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大唐稱王》第三百二十章鬱悶的李泰
李世民愣住了,他沒想到,自己只是突然靈光一閃,提出一個建議,群臣居然立馬同意,還有些迫不及待的感覺。

 “難道泰兒如此不得人心?”李世民心裡想道。不過李世民很快反應過來,為何群臣會有如此表現,畢竟上言李泰一直居住長安,於禮不合的事情,也不是一回兩回。

 “南洋有王牧在,泰兒過去,會不會讓他多想。”說出去的話,沒法收回,李世民又想著反悔,就只能另外找借口。

 “不會,王牧並非心胸狹隘,目光短淺之人,他會理解陛下的良苦用心,會好好輔助越王,治理地方。”長孫無忌立馬回答道。

 “不錯,犬子等人,都在王牧麾下,被他教得很好。”杜如晦跟著說道。

 李世民嘴角抽動,他很想問一下,把李泰封到南洋,你們就不擔心將來割據一方,造成更大的戰亂嗎?

 留李泰在長安,固然有喜歡兒子的因素,另外一個原因,就是想給太子一些壓力,提醒他你不認真努力,就有人替代你。

 “陛下您也曾說過,久居深宮,無法開拓眼界,越王封地二十多州,也該學一些治理地方的事情。”房玄齡接著說道。

 李世民已經無語了,這些心腹重臣,支持他的決定,這還能讓他怎麽說。

 思索片刻,李世民又說道:“科佛裡郡新佔,越王前去,太過危險,朕恐皇后擔心,這讓朕有些為難啊。”

 李世民最後還是想著讓胖兒子留下,畢竟作為父母,總是擔心兒子出去,會不會吃苦受累。

 房玄齡他們當然不擔心李泰割據,如果是其它地方還有可能,南洋那一塊就算了吧,別說孤懸海外,人煙稀少,更何況兵權還在王牧手裡,退一萬步來說,就算將來李承乾繼位,李泰與王牧後人割據一方,對於中原,又能有多大的影響呢?以如今大唐的發展速度,十年之後,足以橫推天下任何勢力。

 “科佛裡戰事尚未結束,越王自然不適合前往,不過也正是因為如此,越王更應該前去林邑。王牧已經向陛下求要人手,越王府屬官正好可以前去幫忙。

 林邑可是很安全的,陛下,皇后娘娘也曾經去看過,如今那裡百姓安居樂業,環境也不是傳說中那麽險惡,自然不用擔心。”杜如晦說道。

 “你說得好有道理!老子盡然無言以對。”李世民幽怨的看了一眼杜如晦,這些心腹重臣,一向體貼支持自己,解決了無數的困難問題,這明知道自己想留下兒子,偏偏一本正經的找出很多無法反對的理由。

 李世民有種搬起石頭砸自己腳的感覺,看看其他人點頭,一副深表讚同的樣子,他只能無力的擺擺手說道:“等上元節之後,越王就去林邑。”

 “陛下英明!”眾人齊聲讚揚。

 “散了吧!”李世民悻悻的說道。

 “臣告退!”

 “輔機留下。”李世民又叫住了長孫無忌。

 親疏有別,眾人也不意外,對李世民施禮,隨後魚貫而出。

 “陛下,越王前往林邑,好處頗多,有越王和越王府屬官,陛下對南洋就能了解更深,而且皇子在林邑,無論是南洋還是嶺南的百姓,他們會感覺離皇家更近。”長孫無忌正色說道。

 李世民當然知道,有皇子在的地方,百姓能感覺距離皇室更近,歷代帝王,分封兒子去地方,也就是這個道理。

 “你就不擔心將來青雀割據一方!”李世民沒好氣的說道。

 “即便將來越王真有能力,割據一方,那也是陛下您的血脈。”長孫無忌正色說道。

 “皇后那裡,你去勸說一下,上元節之後,讓青雀前去林邑,聽聞帕拉瓦國比高句麗還大,你說是不是給王牧派點人手,不然他戰敗了,朕臉上也無光。”李世民問道。

 “臣遵旨。”長孫無忌應了一聲,琢磨片刻繼續說道:“王牧未曾求援,應該不用派兵。”

 李世民咂咂嘴,臉上露出一絲遺憾之色。

 長孫無忌暗自想笑,他知道李世民這是又想親征,畢竟外出領兵,總比呆在宮裡有意思。

 “說來臣很佩服王牧,他所用兵馬,極少是府兵,即便死光了,對朝廷也沒有影響。”長孫無忌感歎道。

 李世民眼珠一轉,他明白,長孫無忌其實想說,中原百姓不多,打仗要死人的。

 “你且去吧!”知道沒有出征機會,李世民也沒有了談性,擺擺手說道。

 “臣告退!”長孫無忌並沒有因為這裡只有自己一個臣子,就失了禮數,依舊恭敬行禮,倒退兩步,轉身離開。

 越王府位於延康坊,就在西市附近,佔地兩千平,比一般親王的府邸,大了一倍。

 “啥!父皇要我去林邑之官!”李世民出征一年,沒人管得到他,練出來的一點點肌肉,又變成了肥肉,肉肉的臉上,這會眼睛瞪得圓圓的,不過看上去並不可愛,因為面容有些扭曲。

 禮部尚書王圭,是李泰的老師,因為新年朝會,禮部事情太多,今天沒去禦書房,不過禦書房發生的事情,他還是知道了,所以才來告訴李泰。

 “不錯,這是陛下親口提出的,很多人都讚同,上元節之後,王爺你就得啟程,前去林邑。”王圭很肯定的說道。

 “這是為什麽?父皇一向不是最疼我的嗎?”李泰仿佛失去了力氣,跌坐到椅子上,喃喃自語。

 王圭面無表情,微微低著頭,默默無語,他作為李泰的老師,自然希望李泰做皇帝,不過人老成精,他早已看出來,李世民這不過是養蠱,給李承乾培養一個對手,給李承乾壓力而已。

 李世民就是弄死大哥坐上皇位的,以己度人,他肯定不想這事發生在自己兒子身上,所以李承乾只要不犯大錯,地位就不可動搖。

 至於李世民為何不擔心李泰搞事情,那是因為他有自信,一切都在掌控之中,畢竟李泰和他當年,差別太大。

 作為一個文人,王圭還是不得不承認,要想以武力上位,那必須有一批能征善戰的武將,這偏偏是李泰不可能擁有的。

 “不行,我要進宮去求父皇,不然聖旨一下,就再也無法挽回。”過了一會,李泰猛的站起身來說道。

 “王爺且慢!”王圭眼神之中,閃過一絲失望,出言阻攔。

 “老師?”

 “王爺,陛下金口玉言,當著群臣的面,做出的決定,豈有收回的道理,如果你現在進宮,惹得陛下不高興,只會讓事情成為定局。”王圭給他分析著。

 “老師,您的意思是,還有挽回的余地?”李泰期望的問道。

 “這還是要看陛下的意思。”王圭略微遲疑的說道。

 “還請老師教我。”李泰恭敬的行禮道。

 王圭側身,沒有受禮,扶住李泰說道:“剛才王爺說得對,聖旨未下,還有挽回可能,只需要王爺找出一個不得不留在長安的理由。”

 “不得不留下的理由?有什麽理由呢?很多人都想要我離開,不是特別重要,無法讓他們閉嘴,一般的事情,有最多拖延一段時間。”李泰低著頭走來走去的說道。

 “確實如此。”

 “要不我就說身體不適?”李泰站定,抬頭養著王圭道。

 王圭很是無語,愣愣的看向李泰,實在不明白,他怎麽就想出這麽一個不靠譜的借口。

 李泰被王圭看著,臉色逐漸變紅,隨後羞愧的低下了頭,他也明白了,自己這是一個餿主意,裝病能拖一時,如果是身體太差,那就徹底和那個位置絕緣了,畢竟身體太差,又如何繼承皇位,難不成李世民還要一個短命的繼承人不成。

 “王爺文采過人,可向陛下進言,要與文學館眾人一起著書,或許陛下會因為寵愛王爺,改變主意。”王圭提議道。

 “妙啊!老師這個辦法太好了,我這就進宮去告訴父皇。”李泰驚喜的說道。

 “王爺最好先去見娘娘,如果娘娘能幫襯幾句,這事就成了。”王圭提醒道。

 “多謝老師。”李泰深吸一口氣,慎重的行禮道。

 “林邑那麽偏遠的地方,我也不希望王爺前去。”王圭露出一個慈善的笑容說道。

 他幫李泰,除了自己是李泰的老師之外,李泰尊敬他,也是原因之一。

 ………

 “二哥你放心,雖然我也不希望青雀去那麽遠的地方,不過我更不想他們兄弟不和。”

 麗政殿之中,長孫皇后慶幸又帶著哀怨的說著,李世民寵愛李泰,這她很高興,不過兩個兒子逐漸長大,開始出現摩擦,她自然知道原因,也知道這事背後還有很多人推動,偏偏手心手背都是肉,幫誰都不好,所以很多時候,她都只能乾著急,尤其是想到將來可能出現兄弟相殘,她就心如刀絞,害怕不已。

 李世民今天告訴她,讓李泰去林邑之官,她又是不舍,又是高興,如果是以前,長孫皇后肯定不會答應,讓李泰去那麽遠的地方。林邑她去了一次,知道那裡並不算差;而且現在船運方便,兩個月就能回來。

 

 “觀音婢你能如此想,我就放心了,林邑,南洋,地方很大,外人管著,我總沒那麽放心。”李世民略微感動的說道。

 “陛下是不放心王牧?”長孫驚訝的問道。

 “到不是不放心王牧,王牧也好,馮盎也罷,對朕還是忠心的,朕擔心的是他們的後人,如果青雀能做得好,那一大片土地,朝廷就不用擔心了。”李世民擺擺手說道。

 “那到也是,畢竟以後的事情很難說,以後青雀能幫著他大哥穩住南方,承乾要輕松許多。”長孫皇后點點頭讚同道。

 “天下太大了,朕管理起來,都覺得有些吃力,朕也希望他們能兄弟齊心,把大唐治理得更好。”李世民感歎道。

 大唐就像一架高速前進的馬車,隨著前進的步伐,地盤越來越大,李世民禦書房那一副巨大的地圖,正慢慢增添新的地方。東海道加南洋,林邑這一條線,在大唐海岸線外,形成了一條弧線,論地裡面積,也有以前大唐十分之一那麽大,也就是說,大唐領地,增添了一成。

 李世民相信,真臘,驃國,南詔,都會逐漸融入大唐,成為大唐的州郡,因為王牧很仔細的給他介紹過自己的想法。通過長時間的交融,讓這些國家依耐大唐,到離不開大唐,不知不覺就蠶食掉,就算想要擺脫,也可以輕易覆滅。

 半島,草原,甚至西域,李世民都想拿下,而且不是僅僅設立一個羈縻州,主要就是他看到了人口的好處。

 如果是以前,抓住俘虜,不但沒用,還要消耗糧食,現在不一樣了,不說其他,就遼東那裡的鐵礦,李世民覺得就算去一百萬人, 都不夠用,而且糧食產量大增,也能養更多人口。

 還有一個原因,東海道的銀礦,遼東的鐵礦,姑複的翡翠,南洋的香料,寶石,珍珠;還有王牧拿出來的田黃石,居然只是農田裡面挖出來的,所以這讓他明白一個道理,沒有真的無用之地,只是還沒有發現其中的寶貝。

 李世民說管理吃力,並不是假話,隨著地盤增多,官員定然得增加,州郡增加,那麽奏折這些,自然也就更多了。

 這次征遼東,李世民又發現了,道路暢通的好處,以前只是知道不錯,親自走一趟,才能切身體會,以前需要近三個月,糧草才能從長安送到漁陽,而且這還是官道。

 水泥路修通,時間短了三分之一,不但快了,消耗的糧食也因此變少,大軍能夠快速到達,那麽朝廷的掌控力自然也就更強。

 所以李世民已經暗下決心,今年開始,就修建兩條水泥路,一條通往隴右道,最好直接修進西域;另外一條道路,接通太原,直達草原,至於南方,因為有水路,可以暫時緩一緩。在李世民心目中,最好把以前的官道,全部修成水泥路,不過他也知道,這事急不來的。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