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9章 所憂
相隔不過十數裡,潼關。
法正根據劉釜命令,還有面臨之局勢,明確曹操定會先服軟,並遣使議和,有些好奇來者是誰時,代表曹操而至楊修,到達潼關已有三日。
而處於楊修之後,曹仁、夏侯惇之部迅速開拔,亦於昨日,陸續到達潼關,同荀攸重新組織起來的一萬多人,共計三萬多人,暫以共守關城。
對潼關各軍而言,華陰之戰過去,陰雲卻未消散。
不論曹洪和許諸先期所率之部,但以荀攸前番所率的近四萬士卒,即便內含半數重編的袁氏軍,但最終被打的只剩下一萬人,這等戰績,絕對是荀攸領兵以來,少有之慘敗。
同樣地,也是曹操與外部之敵,征戰多年以來,鮮有之敗。
而自張郃突圍返回潼關後,荀攸也沒有繼續對戰事進行推進,是以重思考起了其所率之部,同益州部的戰事經過。最終得到一個結論,便是他前期運籌帷幄,但後期之敗主因,還是在於輕敵!
如果給予劉釜部足夠重視,是以在鄭縣退守後,迅速交替掩護回潼關,或是借華陰之險堅守,也不會連損兩員大將。
雖是失敗,但大司空曹操於之信任未減,這讓荀攸在感動之外,深感責任重大。這數日間,於潼關防守,更是親力親為,以做布置。
同樣地,一次失敗,並沒有打擊到荀攸。過往之間,荀攸不是沒有經歷過小敗,只是在很多時候,他將所有因素考慮進去,才為人塑造成了“百戰百勝”的形象,且以今次,代價大了一些。
“軍師!
敵軍遣部來佯攻了!
吾部可需外出迎戰?殺他個措手不及!”
潼關上,荀攸方同曹仁、張郃、夏侯惇、楊修等將商議完局勢,便與楊修等人,於日中來到關城上巡視。
視線所望,正巧看到馬超部,從側攻取關塞。但馬超部並未強取,而是在距離適當處,列隊高罵荀攸部手下敗將,縮頭烏龜雲雲。
此情此景,弄得一旁陪同的大將張燕,早就氣得牙癢癢。
張燕乃是常山真定人,原是黑山軍的頭領。本名褚燕,曾跟隨張牛角一道起事,在張牛角死後,改姓張,以為首領。他本人驍勇善戰,身手敏捷,於軍內外號“飛燕”。
其人先投降朝廷,後依附公孫瓚,公孫瓚死後不久,但看官渡戰生,張燕主動投降於曹操,隨後在滅袁戰中,立下了大功,而今為曹操任命為平北將軍,安國亭候。
這次來援關中,張燕本就同荀攸同行,作為與高覽、張郃一道的三名大將之一,張燕卻未直接參戰,先守於陝縣,以督運護衛糧草,在樂進身亡,高覽重傷被敵軍俘獲當日,即為荀攸所召,速來潼關守衛。
現在看著馬超、龐德等部,不斷在關下謾罵,張燕早就氣憤不過,隻待荀攸一聲令下,即出關戰之。
當然,他心中也明白,於昨日軍前會議之後,軍師荀攸多半不會主動出擊。再有楊修這位司空府主簿到來,顯然,大司空曹操的戰略目標,已發生了改變。
可包括他在內的眾人,總有一股戰火,想要發泄,且發泄不出去,憋著難受。
面對張燕之言,荀攸目光遠眺,回頭看了眼沉吟的楊修,道:“與馬超、龐德等戰,必會有機會,張將軍稍安勿躁!現當平心靜氣,守好關城,勿要中了敵人奸計。”
又寬慰了張燕兩句,荀攸這才同楊修走下關城。
待與楊修一道回到官舍,兩人落座,屏蔽左右,荀攸望著楊修道:“德祖,可是看出來了?”
聞聲,楊修額頭微揚,頷首道:“軍師料事如神,修甘拜下風。
今看來法孝直、馬孟起之屬,全當知道曹公之念,以吾至潼關,決心議和!
以此計策,亂吾部軍心,逼迫吾部早日主動何談!
更以主動,再化作主動耳!
此,莫非亦為軍師所言之時機?”
在楊修到來當日,荀攸即告之,劉釜部定然會猜到朝廷使之到來。便以當下局面,劉釜大勝之局,可也傷亡慘重,還有西域胡羌,匈奴和旁側的袁氏需要應付,自然不想再戰,可謂雙方所願。
但在此當日,荀攸並沒有同意楊修當即使往劉釜處,以做談判,而是讓之等曹仁、夏侯惇到來,言之從長計議。
更主要的,是等待劉釜部,露出談判意向。
法正以令馬超等人現在所為,明面上是逼迫曹操一方,早做決定。暗地裡,實際也是展露了本方之急迫,無論是談判,還是拿下潼關。
楊修問罷,他保持著姿態不變,面上是在等待荀攸回答,內心卻是感歎益州牧劉釜計謀之深,竟能直接算得大司空曹操所思。
還是說,如同傳聞那般,一件件料事於先下,益州牧劉釜在大司空曹操身邊,早有投降於之內應相助,使得本方情報,第一時間,匯集於之手內,佔得先機?
許都朝廷,有劉釜內應之事,這些年來,傳得沸沸揚揚,以楊修所見,真真假假,更是難辨。他卻不得不佩服大司空曹操所行, 面對此中所有傳言,全以一笑置之,言之離間其與部將。可在背地裡,曹操何嘗不是多了些防備,就像他當日得令,何不是曹操一種試探。
可現在,由不得楊修不多想。
且今次往去談判,於之來說,絕對是個難事,尤其當下,許都朝廷於關中戰事,處於劣勢之下,無論結果如何,絕對會背負罵名。
他故意問詢荀攸,實際正是看重荀攸於曹操心中地位,便以荀攸之見,以行分擔,好作為退路。
荀攸如何不知,但對於楊修此間展示的小聰明,他也沒有放在心裡去,在接下來的謀事中,為大司空曹操接下來需應付之局面,他確有幾件事,需要與楊修單獨說道。
在楊修的目光下,荀攸摸著下巴道:“正是!
法孝直表露急切,顯然得劉季安之信。
而時間一旦拖得久,為守衛潼關之吾部,或將處於不利之境。
德祖今次往之,曹公雖有言在先,但還請記得以下諸事,更以為曹公平幽、並之後,未來再戰關中布局……”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