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大明:昏君在天啟締造盛世了?》第九章 安全感
  那麽問題來了,送到嘴裡來的熟女肉,吃還是不吃?

  李選侍那是蠢不可及,不碰為妙。

  而客氏則沒有這些顧忌。

  朱由校並不覺得自己是什麽正人君子,更不覺得自己不好色。

  相反,他覺得自己難得當上皇帝,不聲色犬馬、酒池肉林一番那才叫白走一遭。

  而且在以前他就聽過一句網絡名言,叫做“好女孩別錯過,壞女孩別放過”,那麽像客氏這種歷史留名的壞種,他要是放過了,豈不才是罪大惡極?

  “殿下您又看什麽?”見朱由校又不說話,隻直勾勾盯著自己看,客氏內心難掩火熱,不由開口嗔道。

  朱由校笑道:“客巴巴你真好看。”

  聽到這麽直白的話語以及被朱由校這麽熾熱的目光盯著,客氏不由得春心一顫,佯作嬌羞道:

  “殿下又說胡話了……我呀,都年老色衰了,莫要調戲我了。”

  口中說著莫要調戲,客氏卻不動聲色又近前幾步,似乎意圖又是求著對方真調戲她。

  朱由校眼見客氏口嫌體直,也是會心一笑,就這個味……和前世那些技師一模一樣。

  他伸手便拉過了客氏嫻熟把玩。

  “哪有調戲你?我確實覺得你好看,又能做飯於我吃,長的模樣又可人,我至小見你這般,而今見你也是這般。”

  客氏嬌喘連連,卻是全身依偎在朱由校身上,她道:“殿下這般說笑……妾是老了。”

  “哪裡老了?待我看看以前的食之盛器有何變化……”

  “嗯,不要……”

  客氏忽然掩住衣物,戲道:“我據聞選侍娘娘走時,還送了兩個婢女於殿下,妾身年老色衰,殿下何不去尋那兩個年少青春的婢女……”

  朱由校聞言不得感歎,都說客氏性格善妒,果然如此,自己不過上手些便宜,對方便已經開始盯上了李選侍送來的那兩個宮女,這攻擊性不可謂不強。

  換個年輕的把持不住,便被拿捏,著了客氏的道。

  而朱由校此中老手,豈會中計相哄?

  他手段齊出,不一會兒客氏便只剩喘息,再無氣力言語。

  不過朱由校並沒有打算將她就地正法,原因也很簡單,時機並不合適,明面上先考已逝,同在乾清宮人多眼雜,他敢肆意妄為,那就是在砍自己的皇帝椅子腿。

  況自己年歲也還小,太早人事反而耽誤發育,而且朱由校嚴重懷疑基因有問題,因為不止先帝,隆慶帝亦是殉於此道,所以別看他手上動作不斷,其則而今調調情罷了。

  調情一會,調節了一下情緒,朱由校便不顧客氏幽怨目光,自去會見了升任了南鎮撫司指揮同知的劉僑了。

  “卑職南鎮撫司指揮同知劉僑參見萬歲,萬歲提拔之恩,卑職涕淚橫流,不敢相忘。”

  劉僑一見朱由校便行大禮。

  “平身吧。”

  劉僑起身,面色難掩紅光。

  這確實是值得他興奮的事情,凌晨之時,他不過狠賭一把,誰又能知道竟然被他賭對了,從千戶直接升遷到了南鎮撫司指揮同知,盡管還未掌印信,但以目前的形勢,傻子都看得出來,他已經成功成為了天子的人。

  那麽南鎮撫司一把手還會遠?

  便是北鎮府司的指揮使,乃至一把手都指揮使掌印信,也不是沒有機會看一看。

  這前途光明到劉僑都覺得自己在做夢。

  而相比起劉僑的興奮,朱由校則冷靜許多。

  錦衣衛是直屬於皇帝的禁衛軍,也是當前天子能指揮的唯一衛,所謂上直二十六衛,基本都被兵部侵蝕吃光,便是禦馬監還有四衛,那也是由禦馬監管轄,都隔著人。

  朱由校道:“人都帶來了麽?乾清宮之安危,可交由你手上了。”

  先前升任劉僑後,朱由校便諭旨讓對方迅速提拔親信,拉出一支隊伍來。

  而今對方既然來複命,想來已經安排妥當。

  劉僑興奮道:“萬歲放心!微臣必當用心,親自守護在乾清門前!”

  說實話,朱由校並不放心,他對劉僑的信任感並不多,但是相比起王安,他倒也願意和自己親手提拔上來的劉僑共同提升信任感。

  而且,也因有王安的安保,他才放心用劉僑。

  雙方牽製,雙重安保,這才叫製衡,才叫人安心。

  畢竟劉僑可是親手押過王安下跪,除非劉僑肯向王安認錯,而王安又大度的原諒,雙方才有可能合流。

  但這不可能,劉僑圖個什麽,才放著新天子新寵不做,跑去給一個開罪過新天子的過氣太監道歉?

  自己當前的名聲又不差,何至於此?

  解決掉安保的頭等大事提升了一些安全感後,夜間,朱由校陪同朱由檢守靈,姿態做的很足。

  第二日為大殮。

  從這日開始,連續三日,后宮妃、嬪等宮眷,以及外廷官員都得早晚兩次,身著喪衣(成服之前,文武官員服素服,冠烏紗、腰系黑色犀角帶, 成服後服“斬縗服”,即一種粗布做成而不緝邊的孝服),由西華門入宮到思善門(仁智殿院落的門)外哭臨。

  而大殮之後,朱由校的事情便多了起來。

  當先一條,便是依禮製要為先帝朱常洛上尊諡。

  這個簡單,朱由校遵從禮部,依著前世印象,從禮部給出的選擇中,選擇了諡號“崇天契道英睿恭純憲文景武淵仁懿孝貞皇帝”,廟號則為“光宗”。

  但接下來這條便難了。

  難到朱由校都被請到文華殿商議。

  “大行皇帝的陵寢當從速修建,方不至於失國統。”

  “按禮製當昌平去尋良址。”

  “萬壽山?”

  “萬壽山還有好地?”

  “那規模如何?”

  “別提規模,當先擇好寶地。”

  禮部尚書孫慎行攤開著萬壽山的輿圖,和著鴻臚寺卿、欽天監監正一起頭疼的篩選著哪個地方適合。

  一般來說,皇帝從即位後的第一件事,就是給自己修陵墓,像萬歷修了整整四十八年,陵墓那是越修越大。

  而朱常洛在即位後,也是想給自己修陵墓。

  但是寶地都沒有確定好,更別提修了,就撒手而去。

  所以現在問題就在於選哪個地方給光宗做陵寢,又以多大的規模去修。

  而千言萬語間,最核心的問題其實是——要花多少銀子。

  戶部自然是想要省錢的,因為太倉銀真的是入不敷出。

  但光宗作為皇帝再省能省哪去?人都講究個死後落葉歸根,風光大葬,更何況是皇帝?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