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釜知諸葛亮有話說,他同樣有話問詢。
時下他已得益州大部,只剩漢中歸屬。然,想匡興天下,驅逐曹賊,平天下割據諸雄,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從明面上,劉釜得此勢,已能初步爭鋒。
可於前進之路,未來個人成事上,他多有艱難憂思,迫切需要一個與他志同道合者,從旁開導指引。
從數年前相對後,劉釜自覺諸葛亮不負其名,是他的“道友”,也是他需要努力爭取之同行者、開導者。
書舍,燭火跳動不已。
劉釜以沉吟,隨之抬頭,認真請教道:“今益州為我初平,漢中再有危急,曹操欲取而堵我門戶,而漢中張氏意圖不明。
涼州、關中,軍閥混亂。東有劉表、張羨,如惡虎環伺,西有羌人騷亂。
劉備勢起,孫策稱霸於江都,恐將再奪交州,有陳君之輔,我兄劉榮相衛,亦艱難困苦。
今取益州之戰,南中數年積蓄,花費殆盡。再奪漢中,已是竭力所行。
釜負興漢室之責,行事間,以人為本,自詡問心無愧。
可於暗處,危機四伏於身,艱難而不敢莽為,是以處處小心,即以眼下更為艱難,常夜不能寐。
孔明何以教我?”
垂耳傾聽之諸葛亮,緩緩抬起頭,一雙星眼清澈而又充滿智慧,笑容殷切,真心回道:“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使君能以憂思,志在天下計。
尤以今下,使君處一州之事,比大多數人更為清醒,所憂必然,更以人之常情。
旁人難及也!
此為州府之幸,為官吏將領之幸,益州百姓之幸耳!
使君即以問亮,亮複又三問,想請使君先以作答,不知可否?”
諸葛亮從容含笑之模樣,不吝誇讚,讓劉釜心情不由平緩,他頷首道:“孔明之言,讓釜心愧……
不知孔明有何問題,但請說之,釜知無不言!”
諸葛亮停頓熟悉,正襟危坐,摸著下巴淺淺胡須,道:“使君以為曹操勢強,又掌朝廷大義,其實力雄厚,若是奪得漢中,難以敵乎?”
劉釜點頭道:“然。”
“使君以孫劉行於江南,威脅交州,集世家之力,恐交州難守,後路再無?便是將來北上,伐荊、揚二州,亦是困難?”
“然也。”
“使君可還憂,今次便能順利先曹操一步,得漢中,關中、涼州亦難平。若曹操行平袁紹,得並、冀之地,舉兵南下,勢亦難擋。大事未成,憂思中道崩塌,是否?”
“是。”
一問一答間,舍內逐漸陷入沉默。
只是下一刻,諸葛亮話語一轉,出言道:“使君為大漢天下,以重憂。且亮之所述,只是使君往最壞處之考量,是否?”
劉釜不禁失笑道:“這是孔明之第四問了?
不過,我與孔明答曰,同樣為‘是’。”
諸葛亮素聰慧,他想起來,方才確實只是想聽劉釜於三問之答,雙頰微紅,是於夜間不太明顯,蹙眉以思,轉而昂首輕言道:“使君以憂重,亮即於此言之。
使君乃大漢宗室,長沙定王之後,得當今天子之賞,更得授衣帶詔。
曹操有朝廷大義,使君是仁義,是道義。
便是曹操得漢中,聚關、涼軍閥,只要使君一聲令下,以做備戰,借山川之險要,足能拒守。
曹操以為竊國之賊,世人自聚於使君威望之下,仁者無敵,將來可以尋機出征。
至於交州之地,有陳君等在,又有使君多年恩惠,行流民戍土,只要士氏能相厚。
孫策再大,行現下之地固守,無患也!
孫策又有徐州曹操之地,與劉備、劉表皆有暗地交鋒,其內部之不合,正可為使君所用。
往好處想,使君正可借此,相互交集,除強敵,而取荊、揚之地。
這即為壞處之打算,水來土掩,不知亮可解使君之憂?”
正像諸葛亮說的那樣,劉釜目光長遠,但也有一個缺點,把戰事總喜歡往壞處想。
以為曹操,劉表,袁紹之屬,為勁敵。這樣看去,便常以高估了敵人之實力,而貶低了自己之實力。
故以每逢戰事,漢中情形未決,劉釜已經將漢中當做曹操佔領後,如何舉兵防衛來處置。
身處於局內,旁人是於自身高估,劉釜是於己身低估。
諸葛亮短短數月總結的很是到位,劉釜頓覺雲開霧散,撫掌道:“善!孔明乃吾解憂茶也!”
他隨之拿起茶水,示意諸葛亮輕飲潤喉。
劉釜在將茶杯放下後,繼續道:“孔明已知,也已讚成,無論曹操究竟何為,我取漢中,是為漢中之重要。
集益州之力,此必得也!
但即能得漢中之下,我欲信大義於天下,計將安出?”
對於劉釜提出從益州開始,得天下之問,諸葛亮正是思襯良久,在踏入蜀地,結合實際後,正以定策,也是今夜本想交談之重點。
先以劉釜開解,現今說出,正是時機所在。
恰劉釜似知所想,竟主動提出。
諸葛亮答道:“觀天下之勢,袁紹時已微弱,但得並、冀之土,如使君前言,早為強弩之末。
曹操得兗豫、青徐之地,佔盡優勢,可據守,但可不可與之爭鋒。
劉表微弱,南有張羨之地,其居荊州之所,又有孫策、劉備,從旁虎視眈眈,便是有心得益州,亦無力而往,使君足可同之交好。
但於交州之地,使君盡可交付南海太守,另有陳公台,自不需放太過精力。
從今看,使君即是將來得漢中,居益州富饒之地,高祖因之得帝業,此即為優勢。
但想匡扶漢室,除可繼續獲得關、涼軍閥支持,試做交好,以做招撫外,荊州為必取之所。
荊州之地,北據漢中、潁川相通,東連揚州,西據巴蜀要地,南又有交州。
使君今以安南中,此隱患早除,蜀地人皆歸心。
若再得荊州,連接益、荊、交三州之地,北得關、涼,西安撫胡羌。
借漢宗室之名,以當下任公、主導建設學宮為輔,招納天下士人,內修政理,外先想辦法結交好孫策、劉備。
何愁大業不成?漢室不興?”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