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三國從益州開始》第438章 亮薦
見劉釜沉吟,諸葛亮起身一禮,道:“使君榮恩並濟,益州之內,軍將官吏,才以歸心。

 上下有節,兵士百姓,才會同心奮鬥。

 為治之要,當肅法,以使君讓亮等重修之《蜀科》。

 在安民之下,以地方大族勢大,當防專權。

 亮請諫,使君還當防微杜漸,寵之以位,順之以恩,過猶不及。

 政事之謀,尤以高位,當以大族節製。

 此所謂亮至成都,於州府所見,於今次蜀內收成所見,以生感慨。”

 劉釜望向諸葛亮挺拔的身軀,還有滿目之誠意,心中感懷:真為印象中的諸葛丞相啊!

 事無巨細,多加處置,行事從長遠出發,無論南中,還是州府,皆為之鞠躬盡瘁,當為大智慧大勇者!

 其本人來往蜀地不到一年,但善於觀察,於蜀內形勢之了解,仿佛一直生活在這裡一般。

 在此言談中,諸葛亮更是為之考量諸多。

 其自是看出,他本人於此之矛盾。

 前番決心制定《蜀科》,已然表現出蜀地勢力的節製。而對益州本地士之提拔,恰以相反。

 根據此處,諸葛亮的具體策略,讓人深思。

 從之短短數言中,劉釜也明白了諸葛亮於益州處政之理念。

 即以法、禮並用。總結起來,就是依法治蜀,以德為評判官吏。

 但從土地納糧開始,延伸到法和禮上,更是讓劉釜聽到了諸葛亮在為接下來益州之治上,另一個要點,那就是“相對公平”。

 這裡的公平,是對百姓之公平,同樣是對益州大族之公平。

 益州本地大族之中,有強有弱,雖處於同一片益州勢力,但內中之爭鬥不斷。

 諸葛亮的想法,顯然是想將益州這個大燒餅,於他劉釜佔據基本盤之下,將部分利益平分給益州士族。

 而在公平公正的益州大局下,更廣的益州士族會由此收到實際利益,進而能瓦解其中於州府的政治追求。

 於此,知道諸葛亮的本心,更知其中迫切,但劉釜之內心,實際還是有苦難言。

 就是離開了大部分的蜀地士人,他無多少人可以治。

 這些年來,從蜀外投奔他的士人,上萬之多,今歲八月以來,就有一千多人,劉釜全以之稍作考核後,只要德行不差,全充地方官寺。

 但於地方,乃至於州府主要官員上,無大名德行之輩,也只有師友親族鄉黨,多益州士人,為之所用。

 真正的蜀外人物為之效力,主政地方和州府諸曹者,不過張機、諸葛亮、法正,吳懿、吳班等。

 算妻族在內,別駕景顧,另有黃權、嚴顏、杜瓊、杜微等過半郡地和州府大員,無不是蜀人。

 未來,這些人會不會自稱一派,爭奪益州權勢,於內鬥爭,這很難說!

 但劉釜有複興漢室之志,目標在天下,後方決不能亂。

 諸葛亮明白事理,自曉如此,遂以勸諫。

 政事之上,事關原則問題,任何的仁慈和仁義都不可取。

 在諸葛亮心中,顯然看出,上司兼好友,當下益州牧,乃是至情至義之人。

 於州府吏,於益州將領而言,這是幸運的,他們不用擔心有功無賞,亦不用擔心將來。

 但於益州,於天下而言,過於仁慈之主,絕非是好事。

 劉釜以仁義,以胸襟,以匡漢之志,弄得世人敬仰,但同樣地,需要敬畏。

 讓敵人敬畏,更讓潛在的敵人敬畏。

 在諸葛亮躬立等候中,劉釜從案側站起,來到了諸葛亮的身邊,牢牢握住其之雙手,輕聲謂之:“孔明思慮,我盡知也!

 益州本地士族,我以為鄉黨,多以厚待,但旁人或以此卻生不平。

 長此往之,地方之勢長,這於州府治理,極為不利。

 魚和熊掌不可兼得,孔明之言,讓我明白錯在何處,是為我思慮不周也!

 亂法之下,制定《蜀科》,正以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此外,蜀內之治理,當防死灰複燃,而賢明之才,為我所求。

 不知孔明有何見解?”

 諸葛亮眸光一轉,在來時借機勸諫路上,他已經思考到,劉釜之短板,在於少天下名士,德行高者,入蜀為之助力。

 他心中早有腹案,開口道:“使君之擔憂,正以現狀。亮有三人,為使君推薦!

 使君若能請此三人入蜀相助,當為一大助力。

 而於今次下交州時,亮有路過拜見,也有交談,此三人,無不於使君看好。”

 諸葛亮看來早在入南中前,就為他提前拜訪了幾人。

 劉釜心生暖意,執手將諸葛亮迎入座位,他本人跪坐於畔,道:“孔明要舉薦何人於我?

 我必以親自請之!”

 諸葛亮見劉釜興致不錯,未有因之方才所勸,心生隔閡,反而於之越加親近,他心有感觸,思襯道:“亮之推薦首位者,乃零陵劉巴劉子初也!

 劉子初早知名,劉荊州過去多年,屢次以征用推薦,但劉子初皆為往之。

 亮前番下零陵,以拜訪劉子初,以之名不虛傳,清廉簡樸,才智絕人。

 見事之點評,引人入勝,是以運籌帷幄,亮不如也!”

 劉巴……

 當諸葛亮說到這個名字的時候,劉釜即以感歎。

 諸葛亮還真以識人之明,而今益州初定,他正想請劉巴入蜀輔佐,還未思慮好派何人而去,諸葛亮就與之想到一起了。

 對於能不能請到劉巴,劉釜本沒有把握,但現在諸葛亮能說起,自是有成型之計。

 “劉子初, 我早聞大名,孔明推薦之,我正當以請也!

 不知孔明言之其二,為何人?”

 諸葛亮道:“其二者,亮欲於使君,推舉李嚴李正平。

 李嚴乃為南陽人,曾於隆中拜訪龐公,亮遂於之相識。

 其人才乾不凡,治政更善,劉荊州以之南郡郡吏,但這些年來,少有升遷,其人懷才不遇。

 但同時,正平心高氣傲,性格多孤傲,此所為劣勢也!

 使君若能用之,為威望壓之,將來或為棟梁之材。”

 聽到諸葛亮說到李嚴,劉釜的眉頭不自覺地輕輕皺起。實在是李嚴本人,於後人評價中,並不算特別好。

 他輕輕頷首,沒有表露想法,而是問道:“孔明舉薦之三呢?”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