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天命水滸》第59章:整頓後勤
  十一月十三日,慶祝結束之後的梁山兵馬繼續調動。

  林衝的豹韜營、楊志的蒼狼營繼續駐守獨龍鎮。他們將來都會向騎兵部隊轉變,梁山泊狹窄的地域,已經容不下他們的縱橫。

  其余眾營由玄武營運送回梁山大寨。

  軍兵有條不紊的轉進。

  晁蓋也在臨走前進行一些安排布置。

  首先第一項,就是做媒人。

  論怎麽讓門不當戶不對的男女走到一起?

  董平給出的答案是殺了老丈人,搶了他閨女。

  太粗暴了。

  而且,現在身陷俘虜營的董平也沒這個能力。

  但作為自己將來重點招攬的武將,晁蓋就像逢年過節關心孩子婚姻狀況的老父親一樣,得為下屬考慮啊。

  這個其實並不難,而且還有現成的答案可以抄。

  不錯,晁蓋就是準備抄宋江敗壞秦明名聲的計策。

  先讓陷陣營趁著東平府防禦空虛的空檔,潛入城內綁了程小姐。

  再讓跟董平模樣相似的呂方穿上董平的鎧甲,插著兩根“英勇雙槍將,風流萬戶侯”的旗幟,趁夜在董平副將董石的帶領下,在東平府外耀武揚威一番。

  這下好了,整個東平府都知道天平軍完蛋,董平投敵了。

  幸好董平孤身在東平府任職,家裡也沒什麽親人,不必上演程知府城頭董平親人祭旗的鏡頭。

  實際上,程萬裡女兒被劫,他自己嚇的夠嗆,至今仍臥病在床。

  梁山能潛入府中劫走小姐,自然也能取了他的人頭,如何不怕?

  女兒雖然是程萬裡的心頭寶,但也並非家中獨苗。

  大宋雖然不禁止官員外地就任攜帶家眷,但一般官員都是默認不帶嫡系子女赴任的,特別是有兒子的,基本都會留在老家。

  程萬裡有三子一女,三個兒子和正妻都在青田老家,自己帶著寶貝女兒赴任,一是真的喜歡,二是借機認識一些京東路的富貴子弟、文人賢達,好給女兒找個婆家。

  現在好了,女兒被梁山劫走,即便救回,也壞了清白,哪兒還能配上文人賢達呢?

  罷罷罷,合該她有此一劫,合該我程家不幸,就當沒有這個女兒吧。

  程萬裡這種做了幾十年官的人,審時度勢最為練達,私人感情有,但也有限的很。

  程婉兒小姐被安排跟隨扈三娘一起在獨龍鎮教書育人,這讓三娘大喜過望,每日教訓那些熊孩子讓她頭疼的不行,終於有人來幫助自己,兩人迅速成為了閨蜜。

  而此時的董平還一無所知,正跟著俘虜營一塊登船前往梁山大寨接受勞改,什麽時候他那身傲氣打磨完了,再給他一個驚喜。

  收服大將的人心嘛,費點勁,不寒磣。

  第二項安排,就是推廣“武裝行商令”。

  古語雲:諸侯無故不殺牛,大夫無故不殺羊,士無故不殺犬豕,庶人無故不食珍。

  牛是宋代最主要的生產工具,買賣十分普遍。現在基本保持在7-8貫一頭的價格。但牛禁止宰殺,只能自然死亡才能由官方屠宰場地宰殺,發賣。

  而牛皮更是作為戰略物資,禁止對民間出售。

  這也就導致了牛肉難買、牛皮難得。

  當然,越是禁止的東西,越是有人好奇嘗試,越是與普通人無緣,但富貴之家從來不會緊缺。

  牛不允許隨意宰殺,難道還不允許某些牛不小心摔死?下水淹死?年紀大老死?想不開撞死?誰又能阻擋這種“不可抗拒力”呢?

  這就導致湯浸牛肉片、通花軟牛腸、燈影牛肉絲、西湖牛肉羹等美食在富貴人家宴上不停流傳。

  鄉村野店,不法之徒,為了招攬生意,也會做一些煨牛腱子肉、五香牛肉干來牟利。而且這牛肉你還不敢保證一定是真的!萬一吃到“新鮮黃牛肉”,夠你惡心半天的。

  梁山雖然富裕,還沒到常吃牛肉的地步,主要是大量收購牛皮。

  武大郎現在是揚眉吐氣,京東西路圍剿開始時,各路客商憑借著“秋風未動蟬先覺”的敏銳,一些商人開始遊離,不願再跟梁山做生意。

  幾家牛皮私商甚至寧可把貨物丟下,一文錢不要的先擺脫乾系。

  也有一些商人選擇賭一把,反而趁機加大與武大郎的交易。

  比如,邢州來的一家客商,推銷白瓷。知道梁山有上萬人馬,許多還是喝完酒就喜歡砸碗的那種粗糙漢子。就勸說武大,便宜的紅陶碗固然便宜,但難以襯托梁山高潔品質,梁山好漢就應該用潔白如玉的白瓷碗來喝酒吃肉,方顯大氣。

  但讓這些商人始料未及的是,官府宣布圍剿還不到五天,梁山就雷霆出擊,連滅三路進攻,全部都是乾脆利索的殲滅戰。京東西路北部區域的官府戰力幾乎是一掃而空。

  等京東西路南部的兵力跨越數百裡來攻,梁山早就做好了應對,難道還能有好結果?

  官府這麽拉垮的嗎?

  之前跑路的商人後悔不迭,急忙又跑過來求見武大,希望能“再續前緣。”

  武大郎個不高,但為人卻很豪氣,面對這些反覆無常的商人倒也沒有為難,甚至連幾個牛皮商人承諾白送的牛皮也都結清了帳款。

  為梁山贏得了不少信譽。但後續與這些人的合作卻逐漸減少。而那些在官軍圍剿時,仍繼續與梁山合作的商人,則加大了采購量。特別是布匹和瓷器。

  梁山有晁天王前期弄來的五十萬貫,手中握有大量資金,還怕找不到滿意的供貨商?

  邢州白瓷王家一下獲得了兩萬個瓷碗、一千個瓷盆、五百個陶缸的訂單,價值數千貫,讓旁人稱羨。

  且不論梁山好漢是否應該用白瓷來吃飯,單這個風向標就給許多商人以啟示:跟著梁山有肉吃。

  武大郎把原本祝家莊在山崗下的黑店進行改造擴充,供來往客商休息。依山傍水的柳樹林旁,一家大型的貨棧,建立了圍牆,常駐民兵六十余人,對外銷售梁山產出的高度白酒、蓮藕、葦席、鐵質農具。

  梁山北部商路更加穩固。只是對外銷售的特色產品缺乏,仍處於逆差狀態。

  晁蓋向武大授意,給關系親善的商人發放一面寫有“替天行道”的杏黃小旗。如遇山賊劫道,可亮旗表明乃梁山供貨商的身份。山賊若是不給面子,將由林衝、楊志發兵剿滅。此謂:武裝行商令。

  一開始免費,等招牌打響,再行收費。當年鄭芝龍用這招,在東南沿海歲入千萬。自己效仿,賺個萬兒八千不過分吧?

  第三項安排,就是擴大兵器坊,下新的訂單。

  有位大神曾說,大宋弱在體制,不進行大變革,給他幾個劃時代技術也沒啥用。

  此言有理。

  宋朝有超越同時代所有國家的科技水平,還有不少黑科技兵器,但最終對外諂媚屈辱成這個模樣,實在是讓人不齒,且難以理解。

  手拋火器:毒藥煙球、震天雷,火蒺藜、濃煙滾滾,嚇人又毒人,就是火藥配方不行,爆炸威力差點。

  發射火器:鐵嘴火鷂、竹火鷂、火箭、突火槍,易燃放火,跟過年玩的禮花差不多,放火有奇效。

  霹靂炮:古代版木質火炮。第一次東京保衛戰中,宋軍的霹靂炮就曾大顯神威,爆炸時響動如雷,半畝之內,人馬碎迸無跡、甲鐵皆透。若此炮真這麽厲害,金兵早就潰退了。所以,注意這個詞“爆炸時”,而非“發射時”。裝藥太多把自己人炸了。

  神臂弩:古代版的遠程步槍,三百步外可貫鐵甲。

  三弓床弩:古代版的巴雷特,千步之內中者無不摧。

  大宋鐵甲:宋代牛少、鐵多,鐵甲大量裝備,殺氣內斂的烏錘甲、鮮豔招搖的朱漆山文甲、融合再生的黑漆順水山文甲、赫赫威名的金漆鐵甲,以及靖康之恥後開始裝備的,由1825枚甲片組成重達58斤的大宋步人甲!

  擁有這麽多超越時代的黑科技,大宋硬是被周圍諸國圍著打,見誰都要喊爸爸,也是千古奇談,在中國幾千年的歷史上,他也是獨一份了。

  晁蓋不是唯武器論者,但對兵器也非常重視。他這次來找湯隆,就是想要提前把步人甲打造出來,用來裝備梁山兵馬。

  梁山兵源有限,不像大宋朝廷有上億的人口和地盤可以征兵。目前梁山兵員主要來自水泊周邊留六縣的貧苦百姓和俘虜轉正,一旦出現較大傷亡,兵員補充肯定出問題。

  解決辦法,無非開源、節流兩種。

  目前梁山只能是以梁山泊周邊六縣為根據地,再向遠征,將出現顧頭不顧尾,後路被切斷的風險。

  開源暫時無能為力,只能從節流上下手。

  做好防護,減少傷亡,就晁蓋想到的方法。

  晁蓋為此還專門去了一趟兵器司,找湯隆談論此事。只見湯隆七尺以上身材,面皮有麻子點點,赤著肌肉虯結的上身,正揮舞著一柄三十多斤的大鐵錘。

  姓名:湯隆(金錢豹子)

  身高:187厘米

  體重:96公斤

  統帥:16

  武力:77

  智力:42

  政治:21

  魅力:23

  親和度:信服(綠)

  特性:控鐵(對鐵器有一種神奇的控制力)

  技能:鍛造lv5、控火lv5、巨力lv3

  晁蓋和湯隆走出兵器司如同火爐般的房間,到了一處清淨處。

  “仿製弓弩成功嗎?”

  “我雖然是個打鐵的,但手下有些精巧的匠人,知道結構,再去鑄造構件,難度不大。但是天王呀,一把弓要校好最少需要半年,一張弩需要一年以上。想用上咱們自己造的弓弩,可得耐心等待。”

  湯隆就像那些有脾氣的匠人師傅,實話實說道。

  “我們可以先用繳獲的弓弩訓練。但武器裝備不能永遠靠繳獲,那太不穩定了。尤其是弓弩這種損耗率較高的,還是要實現自給自足才好。”

  弓弩就像是現在的槍,箭矢就像子彈,想要實現火力覆蓋,非得有自己的兵工廠不可。

  “那您還得再給我撥點人手,另立一個弓弩坊。”

  “沒問題,現在梁山最不缺的就是人手勞動力。”

  晁蓋說著,拿出了自己從系統裡兌換出來的步人甲圖紙,讓湯隆看。

  “能打造嗎?”

  “沒問題。您是準備給所有步兵裝備這種重甲?”

  湯隆看了看圖紙和介紹,難度不大,只是費事。

  “有問題嗎?”

  “有,而且問題很大啊。”

  “怎麽說?”

  湯隆想了想道:“天王,我家乃是匠做世家,我自己曾為禁軍打造兵器十余年。大宋的武器裝備若是敞開了說,沒有三天三夜講不完。單就鎧甲一項。我得給您嘮叨嘮叨。”

  “我洗耳恭聽。”

  晁蓋對這種技術性人才非常尊重,連忙又給他端來一碗水,邊喝邊聊。

  “東京汴梁城裡有東、西兩院兵器坊。裡面有鐵甲作、釘釵作、鐵身作、綱甲作、柔甲作、錯磨作、鱗子作等一共十六個部門,匠師一千二百多人,一年能造鐵甲三萬兩千套。”

  晁蓋心算了一下,說道:“也就是說,一千多大師級的匠師,在後勤充足的情況下,一天才只能造出九十多套甲。這產量可不高。”

  “所以啊, 天王,您這個步人甲,1825個鐵片都要細細打磨,然後一點點穿孔,重達58斤的步人甲想要裝備到每個士兵,以咱們目前的技術和人手,既不可能,也無必要啊。”

  確實,沒有工業助力,只要人工打磨,這鎧甲實在不是小勢力玩的轉的。

  如果能找到一處落差較大的水壩,使用水利鍛造板甲,反而比一個個打磨鱗片要省事省力,防護還好。

  但目前梁山范圍內,還沒有這種合適的地方。

  湯隆道:“天王,以咱們兵器坊的力量,生產刀槍劍戟都很沒問題。想成規模生產鎧甲,那還不如去搶!各地官府和廂軍都有大量庫藏。您幾個月前剛洗劫完濟州府庫,不過兩個月,他們就能又調撥近千鎧甲。可見官府庫藏儲量有多足。

  官府膽怯又無能。將軍只要攻破一次州府,將庫房裡的裝備搬空,就有足夠的鐵甲讓數千軍兵所用!”

  晁蓋呵呵一笑,不置可否。

  裝備這種東西,不能完全依賴外力。

  就跟後世印度一樣,奉行造不如買的國策,武器裝備東買幾樣,西買幾樣,好不容易宣布自主研發一款獨特口徑的槍械,結果子彈生產線在以絲列,還得進口!

  萬國牌的武器裝備,不但看起來雜亂無章,更給後勤造成巨大的壓力。

  江湖上有一句話叫武器越怪死的越快,軍隊同樣也是如此,兵器越雜,戰力越拉垮。

  梁山想要向正規化轉變,就必須要統一軍裝、鎧甲,統一刀槍箭戟的樣式。方便損壞時更換,方便後勤統一運輸。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