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天命水滸》第308章:東征準備
  華夏建國之前的大宋是個開放的國度,雖然朝廷控制漢人遠行,但是鼓勵外國人來朝。陸地絲綢之路被吐蕃、回鶻人截斷,但海上絲綢之路依舊繁榮,尤其是中東地區的胡商和學者大量來宋。客觀上增進了東西文化的交流,促進了技術的發展。

  而與大宋文化交流最頻繁的,便是中東的大食國。

  大食國起源於七世紀沙特荒漠裡的遊牧部落,當時中國正值隋唐時期,重新打通西域的絲綢之路,並加強了與波斯、伊拉克、東羅馬帝國的貿易往來。

  大食崛起的歷史,和蒙古部落非常相似,一開始都是放牧和劫掠,後來建立了自己的國家,然後開始迅速擴張,壟斷商路,自己開始做買賣,並形成了橫跨歐亞的大帝國。

  雖然大食與蒙古有許多相似之處,但最大的不同點在於他們對異族的征服方式上:蒙古只是善於運用他們的弓箭和馬鞭,屠城滅國隻留工匠;而大食卻是一手執刀,一手高舉著書經。

  兩種不同的方式,造成了不同的結果:後來蒙古帝國被征服者同化,而大食文化和信仰卻同化了別人。

  大食的文化體現在兩方面,一是他們的經書信仰,二是他們的科學文化。

  尤大、聖主、先知教頗有一脈相承的感覺。

  尤大人自稱從埃及出逃,先知摩西與聖主盟約,來到應許之地加南,偷襲並屠殺了當地的遊牧民,建立了自己的國,創立了尤大教。但是該國很快被亞述王國征服並統治;又被新巴比倫滅國。尤大人失去家園,四處流浪,但他們仍拿著與聖主舊的約定作為心靈寄托。

  聖主教誕生於尤大教的基礎上,經歷了六百多年的流浪沉淪,尤大人不禁反問,既然加南是聖主給予他們的應許之地,怎麽就丟了呢?聖主是否不存在呢?在迷茫之時,有一木匠之子耶布站出來,說尤大人之所以丟失迦南是因為尤大背叛了聖主,違反了摩西與聖主定立的盟約。而他耶布乃是聖主之子,現在重新與聖主定立新約。於是聖主教和最新典籍《新的約定》誕生了。

  先知教則是在聖主教的基礎上進一步演化。大食人雖然是遊牧民族,卻非常善於學習,他們在劫掠的同時,也在吸收各方文化。他們的西方近鄰羅馬帝國國教便是聖主教,而聖主教內部分裂出了許多不同的教派。部落首領穆德便根據聖主教義進行再創造,說,教義之所以分歧,是因為他們再次誤讀了聖主的啟示。而他穆德,乃是繼摩西、耶布之後,降下的第三位先知。穆德的解讀才是眾多教義中最正確的教義,於是《蘭經》誕生了。

  默德害怕將來再有人學他這招,還在《蘭經》中規定,他是最後一位先知,此後世界不再降下先知,直至毀滅。

  可惜他不知道,千年之後,有個叫洪秀全的秀才也學到了精髓,他自稱是聖主次子,先知耶布之弟!他不是先知,而是聖主之子,所以他也有聖主解釋權,為此寫成出了不少《原道醒世訓》這樣的著作。

  有個叫楊秀清的更狠,直接天父下凡。尤大、聖主、先知教信眾苦苦供奉了兩千年都沒見過聖主真容,卻在天朝頻頻下凡,也是堪稱奇跡。

  當時楊秀清還給上海租界的洋人寫信說:你們信聖主,我們也信聖主,但我們這兒更靈!所以真傳並不在西方,而是在太平天國也!

  洋人當時就被乾懵了。他們信奉聖主不假,可突然出現這麽多聖主的二子、三子、四子、五子......甚至還有天父下凡,他們遭不住啊!

  所以那些洋人非但沒去天國朝聖,還組織起了洋槍隊幫助清廷一起鎮壓天國起義。

  比起異教徒,他們更痛恨異端啊!

  當然,這也是後來聖主教和先知教持續千年大戰的一大主因。

  大食人除了在經文方面搞創新,在文化方面也頗有建樹,從曼蘇爾時代,一直到南宋末年,開啟了長達三百年的“百年翻譯運動”。

  大食人會把自己征服國家的文化翻譯成大食文,然後當成自己的著作來宣揚流傳,他們搜集古希臘、古羅馬、古波斯、古印度,甚至中國的科技和哲學著作,以拿來主義的精神,創造了自己燦爛的文化。

  大食諺語“知識,雖遠在中國,亦當求之。”可見對方的好學之心。

  從單純的武力上來說,大食人比不上蒙古。大食被突厥人打的差點滅國。蒙古人來了之後,把突厥和大食一起滅了國。

  但是從文化傳播上來說,蒙古文化只剩一塊自留地,自娛自樂。而大食文化卻成了世界三大主流之一,遍布世界各地,侵蝕性極強。

  這也給晁蓋提供了繼續擴張的思路,那就是武力征服和文化入侵同步進行。這也是晁蓋建立專利局推行《專利法》、鼓勵校書局開展華夏版“百年翻譯運動”、繼續在遼國、金國、蒙古、高麗、吐蕃、青塘、交趾推行天道教佔領信仰陣地的原因。

  文武並行雖然比起直接屠城征服慢一些,但勝在穩固。

  時間匆匆進入臘月,周邊捷報頻傳。

  金剛軍魯大師已經攻入雪域高原,本就四分五裂的吐蕃政權俯首稱臣;

  背巍軍劉唐率眾越過十萬大山,拿下克欽,進入緬邦;

  虎賁軍武松征服甘州回鶻,下一步將繼續帶領各軍進攻西喀喇汗國、東喀喇汗國及花剌子模,預計在明年恢復大唐西域都護府疆域。

  龍驤騎呼延灼兵出天山,再次剿滅一部北疆蒙古部落。

  ..........

  從這些勝利就可以看出,尹桑和大江匡房猜測的也沒錯,華夏戰略重心確實沒在高麗半島。

  比起只有青龍軍一個主力軍團的高麗,現在國家整體局勢,戰略重心在開拓西部,那裡集合了金剛、虎賁、神機、鷹揚、武威、神策、千牛、射聲、龍驤、鎮西十個主力軍團,國家的財稅也主要向長安匯集,李綱坐鎮長安,支援大軍開拓西域。

  但高麗半島甚至扶桑島同樣是晁蓋關注的重點。

  現在的華夏帝國,單憑長江以北的賦稅只能勉強支撐西域征服戰,還不足以開辟第二處戰場。但到了明年,也就是天啟五年,長江以南各省份開始繳納賦稅之後,華夏的財政收入將暴漲一倍。支撐兩線作戰也綽綽有余。

  更何況,晁蓋現在每月八百萬點的天命值收入,足以支撐一場大規模國戰,甚至都不需要財政支撐。

  所以在高麗國內發生內亂之時,晁蓋就已經開始悄悄的調動兵馬。

  駐防遼陽的雲風軍、駐防臨潢府的雷鳴軍、駐防大定府的神武軍、駐防天王城的鐵浮屠、猛安營、陷陣營向安東都護府的平嚷集結。

  駐防南寧的雲夢軍、駐防衡陽的解煩軍向杭州集結。

  梁山訓練營、杭州訓練營各招新兵十萬;浦東港組建新的海軍運輸艦隊。

  一切準備就緒,只等明年開春後,開辟新的東征戰場。

  時間匆匆,進入天啟五年(1122)。

  晁蓋坐在加裝了防震裝置的四輪馬車上,從梁山向汴梁而去。周圍是羽林軍騎馬護衛。他要去汴梁參加今年的述職朝會。

  晁蓋一年到頭不會舉行幾次朝會,但國家運行依然平穩。有丞相府吳用的操勞,也有制度設計的巧妙。由此可見,國家治理,跟皇帝勤勉上朝並沒有必然聯系。

  這架馬車闊大豪華,由四匹白馬並排拉動,前方還有四匹白馬牽引,四輪驅動,底盤有變向的轉軸,前後輪可以靈活的調整方向;高大的車輪為木質,外有鐵箍加固。車廂由硬木製造,寬三米,長六米,外雕花紋,內襯皮草,在角落裡還有銅製小火爐,裡面燃燒著皇家貢品木炭,排氣筒伸向車外。左右四扇窗戶,微微打開,讓車廂內既溫暖又不憋氣。

  自從交通越發便利之後,水運的船只和路上的馬車也在不斷改革創新,專利保護讓越來越多的匠人拿出自己的發明創造,這架馬車便是汴京車輛廠生產的豪華座駕。寬敞、舒適、顛簸小,適合長途旅行之用。

  馬車上還坐著自己的三個兒子,長子晁衝、次子晁鋒,三子晁凌,還有照顧晁凌的淑妃。皇后和貴妃又懷孕了,所以留在梁山沒有跟來。

  晁衝和晁鋒通過窗戶,看向車外的場景,只見寬達三十丈的道路被從中間一條白線分開,大家都靠右行駛,路上騎馬、駕車、牽著毛驢、拉著板車的人絡繹不絕,每隔十裡一座驛站,內有客棧食宿,外有其他市井消費,熱鬧非常。

  “父親,父親,我們可以下去玩會兒嗎?”

  每過三十裡,晁蓋的車駕就會在驛站更換一批馬,會稍作停留半個小時,然後繼續前行,日以繼夜。這樣的話,從梁山到汴梁,只需要兩天時間便可到達。但這種長途行進,還是讓人有些憋悶,一看車停,活潑的晁衝就想拉著弟弟們出去玩。

  “你帶鋒兒前去便可。”

  晁蓋點頭道。

  晁衝已經四歲,個頭又長高了不少,也更加健壯了,看起來像是有六七歲。聽到晁蓋答應,歡呼一聲,拉起晁鋒推開車門,又看向尚在繈褓中的小弟,道:“小弟要去嗎?我已經是大孩子了,可以抱著他!”

  “他還太小,見不得風,你自去吧。”

  晁蓋揮了揮手。

  晁衝這種年紀的小孩對什麽都充滿了好奇,偏偏又覺得自己已經長大了,對於不能抱著弟弟外出有些遺憾,但小孩情緒來的快,去的也快,不一會兒就把遺憾忘到腦後,拉起二弟晁鋒在外面驛站和周圍的街市小攤逛了起來。

  羽林軍護衛緊緊跟隨,不敢大意。華夏治安雖然比起大宋有所改善,但這世間陰暗之事防不勝防,也是屢禁不止。

  淑妃抱起幾個月大的晁凌,說道:“太子純真無邪,關愛兄弟,實乃社稷之福。”

  晁蓋伸手逗弄了一下小家夥白嫩的臉蛋,笑道:“江山遲早要交到太子手中。讓他們兄弟好好建立羈絆,是社稷之福,也是家族之幸。對於他們這些兄弟,我將來也會有所安排。願意做富貴閑人的,會保他們一世富貴;願意有所作為的,會讓他們有施展才華的平台。不必為了避嫌而讓孩子平庸無為,這個世界很大,總有他們施展才華的地方。”

  淑妃聞言心中一暖,未生子之前,她與皇后和貴妃的關系很好。但是生子之後,卻突然有了些不甘。不是為自己,而是為尚在繈褓中的孩子不平:憑什麽自己的兒子一出生便注定了配角的命運?

  熟讀詩書的柴紫衣明白皇族內鬥的可怕, www.uukanshu.net 即便是相對平和的趙宋皇室,也曾鬧過狸貓換太子的醜聞。他的兒子只是第三子,將來繼位的希望渺茫,可若是兒子將來太優秀,難免會被人嫉恨。可若是兒子太平庸,她又心有不甘。

  今天陛下的話有兩層意思,一是太子的地位不可動搖;二是將來兒子或許可以被實封出去治理一方。畢竟連那些外臣都以憑借軍功裂土封侯,皇家子嗣更不必說。

  “能看出臣妾心思,還這麽直白勸說的陛下,還是如此溫柔呢。”

  柴紫衣不禁偎依到晁蓋身側,把頭靠在了他的懷中。

  晁蓋也微笑著撫摸了著她的發絲,扈三娘、劉慧娘、柴紫衣在成為母親後,心思都有一個轉變,變得更加關注子女的將來。扈三娘看起來依然大大咧咧,但其實仍有些憂慮,擔心太子的位置不能長久;劉慧娘依然溫順,但在帷帳之間索求明顯更加主動,想要再生幾個子女抱團取暖;柴紫衣則是家傳淵源,文化氣息很盛,不甘於子女平凡渡過一生。

  晁蓋能理解她們的轉變,只是覺得麻煩。這還只是三個妃子就已經讓他有點苦惱頭大了,若是后宮堆滿了女人,那還不得吵翻了天?

  ………

  半個小時後,更換好馬匹對的車駕再次啟程。

  抵達汴京後,很快召開了天啟五年的述職大會。會上,晁蓋也宣布即將東征高麗、扶桑的命令。

  萬事俱備,只等高麗那邊漢城之戰結束,便是天朝介入之時。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