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天命水滸》第295章:治理黃河
  天啟四年二月初十。

  各軍攜帶新式武器裝備返回駐地。尤其是神機軍和射聲軍,他們裝備的火器比例最高。

  各政府部門也開始新一年的工作。

  封建時代,無論生活,還是工作,節奏都沒那麽快。但晁蓋依然有種緊迫感,因為一晃,他已經四十二歲了。

  雖然因為系統的緣故,他的身體素質和容貌一直停留在三十五歲的巔峰期,可看著周圍一群群的人快速成長,仍然讓他有點時不我待的感覺。

  羽林軍是政和七年底成立的天子親軍,當時的成員都是一些十三四歲的少年,充滿了青春氣息。

  一晃四年過去,連嶽飛都長成了十八歲的青年,羽林軍也初步具備了“為國羽翼,如林之盛”之姿。

  羽林軍每年都會招收七八千孤兒、平民、功勳家眷來培養,如今已經十八歲成年的羽林軍有一衛五營7500人。

  這一衛的將軍為嶽飛,五營的軍侯為王貴、張顯、湯懷、楊再興、高寵五人。

  嶽飛、王貴、張顯、湯懷自小跟從周侗學武,加入羽林軍之後又經過四年磨礪,已經頗具火候。

  楊再興是晁蓋攻破汴梁城時在城外收留的小乞丐,自稱有天波府楊家血脈,楊志聽聞後,觀察了一陣,雖然沒認出是楊家哪個支脈,但見其天資不錯,便認做了侄兒。加入羽林軍之後衣食無憂,身體快速成長,還被楊志傳授了楊家槍法,在羽林軍一群少年中算是個小高手。

  高寵既不是嶽飛這樣的平民子弟,也不是楊再興這樣的孤兒乞丐,而是神武軍副將高禛的兒子,算是個官二代。一些家中有兒子的武將,也喜歡將孩子提前送到羽林軍接受教育,既能接近陛下,還能學習軍事知識,更重要的是,相當於質子,也能讓陛下放心嘛。

  晁蓋不相信質子的約束力,哪家諸侯和大將不是好幾個兒子,你看紂王,麾下那麽多質子,最終嚇唬住哪方諸侯了?

  質子不是這麽用的。

  他們的作用,應該體現在拉攏,而非威脅上。

  武將和文臣們的子弟質量相對比較優秀,也更容易培養成才。培養之後,再一拉攏,平時可以為自己工作貢獻力量,發生叛亂也可以成為分裂對方勢力的楔子。

  後世醜鷹最喜歡用這一招,平時以留學、工作的名義,吸納中東王爺的後代去北美定居。一旦王爺們不聽話,就把這些後代派回來分家產,王爺們立馬就慫了。

  這就是拉攏的力量。

  所以晁蓋對於武將文臣們將兒子往羽林軍裡送的情況,也是欣然接受。甚至想著等太子六歲之後,也一並送到羽林軍中培養。

  畢竟,羈絆要從娃娃抓起嘛。

  晁蓋一邊看著兩個兒子打鬧,一邊在等待路橋基建部的部長宋萬前來。

  路橋基建部主要負責道路、橋梁、河道、住房等基礎設施建設。

  今年開春之後,路橋基建部除了每年的基建任務,還有兩大重點工作,一是貢院的推倒重建;二是黃河治理工作。

  宋萬作為中樞十二部的部長,主要辦公地點在汴梁城。得到晁蓋傳詔之後,便立刻啟程,昨天傍晚提前趕到梁山泊,晁蓋見他風塵仆仆的趕來,便讓他休息一晚再來。

  所以今天一早,宋萬便沐浴更衣,在宮外等著召見。

  雲裡金剛宋萬也是梁山元老,在晁蓋刀劈王倫佔了梁山之後,給他安排了一個修路的工作。宋萬倒也不嫌棄,

兢兢業業,如今梁山泊的建築,有一多半都是在他的主持下修建的。  宋萬還無師自通的學會了管理俘虜的技能,無論多少俘虜,到了他的手下,都能分化、拉攏、調配自如,乾活效率非常高。

  建國之後,宋萬成為丞相府十二部中的一位部長,位列二品,也算是一方高官。但他的工作性質,讓他經常到基層工地走訪,如今才不到四十歲,卻滿臉滄桑的像是個五十歲老頭。原本高大挺拔的雲裡金剛,現在腰背都有點佝僂了。

  “賢弟辛苦了。”

  晁蓋不禁感歎道。

  “陛下才是真的辛苦。臣才能有限,只能在後方為陛下修橋鋪路。陛下卻要冒著刀槍戰火,為我等開辟生存之地。和陛下比起來,我這些又算得了什麽。”

  宋萬慚愧的說道。他最自豪的事情,就是緊緊跟隨陛下,讓自己一個沒讀過書,沒有出色武力的庸人,能夠在朝堂位居高位。每次回到家鄉,那些親戚都讚歎自己的好運,連給亡故的父母上香時,那香煙都扶搖直上,一副滿意姿態。

  “我華夏不比前朝,不喜空談,隻講實乾,實幹才能興邦。你所負責的路橋基建每年撥款最多,任務也最重。一是要守住本心,不該拿的東西不要拿;二是把握住工程質量,不能用的材料,絕不要用;三是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加快工作速度。尤其是分清輕重緩急,重點的工程,決不能拖。”

  晁蓋用心叮囑道。督察院和廉政部具有監督作用,但這種事很難杜絕,必須經常掛在嘴邊提醒。

  宋萬聞言,老臉一紅,連忙點頭稱是。

  “武將擁有功勳後,可以裂土封侯。文臣正二品平安致仕者,我也會按關內侯封爵。正一品平安致仕者,按列侯封爵。你距離致仕時間還很長,保持住本心,致仕後為自己留個好名聲,為子女留下一個爵位也好。”

  晁蓋再次提醒道。

  “是,陛下。臣必將此言牢記於心。”

  宋萬再次跪謝。

  “好了,不說這些了。貢院改造有方案了嗎?”

  晁蓋沒有再多言,適當提醒便可。

  “陛下請看!”

  一提起專業話題,宋萬立刻來了精神,拿出隨身攜帶的一個竹筒,從裡面倒出一大張卷起來的圖紙,一點點打開,向晁蓋介紹起來。

  有正面門牌造型。

  還有整體布局,和教學樓樣式,以及內部布置。

  “你們路橋基建部有高手啊。”

  晁蓋看完這精美的圖紙,不禁讚歎道。

  宋萬被誇獎不禁眉開眼笑,介紹道:“設計圖紙的是我們部內一位員外郎,名為張擇端。此人祖籍山東諸城,早年遊學汴梁,但科舉不順,後習繪畫,政和年間供職翰林圖畫院,專工界畫宮室,尤擅繪舟車、市肆、橋梁、街道、城郭,後以失位家居,在城內賣畫為生。前年被我部招攬。”

  “張擇端?他現年多大?”

  晁蓋一聽,立刻想起了這位《清明上河圖》的作者,他還活著?

  “他出生於北宋神宗元豐八年(1085),現年三十有六。”

  “還正值壯年啊。”

  晁蓋不禁點頭道:“此人畫技不錯,設計的建築圖紙也很新穎,可以好好培養。”

  “能被陛下稱讚,乃是他的福份啊。”

  宋萬點頭應承,感覺屬下給自己爭了臉面。

  貢院改造的事就這麽定了,晁蓋叮囑宋萬盡快開始施工,如果勞動力不夠,可以去監獄調撥犯人參與。

  之後又談起了黃河治理的事兒。

  黃河自濮陽拐彎向北,流經河北,從天津注入渤海。按照規律,基本是兩年一小嘣,五年一大嘣。決堤起來,形成大范圍的黃泛區,華北平原一方面受黃河水滋潤,一方面又面臨決堤洪水威脅。

  當地百姓是又愛又恨。

  自政和七年秋,黃河大決堤之後,至今已經將三年多,中間偶有小段決堤,影響不大。但按照往年規律來算,再次大決堤的時間已經不遠了。

  黃河決堤的原因,一是上遊黃土高原植被破壞,水土流水太嚴重;二是河堤維護不及時;三是河道清淤難度太大。

  第一,黃土高原在大宋和西夏境內,暫時管不著,等拿下這兩地之後,大力推廣煤炭代替木柴燒火,再加大黃土高原植被綠化,將能有效減少水土流失量。

  第二,河堤維護方面,王安石在三易回河失敗之後,便大力開展河堤建設,還種植草木固堤,有效的減少了決堤次數。但到了徽宗朝,貪官汙吏越發橫行,用來修築河堤的銀子都被貪汙挪用,導致黃河泛濫次數又開始增加。華夏帝國建立後,路橋基建部開始負責黃河治理工作,對河堤維護還算不錯。

  第三,河道清淤,這是個歷史難題,黃河每年攜帶泥沙以億噸計,至今都沒有好的處理方法。

  但黃河不治理又不行,否則等黃河泥沙抬高了河床,或天降大雨,決堤將不可阻擋,又不知道多少百姓受難。

  宋萬現在治理黃河的方法,還是沿襲宋朝的那一套,有些效果,但也不太大。

  晁蓋則是拿出了一百年前李垂所寫的《導河形勝書》。

  後世多有歪曲謬論,曲解這本書,甚至把此書作為北宋第一邪書,還說此書直接導致宋朝“三易回河”空耗國力,甚至還有人用《一道奏章覆滅祖國,金、元兩朝也為之陪葬》來說明此書的危害。

  其實,他們也許根本沒有讀過此書,更不了解此書的成因便人雲亦雲。

  《導河形勝書》是李垂走遍河北實地考察之後,根據黃河在河北入海的實際情況寫出的一封奏章,核心意見就是——現在黃河之所以決口主要是因為下遊河道出海不暢,如果放任那麽極有可能出現不規則變道,往北則貫穿河北,往南則奪淮河入海,都是千年一遇的大災,那麽既然一條河道這麽不痛快,不妨給他人工泄洪,一口氣給他挖六條河道同時出海,這樣一方面能減輕黃河的出海壓力,另一方面通過規劃六條河道的流域,可以建設廣闊的農業水利設施,還可以在地理上強化河北東部的軍事防禦。

  但宋真宗給否決了。

  一是認為太耗費人力物力。

  二是出發點不同。李垂是站在民生角度,認為黃河流經河北,多開幾條支流,可以澤被更多范圍的農田,讓河北百姓年年豐收;但是宋真宗考慮的則是軍事角度,黃河水雖寬,但很淺,而且到了冬季還結冰,甚至斷流。如果再多開幾條支流分散河水,那更無法阻攔遼國南下了。

  所以到了宋神宗時期,就有大臣提出了一個“省錢省力”的方案,那就是通過引流,把河北的黃河拉回到山東來,讓它從漢唐故道往東流,從山東入海。並且讓分散的黃河水匯成一條大河,作為東京開封的屏障。

  這就很符合皇帝的口味了。

  然後就發生了持續幾十年的“三易回河”事件,三次折騰,也沒把北上的黃河拉回山東故道,反而是引發了多次水災,更別提耗費的天量人力物力了。

  如果宋庭滿朝諸公早點聽從李垂的建議,多挖幾條河道出海,減輕黃河的出海壓力,也許就沒“三易回河”這樣的失敗了。

  宋真宗害怕耗費人力物力挖掘河溝,晁蓋卻不怕。華夏帝國新建,河北地區土地改革又剛剛完成,正是鬥志昂揚,講究“集體力量大,人多好辦事”的時候,只要物資跟的上,輕輕松松組織百萬勞工參加挖溝行動。

  所需要挖掘的六條河道,李垂的《導河形勝書》都有標注,也免去了重新設計。

  “按照這六條線路,盡快安排人去規劃設計,搬遷沿岸居民。我會讓助民部征調百姓,商業部、工業部調撥物資協助。夏天汛期之前,盡量完成貫通入海。此事,我將親自監督。並帶領神策、武威、千牛、射聲、羽林五軍前往協助。”

  “遵命!”

  宋萬心中一動,陛下如此重視此事,自己可得把差事辦好了。貢院的事就交給副手和張擇端盯著,自己說什麽得抓住機會,跟在陛下身邊,好好刷刷存在感。

  又商議了一些細節,宋萬帶著晁蓋的一些手諭離開去尋找其他部門支援。

  晁蓋則是走到屏風上的地圖前,手指在黃土高原的位置點了點。想要減少黃河水患,最根本的還是要在這裡多種樹,增加植被啊。

  殘宋和西夏,你們耽誤我治理黃河,已有取死之道呐。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