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謊話也是有技巧的,若隻說假話,隨便一人就輕易能辨別出來。但若九真一假的話,那此話就真假難辨了。
就像唐正此話中沒有一句假話,商隊一事為真,十金駿馬為真,眼饞為真,就連尋財路一事極為符合情理。
但這些一合起來,卻成了掩蓋唐正真實目的的謊話。
宋征一副我已經看透你了的樣子,說道:“你是說甄家的商隊吧?胡漢互市,甄氏所獲頗豐。若侄兒有本錢,在這互市中尋條財路也不是不行。”
“所以,正想學些鮮卑語,也好與他們講些價錢。”
“學鮮卑語?鮮卑語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學會的,侄兒將在此停留多少時日?”
“最多一月左右。”
唐正盤算了一下,以現在十月中旬算,若一月時間還找不到鮮卑蹤跡,那便可以打道回府了。
再過一月,這個冬天就過了一半了。到那時若鮮卑還未入侵,也無細作蹤跡,後面即使找到也無大用。
“一月時間勉強夠了。”
“敢教伯父得知,侄兒白日之時有事要辦,隻得晚上跟隨伯父學習。”
宋征點頭,並未追問其有何事要辦,說道:“也好,我白日之時也要上工。”
又對屋內大聲道:“乙兒,將汝兄房間收拾出來給你正哥!”
“好的阿翁!”
“如此便叨擾伯父了。”說罷,唐正取出一金放在桌上,說道,“一月時間雖不長,但也不短。此金予伯父以作侄兒食宿之資。”
宋征不悅,道:“侄兒這是作甚?我與唐奇乃生死之交。十幾年來,你首次作客我家,我豈能收你這食宿之資!”
唐正見其神情不似作偽,心生好感,道:“伯父與家父之情令侄羨慕,然生活卻離不開這醃臢之物。且若因此物而令伯父母有隙豈不是侄之罪過?”
宋征恨看屋內,大聲道:“明日我便以多言之罪休了她!”
唐正一驚,忙道:“伯父息怒息怒,莫說氣話!伯母操持一家之務甚是辛苦,莫要因侄一人而使伯父一家離散,乙弟失母啊!”
“若真要如此,伯父便當侄未曾來過便是。”
唐正說著,便收拾東西佯裝要走。
宋征連忙攔住,道:“侄兒莫走!莫走!如此,我收下便是。”
唐正見狀才松了一口氣。
宋征安頓好唐正後便黑著臉拿著那塊黃金找到其妻。
其妻頭上挽著簡單的發髻,有不少頭髮散落下來,樣貌有別於漢人,普通卻帶有些許異族風情,眼睛通紅,顯然是剛哭過,見到宋征到來隻低著頭不敢說話。
“現在好了?丟人!”宋征舉起手中的黃金,說道,“這種成色的黃金足以換兩萬五銖錢或一百石谷,或四五頭牛,我們一家一年都吃不完!”
他將黃金狠狠地砸在桌上,嚇了她一跳。
“他要在此住上一月,這一月內一日兩餐變成三餐,在他走前將它花光!”
“知道了。”
至此,宋征臉色才好了起來:“好了,別愁眉苦臉的。我先前之言只是氣話,不會休了你的。”
“嗯。”
……
翌日
宋征一早起來便看到唐正在院中收拾馬匹。
“侄兒這是要出門?”
唐正應道:“嗯,準備去互市看看。”
互市之中,魚龍混雜,這是唐正必須去探查的地方。
“也好,
先去探探路,看看何物貴賤。”宋征突然想起來什麽,轉頭說道,“何不與乙兒同去?伱來馬城不久,對此地不甚熟悉,乙兒可作你之向導。” 唐正聞言思索片刻,點頭道:“若不耽誤乙弟學業便可。”
“乙兒無有學業可誤。”宋征說著搖了搖頭,道,“我曾為他尋一鄉老學文,但卻總不認真,最後被趕了出來;我又教他軍中武藝,但又吃不了苦頭,每日隻知嬉戲打鬧。”
“文不成武不就,也不知未來如何是好啊!”
唐正聞言倒是頗為驚奇,在他與其接觸的這些時間裡,還感覺宋乙頗為乖巧。
“乙弟年幼,貪玩好動是天性。再有幾年收了心便好了。”
“難呐!他大哥宋甲在他這般年歲時就已精通算術了。但凡他有他大哥一半能耐我便不操心了。”
宋甲?
宋乙?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這宋征用天乾取名倒是簡單。
“乙弟還有大哥?怎不見他在此地?”
提起宋甲,宋征便如唐父提起唐正一般挺起了胸膛,道:“甲兒他出息,在縣寺中找了個差事做。又頗得縣長重視,吃住都在縣寺中,只是每十日才得休沐回家一次。”
“甲兄真是好本事,真讓人羨慕不已。”
“侄兒也是眼光頗佳,看中了這互市之利。假以時日必成大器!”
“不過是拾人牙慧罷了。”
“侄兒此去互市,中午還回來過午麽?”
“嗯……不必了,侄再回來應該就是晚上了”
“嗯…好吧。”
唐正別過宋征,便帶宋乙出得門去。
“乙弟,你可知這互市所在何處?”
“互市?那裡可遠了。要去那裡可就出長城了。要從縣北門出城,走個二三十裡才能到長城,出得長城再走幾裡路才能到互市。”
出得家門的宋乙仿佛身上卸下來了些擔子,不像在家時的一副小大人的樣子,蹦蹦跳跳地走在唐正前方。
唐正隨口嘟囔了一句:“怎麽這麽遠?”
“因為我們經常和鮮卑打仗啊!”
“若把互市放在長城之內,鮮卑不敢進來,我們也怕他們殺人奪城。”
“所以就於長城之外置互市。”
唐正聞言側目,看著在前方蹦蹦跳跳的宋乙,讚道:“乙弟聰慧!”
“不過正哥兒,我要提醒你一下,由北門出去往西北方向走個幾裡,那裡有許多帳落,你可不要去哦!”
“為何?”
“那裡有很多鮮卑人,他們不歡迎我們漢人去他們那裡。有人去了後就沒回來了。”
“許多鮮卑?有多少?”
“不知道誒,近千人吧!”
唐正聞言,直覺告訴他不對勁。
居住於長城內的鮮卑人多半都在慢慢漢化,按理來講不會有如此大的鮮卑聚落住在此地,朝廷也不會允許。而且離長城這麽近,若起了衝突,這是一個極大的隱患。
但唐正初來乍到,根本不了解此地情況,而且宋乙年幼,想來也不會知道太多,於是便不準備在此處作過多糾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