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北朝帝業》七百二十七 人離鄉賤
  人離鄉賤,本來就是一個基本的常識。尤其是對一些在地方上擁有著相當可觀的鄉土資源的豪強世族們來說,在鄉裡還是在他鄉的區別將會更大。

  這些祖籍南陽的江陵人士,當然是沒有經歷過祖輩因胡亡氐亂而流亡他方的磨難,但背井離鄉、從頭開始的事跡卻是在家族內部口口相傳、耳濡目染。

  如果不是因為有著這些江陵名族的支持,湘東王也很難獲得討伐侯景亂軍的爭利。諸如梁王蕭詧因為沒有獲得襄陽名族的鼎力支持,在與江陵的競爭中處於絕對的下風,只能投靠西魏才得以自保。

  平定了侯景叛亂之後,不只湘東王因此獲得極大的聲望,這些江陵名族們也需要分享這一次投資成功的收獲。而將中興政權的中樞核心留在江陵本土,就是他們能夠獲取到的最大回報之一。

  在經過侯景亂軍和勤王、定亂大軍的連番糟蹋,如今的建康早已經是殘破不堪,再想重新興建起來還不知要投入多大的人力物力等各項成本,而且這些成本又該由誰來投入?
  建康作為長久以來的南朝政治中心,是有著源遠流長的政治傳統。王謝名門和三吳世族們雖然在侯景之亂中遭遇了巨大的損失,但也並沒有被連根拔起,反而趁著對抗侯景亂軍的過程中對鄉土資源的把持越來越牢靠,成為了名副其實的地方實力派。

  如果湘東王遷都於建康,那麽建康城的重新營造必須要仰仗這些三吳名族的配合,秩序也需要他們加以維護,勢必就會獲取更多的政治資源,憑著鄉土根基逐漸擠壓其他人的進仕空間,眾多的江陵人士在面對這些人的時候,除了湘東王的潛邸故屬這一個身份之外,沒有任何的優勢。

  諸如吳興沈氏這樣的地方強族,雖然也湧現了沈約等文儒名家,但本質上仍然未改其地方豪族武宗的特色。如果彼此間真的發生什麽權位爭執,湘東王又難以調和的話,人家振臂一呼鄉兵群起,他們江陵人有個啥?

  具體到個人身上的話,就比如胡僧祐,如今他官居侍中、領軍將軍,可謂是江陵軍府首屈一指的禁衛大將。可一旦到了建康,不只要被王僧辯等同體系之人壓上一頭,就連面對陳霸先之類入朝的地方實力派都要遜色一籌。

  除了這些情勢上的變化之外,建康如今的防衛情勢也不容樂觀。

  北齊一次次的凶狠進取,歷陽、廣陵等江北重鎮接連失守,使得建康距離敵境僅有一江之隔,隨時都有可能被敵人侵犯過來。

  而上一次侯景輕輕松松的突破江防,也這長江天塹在群眾心目中變得不再那麽不可逾越。關乎到身家性命、政權安慰,被擊破的信心可不會輕易的恢復起來。除非再發生類似的渡江之戰卻被守軍迎頭痛擊,用實際行動證明他們擁有著守衛江防的能力。

  江陵這裡的城防倒也稱不上牢不可摧,但在視野之內也並沒有能夠威脅到其生存的強大敵人。

  西面的蜀中,武陵王蕭紀雖然桀驁不馴、自立為帝,但出蜀的要道西陵峽口仍然掌握在江陵軍府的手中。 www.uukanshu.net 蜀兵只要突破不了這一江防要害便難以東進,更不足以對江陵造成什麽實質性的威脅。

  北面的襄陽乃是手下敗將,嶽陽王蕭詧甚至需要投附西魏才能苟延殘喘,更加不會是江陵軍府的對手。

  如果說有什麽眼見的威脅,那就是勢力橫跨江漢的西魏荊州總管府。

  但這荊州總管府同江陵軍府也都互動密切,李大將軍也並非暴躁粗俗的鎮兵軍頭,本身便雅好學術、禮賢下士,而且還頗有名士風采。

  就算是沒有接觸過李大將軍的江陵人,此番歸鄉祭祖也充分領略到了李大將軍和總管府的熱情,可以明確的說,李大將軍與其背後的荊州總管府和罔顧雙方友好約定、趁火打劫、貪得無厭的北齊朝廷有著本質的不同。

  北齊是立足於江北虎視眈眈、隨時準備擇人而噬的野蠻人,而在李大將軍治理下的荊州總管府卻熱情好客、雅量包容,是值得交好並拉攏的戰略盟友。

  當然還有最基本的一點,就算李大將軍是假裝的,荊州總管府也在等待時機、隨時要對他們南梁發起進攻,那也遠遠比不上北齊帶給他們的威脅更大!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