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天命水滸》第346章:新政方略
  天啟十一年(1129年)正月初八。

  華夏帝國政壇進行了第一次大變動。

  宰相吳用、五軍都督府副都督公孫勝、督察院宗澤任職期滿。

  通過三品以上大員推選,並報晁蓋批準後,帝國第二任宰相李綱、五軍都督府副都督林衝、督察院禦史中丞張叔夜上台,開始屬於他們的任期。

  李綱心思縝密,年輕有衝勁;張叔夜嫉惡如仇,不懼權貴;林衝威望最高,實至名歸。

  長安留守則由魏輔梁接任。

  職位更換,平穩而有序,即便之前文臣們也經過了一番暗中較量,但都在規則之內。對於有能力的臣子來說,五年或十年,他們都還等得起,這種平穩的交接,讓他們對未來也充滿了期盼。

  對於吳用、公孫勝、宗澤,晁蓋也沒有虧待,吳用、宗澤以一品文臣的身份侯爵虛封;公孫勝以軍人身份退役,獲得薊州侯實封。

  並且將三人納入天道教三十三元老院中任職。

  同時,晁蓋也趁機宣布了一條致士令:各級公職六十七歲強製致士。文臣一品大員致士後,可獲得虛封侯爵位;從一品致士後,可獲得虛封伯爵位;二品致士後可獲得虛封子爵位。其他人員致士可以享受八成的工資待遇。

  致士和告老還鄉古已有之,而且還需要三次上表,三次挽留,以顯示皇帝恩德。而明確年齡強製讓人致士,似乎有些刻薄。

  可朝堂目前大都是中年人,致士對於他們來說還有二三十年,暫時不需要考慮。再加上陛下對致士官員給予的爵位和俸祿補償,反而顯得很是寬宏了。

  而年輕人,也不喜歡朝堂上有過多的老人,讓帝國顯得暮氣沉沉,這會讓他們看不到出頭希望,年齡到了自動退出,騰出一些空閑職位也是好的。

  綜合因素之下,帝國換屆和致士政令下達,並沒有引起太大波瀾。

  李綱、林衝、張叔夜在交接後,也來向晁蓋述職,講述自己接下來五年的施政策略。

  李綱準備在工業、文化、商業、民生、教育各項事業平穩推行的同時,繼續大力發展交通行業。以跨河橋梁、公路網、水運貫通、海運造船、鐵路建設為支柱產業,加大每年的國家預算投入,培養更多的建築師、專業工人,建設更多的原材料工廠。

  在未來五年,再建設跨河橋梁五十座、四級公路網向鄉鎮延伸、造船廠整合擴建、海船建造能力提升一倍產能。並繼續以中京開封為中心,向燕京、杭州、武昌、廣州、成都鋪設一級鐵路。再以汴梁、長安、燕京、杭州、武昌、廣州、成都為中心,呈蛛網型向周邊城池鋪設二級鐵路。

  晁蓋頷首讚賞,李綱思路很明確,重點抓的也好,基礎設施建設確實是國家發展的大引擎。

  林衝則是從軍事的角度,建議優先建設通往邊疆的鐵路,確保財稅、糧草、兵源可以迅速向有動亂的邊疆匯集,並實現快速支援和布防。

  林衝計劃未來五年內完全吞並偏居一隅的金國,完全征服躲在漠北貝加爾湖畔的蒙古部落;在伏爾加河畔建立北庭都護府,徹底消除北方草原之患。未來十年內,完成對大理國的吞並,實現對西南蠻邦的有效統治。

  而這都需要鐵路網的支持。

  對此,晁蓋予以支持。目前華夏交通遠勝前朝數倍,民生還不是當務之急。所以,鐵路建設可以先軍再民。

  以前分割蠻族部落勢力,還需要沿河建設軍事鄔堡布防,現在有了鐵路,便可根據鐵路沿線布防,實現兵力的快速機動投送,對蠻族完成徹底壓製,消除他們身上的凶煞戾氣,釋放能歌善舞的天性。正所謂:天山的脖子,蒙古的肩,高原袖子耍兩邊,大理跳舞轉圈圈。

  這都是好東西,要發揚。

  同樣,晁蓋也對未來華夏軍事提出了四點建議,總結起來就是:

  東軍西出、北兵南下。

  西女東來,南奴北上。

  東軍西出的意思,就是從中原征召適齡青年在新兵訓練營訓練半年之後,重點向西域補充,加快士兵的更新換代,爭取五年一輪新,將邊疆土地分封給退役的士兵,鼓勵他們在西域安家落戶。

  北兵南下的意思,就是征調女真、蒙古、渤海、鐵勒等北方遊牧民族騎兵南下,前往安南都護府、高原都護府、滄瀾都護府、南亞都護府當兵,服役五年後分封在南方當地。既可以補充南方戰力,又可以合理的減少草原部族丁口。

  西女東來的意思,就是向西域和南亞附屬朝貢國征收人口血稅,搜刮漂亮女子運回都護府軍功封田所,退役士兵在邊疆落戶就給發一個胡人小妾。或運回中原地帶,許配給光混男青年。華夏重男輕女比較嚴重,家中多生男丁,以後光棍們內卷的應該很厲害,所以國家要提前未雨綢繆。

  南奴北上的意思,就是以後華夏奴工主要來源地,就是南方一帶的安南、高原、滄瀾、南亞四大都護府,他們主要向內地輸送免費的奴工勞動力,加快國內基礎設施建設。

  而這些,就由五軍都督府統籌開展。

  林衝躬身應是。

  之後,張叔夜開始闡述自己的施政理念。他建議嚴厲查處貪官汙吏,重啟檢舉機制。

  華夏十年擴張發展,民間富裕,經濟繁榮,各州郡不可避免的上下其手。雖然年年反貪,但屢禁不止。所以建議重啟當年檢舉有獎,查獲成功後,檢舉人可獲得貪官家產十分之一的策略。

  李綱聽聞眉頭微皺,便出言勸阻,他早就知道張叔夜嫉惡如仇,但想不到他竟然這麽剛,這也太激進了。可以想見,一旦有獎檢舉公布,各級督察院的門口將排起多麽長的隊伍!眾多官吏也將惶惶不可終日,無心政事。

  查實還好,就怕有些人捕風捉影,存心報復,甚至為了錢財而故意冤枉他人。

  晁蓋聽完也暗暗思索,他不反對檢舉,當年他就是用有獎檢舉的方式快速處理了一大批貪官汙吏。但那有個前提,就是晁蓋有系統,可以分辨人心,便神識搜索證據,這才可以根據檢舉內容,一天之間快速斷案。

  所以,與其說當時斷案的依據是別人的檢舉,不如說是晁蓋發現的證據。

  但現在晁蓋很難再抽出時間親自審案了。那麽依靠督察院現在的人手和能力,能夠查清那麽多的檢舉嗎?

  晁蓋不禁想起了明朝時期老朱家給予禦使大夫的“風聞奏事”特權,也就是,不需要證據,只要聽說,甚至自己臆想,就可以向皇帝檢舉某事。

  如果你向他詢問證據,他還要反問你一句“如果我有證據,還需要三司衙門做什麽,你們去查啊!”

  如果你不處理他的奏章,他還要四處宣揚說皇帝昏庸無能,包庇奸臣,不聽良言。

  老朱家以為這樣可以顯示自己的寬容大度,結果還是把自己後代給坑了。因為每天向你打小報告的人,未必真心幫你治理國家,反而可能會利用你黨同伐異、排除異己。

  晁蓋在重組督察院禦史台的時候,就特意強調“證據”二字。無論是人證、物證、書證還是其他關聯證據,至少要有一定眉目才能上報。

  所以,晁蓋在沉思一番之後對張叔夜的提議提了五點。

  第一,允許且鼓勵檢舉。

  第二,檢舉分實名檢舉與匿名檢舉。實名檢舉必查,將調查結果公開回復;匿名檢舉視情況而定,可查可不查。

  第三,實名檢舉分有據檢舉和無據檢舉。有據檢舉必須查清,無據檢舉不予調查。

  第四,檢舉成功者,可獲得二十分之一的財獲作為獎勵。

  第五,涉嫌誣告者,需在公開亭進行致歉澄清。

  晁蓋之所以讚同了檢舉之策,就是因為“官官相護”這個詞,在封建時代殺傷力太大了,不能小看他們拉幫結派的能力啊。 www.uukanshu.net 靠他們自己監督自己,難度太大了。

  所以要給普通百姓留一個“民告官”的途徑。既鼓勵,又加以限制。

  二十分之一的財獲,這個比例很微妙,對於栽贓陷害者來說有點少,但對於真正想要追求正義的人來說,卻是一筆橫財。已經足夠有些有心人耐心搜集證據了。

  但實名檢舉,和有據檢舉,就是一種限制,因為檢舉的風險提高了,被打擊報復的風險也高了。

  只有真正心懷仇恨,或者心懷正義的人,才會豁出一切的做到這個地步。從而提高了檢舉的準確度。也讓那些貪贓枉法之人不敢太過囂張,以免真的有人與他同歸於盡。

  匿名檢舉和無據檢舉可查可不查,看似對官吏有利,其實對於那些貪贓枉法之人卻如鯁在喉,因為他們貪贓的消息畢竟是泄露了出去被上官知道了。上官可以不查,但是也可能會查啊!這種不確定同樣讓他們忐忑不安。

  涉嫌誣告者不予重罰,只是道歉澄清,同樣看似輕拿輕放。但其暗中需要付出的代價,外人無法體會。

  張叔夜聽到晁蓋不但支持他的理念,還為他查漏補缺了這麽多細節,有種士為知己者死的感動。心中暗暗發誓,一定要為陛下守護這清平世界朗朗乾坤!

  送走他們三人之後。晁蓋又將致士的吳用、公孫勝、宗澤,回京述職的宋江、時遷,三十三元老中的林靈素一並召來。

  “這世間又汙穢了。天道教也該發揮他真正實力的時候到了。”

  待眾人到來,晁蓋感歎道。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