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北朝帝業》七百二十八 上下相悖
  除了江陵方面的人事溝通,李泰也沒有忽略蜀中方面。

  之前他曾經答應中外府,要將荊州總管府內熟悉蜀中人事的府員舉薦入府,所以在返回沔北之後,便開始挑選人員。

  荊州總管府同蜀中進行的人事互動,主要是由李遷哲在進行,主要是以互市貿易為主,當中再夾雜著一些聯結蜀中當地豪強的操作。

  這一條線,李泰當然不會交給中外府。眼下中外府所需要的是能夠在官方層面與蜀中進行交流溝通的人選,比如對武陵王蕭紀進行敲詐之類的操作,並且去接觸、遊說軍事上的關鍵人員,至於其他方面則需求度不高。

  李遷哲所經營起來的這些人事互動基礎,哪怕在西魏奪取蜀中之後都仍然擁有不小的價值。李泰本身並不打算爭取出任蜀中軍政官職,當然就需要其他的方式和途徑去參與到奪取蜀中之後的利益分配中去。

  除了李遷哲之外,上一次李泰還派遣劉璠前往蜀中進行談判,送回蕭紀之子蕭圓正並贖回王悅等人。劉璠本就出身南朝,之前又在臨近蜀中的漢中任職,因此同蜀中人士也非常熟悉,故而上一次的任務也完成的非常出色。

  所以這一次李泰打算將劉璠舉薦給中外府,讓其協助中外府進行一些蜀中的人事操作。

  劉璠這個人不同於李遷哲,其內心裡對於南朝還存在著很大的認同,也有著自己的操守與堅持。故而李泰並沒有讓其人參與李遷哲所負責的那些事務,此番舉薦其人歸國,也是讓劉璠見識一下中外府跋扈囂張、唯利是圖的做事風格,從而加強他內心裡對於總管府的認可。

  當李泰將劉璠召來,並告訴他這一安排時,劉璠心裡還是有些抵觸的,垂首說道:“卑職不才,幸為大將軍包容任用,唯望能夠專情於事,報答大將軍活我之恩。但蜀中多有故交舊識,難免相見情慚、有愧失節,璠一人遭受輕貶恥笑猶可忍受,但若因此累事……”

  李泰也明白劉璠如今的情況讓他再去面對那些故交舊識之人,多少是有些情面難堪,不過這樣的羞愧倒也不需要維持太久,反正用不了多少時間,大家就都成了亡國奴。

  雖然情況是這麽個情況,但李泰也不好就此直接勸說劉璠,略作沉吟後便又說道:“不忘初心的確是可貴的品質,但有的時候也是需要靈敏變通。漢中之所不守,在於蕭使君遲鈍失察,入城之時多得劉中郎斡旋配合,才免去了許多無謂的傷亡。

  南鄭全城百姓都要感懷劉中郎此德,而劉中郎所愧者不過蕭氏一族而已。但今江南禍亂、巨惡猖獗,難道不是因為蕭氏自棄天下所致?更何況如今武陵王悍然自立,盡顯悖天逆人的獨夫之態,蜀中因其裹挾,必將禍不久矣!劉中郎此時若能勤於勸撫,哪怕只是能活一人,也比獨處幽處、自怨自艾要珍貴百倍啊!”

  劉璠聽到這話後,頓時也目露沉思之色。他雖然羞慚於沒能誓守南鄭、如今又進仕西魏,但是一想到武陵王悖逆自立,心中也不由得充滿反感。

  思索一番後,劉璠才又垂首說道:“卑職自知並無令才能夠匹配大將軍垂青厚愛,常有孤僻自棄之想,但大將軍仍然不加嫌棄,更給諸多開解勉勵,實在令卑職倍感汗顏。但得所使,義不容辭,若果真如大將軍所言能夠周全救活二三人命,皆大將軍仁德所致!”

  聽到劉璠答應下來,李泰才滿意的點點頭,旋即又將府員陸彥配給劉璠作為副手,一同前往中外府聽命。陸彥是陸通的弟弟,之前李泰在華州時,陸通專程前來希望能夠安排陸彥歸府任事,兄弟之間也能不失關照。

  李泰對此也沒有多說什麽,直接點頭應承下來。可能是陸通也感覺到荊州總管府漸成尾大不掉之勢,又摸不清大行台內心所想,擔心未來中外府和荊州總管府之間氣氛越發尷尬,所以提前將陸彥召回。

  只不過陸彥對此還有些異議,他年初才剛剛擔任穰縣縣令,正打算主政一方、大展宏圖,當然不想回到中外府去做那些雖然繁忙但卻乏甚成就感的機關工作。

  但是大將軍既已作此指令,兄長家書也送來了荊州,陸彥也只能點頭答應下來。但是在拜別李泰的時候卻眼眶紅紅,語調略顯哽咽:“自如都水以來,卑職便久從大將軍效力,如今驟得相棄,不敢力爭,唯望來年大將軍門下又有士力困乏之時,能夠記起卑職恭順可用!”

  李泰聽到這話,心裡也有點不是滋味。陸彥、崔彥昇等這一批屬員,都是最早追隨他的,一起共事多年,彼此間的默契並非朝夕養成,從最開始的不服不忿到如今不需要李泰多加吩咐,便能充分貫徹他的意圖,如今突然分開,多多少少是有一些不舍。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