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七箭往事之人生二十八載紀實》第11章 童年往事之種地瓜
  地瓜最早是從南洋引入中國的,因為它無限的再生能力,漸漸的成為了一種主食,也成為村裡原先種的最多的莊稼之一。

  地瓜最初怎麽來到我們村的,已經無法考究了,反正祖祖輩輩就是這樣傳下來了。它的種子是放在地窖裡面的,地窖各式各樣的都有,有的是依靠山坡挖的山洞,每到秋冬季節,地瓜收獲之後,挑選出個大飽滿的裝在麻袋裡,然後堆在地窖裡,關系好的一般是三四戶人家公用一個地窖,地窖不是很深,洞口放上麻袋和玉米秸稈等,防止雨雪滲進去,保證地瓜不沾水不腐爛。

  春天來臨時,就是養地瓜苗的時節了,首先用檸條撐起一座小棚子,當然種的多的人家會用檁條撐起一座大棚或者多座小棚,然後用沙土將地基鋪好,然後整整齊齊的擺上去年存好的地瓜,細的尖頭朝上,然後在鋪上一層細土,一切就緒之後,就澆上水,然後把大棚覆蓋上雨紙。

  隨著時間的推移,經過多次澆水之後,大棚裡面溫度適宜,地瓜就會長出嫩芽,這個因瓜而異,主要看上面的芽有多少,反正一個地瓜能長出一小把小瓜苗,等到瓜苗大一些,就可以撤去雨紙,讓陽光照進來了。

  接下來就是種地瓜了,首先是將地耕好,春天一般十分乾燥,田壟上的土坷垃非常大,這時候溫度已經很高了,地瓜苗不一會就奄奄一息了,就如同水稻插秧一樣,地瓜插秧也是講究技巧的,首先是不能豎著插秧,因為這樣很容易讓風吹斷,也不利於地瓜的扎根,正確的做法是用四根手指從田壟上挖出一個坑,然後用大拇指將瓜苗摁進土裡,然後澆上水,保持土壤充分的濕潤,使得整個窩的四周都變成細膩的泥土,然後快速的將窩的四周從外往裡培土,保證水分不流失蒸發。經過一系列的操作,地瓜苗終於栽好了,載地瓜最重要的就是水了,靠近水源的地方還好說,要是在半山腰,就要用雨紙在拖拉機篼子裡撐起一個泳池,灌滿水,拖拉機也到不了的高處,只能靠人肩扛手提了。

  地瓜插秧之後,一般是無需管理的,只要不是天氣特別炎熱,一般都會存活,運氣好一些,會下一場透地雨,這是最好的時候,因為這樣存活率非常高。

  種莊稼的人都知道,撒上種子或者出苗之後,總有各種原因導致缺苗的情況,這時候就需要補苗了。因此在第一次插秧之前,就需要把地瓜苗保留一部分,這些剩下的苗,如果棚還保留的話,有的到年底甚至能長出新的地瓜。補苗的時候也是跟第一次插秧一樣,只不過這次要先確定原因,如果地裡有類似豆蟲這樣的蟲子,需要先把土挖開檢查,確認蟲子已經走了或者把蟲子扔到河裡,才能繼續補苗。補完苗,還需要在旁邊撒上點化肥或者牛羊糞,這樣它才能趕上第一批的進度,達到好的商情。

  地瓜成活後長得非常快,這時候就需要去翻秧除草了,因為地瓜是地生植物,遇到土就會扎根,如果不翻秧,就會長的滿地都是,根須太多沒有主根就會到處結果,這樣養分過於分散,地瓜就會很小。尤其是炎熱的夏天,下雨過後,如果不翻秧,地瓜秧就會瘋長,有的甚至翻過好幾個田壟。翻秧也是有技巧的,那就是用手托著,從最末端開始翻,因為有很多次生根已經扎到土裡,這時候就需要小心得拔出來,防止秧苗斷開,等翻到接近主根的部分時,再將秧苗翻到田埂的另一側,翻完一側,需要緊跟著用鋤頭除草,那些密密麻麻的小草,

如果不盡快鏟除,一場大雨之後,地裡就會雜草叢生,鋤頭需要從田壟的底部開始翻土,一定要注意角度和力度,別把地瓜根鏟斷,有些雜草長在根部,就需要用手拔掉。翻過秧苗的一面後,就需要翻另一面,直到所有的秧苗翻過一兩次身,雜草也除乾淨,才算完工。這樣的翻秧除草,一年要經過三四次,等到地瓜秧苗長滿地,就不太需要除雜草了,但是翻秧還是需要的,有的人家外出打工,來不及翻秧,就會造成大大的減產。  地瓜是一種長日光植物,生長周期十分漫長,村裡的玉米、花生都秋收完成了,地瓜苗還是很青綠的,直到開始下霜之後,那是深秋初冬的時候,才算真正的收獲期。

  收獲地瓜,首先要把地瓜秧割斷,用鐮刀將瓜秧從根部割斷,然後扔到田埂上或者山坡上晾曬,然後隻漏出光禿禿的田埂,這時候就需要用?頭開挖了,因為不知道地瓜的大小,也只能從深處開?,好幾畝的地瓜,只能用?頭一下下的挖出,挖出之後要把地瓜身上的泥土大致搓乾淨,然後用準備好的切瓜工具,最早的時候是用那種木頭和刀片的工具,具體名稱我忘記叫什麽了,反正就是用一塊木頭,中間裝上一塊鐵皮,就跟土豆削皮的那個工具一樣,需要人彎著腰頂住,然後用右手一下一下的將地瓜切成片,切到很小的時候,一個不留神就會切到手指,小時候的我雖然不怎麽切地瓜,但是小孩子嘛,總喜歡嘗試新東西,可沒少吃過虧。再後來就是那種手搖式切瓜機了,一般是綁在木製的獨輪車上,一邊綁上一塊大石頭保持平衡,一邊需要兩個人操作,一個人放地瓜,一個人手搖,我一般是那個放地瓜的人,有時候手慢,就會被嫌棄,但是想搖車,也搖不了幾圈,鄰居都誇我能乾,可是實際上也乾不了多少活。手搖切瓜機出現後,切地瓜的速度明顯加快了,幾畝地的地瓜,沒幾天就切完了。

  切地瓜之後是要晾曬的,就跟在自家平屋上一樣,將一片片的地瓜片均勻的攤在地裡,盡量避免彼此碰到一起,但是又要保持與地面的間隔,不能緊貼地面,因為要接受日光的照射,所以傾斜著擺放最好,由於是深秋初冬,太陽在南回歸線附近,因此陽光並不充足,而且偶爾會有雨雪,所以盡快晾曬成了頭等大事,每天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看天氣預報,如果明天太陽好,就全家出動去給地瓜苗翻面,因為兩邊晾曬,乾的更快。地瓜的切片也是很講究的,切細了容易碎,切厚了不易乾,不稀不厚正合適就非常看手藝了,尤其是手搖切瓜機出現之前,更考驗功力。

  記得最深的一次切地瓜,那是一個大雪飄飛的日子,按理說這個時節不會下雪,但是那一天真是太冷了,我出門隻批了一個外套,走在路上風就開始刮起來了,我家的地在東南山破上,正是山坡伸出山的地方,正處於風口處,凜冽的北風呼嘯而至,夾雜著雪花打在臉上,那個生疼啊,令人至今難忘,因為還有幾分地就要切完了,所以在寒風中完成了最後一點的工作,那天雪花倒是沒多少,但是北風像刀割一樣,即使身上披上了麻袋,依然很冷,因為那天穿的是短褲,小腿凍得一直打顫。

  等晾曬的差不多了,就是拾瓜幹了,將散落在地裡的地瓜乾,拾到麻袋裡,不留下任何一個小片,然後蹲一下麻袋,將瓜乾壓實,然後用地瓜秧將麻袋封口,在買拖拉機之前,都是人工的手推車,這個我印象不深,因為我記事起,就用拖拉機運輸了,一車可以裝十幾麻袋地瓜,幹了的地瓜非常輕,然後再在上面放上晾乾的差不多的地瓜秧,這些可是羊兒們的最愛,因為曬乾後的地瓜秧非常少而且脆,非常好吃,都社不得給牛吃,隻供老母羊吃。

  我記事起,印象最深的一次,就是那場大雨,現在人們形容雨大,就是“你們不要再打了”,我形容雨大,就是我站在屋門口,我媽站在大門口,我卻看不見她的臉,那一次老爸還在東營勝利油田股東采油廠上班,地瓜乾是我媽從東南山上用獨輪車退回來的,這個1.5出頭的女人,為了生活,愣是把自己練成了一個男人,推著四麻袋地瓜乾, 剛進大門口,暴雨就傾盆而至,她囑咐我不要出來,然後自己把麻袋扛到了東屋,那場雨真的大,雨水鬥連成了一條線,原先只有屋簷下的水才是連起來的,那次空中和地下像瀑布一樣,形成了一道水幕。

  地瓜運回家之後。一般是堆積在東屋的倉庫裡,覺得價格合適就賣出去,具體賣多少錢記不清楚了,反正是幾百塊,那時候的錢還沒通脹的這麽厲害,還是覺得不少,但是更多的地瓜乾是用來喂豬的,這就需要用地瓜乾來熬豬食了。首先是燒一鍋開水,然後將地瓜乾磨成粉之後,加入燒開的熱水,經過熱水的沸煮,形成豬食,是豬最喜歡吃的,比那些豆餅都好吃。

  地瓜的另一種人的吃法就是地瓜幹了,包括蒸著吃等,因為年代久遠具體做法我都忘記了,但是也是甘甜可口,還有一種就是烤地瓜了,找那種小的細的地瓜,在燒完的炭火上放上,然後用土蓋上,等會再玩出來,那鮮黃般冒著熱氣騰騰的地瓜,有時候還有烤糊的味道,真是令人魂牽夢繞,現在城裡也有烤地瓜,但都是用爐火考的,感覺總少了某些東西,大概是沒有那種土地的味道吧。

  地瓜是在大量種花生之前,村裡最主要的經濟作物和供養家庭、喂養家畜最多的糧食作物,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地瓜漸漸的退出了我們村的歷史舞台,現在大多數家庭都種一點紅薯或者白薯等,留著自己吃,年紀大一點的會種一點流程自己的兒女和孫子孫女,人們不再依靠地瓜生活,但地瓜確實養活了幾代村裡人,成為了村裡的共同記憶。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