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事有因必有果,而有些結果是很難預料的。
新安城外坑殺秦軍降兵的影響是很深遠的,對各方都造成了巨大的影響。
對楚軍而言,項羽決定坑殺秦國士兵,直接導致了秦國故地對於項羽集團的仇視,因為這些放下武器的士兵,是老秦人的父親或者兄弟,這樣的血債最終將會算在楚軍身上,這樣不利的輿論氛圍,讓項羽堅定了回老家待著的決心,為最終楚漢之爭再次爆發埋下了隱患。
對秦國降將而言,項羽背棄和談的約定,沒有和章邯三人商量,直接屠殺秦軍士兵,也讓他們三人的信譽徹底破產。項羽在章邯投降後,背棄懷王之約私自封章邯為雍王,原想讓他在關內秦地主持大局,但是經此暴行,章邯三人再無立錐之地,變成了秦人的叛徒與公敵。
對諸侯聯軍而言,如果說巨鹿之戰,他們是畏懼項羽打仗不要命的威勢,那麽新安殺俘,他們就是恐懼項羽殺人不眨眼的殘酷,這直接導致他們對於項羽更加離心離德,畢竟誰能知道下一個受害人會不會是自己,這種又怕又恨的感覺就很微妙了,為後面的聯盟分裂埋下了伏筆。
對秦國普通人而言,則是陷入了一種難以言說的恨意,一方面朝廷已經指望不上了,宮廷內亂導致政令不暢,與其玩命抵抗被屠城,不如直接甩手溜號,項羽西進的路線基本上再沒有遇到什麽有效的抵抗;另一方面是秦國舉國上下都無比痛恨項羽,得知降軍被殺之後,秦國基本上家家戶戶都辦白事,這種恨意讓他們堅定了一個信念,今後誰跟項羽乾架,老秦人一定要去搭把手。
對秦國的權貴而言,項羽太過於狠辣,嚴重超出他們的想象,也許秦始皇的血脈開始覺醒,他們也要琢磨開展自救的嘗試了。
在秦末之際,原本是東周都城的洛陽已經有些破敗了,楚軍在這地方也沒有繼續待下去的必要性了,為了解決秦軍降兵的問題,選擇在洛陽進行休整。
經過充分的休整後,疲憊的楚軍算是徹底滿血復活了,收編的部隊也完成了整編,還額外招募了新兵參軍,再加上又有一支訓練有素的騎兵,聯軍的兵力已經達到了四十萬,整個黃河以北的地區都聽從項羽的指揮,氣勢可以說是如日中天,實力再上一層樓。
轉眼間已經到了八月,那時候的洛陽還沒有“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的驚豔,項羽再次絕對踏上西進的道路,他要給已經瀕臨死亡的秦國再補上一刀,徹底完成復仇的願望。
西進的道路再沒有任何阻礙,秦國地方官聽說項羽的名號之後,要麽聞風而降,畢竟無非換個老板,給誰打工都一樣;要麽棄城出逃,畢竟命是自己的,何苦受這罪呢?從洛陽出發後,沿著新安縣——澠池縣——三門峽市的路線行進,現在隊伍大了走得慢,大約在十月左右到達了函谷關,結果居然有人佔領了關隘,禁止楚軍通行。
原本順順利利的西進之路,居然在函谷關遇到了攔路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