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三國從益州開始》第575章 3分(上)
  第578章 三分(上)

  數日連綿小雪,襄陽城內的房舍屋簷上,已被染成了淡淡白色。

  街頭巷尾,有商賈推著獨輪車賣貨,也有過路人感覺身邊嚴寒,攜三五好友,於旁邊茶肆,喝上一杯茶水,暖暖身子。

  時光荏苒,今已是建安九年的冬十二月二十三日,距離今夏六月初,南陽戰事雙方停戰,再有同江東和談,整個荊州進入迅速恢復期,已經過去了半年。

  半年時間內,荊州南北,各地官寺都進行了革新,按照州府命令,將工作重心轉移到民生建設。但因荊州軍事實力,於近兩年時間,折損嚴重,在荊州牧劉琦請求下,益州軍和交州軍,繼續同荊州部一道,分守荊州南北。

  軍事之外,荊州經貿往來,則在停戰之後,完全融入了益、交貿易大體系內。。

  這裡面,伴隨著的是另一些地方主官的人事變動。

  如在劉釜示意下,劉琦命令後,徐庶領長沙太守,趙雲為桂陽太守,龐統為零陵太守,劉巴則是從交州返回,受劉琦所召,擔任武陵太守。

  仍停留在荊州,代表劉釜協調好同劉琦軍政事務的諸葛亮,受劉琦所托,則依照原職,政務之外,留於江陵,繼續同黃祖、黃忠等本地長官,或是來援將領如馮習等將,重建荊州水陸大軍,主防江東。

  南陽有大將甘寧、張繡在,足可抵曹軍。

  而在州郡官寺變化外,襄陽乃至荊州諸縣地,百姓則是因荊州這半年來的吏治變化,心生鼓舞。

  多少年來,荊州地方大族嚴格把控下,荊州同樣是腐敗橫生,普通百姓雖可努力勞作餓不死,但生活之貧苦,人盡哀怨。

  十月以來,益州、荊州,基層與州府的一批官吏互換,尤以益州一些官吏的到來,因吏治清明所致,短短兩月時間,不少郡縣的氛圍即煥然一新。

  旁人論起此事,無不讚歎。

  但想要改革,必須重拳,以打擊和拉攏結合相為。

  官吏互換,防止地方利益集團擴大和延續,正是明謀。

  要問荊州豪族世家之內,放在以前,個中優秀子弟,誰又願意輕易離開家鄉?

  與之看去,遠不如留在故土,集結權勢,各地方成為各世家的私人之土,以吸地方百姓“血液”,而成世家之勢。

  但今時不同往日,所謂明謀,全賴荊州的軍政權力,發生了翻天覆地之變,刀劍實掌握於劉釜手,借劉琦用之。

  九月時,襄陽大族陳氏子弟,因草菅人命而被處斬,直接翻開了荊州牧劉琦,於背後益州牧劉釜支持下,對不聽話的地方世家,打壓之態。

  一連串組合戰法下,就是蒯氏等名門世家,於大勢之下,不得不改變策略,選擇支持劉琦在荊州的一些任命和變革。在實際上,正是歸附於劉釜。故此,荊州迎來了新的變化機遇期。

  是日,襄陽的雪天,等到今日中午時,終於小了一些。卻是道路上,因午時溫度升高,雪花落下隨即凝固,整條大道,都變得有些泥濘。

  襄陽城處,一隊十來人的車馬,漸漸從東城駛入。

  同不斷趕往城內的人馬而言,這行人並不醒目。

  中間馬車內,一名相貌儒雅的中年文士,半邊頭髮已有花白,額寬鼻挺,相貌威武,他透過車窗,看向有些熟悉又有些陌生的城內,面上滿是感慨。

  噠噠噠!
  馬車沒有停頓,一路往州府方向而去。

  等到達州府,且向內通報後,以荊州牧劉琦為首之州府吏,迅速前來迎接。

  在劉琦到來時,文士早已下了馬車,望著有些破舊,但卻充滿了記憶的州府官署,正沉默深思著什麽。

  聽到腳步聲,文士才轉身見禮。

  劉琦不敢大意,一年多時間,於州府主事,他性格愈發沉穩,且在面對文士時,依舊以晚輩身份見禮,一拜道:

  “琦見過鄧公,接當陽消息,吾以為鄧公會於後日抵達,沒想到鄧公今日即到了。

  琦未能遠迎,還請鄧公恕罪!”

  文士姓鄧名義,字子孝,乃是章陵人士。早於十多年前,已逝的劉表入荊州時,鄧義就是同劉先等人一般的荊州名士,其起初,被召為治中從事,但於四年前,因同劉表理念不合,稱病辭官。

  四年來,鄧義下荊南,又走交州,再與名士袁忠等人,往南中避禍。

  今歲七月,在南陽停戰不久,鄧義一行人,到達成都,安南將軍、益州牧劉釜,親出三十裡迎接,為之學識和能力,非常讚賞。

  邀之於蜀內為官,除鄧義沒有表態外,袁忠等人倒是留下,參與講學諸事。

  九月時,荊州傳來劉先生病於家,荊州別駕空缺,但觀鄧義有回往荊州之意,看出其人乃是真性情之輩,劉釜為劉琦、劉炤、諸葛亮等人去信,親自言之,可以鄧義大加用之。

  鄧義非是襄陽本地名士,但在天下大有名氣,在荊州從官良久,充滿了感情,其本人心中所思所想,劉釜能猜到一些。只要鄧義不跑到敵營,無論是於荊州,還是涼州、並州之所為官,輔助治理地方,他都樂意看到。

  故於鄧義離開成都,返回荊州時,劉釜不僅親自相送,含讓賨衛護之往南郡。憑著對荊州之了解,若是鄧義最終能在荊州安定下來,或可接替劉先,進而同族兄劉炤,另有在荊南從事的諸葛亮等人,幫助劉琦安穩好荊州。

  劉琦自是知道鄧義大名,這可是連他父親劉表,生前都要認真相待之人。遂而特別叮囑了沿途官吏,在鄧義踏入襄陽不遠時,他當親迎。

  誰曾想到,鄧義中途變道,並以喬裝,不知不覺就到了襄陽城內。

  面對劉琦禮道,鄧義目不斜視,斂容道:“使君不必如此多禮,吾於成都時,與劉益州相談甚歡,聽之言及,荊州戰事畢,且以擊退敵人後,各處皆正恢復變革。

  便以荊州之變革,利於百姓,利於大漢。

  自入南郡以來,加上交州、南中、成都所見,吾並與前數年對比之,以劉益州所言為事實也!

  而使君繼承先主之願,能安荊州百姓,外附劉益州,共扶漢室,義端是心歎不已!”

  在鄧義為荊州州府從事時, 他即同蔡瑁等人不同,對長公子劉琦,算是親厚。

  今日再見劉琦,見襄陽自先主劉表後,再顯生機之感,一時感慨,遂而直抒胸臆。

  鄧義乃德高望重之輩,州府重吏面前,如此讚歎劉琦一年多來,於荊州處事之法,正是認可,進而讓周邊很多人,都頷首應之。

  在此之間,有一點讓州府內的一些“老人”有些意外,鄧義竟然沒有像多年前,反對劉表同袁紹聯結,今恰是對劉琦附於益州做以支持。

  許多人心自感之,時勢變了!

  明智者看去,自光武中興以來,大漢再顯百年未有之變局,豈可安身事外?
  今之天下,已顯三分之態。

  漢天子,名不符實,劉曹孫,未來誰主神州?
   感謝書友uil0liu的兩張月票!
    感謝!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