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風凜冽,白雪紛飛,銀裝素裹。
晨霧彌漫、炊煙鳥鳥。
一夜醒來,人們發現秋色蕩然無存,冬天悄然而至。
天光大亮,林黛玉在賈芸懷裡卷縮成一團,悠悠醒來。
睜開眼,就見賈芸正笑吟吟的看著她。
林黛玉小臉兒一紅,抿了抿嘴。
“哈哈,半夜我說下雪了,讓香菱加被子,你還不信,這會兒你出去看看,保證積雪至少有一尺厚!”賈芸大笑道。
林黛玉強嘴道:“我又沒說不讓加被子,後來不是加了麽!”
賈芸切了聲,轉頭問薛寶釵道:“寶釵晚上睡得好不好?”
“挺好的,很久都沒睡的這麽踏實過了!”薛寶釵將額前的頭髮,拔至耳後,微笑道。
門外候著的香菱等丫鬟,聽到屋裡有動靜了,很快就魚貫而入。
她們有的人端著熱水,有的拿著棉衣棉褲,有的拿著雪蛤油,不一而足。
三人的丫鬟相繼進入一個房間,倒是顯得有些擁擠。
接著,襲人、媚人、秦可卿也帶著丫鬟進來了,這下就更熱鬧了。
“昨晚下好大的雪,剛聽苗嬸兒說,族裡好幾家的房子都被壓塌了!”襲人搓著手說道。
賈芸看了看房裡的女卷,都換上了暖和的棉衣,個個打扮的花枝招展,賞心悅目。
她們大多人都跟賈芸發生過關系,這會兒伺候他們三人,卻也大大方方的,不再害羞。
只有少數幾個,比如沅兒、憐兒、晴雯、麝月等丫鬟,依舊有些羞澀。
尤其是看到賈芸光著身子,雄赳赳氣昂昂下地後,她們就更臊得不敢抬頭了。
賈芸嘿嘿直笑,展開雙手,讓香菱伺候穿衣,又問襲人道:“房子塌了,沒人員傷亡吧?”
“那倒沒有,聽說塌房之前,人都從房裡跑出來了。”襲人搖頭回道。
頓了頓,襲人問道:“爺,咱們家要送點東西去接濟一下不?”
“不必了,只要老祖宗那邊沒過來通知,這種事咱們都別插手。”賈芸沉吟片刻,回答道。
穿好衣服的薛寶釵接話道:“咱們族人太多,照顧不過來的,要是一旦開了這口子,今後凡是族人有困難,咱們都要幫忙,不忙人家就會有意見。”
“那倒也是,世間萬事,人心最是難測。”襲人點頭道。
秦可卿接話道:“這人啊,很難讓所有人都說好,哪怕你做的再好,也總有人會挑你的不是。”
“你們今兒是怎麽了,大清早在我這兒來大發感歎?”賈芸笑道。
頓了頓,他又道:“不過族裡我還是要去一趟,特別是義學,必須要看看,千萬別出什麽茬子。”
薛寶釵問道:“今兒夫君不去衙門辦差?”
“不了,忙了大半個月,還不許我休息一兩天啊?”賈芸邁步走到梳妝台前坐下,笑著回道。
襲人正要從香菱手裡接過梳子幫賈芸梳頭,誰知秦可卿的動作更快,她離香菱也近,順手就將木梳拿在手裡了。
襲人愣了愣,抿嘴一笑。
秦可卿伺候人也是一把好手,給賈芸梳頭時,讓他特別享受。
接著,薛寶釵和林黛玉一左一右坐在賈芸身側,鶯兒和紫娟也手腳麻利,先將銅鏡擺好,接著幫她們梳頭。
薛寶釵含笑道:“前幾天婆婆在念叨,說是想抽個時間去城外敬香禮佛,鳳表姐也附和著說要一塊兒去,說去的時候讓人告知她一聲。”
“剛好夫君有空,要不然就這兩天送咱們去城外寺廟吧!”
賈芸點頭道:“送你們去寺廟沒問題,就怕這剛下了雪,路上不好走哦!”
想了想,
他繼續道:“這樣吧,今兒就算了,我先安排人去城外看看,如果路好走,我明天就送你們去寺廟。”“也好,只要能去就成,什麽時候去,夫君作主就是。”薛寶釵點頭回道。
很快,梳好頭後,賈芸攜手薛寶釵、襲人、媚人和秦可卿前去卜氏房裡請安。
只要賈芸在家,晨昏定省就必不可少。
至於薛寶釵她們,就算賈芸不在家裡,也依然會過來晨昏定省。
給卜氏請安後,賈芸順便說了去城外寺廟的事。
卜氏倒也不急,隻說讓賈芸安排。
等吃了飯後,賈芸就吩咐賈文琳親自帶人,出城去察看路線。
“聽說歸元寺環境清幽,上山的路也好走,你們順路去看看,如果到那邊的路好走,就將寺廟先定下了。”賈芸吩咐道。
一大家子人出去,至少要在寺廟住一晚,必要的準備工作是不可少的。
賈文琳領命之後,就挑了一隊人走了。
賈芸則跟薛寶釵說了聲,換了身棉衣常服,步行著前往義學。
街道上,積雪被人踩的死死的,和汙泥混在一起,不太好走。
賈芸也不急,邊走路,邊跟路邊向他打招呼行禮的人還禮。
特別是要跟他磕頭的,賈芸遠遠的喊他們別行大禮。
這大雪天跪在地上,褲子肯定會被打濕,搞不好人就要受涼,到時候他就罪過大了。
來到街頭,賈芸迎面碰到了賈芹。
這家夥可能是領養了幾個孩子的緣故,加上自己不能人道,所以將孩子看得特別重,倒是改了以前的許多壞毛病,專心掙錢養家。
賈芸聽薛家的管事說過,賈芹在十八坊的一個篾匠房工作。
他做事認真,也愛學習,不到半年功夫,就升任小組長了,每月能掙一兩多,養家湖口倒是輕而易舉。
至於他的幾個孩子,主要由他母親周氏帶著。
如今周氏到王熙鳳那邊打不到秋風,也很少有事沒事兒到賈府那邊遊蕩了,專門在家帶孩子,倒是少了好多是非。
賈芸和賈芹碰面,賈芹不敢再像以前那樣大大咧咧,變得奴顏婢膝,唯唯諾諾的樣子。
不等賈芸說話,賈芹就推金山,倒玉柱,納頭便拜。
賈芸歎了口氣,邁步上前,將賈芹扶了起來,問道:“芹哥兒最近可還好?”
“托二爺福,小的日子倒還過的去。”賈芹低著頭回道。
賈芸五味雜陳,隨著他的名聲越大,許多的熟人看到他後,產生了敬畏,自然疏遠了。
當然了,這也是他希望的,畢竟自己努力往上爬,不就是希望有人敬著麽?
《獨步成仙》
見賈芹這樣子,賈芸也沒再跟多談的心思,拍了拍他的肩膀道:
“過得去就好,有什麽困難,可以隨時來尋我。”
賈芹遲疑一下,說道:“小的確實有件事兒需要二爺幫忙。”
“哦?說來聽聽。”賈芸看著他道。
賈芹拱手諂笑道:“二爺也知道,小的領養了幾個孩子,怕是要不了幾年就長大了,家裡的房子有些不夠住,所以小的想花錢將老更家的房子租下來。”
“這事兒我應了,你直接去找倪二就是。”賈芸頷首道。
他也沒開口說不收賈芹的房租費。
那點兒錢雖然賈芸看不上,但該收的還是要收。
要不然讓賈芹他們住時間長了,他們怕就要當成自己的了。
這種鳩佔鵲巢的事,不是沒有發生過。
那房子是族裡以前接濟賈芸的,他自然不希望房子在自己手裡搞丟了。
接下來沒什麽事,賈芸和賈芹分開,前往義學。
義學這邊,今天學生都沒上課,全都在操場上打掃積雪。
族裡賈代令和眾多族老也都來了,看來不只賈芸一人將義學放在心上,族人對此甚至比他還上心。
“芸哥兒來了?”
“二爺好!”
“給芸二爺請安!”
“……”
一到義學,許多人都來跟賈芸打招呼。
賈芸一一回禮,寒暄一陣後,他回頭問賈代令道:“老祖宗,義學這邊沒出什麽紕漏吧?”
“沒什麽紕漏,得虧你當初建造義學時,要用磚瓦房,這不,下大雨大雪的時候就用上了!”賈代令滿臉笑容道。
頓了頓,他又道:“另外族裡平時也隔三差五派了人過來檢修的,為的就是防備出現這種惡劣天氣,耽擱孩子們讀書。”
“沒事兒就好。”賈芸松了口氣道,又問:“聽說族裡有人家裡房子塌了?”
“是有這事兒,昨晚雪下的太急,咱們房裡有兩家房子塌了,另外幾房也有七八家房子塌了的。”賈代令道。
他看了一眼賈芸,捏著胡須道:“這事兒你知道就行,也別管那麽多,你是做大事的,這些雞毛蒜皮的事兒,族裡自有安排。”
人老成精,許多事看得通透。
賈芸如今是三房的頂梁柱,就算要讓賈芸幫忙,也會好鋼用在刀刃上。
比如像修建義學、邀請教諭夫子、族人打官司等。
這些關系到族人未來的事,才會讓賈芸出面。
至於族人想找工作,有族人窮困需要接濟等,都不會讓賈芸幫忙。
這種事,有一次就有二次,全是些費力不討好的事情。
賈代令他們自不會讓賈芸,陷入到這些煩務當中去,以免得不償失。
說白了,要給人恩惠就直接給大的。
小恩小惠給人多了,倒是會讓人習以為常。
要是什麽時候不給,或者給少了,那些人就會有一肚子的意見。
就像賈府,年年過節,沒少給其他房的族人米面臘肉什麽的。
可如今為了讓孩子到三房義學讀書,不也照樣摒棄了大房給的好處,轉身來巴結三房麽?
賈芸的到來,讓義學更熱鬧了。
特別是那些讀書的孩子,在打掃積雪時,都不時遠遠看他,眼神中都露出敬佩的神情。
賈芸在族裡,現在是一個榜樣。
他出身寒微,硬是憑著自己努力,高中舉人,還當了官,手握幾萬軍隊。
這是許多人一輩子都不能到達的高度,賈芸卻不到二十歲就實現了。
義學裡的幾個教諭和夫子,也過來和賈芸說話。
文人和文人之間,話就多了,特別是離恩科會試只有幾個月了,幾個教諭明年也將赴考,所以和賈芸討論最多的,便是怎麽寫八股文。
至於幾個夫子,今年也參加了恩科鄉試,但遺憾的是,一個中榜的都沒有。
不過義學這邊待遇好,又有教諭教他們怎麽寫文章。
所以幾個夫子都沒走,全都留了下來,繼續教書,以期三年之後再考。
中午賈芸留在義學吃飯。
“加幾個菜吧!”教諭笑著說。
賈芸微笑道:“也好,不只咱們加菜,孩子們也都加!”
他讓教諭安排義學的護衛,去他家拉些羊肉和蔬菜過來加餐,又留賈代令等族老在義學吃午飯。
這裡的一應花銷都是由賈芸承擔,賈代令他們哪怕在族裡德高望重,也是很少來族裡吃飯的。
不過賈芸開了口後,他們就不推辭了,都滿口答應留下吃飯。
接下來,賈芸在教舍和宿舍看了看。
教舍在冬天有些冷,光線有些昏暗。
對此,賈芸也沒什麽辦法。
這年頭雖然有玻璃,卻也十分貴重。
賈母那邊就有個玻璃屏風,只有在接待貴客時,才舍得拿出來。
賈芸前世就一廚子, 也不懂燒製玻璃,雖然有銀子,卻也不會花大價錢去買玻璃裝在窗戶上。
至於寒冷,賈芸想起前世小時候,在農村村小讀書,那條件比這差多了,似乎也沒什麽大不了。
窮人的孩子經得住摔打,越是艱苦的日子,韌勁兒越足,所以賈芸也不想改變什麽。
說白了,這些孩子是來學本事的,不是來享福的。
要是真把條件弄的太好,反倒把他們害了。
一群人走到教舍旁邊,賈芸指著不遠處的田地,好奇問道:“那塊地什麽時候種上莊稼了?”
“那是族裡定下來的,都說不能讓孩子讀了書後,五谷不分,四體不勤,好逸惡勞,好吃懶做,所以就留了塊地,專讓孩子們抽空打理。”賈代令開口說道。
賈芸點頭笑道:“這個好,種地是看家本事,可不能丟了,同時也能讓他們知道艱難困苦,了解民情。”
賈代令道:“是這個理兒,不能讓孩子們讀書習武後,就只知道讀書習武,其他事情一應不會,反倒違背了咱們建立義學的初衷。”
義學建立的目的,自然是為了讓族人出人頭地。
不過,能通過科舉考試,獲得功名的只在極少數,或許好幾年才有一兩個。
大部分的孩子,將來都會去做工,去種地。
如果能寫會算,也可以去當帳房,或走南闖北做生意等等。
所以,不管怎麽教這些孩子們,最重要一點,就是不能讓他們忘本。
點擊下載本站APP,海量小說,免費暢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