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天命水滸》第294章:天啟4年
  天啟四年(1121),正月初一。

  隨著“科舉”和“省考”的消息通傳各地,整個華夏帝國讀書人都一片喧囂。

  華夏第一屆“科舉”的消息讓人振奮,但必須大學畢業這個限制條件,卻讓那些舊文人萬分難受。

  經過一番抗議無效後,這些文人也明白了朝廷“普及教育”的決心,一些抵製“普及教育”的文人,為了後代們能做官,也不再去阻撓。

  而晁蓋則在政令發布後,帶著柴紫衣返回梁山泊,與扈三娘、劉慧娘一起過春節。有公務也等年後再說吧。

  扈三娘、劉慧娘聽聞了晁蓋準備冊封淑妃的話,見到柴紫衣懷有身孕,表現的也都很大方。

  晁蓋也滿心歡喜的見到了自己那兩個已經兩周大的兒子。

  “兒晁衝、晁鋒給父皇拜年!”

  大年初一天不亮,兩個小家夥就穿著錦繡華服,佩戴玉缺香囊,梳著精致髮型,一副小大人模樣的給晁蓋見禮。

  兩個小家夥,一個是天啟元年臘月二十二出生,一個是元年臘月二十九出生。

  自己天啟二年九月率兵南下征討方臘、王慶時,兩個小家夥還穿著漏襠褲牙牙學語。

  天啟三年繼續南下征討嶺南和大越。

  天啟三年冬返回中原。這時候兩個小家夥已經可以在地上跑,並像模像樣的開始學習禮儀了。

  或許是晁蓋結婚時身體已經達到了人類頂峰的緣故,所以完美的基因也遺傳到了兩個孩子身上。兩個小家夥不但從小聰慧,而且身體特別強壯,幾乎沒有生過病。

  晁蓋凝神觀察了一下他們的屬性面板,比起同齡的孩子,他們確實天賦異稟,屬性高出了一大截。

  長子晁衝更加強壯一些,虎頭虎腦,性格爽直,雖然隻比弟弟大幾天,卻處處顯示出一副大哥模樣。

  次子晁鋒更加內斂,繼承了母親的聰慧文靜,什麽東西都是一學就會。

  回到梁山之後,晁蓋很享受陪伴夫人,調教一下孩子的樂趣。

  吃過早飯,晁蓋帶著一家人前往後山陵園去祭拜。

  按照歷朝歷代開國皇帝的習慣,晁蓋也給自己晁家八輩祖宗都上了皇帝尊號,但並沒有單獨給他們建立宗廟。而是把他們的靈位都安排進了後山烈士陵園。

  以後每年大年初一祭拜祖先時,順便連梁山英烈一並祭祀。

  但這也就導致了現在梁山烈士陵園一墓難求的情況。以前梁山犧牲的人數少還好說,隨著華夏帝國建立,大兵團作戰頻繁,戰死將士越來越多,這梁山後山就有些容不下了。

  主持此處的白勝不斷組織人手擴建,可擴建的速度遠遠趕不上需求。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五軍都督府要求每個州郡城市都要建立烈士陵園,並在重要戰役地點修建特別烈士陵園,以分散梁山泊烈士陵園的壓力。

  但梁山泊作為帝國發祥地,天啟陛下的常駐地,晁家宗廟的所在地,梁山陵園依然是華夏將士最渴望的歸葬地,白勝這個管事,更是成了香餑餑,不斷有人來找關系,想要求一墓位置。甚至一些文官也向丞相府提議,想要死後葬入此處。

  因為這裡香火最旺,更是宗廟所在,乃是真正與國同休的地方。

  後來丞相府和五軍都督府向晁蓋請示後,規定,文官得爵位封賞者可列牌位入祭,武將爵位二十級以上者可入地安葬。

  門檻越高,越是引人追捧,梁山烈士陵園甚至得了個英雄塚的外號——非英雄不得入啊。

  早晨祭拜完陵園之後。晁蓋帶領一家在梁山泊前前後後、左左右右的軍營、府衙、學院、小鎮、碼頭轉了一個遍,即是給大家拜年,也是體察民情。

  “皇兒,你們要記住,上位者,身子要軟,能俯下身子傾聽百姓聲音;手腕要硬,對壞人壞事殺伐果決。”

  晁蓋一邊向周圍的百姓打招呼,一邊對兩個兒子言傳身教。

  為什麽歷朝歷代的皇帝,開國皇帝英武,二代皇帝柔和,三代皇帝大氣,之後就一代不如一代了呢?

  這就是生活環境對一個人的影響。

  初代開國皇帝從萬馬軍中殺出一片江山,自然英武強硬;

  二代皇帝從小在強硬父親的陰影下長大,相對就比較怯弱和守成,而國家也需要穩定和休養生息,所以柔和;

  三代皇帝繼位時江山已經穩固,又有前兩代皇帝的積累,家底厚實,便輝煌大氣,這就是所謂的盛世。

  盛世皇帝往往比較長壽和多子多女,所以三代之後的帝王們,生於深宮之內,長於婦人之手,平時接觸的不是太監就是宮女,還有一個溺愛的母親,外加冷漠的父親,一群勾心鬥角的兄弟姐妹,從小就養成了嬌弱、自私、內卷的氣質。

  這種環境下成長起來的孩子,怎麽可能鬥得過從全國數十萬人中拚殺出來的科舉官僚?

  所以從第四代起,皇帝便開始逐漸被官僚架空,之後一系列的外戚乾政、宦官專權、黨錮之禍、養寇自重等內鬥全都來了。

  這不是皇帝給太子找一群名師來教學能解決的,因為一個太子再聰慧,怎麽可能鬥得過整個官僚階層?一個家族怎麽可能鬥得過整個國家的精英?

  之後,皇權旁落,官僚做大,土地兼並,百姓造反,新的一個輪回又出現了。

  封建時代,想要解決皇權與官僚之間爭權的問題很難。

  晁蓋也只能在盡可能的情況下,培養後代的學識與能力,讓他們先學會做好一個普通人,再學習朝堂平衡之術。這樣將來即便沒有雄才大略,也能做個守成之君。

  正月初二。

  按照民間習俗,是嫁出去的女兒、女婿回娘家的日子。

  扈三娘、劉慧娘、柴紫衣當然不可能回家省親,反而是扈家、劉家、柴家一群親眷趕來梁山探親,溝通感情。

  晁蓋自然也不吝嗇,給這些家眷一些誥命封號,方便他們隨時來探望。

  晁衝、晁鋒兩個小家夥也跟著與各家親戚見面,各種繁文縟節,讓他們吃了不少苦頭。但兩個小家夥依然能耐著性子做到禮數周全,也算是兩個母親教導有方,晁蓋特意表揚了他們一番。

  不拘小節是成功者的特權,當你成功的時候,不拘小節是對他人的恩賜。

  禮數周全是弱小者的護身符,當你弱小的時候,一個細節做不到位,可能就會被人詬病,所以人們常說禮多人不怪。

  雖然晁衝貴為太子,乃是將來帝國的繼承人;晁鋒也必然是一方諸侯,統領廣袤土地。身份貴不可言。

  但晁蓋現在卻在教導兩個小家夥以普通人的身份,普通人的視角來看待問題。

  做個普通人,就需要先從講禮貌開始。

  好在扈三娘、劉慧娘都不是跋扈之人,在教育孩子上,與晁蓋理念相同,平時出行也不講究排場,沒讓兩個小家夥生出驕縱之心。

  正月初三。

  晁蓋攜帶一家前往鄆城縣東溪村,到晁家祠堂上香祭拜。這讓東溪村百姓感覺榮譽爆棚。晁氏一族甚至連土地都捐了,自願成為集體農莊的農戶,也不願意搬遷,隻為守住這晁家祠堂。

  正月初八。

  春節休假結束,晁蓋在親軍護衛下,抵達汴梁城,晁蓋先找到宋江,向他訴說了自己準備建立安全局的想法。

  宋江最近的日子也不好過,因為一開始阻撓土地改革,還讓人彈劾吳用,與吳用關系惡化;被晁蓋敲打之後,宋江為了再獲取晁蓋信任,督察院不斷彈劾爆出一些官員黑料,惡了滿朝文臣。再加上宋江掌握的暗線刺探眾人情報,眾人對他敬而遠之,不敢得罪,卻也不再親近。

  宋江也感覺出了朝堂的疏遠,平時議事都費勁。

  現在聽到晁蓋勸退的建議,他明白自己這個督察院禦史中丞的位置保不住了。

  但是聽完晁蓋對安全局的模式打造,又振奮起來。

  對內的調查局和對外的安全局直屬於陛下,看似職位下降了,但是實權沒小,而且還專業對口。

  對外部番邦竊取機密、刺殺下毒、威脅利誘、挑撥離間,不但撥付大量經費,還自小培養行動人員,不限國籍、不限膚色、不限男女。甚至根部的一些成員還繼續歸自己統領。

  宋江覺得自己完全可以玩的轉,玩出花!

  正月初九。汴梁皇宮,乾德殿。

  天啟四年述職大會正式開始。丞相府三局、十二部、各行高官官;五軍都督府、各軍主將、各都護府長官;督察院等人員紛紛落座。因為增加了屬於丞相府的18個行省和屬於五軍都督府的4個都護府,所以述職大會時間延長到了兩天。

  開會之前,晁蓋宣布了幾項人事任命。

  第一,宋江不再擔任督察院禦史中丞,由宗澤接任。

  滿朝文武聽聞之後,驚詫了片刻,立刻鼓掌。向宗澤道喜,又側目悄悄看向宋江,他可是僅次於吳用、公孫勝的朝廷大員,這說拿下就拿下了?不會是貪汙受賄被發現了吧?但是看宋江老神在在的模樣,也不像是要倒霉的樣子啊!

  第二,組建安全局和調查局兩個直接向皇帝負責的直屬部門。安全局局長宋江、副局長戴宗;調查局局長時遷、副局長朱貴。

  第三,陷陣營主將由李逵接任。

  聽到這個任命,眾人這才明白宋江為什麽這麽淡定了。這是從台前轉向幕後了呀。雖然職務換了,但大家依然惹不起。

  宣布完任命之後,眾人開始依次上台述職。

  述職大會進行了這麽多次,大家都已經熟悉了相關流程,吳用最先上台,總結了天啟三年疆域變化、人口增加、賦稅收入、工廠建設、土地改革、教育普及等綜合情況,接著又展望天啟四年的發展前景和財政預算。

  吳用述職完畢後,歸屬於丞相府的三局、十二部依次上台,詳細介紹他們在天啟三年的成就和天啟四年的工作計劃。

  考功部,完成了對長江以北區域公職人員的定編定崗,並對七品以上官員進行了一次全國考核;

  財稅部,天啟三年全國繳納稅糧1500萬石、稅銀2000萬貫。支出稅糧1200萬石,稅銀1800萬貫,結余糧300萬石、銀200萬貫。

  助民部,完成了轄區內第一次全國人口統計普查,全國總人口7180余人。需要撫恤救濟人口120余萬。

  強農部,完成了江北所有省份和江西、浙江兩省的土地改革,東北移民已基本實現自給自足,不必再行補貼。

  審判部,全國案件三萬余起,判決率八成。

  治安部,偷盜、劫掠、拐賣、殺人等刑事案件比上年減少兩成。

  營商部,天啟三年,新增官營商鋪三千六百家。制定了私人經商鼓勵政策,制定了各行業經營規范,打擊行業欺霸行為。

  工業部,天啟三年新建水泥廠600家、紅磚廠1000家、煤炭廠500家、木材廠2000家、家具廠500家、鋼鐵廠200家、玻璃廠、陶瓷廠、紡織廠.......全國新增產業工人80萬人。

  路橋基建部,天啟三年新修道路1500公裡,拓寬道路2000裡;疏通河道2500裡;修建橋梁350座。

  勸學部,按照各鎮建立小學堂一座、縣城建立中學堂一座、州城建立大學堂一座的標準,已完成十八省的推廣。

  醫藥部,醫科大學培養學生3000余人,按照各縣城建立國營醫館一座;各州城建立國營醫館三座;各省城建立國營醫館五座的標準,如今隻山東、河南、河北、山西的推廣。

  廉政部,天啟三年共查處貪汙受賄、違法亂紀官員六百余人。

  ......

  晁蓋認真傾聽,不時點頭,實乾興邦,大家空話少了,拿出來的乾貨就多了。

  之後是公孫勝代表五軍都督府述職軍方的人員擴編、新兵訓練、勝利戰役、功勳提升、領土擴張等情況。

  之後就是各軍主將上台,講述取得成績和存在困難,及需要晁蓋協調解決的問題。

  各部反應最多的就是,武器裝備更新和火器供應的問題,晁蓋當場作出回復,二月份演武大會之後,各部回返時都可以按編制足額領取最新物資。

  之後,林衝代表玄武都護府、關勝代表安東都護府、楊志代表北庭都護府、盧俊義代表安南都護府進行了述職。

  晁蓋聽到北庭都護府已經對完成蒙古高原沿河城寨建設,草原分割,還有三十萬軍兵屯田牧羊的結果後,立刻兌現了一年半前對楊志的承諾。

  “勒封楊志為燕山侯,封地於漠北燕山腳下方圓十裡。”

  “謝陛下!臣必為陛下、為華夏世代鎮守燕山。”

  楊志聞言大喜拜謝。勒石燕山乃是一個武將莫大的榮耀,他能被封為燕山侯,代表著陛下對自己家族的信任。

  眾人紛紛賀喜。繼林衝、盧俊義之後,華夏第三位裂土封疆的侯爵出現了。

  關勝一邊恭喜,心中卻有些酸澀,自己距離滅國之功就差那麽一丟丟,卻被林衝、盧俊義、楊志搶在了自己前頭成了列侯,有些不甘呐。

  “高麗啊高麗,你什麽時候獻祭自己,讓我更進一步呢?”

  關勝摸著胡須,有些惆悵的想道。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