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天命水滸》第195章:攻防謀劃
  大宋八十萬禁軍,主要分成四個部分。

  中央禁軍、河北禁軍、西北禁軍、南方禁軍。

  中央禁軍,主要是殿前司、侍衛親軍馬軍司、侍衛親軍步軍司,合稱三衙。拿最高的工資,呆在最安全的地方,乾最少的活兒。在王安石變法之時就已經腐朽不堪,但裡面利益牽扯實在太大,王安石也改不動。到了北宋末期完全成了京中權貴吃空餉、套軍費的地方,以至於出現歷史上金兵一路南下暢通無阻,2000中央禁軍打不過17騎金兵的故事。

  河北禁軍,就是後世的河北、山西、山東三地的諸鎮禁軍,重點防備遼國。主打一個威武雄壯。建國初期的靜塞軍也曾輝煌一時,但因為長達百年無戰事,基本也就成了樣子貨。秦明、關勝、張清、鄧宗弼、辛從忠、單廷珪、魏定國以前都屬於河北禁軍一系的將領。

  西北禁軍,是當年王安石變法的一塊試驗田,因為地處偏遠,又常年征戰,沒有太多權貴願意插手,反而給了王安石騰挪的空間。他賦予西軍將領獨立的領兵權,固定的班底,非大罪不予撤換的許諾。極大的增強了西軍戰鬥力。

  但隨著西軍打敗西夏次數增多,西軍越打越強,形成了種家軍、折家軍這樣的大小軍頭,朝廷官家又開始坐立不安了。開始琢磨,如何限制軍頭們的發展。

  其一,就是限制糧草後勤。非戰時,西軍吃自己。戰鬥時,朝廷供應糧草,但每三天送一次。

  好處是拿捏住了軍頭們的要害;壞處是增加了輜重負擔。軍兵危機意識強烈,超過期限沒有糧草到達,就容易鬧事。

  其二,扶持小軍頭分權。大軍頭底下有小軍頭,小軍頭底下也都是一群自己的同鄉。只要有小軍頭冒尖,朝廷就以獎賞的名義,把小軍頭扶正,或另立門戶,或頂替上官。

  好處是激發了底層將士的戰鬥意志,限制了大軍頭轉變為軍閥;壞處是造成了大軍頭的危機感。開始壓製手下成長、冒領屬下軍功。

  比如劉法麾下有辛興宗,曲端冒頭。童貫就用提拔辛興宗、曲端的方式分走了劉法許多兵力。

  比如黨項人劉延慶,看到劉法遭遇,就開始壓製麾下將領們的成長,麾下王淵輕財好義,楊可世勇猛善戰,但一直被壓製冒不了頭。

  第三,文人統兵。王安石變法許諾給軍將們獨立領兵之權,但沒說不能給他們頭上壓一個總管啊。

  於是,近些年西軍又回到了文人統兵的老路子。童貫總管西軍時,任人唯親,提拔辛興宗、劉延慶這樣的無能之輩,壓製劉法、種師道這樣的猛將良才,打了許多敗仗竟然還被封廣陽郡王了。張浚總管西軍時,正值金兵大舉來攻,西軍將士奮勇殺敵,張浚胡亂指揮造成富平之戰失敗,西軍一蹶不振。之後又擅殺曲端等大將,導致西軍內亂,精銳盡喪,陝西丟失,結果他還被封魏國公了。

  宋庭就是這樣三策,把王安石好不容易提起來的西軍,又拉回到了大宋禁軍應有的水平上來。

  至於南方禁軍,不提也罷。

  所以,當機密司和根部暗線,兩種渠道,將西軍二十萬大軍抵達曹州前線的詳細信息呈報給晁蓋時,晁蓋並不以為意。

  大宋西軍對戰西夏那種披甲率不足三成的地方軍隊或許還能佔些便宜,對付自己麾下十成披甲的精銳義軍,還是不夠看。

  “不過這童貫二把刀,比起什麽都不懂的徐槐還是有些戰略眼光的。

”  陽谷到鄆城縣的道路施工現場。晁蓋看著西軍的兵力布防圖,摸著下巴琢磨起來。

  小小曹州已經聚集了徐槐和七萬三衙禁軍,當地糧食已經告急。所以童貫也就沒有把所有西軍堆到曹州,而是分散駐扎。

  劉法、苗履領兵五萬前往濱州,伺機渡過五丈河,進攻東營,威脅登州。

  種師道、折可求領兵五萬前往高唐州,與濟南府隔河相望,伺機拿下青州。

  曲端、吳階領兵五萬前往大名府,協助北京留守司梁中書,進攻濮陽。

  童貫親率姚平仲、劉延慶領兵五萬駐扎蘭考,守衛開封府。

  這樣分散駐扎,背靠河北、河南,減少了糧食運輸距離,至少餓不死了。

  “佔據城池之後,需要防守的地方也多了,可用的機動兵力不足啊。”

  晁蓋感歎一聲。以前只需要防守梁山主寨和獨龍崗兩地,依山傍水據險而守,可以集合許多機動兵力來對敵人逐個擊破。

  現在佔領城池,手中可調動的機動兵力只剩下背巍軍15000、雷鳴騎2400、雲風騎3000、龍驤騎3000人。

  其中背巍軍的主力還在管理著二十萬俘虜大軍!真正可調動的也就是萬人左右的兵力。

  這可不行啊,手中可調動的機動兵力太少,許多戰術都無法展開。

  晁蓋琢磨了一下,命令公孫勝、劉慧娘、聞煥章、魏輔梁、李清照從梁山盡快趕到鄆城縣匯合。

  天黑之前,五人趕到了鄆城縣。

  晁蓋沒有成立什麽參謀本部,而是把這五位作為了自己的智囊團,擺出沙盤,將敵我布置一一標明,讓大家建言獻策。

  眾人看到如此詳細的敵我布局圖,不禁感歎天王情報工作做得好,人在修路,眼觀天下呀。

  晁家先說了自己的計劃,然後眾人一番商議,查漏補缺,最終制定了應敵策略,即三步規劃:

  第一步:穩固陣線,挫敵銳氣。梁山沒有後勤壓力,拖的時間越久,對他們越有利。

  第二步: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擊破。你管多路來,我隻管一路去。

  第三步:迂回包抄,將到嘴的肉一口吞下。

  “天王,要實現這樣的三步戰略,需要大量機動兵力,我梁山現在兵力守成有余,進攻有所不足啊。”

  公孫勝盤算了一下現在可用的兵力,搖頭歎道。

  “此事無需擔心,我已有定計。”

  從農民良家子中招募、訓練新兵速度有些趕不及了。只能把這些俘虜重新拉上戰場應急。現在形勢緊急,也只能揠苗助長了。

  “你們幾位要奔赴前線,作為前線軍師,為大軍出謀劃策了。公孫先生,你去應天府虎賁軍。”

  “遵命!”

  “慧娘,你去濮州府蒼狼軍。”

  “遵命!”

  “魏先生,你去濟南府金剛軍!”

  “遵命!”

  “聞先生,你去登州豹韜軍!”

  “遵命!”

  “易安先生,你的半月談要派出大量記者前往各地參訪,收集戰場感人故事,歌頌我們的戰士保家衛國的精神!把視角放低,不要總盯著勇猛的將領,要多寫寫普通的士兵,平凡而感人的事跡。”

  “遵命!”

  “而我,將會在半個月內再訓練出十萬大軍。為反攻做準備。”

  眾人聽聞都見怪不怪了,這種違反常理的事,別人說出來可能是吹牛,但是天王說出來,那一定是有把握了。

  確實如此,20萬俘虜大軍中,已有8萬人親和度超過了60點,成了晁蓋的天命源。還有12萬人進入了藍色中立區域。

  自己得再加把勁了。

  “暫停修路,召集眾人全部到鄆城集合,我要訓話。”

  晁蓋下令,背巍軍立刻開始行動。得益於宋庭數次征剿梁山都以鄆城為基地,鄆城縣外有數處寬闊的軍營,容納二十萬人不在話下。

  七月十五日,一早,二十萬大軍趕到鄆城縣外。

  親和度60點以上的俘虜八萬人,分別安排到甲、乙兩座軍營。

  親和度40-60點的俘虜十二萬人,分別安排到丙、丁營擠一擠。

  先吃飯,發衣服。

  甲、乙營吃了一頓白米飯,蔬菜,豬肉。

  丙、丁營吃了一頓饅頭,鹹菜。發黃色布衣。

  吃完早飯,晁蓋先去甲字營,一番忽悠,四萬軍兵中有三萬五千人願意繼續從軍。厭倦廝殺的畢竟是少數,更多的還是一輩子拿刀拿槍,沒有一技之長,退役也不知道做什麽,還不如繼續當兵。

  有五千人選擇退役成為農夫,晁家安排他們前往梁山主寨淤泥造田。

  “重新編制成方陣,發軍衣,鎧甲,兵器!”

  晁蓋一揮手,背巍軍將士進場,充當教官,開始按照6人為伍,12為什,60人為隊,300人為都,1500人為營,7500人為衛,37500人為軍的編制組織方陣。

  兵器充足,軍衣儲量也足,禁軍原本就有七成披甲,歸還他們鎧甲之後,還缺的三成,晁蓋花了10萬點兌換了1萬套皮甲補齊。

  下午,又去乙字營,故技重施一遍,又花了10萬天命值補充皮甲。

  確保人人披甲,兵器不缺。

  七月十六日。

  晁蓋在鄆城縣進行了閱兵儀式。丙、丁兩營十二萬俘虜作為觀眾旁觀。

  甲字營和乙字營以背巍軍士為骨乾,排成一個個方陣,繞城一周。經過這麽長時間的俘虜生涯,軍事化管理。他們都已經適應了梁山軍陣。

  “勇士們辛苦了!”

  晁蓋站在城門樓上,對路過的方陣士兵們揮手道。

  “首戰用我,用我必勝!”

  路過的方陣盔明甲亮,大聲高喝。雖然不太整齊,但氣勢不錯。

  “勇士們辛苦了!”

  晁蓋對路過的方陣士兵們揮手示意。

  “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擄掠”

  路過的方陣步伐整齊,喝聲如一,效果好了許多。

  “勇士們辛苦了!”

  晁蓋對路過的方陣揮手示意。

  “為民請命,為王效死!”

  軍兵方陣大聲喊道。

  ........

  一排排方陣經過,讓充當觀眾的十二萬俘虜既羨慕又疑惑。

  羨慕這些俘虜同伴當上了軍兵,穿上了新衣、盔甲,不用再每日挑土度日了。

  疑惑又要打仗,又要來新同伴了?

  “天眼,開。”

  晁蓋悄悄打開精神天然,一道半徑3000米的光環輻射四周。晁蓋重點觀瞧丙、丁兩營的反應。

  他故意進行這次並不整齊的閱兵,一是用儀式感,扭轉已歸順俘虜的心態,讓他們意識到,自己現在已經不是俘虜,而是光榮的梁山義軍。二是用對比,來刺激那些還未歸順的俘虜。

  效果還不錯,在俘虜們一片羨慕聲中,又有兩萬人的親和度突破了60點。

  還不夠!晁蓋準備做一次演講,能忽悠多少是多少。

  “今天,大家所站立的土地,是我首舉義旗的地方!是梁山數次擊敗官軍的地方!是高喊“為民請命”口號的梁山義軍拋頭顱、撒熱血的地方。”

  晁蓋開篇明義,先將自己置身於道德的製高點上。

  “眾位都曾與我作戰,但我不介意。你們兵敗被俘,責任不在你們,而在無能的文臣。一群從未拿過刀槍劍戟,手無縛雞之力的文臣,卻要你們這些勇猛善戰的勇士聽他指揮,簡直荒謬。”

  晁蓋一番話,讓許多俘虜心中觸動,被不懂軍事的人瞎指揮,隨意浪費他們的生命,說不憋屈,怎麽可能!以前從未有人敢這樣批評文臣,唯有晁天王敢替他們說句心裡話。

  “我梁山雖然屢戰屢勝,但發跡時間太短,如今才佔據兩路之地,而宋庭還擁有二十二路地盤。如今官軍圍剿再至,這也是我此次征兵的原因。也許有人會說,晁天王,我只是普通老兵,想要的只是一份工,一塊饅頭,一畝地,一個老婆。我們隻想老老實實做人,安逸生活。是的,你的想法很對,人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無可厚非。但是,我要告訴你們。這世界上還有一些東西比安逸的生活更重要,那是安全!那就是尊嚴!

  只要一天不打敗宋庭,你們想要的安逸生活就不存在!

  只要生活在宋庭治下,你們就要臉上刺字忍受文臣的羞辱!

  只要宋庭一天不停止向遼國人、西夏人、吐蕃人、大越人、大理人卑躬屈膝,進貢歲幣,你們身為男子漢的尊嚴就不存在!

  你們需要的,不是一塊饅頭!而是一個生存空間!一個可以娶妻生子,昂首挺胸尊嚴做人的生存空間!這生存空間,不是靠乞求和哭泣來實現的,而是靠鐵和血!”

  晁蓋的一番話,讓眾俘虜下意識摸向自己額頭、臉頰的刺字,這種屈辱的標志將伴隨他們一生,而這些,都是拜宋庭所賜。

  一聲“賊配軍,絕戶頭”道不盡的淒涼,尊嚴,哪兒來的尊嚴!或許只有跟隨天王,重開日月天,才有可能改變吧!

  “華夏文明從炎黃堯舜傳承至今已四千余年,華夏漢民更是最高貴的民族。然而,到了這宋庭,卻變成了一個在屈辱中呻吟的民族!

  高粱河一戰,讓燕雲十六州的漢民淪為遼國最底層的亡國奴長達百年!

  檀淵之盟,讓漢民辛苦勞作送給遼國蠻夷。白銀十萬兩,絹二十萬匹一絲一毫都是百姓血汗。

  慶歷和議,每年送給西夏白銀五萬兩,絹十三萬匹。

  慶歷增幣,每年又多送遼國白銀十萬兩,絹十萬匹。

  熙寧劃界,再次割讓土地七百裡。

  那些戰勝者們騎在我們的脖子上作威作福,隨意踐踏我們的尊嚴,一個世上最高貴民族的尊嚴!

  這就是你們曾經為之戰鬥的宋庭,這就是宋庭回報給你的恥辱!

  你們告訴我,你們是想做漢唐盛世的高傲漢民,還是這宋庭的窩囊漢民?!”

  晁蓋言辭犀利,一樁樁一件件,讓熱血男兒聽了都忍不住問一句:為何如此窩囊?我們拿起刀槍,到底幹了些什麽?

  “我願做高傲漢民!”

  “我也是!”

  “我要做打的那些蠻夷滿地找牙!”

  “還有我!”

  眾人語言雜亂,卻都義憤填膺。

  “我很欣慰,在你們之中,這樣沒有骨頭的人,少之又少!我們是一個留著千年不屈血液的民族!這血液,曾經在我們祖先的身體裡面流淌過,現在,它們在我們的身體裡面汩汩奔湧,你們告訴我,你們願意它冷卻嗎!?”

  晁蓋再次振臂高呼。

  “不願意!”

  “不願意!”

  眾人拍打著胸膛, 高聲喊道。

  “今天,我再次招募軍隊,不是因為我們天生好戰,而是因為天生要強!

  我們不為殺戮而戰!我們為尊嚴而戰!我們不是牛馬,我們是從不屈服的華夏漢人!

  我們為人人有田種,人人有飯吃,人人有衣穿的世界而戰!

  為把那些騎在我們的頭上的四方蠻夷人趕出國土而戰!

  為我們的祖先曾經的榮耀而戰!

  為我們的子孫後代能夠驕傲地宣稱:我們是從不屈服的漢人而戰!

  漢人萬歲,華夏萬歲!”

  晁家振臂高呼,然後悄悄打開了系統。

  系統提示音叮叮當當響個不停,許多黃色的笑臉變成了綠色,藍色的冷臉變成了黃色。

  再加把勁!

  “政治後勤術lv2,開!”

  “忠誠+20%、恢復力+20%。”

  眾多俘虜突然感覺自己一陣熱血上湧。

  “我一介俘虜,得天王如此厚待,竟然還不思感恩,我真不是人啊。”

  “天王如此擴軍,一定是又有難處了,我一七尺男兒,正當重新拿起刀槍為天王效力!”

  “天王如此仁義,我當效命!”

  “為了尊嚴,我也該拚一把。”

  .......

  叮叮當當響個不停。一口氣又增加了五萬多天命值。

  二十萬俘虜中,已經轉化了十五萬人。天命值月收入竄到了75萬點。

  差不多了,剩下那五萬人也不強求,繼續去修路吧。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