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天命水滸》第307章:半渡而擊
  天啟四年,十一月三日。

  扶桑主力大軍終於在尹桑的帶路下抵達漢城下。

  漢城依漢江而建,南臨寬闊的漢江,扶桑大軍想要攻打城池,只能像先鋒部隊一樣,渡過漢江,在北岸扎營。

  但太宰權帥大江匡房考察一番地形之後,卻沒有立刻讓人渡江。

  因為漢江寬闊,無法造橋,只能通過船隻來回。先鋒兩千武士過江,所需後勤壓力較小,可以劫掠漢城周邊補充所需。這十萬大軍所需糧草過於龐大。一旦渡江之後,河面被人封鎖,後勤糧草無法運送過江,他們十萬大軍將被迫陷入背水之戰的窘境。

  正在此時,卻見漢江之上有幾十艘商船逆流而上,從南邊劃船駛入漢城軍港。讓大江匡房眉頭緊皺。

  “尹桑,高麗水軍實力如何?”

  大江匡房想要知道自己大軍渡江之後的風險有多大。

  “我高麗國小民窮,並無專門的水軍。但是這漢江卻是一條華夏商船來往的航道,所以經常有華夏船隻巡航。”

  尹桑如實回答道。順便把仇恨向華夏方面引一波,道:“華夏在我高麗只有兵力三萬,屯駐仁川只有七千余!扶桑渡海時,華夏海軍沒有攔截;扶桑攻城略地,華夏沒有出兵乾預;以前欺負我高麗時蠻橫無理,一見太君,卻不吱聲了,當是怕了太君。”

  “吆西。尹桑,你滴,高麗忠臣,我扶桑大大滴好朋友。”

  大江匡房拍著尹桑的肩頭稱讚。他扶桑地大物博,人員充沛,可以一下動員十萬大軍,這是何等偉力!在法皇陛下光耀之下,扶桑勇士各個勇猛無敵,區區七千華夏戰兵,看來並不足為慮。尹桑的這個情報很重要。

  “多謝太宰閣下誇讚,我的榮幸。”

  尹桑姿態放的很低,他的計劃進行的很順利,引扶桑助陣,以清君側的名義擊敗崔家,他就可以成為高麗新的攝政!

  至於華夏威脅?

  引來扶桑人不就是應對這個的麽。

  封建時代國與國之間信息封閉,安東都護府的建立,更是把高麗封閉在了半島南端,直至現在,他們甚至不知道金國已經退回黑龍江,遼國已經滅國。

  尹桑的印象中,最恐懼的還是晁蓋率領十萬大軍兵臨漢城,逼迫高麗簽定附屬條約。在他想來,那應該已經是華夏全部的兵力。而關勝的三萬七千安東軍,應該有很大一部分放在北方邊境線,防備金國和遼國。留在仁川的應該還是那些幫助高麗王鎮壓軍閥的七千五百人。不過將領由以前的老將張開,變成了年輕將領龐萬春而已。

  大江匡房對於華夏的軍事情報,幾乎都來自於尹桑。心中也不禁有了些輕視之意。但出於謹慎,一方面向仁川方面派出探子偵查漢軍情況,一方面派出三千兵力渡江,支援對面的先鋒部隊。

  “太宰閣下考慮周到,高啊,實在是高!”

  尹桑盡力吹捧,讓大江匡房很受用。

  數日後,探子回報,仁川城方向周圍有圍牆阻隔,看看不分明,只看見有許多半島船隻或馬車運送貨物前往港口,許多商船揚帆起航,那繁榮程度數倍扶桑平港。

  這話讓大江匡房眼睛一亮。他作為九州太宰府權帥,可是知道九州平港作為扶桑第一商港有多麽繁榮,每年的稅金有多麽豐厚。想不到這個仁川港也如此繁華。

  若是搶上一把的話?

  橋豆麻袋!

  現在還不是招惹華夏的時候。若是能不與華夏發生戰鬥,還是盡量避免的好。

  “尹桑,請你前往仁川一趟,向那裡的華夏將領說明我扶桑大軍來意。我軍隻為匡扶高麗正義而來,並不願與華夏衝突,請對方諒解。”

  大江匡房的話,嚇了尹桑一跳,他還以為對方準備借刀殺人,拋棄自己呢。

  “此事我可讓我的心腹金建前往......”

  “不可如此。我扶桑乃是禮儀之國,斷不能讓華夏認為我們不輕視此事。”

  大江匡房的態度很堅決,尹桑則心中腹誹不已,既然你們扶桑要做禮儀之邦,為什麽要我去啊?不應該是你親自去嗎?

  但軍權都在人家手裡,尹桑孤家寡人的也沒有辦法,心裡mmp,臉上笑嘻嘻的應承而去。

  “希望華夏秉持天朝上國的風度,不要將我這個使者扣留或斬殺啊。”

  尹桑忐忑而去。

  事實上,龐萬春確實沒有難為他,只是也沒有接受扶桑的好意。而是要求扶桑盡快撤離高麗土地。

  “若是不撤,勿謂言之不預也!”

  但對於尹桑支持四皇子登上王位一事,龐萬春的表現出來的態度則有些含糊,只是說:“佔據漢城者,為高麗王。”

  尹桑返回扶桑營地,將龐萬春的回復講述一遍之後,大江匡房揚天大笑道:“嗖嘎!我明白了,華夏如今定是陷入內亂無法自拔,仁川兵力不足,所以色厲內荏。想要用虛言恐嚇,讓我大軍撤走,狡猾狡猾滴!”

  “那他們所說的勿謂言之不預......”

  “欺詐也!”

  大江匡房很果斷的做出判斷道:“他們沒有足夠兵力介入高麗內政,所以才說佔據漢城者,為高麗王的話。如此看來,我們攻破漢城,他們定然也不會插手!好,大大滴好,傳我軍令,明日一早,全軍渡河,盡快攻下漢城!”

  “嗨!”

  幕帳內眾將齊呼。

  而此時的漢城內,崔湧和崔允儀父子正在將一千套華夏戰甲裝備親軍。本來崔允儀還想加量購買,卻被龐萬春拒絕。

  “一千戰甲還是我以更換破損兵甲的名義擠出,已是我所能調動極限,再多就要被人發現彈劾。我可是冒著很大風險啊。”

  龐萬春都這麽說了,崔允儀只能滿口感謝著,將金銀交付。

  “能換來雷霆炮或神臂弩嗎?我方願加價!”

  “此等軍需報損程序嚴密,實難操作。”

  龐萬春想也不想的就拒絕了。這種高端兵器是絕對不允許外流的。而且他非常不看好高麗人的戰鬥力,根據斥候觀察的戰報,人高馬大的高麗人竟然被身高不足六尺的扶桑人壓著打,說明戰鬥意志不行,這樣的軍隊,給他們再多好東西也難以取勝。

  給戰甲,可以延長高麗戰敗的時間,就算被扶桑奪了,影響也不大。可要是雷霆炮或神臂弩被扶桑繳獲,那問題就大了。

  為了把崔允儀手中的金銀榨乾,龐萬春給了另外一個方案,那就是把仁川港內淘汰下來的五十艘八百石商船賣給對方,又賺了五萬兩銀子。

  有了這一千套戰甲和五十艘戰船,崔允儀鬥志滿滿的回到漢城。這也正是大江匡房剛到漢江時看到的那支“商船”船隊。

  高麗人打逆風仗不行,卻非常善於打順風仗。因為高麗人身高體型普遍比扶桑人高一頭,他們也打心眼裡不服扶桑人。之前幾次戰敗,都是因為盔甲不利,高麗士兵穿著破舊皮甲,經常被扶桑武士刀一刀兩斷。現在有了這種厚實的全身甲,刀箭難傷,讓他們再也不懼怕扶桑武士,甚至還有些躍躍欲試,感覺自己又行了。

  所以見到扶桑開始乘船大規模運兵渡江,崔家先是利用五十艘八百石商船改造成的戰船封鎖江面,玩了一手半渡而擊。把扶桑人從河邊農戶家搶來的小船一個接著一個撞翻。

  許多不會水的扶桑士兵落水掙扎,不久沉底。一些會水的撲騰沒多久,便被高麗戰船上的弓箭手射殺。整個漢江水面布滿猩紅,如同一條赤江。

  “八嘎!尹桑,你不是說高麗沒有水師麽?這是怎麽回事?”

  大江匡房對著尹桑破口大罵。

  “太宰大人,請聽我解釋。”

  尹桑見太君的手把在了武士刀柄上,一個回答不好就要喪命的那種,急忙解釋道:“我高麗臨江只有一些漁船,臨海有些商船,但絕無水軍,此事稍一打聽便知。”

  尹桑要先把自己涉嫌隱瞞情報的嫌疑摘除出去。但他明白,太君想要聽的不是自己的辯解,而是想要發泄戰術失誤的怒火,所以他繼續轉移太君的注意力,也就是俗稱的甩鍋,道:“太宰大人請看,那崔家賊子帶領的水軍,船隻形狀並非我高麗特色,想來定是華夏支援的戰船。想不到華夏如此出爾反爾,明著說兩不相幫,卻暗中協助崔氏!實在可惱。”

  大江匡房仔細看那高大的船隻,確實不像是高麗能夠建造出來的,對尹桑的話信了一半,但仍然怒氣難消,因為高麗水軍半渡而擊,攔住大軍渡河後,竟然大軍出城,向著漢江北岸的一萬多扶桑軍兵發起了進攻。

  當頭主力乃是一千全身披甲的魁梧大漢,一手持盾,一手持橫刀,殺入扶桑陣中,無可阻擋。源為義、平忠勝兩位武士首領手中有一千四百武士,數日前過來支援三千,這次渡江五千,加起來不足一萬人,面對城內傾城而出的四萬兵力,雙方展開激烈廝殺。

  高麗一方是覺得自己有人數優勢,而且還有崔允儀親自帶著鐵甲軍這支精銳在最前方頂著,所以士氣很高。

  扶桑一方是窮橫窮橫,即便是破衣爛衫也不要命的上前拚殺。

  看到鐵甲軍出現後,不顧防守,追著武士們砍殺的情況,漢江南岸的大江匡房就大驚失色,道:“這些全身鐵甲之輩,定是高麗精銳無疑,怎麽會有如此精良鎧甲!這是何人部下?”

  扶桑缺鐵,冶煉技術也不行,加上他們身材矮小,太重的鐵甲穿不起來,所以鐵質鎧甲非常少,一般都是用桐油浸泡後的竹木製造而成的木鎧,類似於三國時期的南蠻藤甲。所以猛然見到一千人規模的鐵甲軍,這才大驚失色。

  “我高麗也無此類鎧甲。這些乃是華夏鎧甲樣式,定然又是華夏援助的物資。”

  尹桑連忙說道。

  “華夏!八嘎!”

  大江匡房咬碎鋼牙,華夏看似兩不相幫,其實介入已深。竟敢如此欺騙我大扶桑!大江匡房憤憤的說道:“華夏軍兵披甲率幾成?”

  “應該是十成吧。”

  尹桑回憶了一下華夏軍兵兩次攻入漢城的景象,似乎是全員披甲。

  “納尼?十成?”

  大江匡房不敢置信,他們扶桑士兵的鎧甲都是自備,也只有貴族公卿們才能裝備起鎧甲,平民們有件兵器就了不起了。所以全軍的披甲率只有兩成左右。

  “額,也許是九成,總之很多。”

  尹桑慌了一下,連忙改口道。

  “這樣的鎧甲多嗎?”

  大江匡房指著漢江北岸的鐵甲軍問道。

  “樣式稍有不同,但幾乎都差不太多。”

  “都是鐵甲?”

  “全是鐵甲!”

  .........

  大江匡房臉色陰晴不定的盯著漢江北岸的廝殺,不知在想些什麽。

  “太宰大人,可要想辦法報復華夏在仁川的駐軍?我在仁川有一些暗線.....”

  “無路賽!給我閉嘴。”

  大江匡房對著尹桑訓斥了一句。如果仁川有七千這樣的鐵甲軍,那自己這兩千武士,十萬扶桑民兵,未必打得過啊。

  沒見他不想再提起這個話題了麽,竟然沒有一點眼力見!

  尹桑被訓斥的面色訕訕,再看向漢江北岸,扶桑這邊戰況越發不利,北面武士固然勇猛,但是那些鐵甲軍太克制他們,武士刀砍不透,長槍戳不穿,武士們被打的節節敗退,那些扶桑民兵連個鎧甲也沒有,更是難以抵擋。

  高麗人打順風仗非常勇猛,又仗著人多,三比一,追著扶桑人亂砍。

  “打旗語,讓源、平帶領勇士向北方山中撤退!”

  漢江已經被高麗戰艦封鎖,想要直接回來已不太可能了。但漢城周邊多山,想要逃還是可以的。

  菊花大旗來回揮舞幾下,然後向北倒伏。源為義和平忠勝見狀,立刻招呼一聲,帶領殘兵向北面山中逃去。

  “追啊!”

  “割下他們的人頭!”

  “為我們兄弟報仇!”

  高麗士兵見狀狂奔追趕,一些小短腿扶桑人被追上砍翻,但仍有六千余人逃脫。

  “不要追,不要追!”

  指揮鐵甲軍的崔允儀大聲呼喊,他的鐵甲軍因為穿著五十六斤鐵甲,行動不便。而那些輕裝的高麗士兵則跑的飛快。

  結果追出幾裡地,失去了鐵甲軍的保護,高麗輕步兵又變得不堪一擊了。源為義和平忠勝率領北面武士打了一次反擊,斬殺一千多跑的最快的高麗輕兵,這才施施然退向北面山中。

  這次半渡而擊,雖然結尾不太完美,但仍是一場彌足珍貴的大勝,全城熱烈歡呼。崔允儀下令將扶桑人的頭顱斬下,在河邊堆了一個京觀。

  大江匡房氣的臉色鐵青。

  “太宰大人勿憂,我有一計,可平安渡江!”

  尹桑獻計道。

  “何計?”

  “漢江每到十二月初便會冰封。我們只需再等半月,待江面冰封,便可如履平地!”

  “此事還用你說!”

  大江匡房怒氣勃發。他當然知道進入臘月之後河面會冰封。但這半個月難道我們要在這裡空耗嗎?要知道他們許多軍需都需要從扶桑國內運來,如此遠的距離,勞師遠征。根本無法堅持太久。

  但是發怒之後,大江匡房也沒有其他方法突破漢江防線。明白速勝無望,只能做好長期戰鬥的準備。為了減輕國內轉運物資的壓力,他必須要將已經佔領的高麗領土利用起來。

  於是,漢江南岸留下了四萬軍兵安營扎寨。其他五萬大軍開始執行三光政策,掠奪他們能見到的一切物資,為了自己發財,也為了減輕扶桑國內壓力。

  不堪忍受壓迫的高麗百姓再次紛紛起義,與扶桑人廝殺不休。

  而此時的中原,則在晁蓋的主持下,新開了一個技術專利局,由工業部的一位侍郎陳規擔任局長。專門鼓勵、收錄、保護專利。

  專利可以是以前從未有過的發明、改進型的發明、個人著作、製造方法、醫藥配方等等。

  為了推廣技術專利這個概念,晁蓋連續在梁山召開了一屆廚藝大賽、茶藝大賽、工藝大賽等等,並將造紙、火藥、指南針、印刷術及其改進技術列為首批保護名錄。

  專利評定級別為一到九級。一級最高,九級最低。評定成功後,可一次性獲得一筆補償,從九級的十貫,到一級的一千貫不等。

  除了一次性補償,還有三十年專利保護期。在這三十年內,任何其他人使用該專利,需向發明人一次性支付相應等級的專利費。

  若是未經授權使用該專利,所有盈利沒收,歸專利人所有。

  封建時代為什麽工匠都喜歡敝帚自珍?因為教會徒弟,餓死師傅。

  為什麽新的發明創造很少,且都是由官員署名?

  為什麽某些貪官入獄後才被人發現,竟然是身負幾十上百項發明創造的科學家?

  原因就在於古代對專利缺乏保護,如果古代某個工匠發現了製造玻璃鏡的方法,他會發財嗎?不,他很可能會死,或者被達官貴人圈禁起來到死,一輩子隻給達官貴人造鏡子。

  達官貴人想要剝奪普通百姓的發明創造太容易,太輕松,就會導致百姓沒有創造積極性。而達官貴人讀讀儒家經典就能做官發財,更是沒有去發明創造的動力。

  而失去創新的民族, www.uukanshu.net不去總結的民族,無論曾經多麽輝煌,最終都會在腐朽中沒落。

  新任的技術專利局局長陳規聽完晁蓋的講述,這才明白,自己的專利局竟然事關國家興衰榮辱,頓時感覺到自己身上責任重大,工作更加認真起來。

  而晁蓋又把目光投向商業金融,自從建國之初開始實行金銀銅幣和糧票並行的制度以來,先後在各大省會城市建立了帝國銀行,以兌換金銀銅幣和糧票。

  公職人員的工資發放都已經使用金銀銅幣體系,1金幣=10銀幣=10000銅幣。合金的材質、精美的花紋,讓金銀銅幣一經發行就獲得了大家認可,而且仿造成本極大。

  在各大省會城市實現兌換後,商賈們也喜歡上了這種面額標準,方便攜帶的貨幣。

  晁蓋決定進一步進行金融改革。

  一是繼續將銀行擴張到每個州城建立一座帝國銀行。

  二是取消糧票發行,但糧票仍可繼續兌換相應糧食。

  三是發行帝國紙幣。印製防偽程度更高的1金幣、5金幣、10金幣、1銀幣、5銀幣、100銅幣、500銅幣面額的帝國紙幣。帝國紙幣可以在任意帝國銀行兌換相應面額的金銀銅幣。

  四是取消對儲戶收取的保管費。免費為儲戶保管財物。

  隨著帝國疆域擴大,越來越多的金、銀、銅礦被開采,貴重金屬儲量越來越多,為紙幣發行奠定了基礎。

  什麽時候帝國的紙幣可以在世界購買任意商品,而其他國家來華夏采購需要拉著滿車、滿船的金銀,那才是建立霸權的標志。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