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七箭往事之人生二十八載紀實》第16章 童年往事之種花生
  花生是一種糧食作物,但更重要的是一種經濟作物,花生可以榨油,也可以做餅子,還可以生著吃,醃著吃,炸著吃,營養價值高,對心腦血管還有好處。

  花生種子一般就兩三種,最原始的種子從何處來,大概還是種子站,不過從我記事起就是自己家單獨留花生種子,用的最多的就是魯花十三,這種花生籽粒大而飽滿,有的甚至結三個果實,一般雙仁果多,極少有獨果。花生種都是第一年冬天手工剝皮好的,剝完之後,放在化肥袋子裡盛好。

  春天耕地過後,就開始種花生了,種花生都是靠人工播種,用那種木製的三角鐵頭斜著挖一個坑,然後放上兩粒花生種子,然後往前一抬,然後用腳後跟深深地踩一下,避免留下太多的空氣,這一抬很關鍵,這一步主要的是不要讓花生帶出來或者是不讓它離著地面太淺,太淺容易乾死,太深不容易出苗,出苗之後無法扎根導致後勁不足,所以別看很簡單的一挖一抬一踩,其實門道深著呢。我小時候就嘗試著手工播種,用紅色的包袱在腰間扎起來,中間放上一大包花生,左手拿著播種工具,一下挖開,右手從包袱肚兜裡抓出一把花生,然後用大拇指和拇指及中指選出兩粒花生,扔到坑裡,有時候地比較硬的時候,還需要右腳踩下去,這時候手腳就很難靈活的既要挖坑,又要選兩粒花生,總是要麽挖的太淺,要麽放的太多,還有就是花生一顆一般是兩到三株,這時候的間隔就很有學問了,一般是十幾厘米長,大概大半個腳掌的舉例,不好把握的時候,就用腳掌去量。這時候如果你看到一個小孩半天不動彈,他大概率在協調挖坑,送粒,把握行間距等播種技巧。

  播種完花生就要扣地膜了,一般是一個人在前面拖著走,然後後面人培土,前面的拉幾米之後,就抄起鍁來跟著培土,這也是種花生最累的活了,需要把田壟兩邊的地膜和田壟上方都培上土,遇到土厚的地方還好說,要是遇到地沿或者砂皮蓋子就費力多了,需要用?頭?出一行來,再用鍁培土,即使這樣,也不能完全培好,實在不行就馬馬虎虎的湊合蓋上,總之一個目的,不要漏太多的氣,不要被風吹開大口子,扣地膜的時候正好是年年五一節放假,為此沒少受罪,那時候已經很炎熱了,總是汗流浹背,手掌起泡。

  扣完地膜就是等下雨了,下雨之後地都濕潤了,花生就慢慢的頂出土壤,這時候就需要摳花生了,如果花生長出來長時間不摳出來,當中午太陽炎熱的炙烤的時候,很容易把葉子燒黃,如果被燒了葉子,花生失去了光合作用的能力,基本上就被廢了。摳地膜主要用一個鐵鉤綁在一根長的棍子上,這樣幾乎不用彎腰,找準角度,一個圓圈就搞定了,花生苗出來之後,就不怕烤焦了,但是有的花生已經長得很大了,就需要用手指繞著花生苗轉個圈,從根處整個的放在摳開的圓圈外面。摳完地膜,有些實在沒出苗的地方還要補上苗,補苗的時候一般在雨後,如果實在不下雨,還要手工澆水。摳地膜之前要打農藥,一般是滅草劑,這種農藥只針對小草苗,對花生幾乎沒有影響。

  花生出來就不用怎麽管了,接下來就是漫長的夏季,花生就是這個好處,種上之後就不用怎麽管理,只有看老天爺賞不賞飯吃了,如果雨水過多,會影響黃土地的花生,容易得澇病,容易落果或者腐爛,如果雨水過少,就會果實不飽滿,產量大大降低,那些重茬畢竟嚴重的地方,

有的甚至幾乎絕收,這也是花生收獲最害怕的事。  花生收獲一般在農歷7月十五之後,這時候秋老虎已經不能再發威了,花生葉子也開始枯黃了,落到地上一層一層的,花生一般是手拔,小村莊用不上花生收獲機,有的地裡有刷馬架子,蜇的人生疼。拔出來之後就是晾曬了,花生是直接在地裡晾曬的,如果剛拔出來下雨是不用管的,但是如果乾的差不多了,就需要堆成小垛蓋上地膜了,這是地膜除了在扣地膜的時候的第二次使用。然後就是手推肩抗的將花生弄回家,弄回家的花生首先是堆垛,等到差不多都運回家之後,就開始收玉米,等秋天地裡的活都忙得差不多了,就開始摔花生了。

  最常見的就是用糞簍盛花生了,糞簍秋冬是往地裡運輸農家肥的,在這之前的使命就是盛花生,一手拿兩三顆花生,按照順序捋順之後,在糞簍上放上一根粗棍子,然後就對著花生果實的根部使勁摔打, 直到花生果實與果秧分離,然後經過手工篩選殘枝和碎根,然後揚場之後,就可以堆到東屋的花生堆裡了,摔下來的果秧摘了地膜之後就可以喂牛羊了,花生秧是牛羊的最愛,尤其是花生的葉子,牛羊吃起來就很瘋狂。

  花生是最主要的收入來源,那是自從取消農業稅後,花生的價格就水漲船高,毛果(帶著皮)最高的時候炒到3塊8一斤,好的年份可以收入七八千斤,毛收入兩三萬塊錢,這對於當時的物價來說,收入已經非常可觀了,以至於當時很多人都不外出打工,專門在家種花生。但是花生的價格也並非穩定不變,價格變動大,產量不穩定始終是製約花生種植和收入的重要因素。

  另一個花生的用法最多的就是榨油和過年炒花生了,榨油是在村裡的油坊做的,自己帶著扒皮好的花生去榨油,油自己帶回來,渣滓可以做成豆餅給牛吃,話說這個花生餅子也是十分的香啊,比豆餅香多了。炒花生就是用大鍋放上石頭和沙礫,均勻的翻炒,直到花生上色成熟才出鍋,這個一般是有專門的人炒製,需要自己帶柴火去,這就是過年除了瓜子意外,招待客人最多的零食了,炒製的技術也是親戚之間炫耀的資本。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種作物也有一代作物的歷史地位,在小麥大面積種植之後,花生的高經濟性決定了它的種植歷史,隨著村裡發展蜜桃產業的政策,花生種植業漸漸的少了,這幾年的花生價格都不錯,但是童年那種漫山遍野的翠綠色花生苗恐怕是難以再現咯!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