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天命水滸》第191章:官道建設
  六月十日。

  是個好日子。

  校書局在趙明誠的張羅下,在梁山文院旁邊掛牌成立。趙明誠給許多好友寫信,邀請他們前來共襄盛舉。一些文人名士不屑一顧,也有一些文人應邀前來,想在《新華字典》上署名流傳千古。

  在他們忙碌的時候,晁蓋又在校書局下新設一個新聞科。

  由李清照主筆並兼任《華夏半月談》的編輯,收集每半個月來的天王行蹤、新聞時事、戰報戰況、官員任免、工程進度、招聘信息、奇聞異事、詩詞歌賦等內容,進行刊印發布。

  “有些類似官府邸報。”

  “官府邸報只是面對官府,而這半月談則是面對天下所有百姓。”

  “這會不會泄露我梁山秘密?特別是,還有天王您的行蹤?”

  “所以,才需要校書局新聞科對內容進行審查。涉及軍事情報、汙蔑梁山、邪教事跡皆不許報道。但是其他內容可以,而我的行蹤嘛,有半個月的延時,無需隱瞞,真真假假,反而有利。”

  李清照作為編輯,正和晁蓋探討一些報刊細節。不禁感歎晁天王的磅薄大氣和心思狡詐。

  “現在梁山有自己的造紙廠,還有油墨廠,印刷廠,《華夏半月談》用十六開紙印刷,一份十六張,膠印成冊,成本在20文左右。若向外發售,定價幾何?”

  “免費送!”

  “啊?免費?那我們豈不是在做虧本的事?暫定5府13州,每州府送500本;下轄108縣,每縣100本,那就是19800本,梁山機關發200本,共計每期2萬本。一個月兩期,就是4萬本,按成本20文計算,就是800貫。編輯部10人工資每月50貫、投遞到各州縣的快馬路費150萬。所以總共算下來,每月我們要虧1000貫啊。”

  李清照數學不錯,一些數據隨口就來。

  “我給你們新聞科每月撥付經費1500貫。多出的錢,可作為外出采編新聞、征集稿件的經費。”

  晁蓋也不小氣,大筆一揮,給李清照寫了一個條子,讓她去找財務司取錢。

  思想輿論陣地,就在那裡,你不去佔領,就被會敵人佔領。前期多花點錢不算什麽,當大家養成了看報習慣時,才是這《華夏半月談》真正發揮威力的時候。

  前期鋪設市場的時候千萬不能小氣。後世就有個很著名的例子,富土康老板郭某,見電商馬某和劉某發了大財,就野心勃勃的也要進軍電商界,一年給電商開發部撥款五千萬巨款,認為這麽多錢,足夠把大陸的土包子打垮了。

  結果一年過去,富土康電商平台一點市場反響也沒有,開會時大罵電商部無能。

  電商部主管無奈道:“老板你每年隻給我五千萬,可是馬某和劉某卻一年投入上百億,我鬥不過他們啊!”

  郭某還是沒舍得傾家蕩產投入數百億去參加博弈,最後以裁撤電商部為終結。

  老郭一個開血汗工廠的,根本不懂資本運作和電商運行,又奴顏媚骨小家子氣,失敗也是正常的。

  但這件事的道理卻是相通的,它教育我們前期培養市場時,千萬不能小氣。

  李清照邀請晁蓋為六月十五日發行第一期《華夏半月談》題寫一章開篇詞,得到晁蓋欣然答應,這才拿著批款條子離開,急著去琢磨著在自己可以從哪裡拉來幫手,如何征集並書寫內容。

  屬下各司其職,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

  而晁蓋作為老板,最重要的就是為他們做好後勤,要錢給錢,要糧給糧,要人給人,要裝備給裝備!

  而對於財政困難的梁山勢力來說,晁蓋當前重任就是繼續撈取天命值來補貼勢力發展。

  現在每月有60萬點財富收入,但還是不夠!我還要更多!

  如今夏收、夏種已經結束,距離八月十五的秋收還有兩個月時間。往年官府都會利用這段時間征收夏糧,征發勞役。

  但晁蓋既然免了兩年錢糧和勞役,官府落得清閑,百姓也能喘口氣。可這兩個月難道要浪費掉嗎?那斷然不能!

  晁蓋推出了一項名為“縣縣通”的道路拓寬工程來爭取民心,攫取天命值!

  大宋雖然比較慫,但也並非一無是處,內部和平百年,道路交通得到了長足發展。

  大宋官道以東京汴梁為中心,共有七條主乾道,通向北京大名府、南京應天府、建康金陵府、淮南襄陽府、西京西安府、西川成都府、南粵廣州府。

  然後再依托府、州、縣向外擴展,道路成網狀延伸,形成密密麻麻的交通網絡。行人沿著“官道”可以到達任意地點,出行十分方便。

  官道上每隔一段路程,就在旁邊的一個土堆上樹立的石碑或木牌的堠子,專門標記道路裡程、國界、州縣界或交通規則,類似今天的路標。

  一般是“二十裡置馬鋪,有歇馬亭”,“六十裡有驛,驛有餼給”,專門用來接待公使、官員。此外,館驛之外,還設置了私人開設的邸店,專門為私人旅行提供食宿。道路兩旁的店鋪人口越聚越多之後,就形成了村鎮,後世許多村鎮的名字叫“五裡鋪”、“十裡鋪”,就是這麽來的。

  宋朝官道打下的基礎為晁蓋省下了許多力氣,但此時的官道仍存在一些缺陷:

  一是道路狹窄。官道初始目的,只是為了方便驛馬傳遞情報和官員來往,並沒有考慮到商旅車馬通行,所以七條主乾道只有兩丈寬,州郡官道更是只有一丈寬。

  二是道路夯土而成。州府附近還能用石頭壘砌一下,出了州府城門百丈,就變成夯土了,一下雨就泥濘不堪。地方官吏不作為,官道往往年久失修,土路車轍一尺深,再好的馬車通過也得陷進去。

  這兩個缺陷,造成大宋雖然官道四通八達,但是官道利用率卻很低,很多商賈寧可走鄉間小路也不走官道,許多鄉間黑店也因此生意興隆。

  到了北宋後期,水運系統的廣泛發展,進一步擠壓了陸地官道的作用。現在地方官道幾乎已經形同虛設了。

  這可不行!交通就是後勤,有後勤就能擴張勢力。所以必須把交通搞起來!

  晁蓋的計劃是在五府十三州之間建設一級道路,寬為十五丈;州府通向各縣的道路,為二級道路,寬為十丈。

  正好也把那些被俘的官軍利用起來。

  之前擊敗楊戩大軍,刨去傷殘,俘虜身體健康的官軍18萬,定陶之戰又收獲健康俘虜2萬,共計20萬身體健康俘虜可用。

  這些俘虜在獨龍崗和濟州府兩個地方關押,參加勞動改造、疏通水渠。但因為人數太多,已經快把獨龍崗和濟州府兩地吃窮了。兩地已經向晁蓋訴苦多次。

  晁蓋準備把俘虜們作為此次道路拓寬工程的主要勞動力。順便再把他們發展成自己的擁躉,為自己提供天命值。

  二十萬人呀!每月養他們都要花十萬天命值買糧食,難道他們不該回報我麽?

  晁蓋將會親自主持修路事宜,二十萬俘虜大軍外出活動,交給一般人,晁蓋也不放心。而且這麽多俘虜太能吃,也只有晁蓋跟著,才能隨時沒有後勤壓力的解決他們吃飯問題。

  為了順利開展道路拓寬工程,晁蓋又找了兩個副手。

  一是登州負責路橋基建的宋萬。宋萬有長期調教俘虜營,開展基建工程的經驗,算是這方面的長才。

  二是黃門山四傑之中的九尾龜陶宗旺。陶宗旺非常善於營造挖渠。在定陶之戰中作戰勇猛,立下戰功。晁蓋也特意將他調來協助,算是高升。

  六月十五日,《華夏半月談》刊發第一期。

  上面有晁蓋專門題寫的開篇詞。還報道了一篇名為《晁天王揮鋤修馳道》的文章,講述晁天王如同古代堯舜,親自揮舞鋤頭,帶領百姓拓寬修補官道,為天下百姓順利安全通行頂風流汗的事跡。並提出“要想富,先修路”的口號。

  文章名字俗了點,但是考慮到刊物是面對天下百姓,還是接地氣些比較好。

  而晁蓋也在這一天,開始了自己的修路大業!

  首先修築擴寬的是鄆城到濟州城的道路。按照二級道路標準,建設十丈寬的道路。

  因為有之前的官道作為基礎,減少了測繪、選路等諸多環節。需要做的只是拓寬而已。

  至於拓寬需要佔用道路兩旁田地問題,在現代可能是個難題,在封建古代卻相對容易,只要給他們等面積置換便是。若是土地面積不足,殺兩家民怨較大的地主豪強也就有了。

  鄆城縣到濟州城距離六十裡。

  二十萬俘虜在道路兩側扎下二十個軍營。每三裡就有一個萬人軍營。背巍軍分出大量人手看押。

  一些鐵鍬、扁擔、籮筐等工具發了下去之後,還得防備俘虜拿到鐵器後鬧事。

  雷鳴騎在這條六十裡的道路上來回巡視,防止有人作亂。

  “開工!”

  十五萬俘虜分列在道路兩側,按照4米遠一個人的距離站好位置,排列出去那就是30萬米,正好60裡地。另外五萬則去運送生石灰等物資。

  “啪,你個懶貨,快點乾,別想偷懶!”

  “說你呢!磨磨蹭蹭,乾不完活,就別想吃飯!”

  “瞪什麽?敢瞪我?你是有什麽不滿嗎?啪,啪,啪,服不服,服不服?”

  梁山軍隊雖然勝利,但仍有許多戰友死於禁軍之手,現在他們可不會有什麽憐憫,巴不得這些俘虜鬧事,好一刀砍了他們。

  按照晁蓋的計劃,準備擴寬的道路寬為十丈,也就是23米。刨去原本的3米寬,需要從周圍取20米寬的土和碎石墊高,比地面高出半米左右,這樣可以有效的避免道路積水。

  那麽每一米的的工程量就是20*0.5*1=10立方。因為道路兩側同時挖土,所以一個俘虜需要負責4米寬,20立方的土方工程。

  現代社會一個青年男子工作八小時,基本可以挖9立方土。古代可沒有八小時工作製,而且古人耐力普遍較強,所以晁蓋給每個俘虜們預定每天工作12小時,完成10立方米的工程量,應該還是合理的。

  也就是說,只需要2天時間,他們就可以完成從鄆城通往濟州城的道路主體。

  事實證明,晁蓋估算的不錯,從早飯開始,一直乾到天色黑下來,所有俘虜基本都完成了自己負責的工程量。

  “收繳俘虜的工具,帶他們回營吃飯!”

  俘虜們累了一天,精疲力盡,他們從各自軍州出發時,還懷抱著進入梁山地盤瘋搶一把的念頭,誰知道竟然戰敗落得如此下場。

  “早知如此,還不如戰死呢?”一個瘦弱的俘虜拖著疲憊不堪的腳步,邊走邊道。

  “噓,小聲點,別讓他們聽見。”年紀較大的俘虜瞥了他一眼,提醒道。

  “李大哥,這日子什麽時候是個頭啊?朝廷會來救我們嗎?”

  “會,一定會!朝廷還有那麽多大軍,他一定會擊敗梁山,救我們出去。”

  “小黃鼠,你別聽李胡子瞎說,這朝廷敗的那麽慘,怎麽可能來救我們!”一個絡腮胡子俘虜插話道。

  “那該怎麽辦?”

  “我們要團結起來,不給梁山乾活,不喝他們的水,不吃他們的飯,最算是渴死,餓死,也不屈服!”絡腮胡子鼓舞眾人道。

  “鐺鐺鐺,開飯啦,拿好你們的木盆來打飯!”

  俘虜營地裡幾個夥頭兵搬出一盆盆黃米飯,敲著鐵盆喊道。

  俘虜們習慣性的端起自己的小盆,排好整齊的隊伍,靠了過去。一些背嵬軍士兵全副武裝的在周圍巡視,俘虜都被他們打怕了,不敢不排隊。

  一炷香之後,小黃鼠端著小盆邊吃邊看向身邊那個絡腮胡子,道:“張叔兒,你不是說不吃的嗎?”

  “哼哧,哼哧!”

  絡腮胡子一邊大口大口的吃著飯,一邊吧唧嘴道:“我以為梁山還是給我們吃早晨那樣的餿飯臭菜呢,有這麽好吃的黃米飯,不吃才是傻子,真香!”

  “真香!”

  餓了好久的俘虜第一次吃到好東西,都在低頭猛吃。

  第二日,清晨。

  眾俘虜吃完小米飯,再次走出營寨,拿上鐵質工具,開始乾活。

  “天王有令!努力乾活有獎,偷奸耍滑要罰!今天最早完成的一千人,獎勵饅頭八個,鹹菜二兩,肥肉一塊!”

  軍兵大聲宣揚著。

  “什麽?竟然有饅頭,我要趕緊乾!”

  “有肉?我在刺配前就是農夫,挖土這方面,我有特別的技巧!”

  .......

  有了獎勵,俘虜乾活的積極性肉眼可見的提升了。

  中午不休息,但是加了鹽的清水管夠。

  傍晚,還不等天黑,就有人完成了自己總共10個土方的工程量。

  “我乾完了!”

  “我也乾完了!”

  “還有我!”

  那些率先乾完活的,被帶入軍營,兌換了饅頭、鹹菜、巴掌大的一塊燉肉,在別人羨慕的目光中大口吃了起來。

  “你們這些家夥,知道自己能吃上肉該感謝誰嗎?”

  發肉的軍兵厲聲道。

  “知道,知道,感謝天王啊。”

  “感謝天王賜我肉食!”

  眾俘虜邊吃邊謝。

  第三天,清晨。

  吃完粗糧早飯,眾人開始平整路面。許多馬車運來大量的白色生石灰。

  石灰運來之後,被俘虜用籮筐傾倒在墊高的路面上,然後與厚厚的墊高土層混合,形成混合土。

  修路時鋪上一層生石灰,是因為石灰吸水,這樣能保持路基成型後乾燥堅硬,避免路面沉降。而且鋪了生石灰的道路,雜草很難生長,避免時間一長道路上長滿野草的尷尬情況。

  鋪上石灰,和路面上的粘土混合之後,便開始路面壓平工作。

  馬匹拉上巨大的石頭碾子,開始在墊高的土路上來回碾壓。來來回回十余遍。

  天色漸晚,眾俘虜回到營寨。晚飯變成了大饅頭加青菜。夥食標準又提高了。眾俘虜也發現了,只要好好乾活,就能吃上好東西,乾活也更加賣力了。

  此後三日,一直重複這個過程:終於在六月二十日,一段長達30千米,寬有23米,距離地面高有50厘米的土路算是初步完成。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