的入門功法,卻是修行其他功法的根基所在。

 一法通萬法通,小襄兒如果將這「天羅地網勢」練熟了,不說與人交手,至少別人想抓住她,卻是要費一番周折了。

 「襄兒,收功吧,我來把這些麻雀再裝回去——」

 看到小襄兒越來越吃力,額頭上已經布滿了汗珠,離得最近的小龍女招呼了一聲,直接就上手去捉麻雀了。

 她左手依舊提著鳥籠子,不過鳥籠上的小門已經是打開的。

 小龍女並不是一味的捉,更準確地說應該是趕,或者像是掃樹葉一般,一手似掃帚,而打開小門的鳥籠子,就像是一把搓鬥。

 「哈哈,好,小襄兒,真厲害啊——」

 郭默早已飛身到了場中,一把將小襄兒抱起來,順手就放在了自己的脖子上。

 腳下踏著「凌波微步」,興奮地在院子裡轉圈,突然腳尖點地,飛身而起。

 一躍之下,竟然高出了「紅雨閣」最高的屋脊,至少有兩丈多高了吧?

 「哎,這兩個瘋子——」

 別人看得目瞪口呆,黃蓉卻不禁笑罵道。

 「爹爹、爹爹, 我也要學這會飛的功夫——」

 二人再次回到座位的時候,小襄兒說話了。

 「這個......」

 女兒才五歲,現在就傳她武功,合適嗎?

 「襄兒,要想練成爹爹這樣的功夫,可不是那麽簡單的,需要先從基礎的練起。這樣吧,明日開始,娘親就開始教你,龍兒如果想學,明日就一起來吧——」

 黃蓉卻沒有郭默那麽多的顧慮,直接就承諾教襄兒武功。

 「蓉兒,你打算先教她什麽啊?」

 郭默也有些好奇。

 「先教她一套粗淺的功夫吧,依我看桃花島的「蘭花拂穴手」,恰好適合啟蒙的......」

 郭默一陣無語,不知道遠在桃花島的「東邪」聽到了,會作何感想?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