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回到大隋強取李唐天下》第四十四章:關中大事
  “陛下臨朝!”

  太監一聲高亢的呼喊,起落之間。

  他那尖銳的聲音在大興殿內回蕩開來,將所有人都籠罩其中。

  韋承聞聲,隨與眾人一同起身,亦在驚歎著宮殿的構造,竟能將聲音如此壯闊地放大,即便身處下方,也能聽得極為清晰。

  他回過神來,再望見龍台,那太監卻早已沒了蹤影,取而代之的是楊堅從左邊緩緩走出。

  當楊堅走出的那一刻,全場官員皆挺直腰杆,目光直視前方,給予了皇帝十足的尊重。

  韋承亦被這氣氛所感染,在他眼中,此刻的楊堅才真正像是一位皇帝。

  朝會上的楊堅,與之前兩次有所不同。

  韋承前兩次見到的楊堅,都是身著紅色的常服,但眼下這次卻身著柘黃色的龍袍,脖領處金繡巾帶,頭上戴著有十二根旒的冕旒。

  這還是他頭一回見到楊堅身著柘黃色,還是龍袍的樣子。

  他不禁愣了一下,這才想起隋朝雖繼北周木德,而崇火德,卻因楊堅偏愛黃色,常備了柘黃色龍袍和紅色常服。

  楊堅走上龍台中央,拂袖而坐於龍椅之上,群臣即刻走出座位,俯拜跪地,高呼萬歲。

  韋承夾雜在其中,切身感受到了官場的爾虞我詐。

  別看此刻的群臣們對楊堅恭敬舒禮,給人一種皇權至上的感覺,可一旦到了議政之時,就會真正見識到猛龍也架不住群狼。

  楊堅高居其上,放眼掃視下方眾大臣,隨即抬手道:“眾愛卿,平身。”

  韋承隨之起身,與群臣一同回到座位,重新落座,他仔細地盯著楊堅,想看看他接下來除了賜婚一事,還有無其他諸事需要商討。

  楊堅雙眼四下掃動,口中說著一些客套話,諸如眾大臣們過去六月份來的辛苦,天下百姓因為有了你們辛勤的工作,所以才會有了幸福,還有說著朕也因有你們而天下安穩等等。

  韋承聽著這些毫無新意的話語,隻覺想要睡一覺,又不敢亂來誤了禮製,他無奈之余,瞥了眼左右官員,坐在右邊的他不認識,左邊上坐著的則是虞世南。

  虞世南正自顧喝著茶,他不喜愛做官,也不愛聽楊堅在上面說廢話,卻熱衷於關注朝堂上對民生的決策。

  由於小朝時,他沒有資格參加,所以每次他都會等在秘書省,親聽秘書丞姚察開的小會,了解到楊堅的說的話。

  逢遇大朝時,他有了參朝的機會,不管刮風還是下雨,他都會堅決參加,時而還會起身附和某些大員提及的惠民措施。

  今天,他的心中比往常多了些情緒,一邊期盼著楊堅對韋承和楊義成的婚事定調,又一邊充滿了擔憂,怕楊堅會當朝提起康源一事。

  韋承看了虞世南好一會兒,只見他專心的樣子,不忍心打擾他,隻得扭頭看向右邊的人。

  韋承一番細看,只見那人年齡較大,面色透白,胡須上黑白相間,正板正地盯著龍椅上的楊堅,且喘氣聲聽起來似乎還略顯微弱。

  轉瞬間……

  楊堅已經滔滔不絕地說了一大堆話,終於有位大臣聽不下去了,從座位上站起身來。

  “陛下,臣有事啟奏!”

  這突兀的一聲,在大殿中響徹開來,眾多官員紛紛循聲望去,想看看是誰開了口。

  一些老官員則頭也不抬,他們僅憑聲音,就能辨別出說話之人是誰。

  韋承從台上望去,只能看到那人的背影,那人位於中台左側,身上還穿著一身紫色官衣,看樣子應該是個從六品到正四品之間的官員。

  韋承不知此人是誰,便瞥了眼虞世南,又輕輕用手肘碰了他一下,將他的目光吸引過來,並用眼神示意了一下那人。

  虞世南見狀,立刻心領神會,輕聲解釋道:“那人是都水台的都水使者趙軌。”

  韋承輕聲又問道:“都水使者是幾品?”

  “是從五品,負責掌管河渠、津梁、堤堰等水利事務。”

  韋承聽聞此言,心中頗為震撼。

  這朝堂上的官員實在是太勇猛了,竟敢如此直接地打斷楊堅講話,真不知他們是真的不怕死,還是真的不怕皇帝。

  反觀楊堅,他雖被人打斷了話,卻並未生氣,還以笑相待,道:“趙愛卿,你有何事要奏?”

  趙軌面向楊堅,將笏板執於手中,叉手道:“陛下!您在六月戊子日下詔令鑿開黃河中的底柱山一事,多虧了工部尚書趙達的精心統籌。”

  “臣等都水台,在司農、將作兩寺的同僚協助下,已成功完成了前方工程,余下工程預計將在十二月時完成施工。”

  眾大臣原本還以為趙軌要做個出頭鳥,先聲提及康源之事,沒想到他竟是為了一件雞毛蒜皮的小事,便一下子都沒了興致。

  虞世南仔細的盯著楊堅,想看看他會作何反應。

  畢竟鑿開黃河中的底柱山是件大事,這關乎關中百姓的生存。

  楊堅愣了一下,這才想起在前些時日下達的詔令,關切道:“趙愛卿,此事進行得可有困難之處?若是有需要幫忙的地方,你盡管說出來,朕必定會給予你相應的幫助。”

  趙軌挺直了身子,施禮道:“陛下,此事已無困難之處,只需按部就班進行即可,不過……”

  “不過什麽?愛卿但說無妨。”

  “不過還需要陛下征調一些糧草,來接濟一下關中的一些饑民。”

  楊堅猶豫了片刻,看向朝堂下的蘇孝慈,拘謹道:“蘇愛卿,你是民部的尚書,你來給大家說下你的看法。”

  蘇孝慈的老臉抽了一下,他明白楊堅的意思,不想出糧,又不想背負罵名,就來找自己背上這個鍋。

  蘇孝慈想了想,幫腔道:“陛下,據臣眼下所知,關中的大部分災民早已遷入了山東,只有一小部分災民,他們眷戀故土,不願離開。”

  “而這一小部分的災民,關中各縣完全是有能力進行妥善安置的。”

  “不能說一遇到事情,不論其大小程度,都一股腦兒地推給朝廷。如果這樣的話,那還要他們那些地方官有什麽用?”

  楊堅對於蘇孝慈的言辭很滿意,點頭道:“蘇愛卿所言極是,不過既然趙愛卿有所需要,朕也不能無動於衷。”

  他說著話停頓了一下,轉而看向趙軌,便是大手一揮:“這樣吧,趙愛卿,朕賜予你一道詔書,關中地區各個縣鄉的糧食,你都可以進行調用。”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