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釜當下擁有之主力部,主要之留下的漢中兵、旄牛兵、安夷兵組成。
各部融合以後,於實戰之下,戰力自是得到很大提升,面對蠻夷之部,以一當五沒有問題。
即使屬下三萬漢軍,面對劉璋軍,他也有信心能加以抗衡。此部人馬,在經過後續擴充後,將會擴大一杯,有六萬之部,這也將成為他未來走出南中,於外平定的基石。
除此之外,南中各郡府正以組織訓練的郡兵部,將成為郡縣一級治理安定之關鍵,每郡郡兵人數,劉釜初擬定是三千人。
郡兵之下,則是由各鄉亭組織之鄉卒部,這裡面,便是於鄉亭戶籍上的每家每戶,成年男丁中至少有一人,必須登記於此,參加農閑之鄉訓。在此期間,另有義務修路屯田之用,作為郡兵之補充。
上述三大部分,是劉釜手下諸軍之基本框架。但在此之外,自當建議一直能適應各種環境的精銳之軍,即將建立的青衣鐵軍,乃至於未來或將建立的青衣鐵騎,自屬於其中。
此中兩部,是完全從屬並忠誠於他之部,領兵之將上,為保絕對忠誠,自是以親信之將任之。
而如青衣軍之兵源,劉釜自然瞄準了早受之控制的安夷之民,另有遷移安家的漢民之屬。
劉楓在為劉釜尋去,聽明白了劉釜於之明白,以負責此事後,顯得非常亢奮,連連保證,每個兵士,他都會親自挑選,並以善待。
“吾一定會為阿釜汝訓練出一支比曹阿瞞的虎騎營還要強悍之部,不辜負阿釜之托,將來為汝衝鋒陷陣!”
八月初三。
天陰,小風。
與前一期遷移之名相比,今次的五萬之眾,達萬戶家庭,行程遠要順利許多。即是從廣鬱而來,花費了二十多日,但途中傷亡少,便是負責此事之官吏,無不積累了經驗。
踏入勝休,進入益州郡當日,萬戶百姓的目光,瞬間亮了起來。
即是益州郡之所,仍多山巒,便是喬山於側,但掩蓋不住,郡地之內,農人勞作,商賈同行,道路修建,梯田成堆,一片欣欣向榮之感。
見慣了蜀外戰火紛飛,經歷了背井離鄉,此間之靜謐,正是許多人向往之安居之所在。
相比於悶熱的交州,在去除了對瘴氣之恐懼後,南中或是歸處。
“阿寧,汝快看!阿兄果然沒有騙吾等!”
一戶三口之家,圓臉青年背上背著一個嬰兒,手裡拿著砍刀,前胸則是掛著厚厚的包袱,見之隨著人流,下到了一處寬敞的大道之上,忙堆著身後同樣帶著包裹的年輕妻子,咧著嘴笑道。
他叫楊為,本是益陽人。早在今夏四月間,但因傳聞,荊州牧劉表和掌管有長沙等三郡之地的張羨打起來,戰火即將波及道益陽之所。
在見慣戰爭之下,不少兵士之搶奪後,另有後續之混亂後,楊為不得不帶著妻子,同鄉鄰族人一道收拾細軟,南下避難。
這一走,順著大隊人馬而行,就來到了交州臨賀縣內。
誰知禍不單行,本為張羨奪取之臨賀縣,於兩日之內,為一個叫高順的將軍,率部於兩日之內被奪。
面對凶猛的兵士,尚未安頓下來的楊為等人心裡害怕極了,自是擔心性命。
誰曉得,那位高順將軍之部,並未於他們這群逃離的普通百姓為難,且專門安置場所,讓之生活。
就在一行南下之民,包括楊為剛剛安定之時,有吏者來遊說,言之一個叫“劉釜”的將軍,憐惜百姓,為安他們這群逃離之人,打算將遷移進入南中落戶。
而當下第一批遷移入蜀之家戶即將啟程,還差百戶人家,但有選擇遷入者,會有田地、糧食雲雲。
楊為同妻子商議後,沒有離開。除了蜀內環境之惡劣,他們早有聽聞外,包括他們在內的這一群荊州南下避難百姓相信,便是長沙郡等地之戰事,要不了會停歇,到時即可返鄉。
最終,便是其相熟之人,只有楊為年長的從兄楊愈帶著一家六口隨行。楊為倒是能理解從兄之想法,原因無他,這數年來,因官寺之變動,本地大族於土地之掠奪,像楊氏族人多以普通農戶之家,無權無勢,日子甚是艱苦。
以楊愈之家的土地減少最多,但因其人識字,早年於鄉亭為吏,為人公正耿直。後得罪了大戶人家,丟了吏職,重為農戶。便是一家六口人,後於本地吏欺壓下,只剩下不到百畝的下田,如何養活六口之家?
便是戰後,回去也養不活,還不如隨同入蜀,為家人尋個前程。像楊愈這般敢於拚搏一把的,總是少數。
這一行,就是兩月未有音信。
在七月初時,從兄楊愈的信件,送到了楊為手裡。楊為念書少,只是在優勢上了幾天庠序,僅會寫得自己名字,但通過字跡,能判斷出,這就是從兄之筆記。
找來流民中,識字者一朗誦,才曉得真實之南中,與旁人印象中之南中,差別甚大。信中,從兄無不勸之往來南中安家。
而收此類信件者,不止楊為一戶,即於臨賀避難者,且有親眷入蜀者,多有收到,再看長沙多地之戰,一時半會沒有停歇之象,加上交州如臨賀湧來流民越來越多,安生越加困難,而且天下太熱,與荊南一樣,更多荒涼。
眾人一合計,如楊為等家戶,決定入蜀安生。
這一行,途中二十多日,萬戶之家庭,無不充滿了於未來之憂患。
直到踏入律高,進入勝休,得看此間田畝,再於路過戶數相聊,另有官吏介紹,萬戶家庭,如楊為者,才徹底放心下來。
“楊郎,我昨日聽負責的藥吏說了,趕在入冬前,尚有第三批遷入之民。待我等安頓,即於阿舅也去信,亦讓他們來此。”
楊為的妻子黃氏,臉上長著麻鵲斑,一雙亮晶晶的眼睛滿是好奇的張望,在楊為話後,說道。
楊為頷首道:“真正到了南中,方見此地氣候溫和,不比長沙悶濕,亦不比交州炎熱,南中好,吾等自當邀阿舅他們一同入蜀生活。
此方為吾等真正避難之地也!
便是那惡吏橫行之鄉,吾等不回了!”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