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七箭往事之人生二十八載紀實》第15章 童年往事之種玉米
  玉米是村裡除了花生之外種的最多的糧食作物了,可以說玉米全是寶,成為村裡重要的糧食作物,實至名歸,畢竟誰家對它不喜歡呢,玉米可以製成煎餅,玉米饅頭,玉米秸稈可以燒火做法或者喂養牛羊,就連玉米的根都可以挖出來燒火做飯,我們村那邊都叫棒槌,跟隨東北的叫法,真是很棒的作物。

  首先玉米分兩種,一種是春玉米,一種是夏玉米,春玉米指的是春地,也就是去年種過的地,玉米對耕地的要求高,一般是黑土或者黃土地,沙土地的玉米籽粒往往不飽滿,春地只需要經過簡單的耕作,然後將去年的農家肥均勻的攤開即可,然後就在春尾的時候,從種子站買來玉米苗,一般是高產抗倒伏抗病蟲害的品種,早早的種上,種早了容易受寒,種完了難以成苗,還有一種是麥收前後的夏玉米,這個時節已經很炎熱了,有時候種玉米還需要澆水。

  種玉米一般是用?頭或者三角鐵鍁,首先是挖一個洞,然後再培土,然後再用腳踩實,隨著水分蒸發上升,種子在濕潤的環境下就會發芽,一般是種兩個種子,等出苗之後,就要薦苗了,這是一種存大去小的操作,種兩粒種子的目的是防止某些種植不出苗,也是雞蛋不放在同一個籃子裡,存大去小就是支持最有可能登上皇位的王爺,這都是一些種植技巧,也是人生哲理。

  玉米薦苗之後,長大到小腿或者波棱蓋的時候,就需要施肥了,最原先的時候是複合肥,需要用?頭挖一個大坑,盡量避免直接挖到玉米的根部,也不能太遠,因為太近容易燒苗,太遠容易長雜草,找到一個舉例合適,兩顆玉米苗的中間地帶施肥最合適,後來慢慢發展發展,就使用地表肥料了,據說這種肥料會根據陽光慢慢分解然後滲透到地下,這就是緩釋肥,顧名思義就是緩慢釋放的意思,剛出現的時候,村裡的人都半信半疑,等有人嘗鮮之後,發現與普通的複合肥在產量上並無太大差別,就慢慢轉型為緩釋肥的用戶了,人都是這樣,開始時候將信將疑,等到看到並不需要用力就得到差不多的效果時,往往就選擇最省力的那個。

  施肥過後,就是除草了和澆水了,原先除草都是用鋤頭一年鋤好幾遍,夏日炎炎,汗流浹背,但是草的生長,遠超出人們的除草速度,沒幾天就會長出新的雜草,你來我往,直到滅草劑的出現,才徹底打破了這種關系,鋤頭也就此慢慢退出歷史舞台,只有一些上了年紀的老頭,閑來無事扛著鋤頭下地,再也看不到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的田園風光了。滅草劑是在種植玉米苗之前打的,打上之後,草籽就不會再長了,如果劑量小沒有防住,還有第二道除草劑,那就是百草枯,等到玉米苗比人還高的時候,就可以小劑量的滅草了,但是一般人是不會這麽乾的,因為百草枯非常的厲害,搞不好會燒傷自己的玉米苗,所以有的人乾脆就用手拔草或者乾脆不管它了,畢竟玉米已經長出來了,有點草似乎也無所謂了。

  玉米成熟時候,正式農忙的時候,中糧大戶一般是先收花生,然後再收玉米,因為玉米不怕乾,即使秸稈乾枯了,玉米果實也不會掉落,只會跟著乾枯。但是家裡養牛羊的人家,就會早早的收獲了,因為除了玉米果實,他們最想要的,還有充滿水分的寬大的玉米樹葉,那些被北風吹碎了的玉米秸稈,顯然會浪費很多柴草。掰玉米首先是成行來的,將兩三行的玉米掰下來之後扔到一個堆裡,這個活不累,

乾的也很快,唯一的缺點就是玉米果實的穗子很刺撓人,乾活的時候胳膊上大腿上總是紅一塊紫一塊,有的甚至起了疙瘩,大概是因為穗子裡面有蟲子咬到了,然後就是割秸稈了,將秸稈從根部割下來,如果還想留著根燒火做飯,那就稍稍往上一點開始割,割完之後將秸稈晾曬,等乾得差不多了,運回家苲草給牛羊吃。玉米就裝袋,一下送到老爸的肩頭,然後用拖拉機拉回家,回到家之後就放到平屋上晾曬,晾曬的差不多,就用鐵絲網圍起來,一般每家每戶都至少有兩三個比人還高的糧食垛,這些都是慢慢的收獲,金黃的玉米果實。  玉米的用法很多,最多就是賣錢了,玉米的價格常年穩定,從來不會超過一塊錢一斤,所以靠這個掙錢幾乎是虧本的, 所以最多的用法就是喂牲口,對,你沒有聽錯,在農村玉米從來就不是為了人吃,而是為了牲口吃,玉米磨成粉喂牛羊,有的人家還煮出來做豬食,除了豆餅,牛羊吃的最多的就是玉米粒和玉米粉了。靠牛羊賣錢,是比隻賣玉米劃算的。

  玉米還有一種做法就是給人吃的,那就是煎餅,經過撈玉米,用磨碾碎等一系列環節,最後成為白漿,然後支上鏊子,然後呈圓形從內到外攤開,燒的是從山頂拾來的樹葉或者是夏天收獲的麥秸,長時間吃饅頭,偶爾吃一個煎餅也是一種享受,那甜甜的玉米香氣,那鍋邊脆弱的面餅都是深深的回憶,尤其是耕地回來後,餓的吃上三兩個煎餅是常有的事,煎餅裡卷上大蔥和蝦醬,反正只要是吃的,萬物皆可卷煎餅吃,煎餅隻攤一次,可以吃半個月,可以說開始費力一些,後面就省時省力了。也成為了小村莊不可多得的主食之一。

  剝玉米原先都是手工,最快的方式是剝一個,然後用玉米骨頭去剝另一個,這樣可以減少指甲或者手掌的用力,後來手搖剝皮機的出現,大大提高了效率,只需要放上玉米,再後來就是電動的剝皮機了。雖然這種方式還是有些細枝末節有遺漏的玉米籽粒,但是將工作效率成倍的提高了,剝完之後的玉米骨頭可是燒火的好材料,有時候牛也很喜歡吃。

  玉米全身都是寶的特性成就了他從東北到華北的大面積種植現狀,即使隨著花生等經濟作物的崛起,它依舊成為種植面積第一的糧食作物,它在莊稼裡的地位由此可見一斑。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