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北宋官家》第41章:聯盟破裂
  隨著馮拯的話音落下,一時之間,殿中的氣氛莫名變得有些緊張。

  這應該算是首次,馮拯駁了王曾的提議。

  至於其中的緣由,也很簡單。

  這二人在中書的聯盟,本就是為了抗衡丁謂。

  眼下皇陵出了這等大事,雷允恭被革職下獄,丁謂也被遣送回府,可以預見其大勢已去。

  失去了對手,他們之間的關系就是宰相和普通執政,自然要各自為自己的利益考慮。

  丁謂若去,那麽首相之位空缺,馮拯大概率可以順勢遞補。

  中書事忙,不可能只有三人負責,這樣也不符合大宋相互製衡的原則,所以,勢必要引進新的宰執。

  這種狀況下,誰能提前準備,自然就能佔得先機。

  皇陵這件案子,案情是明擺著的,但是,卻又極重要,可想而知的是,要不了兩日,就會沸沸揚揚的傳開,引來滿朝的目光。

  所以,不管是誰來主審,都將是一次提高自己聲名和威望的好機會。

  尤其是這件事情,太后和官家都親自過問,只要能夠處理好了,順利成章的躋身宰執之列,絕非難事。

  所以換句話說,馮拯和王曾二人,眼下並不是在爭誰來主審,而是在為自己爭取一個未來中書的盟友!

  涉及到這般核心利益,自然是誰也不肯讓誰。

  當下,王曾同樣上前一步,道。

  “太后明鑒,魯學士如今乃翰林侍講,並不曾接觸刑名,如此大案,一旦出了差錯,恐更加難以收拾。”

  “何況,皇陵雖遠,但仍在開封府界,呂夷簡既然權知開封府,主持審理此案既穩妥,又順理成章,自是比魯宗道要更加合適。”

  眼瞧著王曾毫不客氣的反駁他,馮拯也皺了皺眉。

  不過,他倒是也不懼對方,搖了搖頭便道。

  “此事乃監察禦史鞠詠奏稟,可見朝中言官已然在關注此事,魯宗道出身言官,在其中威望甚高。”

  “由他出馬,安撫輿情的把握更大,至於案情,本相還是那句話,此案並不複雜,皇陵是否出事,一查便知,其中所應追究之人,既有律法可依,又有太后,官家最終裁定,豈會有何差錯?”

  “再退一步說,此次查案,乃是朝中和宮中一同來查,縱然真的有疑難之處,相互補遺,自然也不會有什麽差錯。”

  這話一出,王曾的臉色頓時變得有些難看,心中不由暗罵一聲。

  怪不得馮拯要拿鞠詠的這份奏劄,來作為掀出此案的由頭。

  當時他隻以為,是為了避免宮中過多猜忌,可現在看來,除了這個理由之外,馮拯還早就在為現在做鋪墊。

  不過,王曾也不是那麽好對付的,稍一思忖之後,他便再度開口,道。

  “太后,此案重大,不僅涉及內宦,更恐涉及朝中官員。”

  “呂夷簡諳熟刑名,歷任以來,處理諸多事務,皆不偏不倚,以平和穩重為要。”

  “魯宗道性格剛正,本是好事,但此案重大,關系到天家顏面,相關者自當嚴懲,不過,臣以為,還是應盡可能的低調處置為宜。”

  這話說的有些隱晦,但是,意思在場眾人卻都聽的明白。

  呂夷簡和魯宗道二人各有優勢,前者權知開封府,審理此案名正言順,手到擒來,後者在言官中威望甚高,調查結果更能服眾。

  但是,魯宗道的性格更加剛正,說不好聽些,就是有點認死理,這是之前當言官的時候留下的習慣。

  案子交給他來查,必然是一板一眼,將該查的該罪的,都弄得清清楚楚,沸沸揚揚。

  相較之下,呂夷簡就沒那麽極端,他更知輕重,懂變通,肯定會在查案的過程當中盡量減弱影響。

  應該說,這兩種結果沒有優劣之分。

  魯宗道來查鬧得更大,但能查的徹徹底底,呂夷簡來查,能控制影響,可同樣,也有可能顧慮到影響,從而導致有罪之人逃脫。

  所以話說到這,再爭論已然沒有必要,接下來要看的,就是太后到底想要哪種結果了……

  珠簾後,劉娥聽完了二人的爭論,神色也有些猶豫。

  不過,她本就不是優柔寡斷的人,權衡片刻後,便做出了決斷。

  但是,讓她沒想到的是,就在她準備開口的時候,身旁卻搶先響起一道聲音。

  “二位不必爭了。”

  這道聲音一出,簾內簾外三道目光同時看向了說話之人。

  劉娥微微皺了皺眉,似乎是想說什麽,但是又好像想到了什麽,到底是沒有開口。

  至於馮拯和王曾,則更是一臉的迷惑。

  這……小官家又在鬧什麽?

  要知道,這可不是之前寇準貶與不貶的小事,涉及皇陵,涉及丁謂,涉及到未來的中書。

  這般緊要的政務,太后還沒說話呢,小官家就這麽急吼吼的開口……幾個意思?

  趙禎的心裡也有些無奈。

  他知道眼下不是插手中書的良機,他現在也真的沒想要插手中書。

  但是……

  輕輕吐了口氣,趙禎沒看劉娥,繼續開口道。

  “皇陵之事,如今尚未涉及朝廷官員,雷允恭擅移皇堂,自是有罪,不過,他是內宮之人,交由外廷審理並不合適。”

  “剛剛二人來之前,大娘娘已經將此案交給了入內都知張景宗主理,入內押班楊懷玉,岑保正協理。”

  “若有結果,自會知會幾位宰執再議,至於旁的,在案情尚未調查清楚之前,都言之過早。”

  這番話用的是陳述的口氣,而不是商量。

  於是,外間的馮拯和王曾二人便更是一陣苦笑。

  與此同時,他們也感到一陣頭疼……

  小官家對於此事,顯然有自己的看法和決定,但最讓人感到棘手的是,他還直接吩咐下來了。

  按理來說,官家開口,他們自然該就此偃旗息鼓。

  可問題就在於,他們並不想就此放過這個機會,而且,太后還沒開口,他們如若領命,那麽,太后怎麽想?

  但若是不領命的話,那好像也不太合適……

  二人對視一眼,皆是看到了對方眼中的無奈。

  他們記得小官家剛登基那會, 明明又安生又懂分寸的,怎麽才過了幾個月,就變得這麽讓人頭疼了。

  不過,就在這兩位遲疑思索著該如何應對的時候,簾後已經替他們做出了決斷。

  只聽得太后的聲音傳了出來,隻一句話。

  “便照官家所言辦理,一切等雷允恭之事查清再議。”

  得,太后也這麽說了,那再糾纏下去也就沒了意義。

  於是,馮拯和王曾也隻得拱手道。

  “臣等遵命。”

  隨後便一同告退而去。

  待得他們的身影消失在了殿外,內侍將珠簾卷起,劉娥才將目光落到趙禎的身上,口氣略顯不滿的問道。

  “官家?”

  見此狀況,趙禎心中歎了口氣,站起身來,對著劉娥拱手一拜,道。

  “朕方才一時情急,未曾和大娘娘商議,還望大娘娘勿怪。”

  看著趙禎這般神態,劉娥也意識到自己的口氣有些不對,於是,她的語態放軟,扶著趙禎坐在她的身邊,道。

  “六哥兒,大娘娘不是在怪你。”

  “你是官家,決定誰來審案這樣的事情,並無不妥。”

  “只是,政務處置一道,還需謹慎,你年紀還小,要多學習,二位宰執的思慮,總是周全的。”

  “跟大娘娘說說,你是怎麽想的?”

  趙禎沉默了片刻,抬頭道。

  “大娘娘,就是我剛剛說的……”

  “雷允恭再有大罪,也是內宮之人。”

  “內宮之人,不該讓外朝來審,內宮之事,也不應允外朝直接插手乾預!”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