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武是殺人技》第7章 搞錯了?
  在合氣道館上了幾次課之後,我才發現,這所道館教授的合氣道並不是我一開始在網上查詢到的合氣道,而是合氣道的另一個分支:韓式合氣道。韓式合氣道(hapkidao)和更加聞名於世的日式合氣道(aikido)雖然都源於大東流合氣柔術,但走的確實完全不同的兩條路。

  大東流合氣柔術是日本的古武道,即從日本戰國時代既有流傳的一個武術流派,其技術包含了擒拿和摔法,同時也是現代柔道的始祖之一。日式合氣道的始祖植芝盛平也曾吸納了大東流合氣柔術的技術;至於韓式合氣道,其始祖崔龍述出生在日據時代的朝鮮,為大東流合氣柔術的之祖武田揔角收養,成為家仆,同時也學習了大東流合氣柔術,後返回韓國開設武館,教授合氣柔術。當時正值戰後,韓國的學武之風甚濃,而且偏向於攻擊性的武術,於是崔龍述便在柔術技巧中加入了大量跆拳道和拳擊的攻擊性技術,從此韓式合氣道和日式合氣道走上了完全不同的發展道路。

  簡而言之,日式合氣道催生於始祖植芝盛平的反戰思考,於是把古柔術中的攻擊***剔除,成為“合”的技術,其目的在於通過肢體的接觸讓雙方形成合力從而達到和諧的狀態。因此,日式合氣道並沒有競技性的訓練方式,追求的是通過身體的鍛煉從而淨化心靈的求道路線;反之,韓式合氣道出至於戰後重新復國的韓國那份宏武強種的心態,於是大量加入了對抗性的鍛煉,力求以武強種,鍛煉國民意志力。

  歪打正著的,加入韓式合氣道的學習倒是讓我有了很多練手的機會。只不過,道館裡的大部分學生都把學習武術當做了一種業余時候的消遣,抱著一種健健身,出出汗的心態來學習,即便是安排了對抗性的訓練,對練的雙方也只是走個過場,相互比劃一下動作就草草了事。館長為了生意的考慮,也基本上會順從學員們的想法,硬是把韓式合氣道當做了日式合氣道來練。

  所以,一般遇到了對抗性的練習,我只和阿區組隊。阿區雖然現在因為腳傷在練功的時候也佛系了很多,但畢竟是參加過跆拳道隊打過競技性比賽的人,雖然做無接觸式的對練,但阿區還是能體現出實戰的狀態的反應,讓我獲益良多。

  訓練期間,我也向來自韓國的李館長求教過關於“氣”的理解。李館長說,現在在合氣道的體系中,“氣”更多成了之中理念上的東西。韓國近幾十年走上了向西方學習的道路,傾向於以運動科學的方式來解釋武術的動作。所謂的“氣”,在他看來是打擊的角度和身體動力鏈的傳導,以及骨骼力學角度的支撐。而且,雖然韓國自古向中國學習,但很多時候隻得其表,對內核的東西研究並不深。他從小學習合氣道,師傅也沒有解釋過什麽是氣,而且在他們看來,用氣來解釋武術,只是因為當時的人不懂科學,所以才把所有身體的運動歸結到“氣”上面。現在合氣道雖然還保留一部分古武學的外表形式,但其內核更多是現代的競技體育,更偏向於類似跆拳道的訓練方式。

  跆拳道的訓練裡面雖然也保留了套路即品勢的訓練,但品勢的訓練現在已經淪為了儀仗作用,僅僅用於升段考試,而跆拳道的所有技術動作,則根據現代競技武術的規則做了重新編排。比如,品勢裡面也會有和中國傳統武術一樣的“三七步”,但為什麽要用這個步型,以及這個步型的要點是什麽,他們並不知道。

  李館長說,

他當年學武的時候,也問過他的師父什麽是三七步。他的師父說,三七步就是重心落在後腳百分之七十,前腳百分之三十。可是,如果按照這樣站,就把人站死了,重心全部在後腳,並不能隨意的移動。所以,他們覺得傳統武術的套路並不實用,只能用作身體耐力的鍛煉。比如說,站馬步就是為了鍛煉大腿肌肉的耐受能力。  我卻記得大爺跟我說的不一樣,練馬步的時候,大爺跟我說的是“擰”。無論站哪種馬步,身體的重心都是在丹田處的,也就是說,身體的重心一定在自己的中線上。所謂三七步, 指的是在身體站正的情況下,向側面應敵的方向偏轉七成,留三成。如果全部轉過去了,就成了弓步。三七步因為留了三成的余地,所以發現情況不對可以隨時移位,是一種攻中帶守的狀態。如果把身體的重心按比例分配到兩腳,人就成了雙重。如果把人比作一個圓規,把重心按比例分配,就等於圓規的兩個腳都落在地上,這個時候如果要移動圓規,就必須先把圓規立起來,讓一隻腳離地,才能移動。而武術的馬步應該是單重,就是保持重心在一個點上,等於圓規的一隻腳一直立著,隨時可以移動。

  雖然在合氣道裡面找不到太多關於“氣”的理解,但一直和我組隊練習的阿區卻給了我很大的幫助。

  因為阿區學習過詠春,他經常會拿詠春裡面的東西和我相互印證大爺教給我的拳路。通過和阿區的交流,我明白了很多大爺當時沒細說的東西。比如,每次出拳,大爺都要求我從身體裡面出拳。也就是手上要有動作的話,手肘一定要收到身體裡面,而且是用手肘作為參照去瞄著目標打。阿區說,詠春裡面有中線的理論,這個中線並不是說身體的中心線,而是自己身體的中心線和擊打目標之間的連線,稱為中線。從中線出拳,好處在於出拳的行程距離短,而且手肘內扣之後,出拳的時候手臂走的並不是一個直線,而是沿著中線化了一個半圓,這樣就能連消帶打,在自己出拳的同時帶開對方的攻擊。

  尋找念想的過程就這樣在合氣道館裡不緊不慢繼續進行著,隻到我遇到石大哥的那個晚上。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