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天命水滸》第326章:天啟6年
  天啟五年,臘月二十,中京汴梁城。

  不知不覺,華夏帝國建立的第五個年頭即將走盡。

  帝國的蒸蒸日上的繁榮景象,離不開軍事擴張帶來的福利,也離不開文臣治國的努力。二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而按照晁蓋建國時的規劃,最頂部的官員,每五年要進行一次換屆,連任不得超過兩屆。

  今年是第五年年尾,也正是宰相吳用、五軍都督府公孫勝、督察院宗澤的第一次大考。

  這在之前的朝代沒有先例,官員的位置一直都是皇帝直接任命,乾兩三年的有之,乾二十余年的也有。既然都是陛下一言而決,何必再費這個心思搞什麽換屆呢?

  這還是有本質區別的。

  對於皇帝來說,晁蓋不喜歡處理政務,所以放權給文臣之首讓他大膽施為。但是又有所約束,每五年一次大考,如果還過得去,就繼續再乾五年,如果乾的不好,趁機更換其他人上台。無論誰上台,乾的好與壞,皇帝都是不吃虧的。

  對於文臣之首來說,五年一屆,也就意味著在這五年內,皇帝不會對他們問責,讓他們可以一展心中抱負。但若想再乾第二屆,就不能不顧及皇帝的態度。

  對於群臣來說,五年或十年,他們都還等得起,只有頂端的人下去,他們下面的人才有更進一步的可能。

  所以這五年一換屆的政策,並沒有引起朝堂波瀾。

  雖然吳用、公孫勝、宗澤都提前得到了晁蓋稱讚與許諾,明白這第二屆他們肯定能當選,但事到臨頭,還是有些緊張。權力這東西,一旦得到就不願意放棄,享受過了站在頂端的滋味,突然面臨失去它們的風險,哪怕只是一絲可能,也有些驚恐不安。

  他們感覺到了站在群臣頂端,仍然壓在他們頭上的那一絲煌煌天威。但卻不敢懷疑陛下過河拆橋、鳥盡弓藏,至少他們還可以再乾五年不是嗎?所以這時候絕對不能違逆陛下意志,更不敢表露絲毫不滿。

  晁蓋則是對自己的吳用他們心中稍有愧疚。

  今年吳用四十二歲,公孫勝四十三歲正值壯年,宗澤六十二歲身體非常硬朗,就算再過五年,他們仍然健康。可為了國家的長治久安,並給年輕人晉升機會,他們必須要退下去。

  將來還可以安排他們進入天道教元老會去做元老來稍微彌補。

  近些年天道教發展很快,在遼東、蒙古、交趾、高麗、西域擴張的很快,為傳播天道思想,打壓當地宗教,起來到了重要作用。但裡面齷齪事也不少,現在還顧不上他們,等將來帝國安穩之後,遲早要再行進清洗,到時候將退休的吳用等人安排進去擔任元老,還可以繼續為國家做貢獻,只是不能再沾染政事而已。

  而且五年後,宗澤退休,自己也可以他為模板,趁機推出六十七歲強製退休計劃。朝堂上過多的老人讓帝國顯得暮氣沉沉,讓年輕人看不到出頭希望。

  一品大員退休後,可獲得虛封侯爵位;從一品、二品大員退休後,可獲得虛封伯爵位;從二品、三品大員退休後可獲得虛封子爵位。其他人員退休人員,可以享受八成的工資待遇。自己也不算虧待他們。

  但文官只能虛封,武將才能實封,這樣才可以激發人們從軍封爵的欲望。畢竟文臣年年通過考公補充新血和人才,武將卻不是年年有仗打出人頭地!

  同樣,武將不能入朝為相,實封的爵爺不能入朝為官,最高只能做到五軍都督府大都督。這與西方那種地方侯爵出入宮廷成為國相,卸任之後繼續回鄉當侯爵截然不同。

  因為西方采用的是精英治國,固化階層統治;而華夏采取普及教育,可以培養源源不斷的平民文臣,打破階級壁壘。這也給文武分治提供了基礎。

  文武分治,猶如王朝的兩隻腿,平衡才能致遠,任意偏頗一方,都會成為跛子,導致動作越來越畸形。大唐重武輕文、大宋重文輕武,皆不可取。

  在晁蓋的思緒中,新一年的述職和換屆結束,吳用、公孫勝、宗澤毫無意外的再次當選。晁蓋親自為他們任命,這是一種儀式,不可或缺。同時也代表著未來五年,他們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施展才華。

  當習慣成為一種儀式,成為一種有跡可循的規矩,對政權的穩固無可估量。

  天啟六年,晁蓋沒有再外出作戰。而是加強了內部建設。

  在農業方面:

  完成了土地改革實現了集體農莊建設後,得益於集體力量開墾農田、興修水利,糧食產量穩定提升。已經達到了宋朝巔峰時期的糧稅4600萬石。

  這4600萬石糧稅,除去2000萬石投入市場作為平價糧平穩物價和作為官員補貼,1000萬石儲存在眾多糧倉作為災年儲備,能夠用於軍事的,只有1300萬石。

  按照1石59.2公斤計算,1名士兵一年吃糧大約6石左右,戰爭時期計算轉用消耗,提升一倍,那就是一年消耗12石。100萬人一年消耗1200萬石。

  1300萬石糧食,供養全國將近100萬軍隊綽綽有余,至少在糧食一項上,實現了自給自足,不必晁蓋再用系統補貼了。

  這還沒有計算蒙古草原各種牛羊騾馬肉食、沿海城市大規模捕魚獲得的食品數量。隨著將來畜牧業和漁業進一步發展,華夏食譜將進一步豐富。

  在工業方面:

  工業發展迅速壯大,大宋時期,各大城市便存在大量的市井百姓,這些人沒有土地,靠在城池內做手工、幫傭為生,工廠出現後,這些閑散人員進入工廠,彌補了工廠勞動力不足,增加了收入,進一步擴大了城市居民的數量和生活水平,也繁華了城市,增加了稅收,算是雙贏。

  目前工廠多為官府承辦,私人建廠還受限制。現在的工廠主要是紅磚、水泥、陶瓷、玻璃、紡織、曬鹽、冶煉、鍛造、造船、造車、挖礦等行業。沒有蒸汽機,動力更多的還是依靠人力和攔水築壩利用水流衝擊形成轉軸動力,與其說是工廠,不如說是將更多的手工業者集中起來擴大生產規模的集體勞動。但工廠比傳統手工業要先進許多,不但增加產量,還降低了生產成本,為百姓帶來了便利。

  就拿陶瓷來說,形成了河南汝窯青瓷、河南均台天藍瓷、杭州官窯青綠瓷、景德鎮青花瓷、河北邢州白瓷、浙江松陽黑瓷等多個聚集地,因為這裡有優質的瓷土,和成熟的技術工人。在官府大力培養下,將零散的手工業者集合起來,打破師承守秘的藩籬,培養出了越來越多成熟的工人,陶瓷產量比之前翻了將近十倍。

  以前手工匠人害怕教會徒弟,餓死師傅。現在實行工廠化生產,流水線作業,不但提高產量,還有官府運輸渠道,送往四方銷售,甚至直接裝船賣向海外。大家都不愁賺不到錢。

  而且企業參考一到八級的方式,給工人定級,一級工資最低,八級工資最高。讓有技術的老匠人享受高工資高福利,退休之後還有退休金。

  國家辦企業將來必然會出現各種貪汙腐敗、人浮於事、近親繁殖等問題,但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晁蓋需要利用的就是它現在的進步性,來打破封建社會手工業行會抱殘守缺的陋習,讓先進技術和大規模生產給國家發展增加動力,為百姓生活帶來便利。

  就像現在:

  大規模建設曬鹽廠之後,以前昂貴的食鹽變得便宜了。

  海南島和交趾大規模種植甘蔗後,白糖也開始走進各大城池的店鋪。

  紅磚、水泥大量投產後,泥土房子逐漸被紅磚瓦房取代。修築城牆與河堤也可用水泥快速建設。

  鋼鐵冶煉廠越來越多後,鐵器變得很便宜,各種精鐵器具出現在田間地頭和百姓廚房。

  根據歷史上珍妮紡紗機制造的華夏紡紗機在羊毛產地蒙古、棉花產地河南山東、麻布產地巴蜀、絲綢產地江南都設立了大量紡織廠,讓衣料價格大幅度下降,讓華夏百姓都能在年底買一上幾尺布做一身新衣。

  .......

  工業的進一步發展,欠缺的是更多閑散勞動力和蒸汽機等新動力的發明。蒸汽機正在被帝國的高級匠人們研發中,各大城池的市井百姓已經有將近五百萬人進入各種工廠和礦場勞動,閑散勞動力目前已經所剩不多。

  大量的勞動力被集體農莊留在了農村。晁蓋當然不會為了解放勞動力對農村推行什麽“圈地運動”和“羊吃人”運動。現在的主要矛盾,不是工廠勞動力短缺的問題,而是帝國有大量閑散土地無人耕種的問題!

  即便將來有新的勞動力,也將優先向邊疆移民,去佔領新的農田,為帝國守住邊疆,而不是進入工廠。

  所以,在蒸汽機發明提升工作效率之前、在五百萬工廠勞動者生育出更多子女進入工廠之前,帝國的工業已經沒有繼續擴大的打算了。

  在商業方面:

  工業為商業提供了更多產品,商業銷售將工業產品變現。

  便利的海上交通和陸地道路,讓各地的特產互相交換。東北的人參、貂皮、鹿茸;蒙古的牛羊肉、高麗的虎鞭、扶桑的鮪魚、大連的海參、盱於的龍蝦、陽澄湖的大閘蟹、徽州的臭鱖魚......各種物品實現南北交流。

  甚至遠銷海外。

  瓷器廠、絲綢廠、茶葉莊園的擴建,更是提高了對外貿易的份額,在南洋和西域貿易中,賺來了大量金銀財寶。

  商業的繁榮,帶來了財富的同時,也開拓了漢人的眼界,許多關於海外的故事在中原被編排成了茶館酒肆的評書、舞台上的話劇、戲曲......

  在財稅方面,因為帝國財稅較輕,但一年的財稅也已達到了七千萬貫,每年都有大量財政盈余,以應對各種天災人禍。

  在軍事方面,帝國北方敵人被打殘,東方敵人已消滅,南方小貓三兩隻,西方西域道路已打通。花榮獲封天山侯、張清獲封樓蘭侯。

  魯達在高原建立了昆侖都護府,翻過日喀則,進入廓爾喀,征服了當地雅利安人的月族部落,打開通往恆河平原的道路。

  劉唐在緬邦建立了滄瀾都護府,沿著瀾滄江,一直打向海邊,在十萬大山和密林中,開拓出了一條新路。

  而晁蓋面對日益擴張的疆土,正在想法設法向邊疆移民,並繼續改善交通。

  關於移民,晁蓋想到一個方法,那就是像後世帶英帝國一樣,將囚犯充當勞工拓邊。

  不同於西方的《罪犯流放法》無序管理讓罪犯篡奪了當地政權,也不同於帶清發配寧古塔給披甲人為奴,助長邊疆包衣勢力。

  華夏的罪犯充邊,依然帶有集體勞動的特點。

  在邊疆地區設置集體農莊,www.uukanshu.net 凡是判刑兩年以上人員,到集體農莊服刑相應年份,便可獲釋回到家鄉。願意繼續留在當地的,可以參加邊疆民兵,沒有俸祿,隻管食宿和基本補貼,服役三年後退役可獲得10畝農田,若當兵期間立功,可獲得更多獎勵。如此一來,這些囚犯依然還是帝國的可以納稅的子民,而非淪為邊疆某些人的附庸。

  當兵才能封田,這一條無論如何不能破壞掉。

  死刑人員中性質惡劣者不允許充邊,比如殺人放火、拐賣兒童等等,需秋後問斬以警效尤;情況特殊獲得諒解者,比如為父報仇、反抗中失手殺人等等,可根據民意允許充邊。

  全國上億人口,每年的罪犯得有十萬多人,把兩年以上刑罰的罪犯轉移出去,中原內部監獄的壓力也輕松不少,將來改造好了,還能充當邊疆屏障。

  人口即是力量!

  而繼續拓展交通,勞動力的問題可以從周邊國家想辦法。

  比如扶桑,被俘的那四十多萬青壯,在扶桑建設好港口之後,就可以拉來大陸在東北繼續修路。

  比如南洋,商人們可以去那裡販賣瓷器、絲綢、茶葉,回來的時候可以帶點當地的野人特產,回來充當勞動力修路。

  比如身毒,自從魯達攻下高原,劉唐攻下緬邦,就打開了通向身毒、孟加拉的道路,那裡有大量昆侖奴。

  比如西域,西域國小民少,但是各大部族加起來百萬人口還會有的,打仗俘虜的敵兵戴上枷鎖就可以沿著河西走廊好好修路。

  這免費勞動力不就來了嗎?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