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天命水滸》第275章:太子降世
  王者從來都是孤獨前行。

  晁蓋在東京城看到呼延灼傳來的加急公文,瞄了幾眼西夏的降書,便丟到了一邊。

  華夏不需要結盟,更不需要附庸。

  現在的高麗、金國看似是附庸,其實只是備用的滅國戰功。

  西夏同樣不例外,現在還沒騰出手,等統一中原,騰出手後,滅亡西夏也不過是一次西征的事兒。

  晁蓋現在關注的重點在內政。

  天啟元年以來,疆域內中原地區11路98州872縣,外加燕雲16州132縣,均建立了磚窯廠、石灰廠、煤炭廠等基建廠房,還建立了100座鋼鐵廠、62座瓷器廠,沿海新建曬鹽廠1000畝,新建沿海港口8個。

  靠著這些廠房、鹽鐵專賣、海港稅收,在沒有征收農稅和商稅的情況下,基本實現了財政收支平衡。

  吳用等文臣付出了巨大努力,成績值得肯定。

  但國內土地改革和向北方移民,卻遇到了阻力,進展緩慢。

  按照晁蓋的規劃,中原疆域之內,建立軍功的將士,可以擁有100畝以內的私有土地。超過的限額需要在周邊各大都護府兌換。

  這樣90%的無地農民不會形成阻礙,對於本就沒有土地的他們來說,有田地耕種,而且地租更低。

  8%的富農會反對,畢竟誰都不願背井離鄉,舍棄自己在中原耕種多年的“熟地”,去關外經營“生地”。但因為是等數量兌換,即便反抗,富農門反抗的力度也不會太大。

  2%的大地主反應最強烈。他們不但要去關外人生地不熟的地方耕種“生地”,自家的土地數量還縮水了,只能每人最高補償100畝,任誰都不願意放棄自己的家業。

  而這2%的大地主又與當地官府,甚至朝中官員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甚至朝中官員、寺廟道觀人士,本身就是大地主階層。這些人的反對聲音,讓吳用有些為難。

  以前無所顧忌的“毒書生”成為帝國宰相之後,開始變得束手束腳了。不得不說,地位的改變,對一個人的性格產生了很大影響。

  “陛下,臣辦事不利,請陛下責罰。”

  吳用羞愧的說道。

  “此事不怪你。土地,民生之本,利益攸關,動其利益,如殺其父母。而這些反對的大地主,往往又掌握著巨大的資源和權利。靠文治是無法建功的。此事不急,大家先過個好年,開春之後,我將親自主持此事。”

  晁蓋安慰吳用,讓他放寬心。改革是需要流血的,文臣推行改革最大的弊端就是太過求穩,缺乏強力支撐。王安石、張居正皆是此類典型,傾注心血十余年,卻只能做到縫縫補補,無法觸及核心,最後人死政滅,改革失敗,還落個身後罵名。

  晁蓋則不同,他作為開國帝王,不懼流血,誰敢阻他改革,就讓誰血流成河!

  晁蓋心中已有計策,但這種殺氣騰騰的計劃不適合在過年的時候提出來,先忍耐些時日。

  而且,家中的兩位愛妃快要臨產了吧?在孩子出生之前,他不願意再見血。

  想到此處,晁蓋也不在開封汴梁城久待,安排吳用和公孫勝召集文臣武將,準備年終述職事宜,自己帶上幾名護衛,快馬匆匆向梁山而去。

  如今東京汴梁和梁山水泊之間,修建了三十丈寬的官道,筆直平坦的大道上人來人往,車流不息,每二十裡就有一座驛站,供人休息、吃喝。每座驛站有巡邏衙役十人,負責驛站和這二十裡路段的治安。

  晁蓋等人快馬奔騰,看著沿路繁華,不禁點頭,要想富,先修路,果然是至理名言,道路一修,經濟立刻繁榮起來。

  晁蓋還趁機打開光環,從汴梁到梁山水泊,一路四百余裡,晁蓋用了三天時間跑完全程,一路還刮了十萬天命值,天命值達到了410萬/月。

  “恭迎陛下回山!”

  抵達水泊之後,轉乘艦船,一入金沙灘,金沙灘碼頭的眾人立刻跪地高呼。

  如今的金沙灘碼頭進一步擴建,向水面延伸出十二條水泥澆築的固定泊位,可以容納千石大船停靠。金沙灘碼頭附近的金沙小鎮越發繁華,青磚瓦房櫛次鱗比,夾雜有鋼筋混凝土澆築的高大樓房磅礴大氣。南來北往的客商、學子絡繹不絕。

  見到晁蓋回山,全部跪倒在地,恭迎陛下。眾人心潮澎湃,不久前剛得知陛下征討北方大勝而回,想不到今日竟然有幸得遇天顏。

  真是三生有幸,以後又添談資啊。

  不久,駐扎並守衛梁山主寨的羽林軍在周侗帶領下,下山列陣迎接。

  “恭迎陛下回山!”

  在一路歡呼聲中,晁蓋到了半山腰,帝國綜合大學、帝國行政大學、帝國國防大學、帝國工業大學、帝國醫藥大學、帝國外交大學,六所大學,上萬學子在這裡學習和生活。

  學子們快要放寒假了,正在準備回家鄉過年事宜,聽聞陛下回山,紛紛湧上街頭,見到晁蓋在羽林軍護衛下闊步登山,不禁跟著高呼起來:“恭迎陛下回山!”

  年輕學子正是熱血方剛之時,他們一直聽著晁蓋大殺四方的事跡成長和學習,這次陛下北征,擊敗高麗、降伏金國、滅亡大遼,拓土三千裡,大漲華夏威風,讓漢人民族自尊心空前高漲。

  年輕學子恨不得立刻畢業,從政、參軍,為陛下效犬馬之勞,建功立業,封侯拜相。

  晁蓋看到眾學子,也伸出手向他們打招呼。八個月不見,梁山六大學院建設、招生狀況不錯,這些人將來都是國家棟梁之才啊。

  “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眾學子見陛下向他們打招呼,更加激動,紛紛扯著嗓子高喊。

  道路兩側站崗維持秩序的羽林軍少年將士們挺直了身體,心中同樣心潮澎湃。這就是他們將來要誓死效忠的陛下!真想快快長大,跟隨陛下一起征戰四方啊!

  在眾人歡呼聲中,晁蓋繼續登山,進入山頂的聚義廳。這座三層建築,如今便是晁蓋的行宮。扈三娘、劉慧娘在女官服侍下,挺著大肚子在門口等待。

  “恭迎陛下回山!”

  “快快免禮,你們身體不適,就不要下樓了,外面天寒,快隨我入屋。”

  晁蓋一個疾步上前,扶起二人,將她們護入屋內。

  聚義廳佔地頗廣,三層建築,一樓是會議大廳,二樓、三樓住人。裡面經過了取暖改造,一入屋內,立刻便感覺溫暖如春。

  聚義廳外圍增建了圍牆、兵舍、住房,有兵丁守衛,女官住宿。

  晁蓋不喜歡宮城的封閉,但將士們卻不會放棄自己的守衛之責。

  “胎動情況如何?”

  晁蓋為二女號了號脈,脈象平穩有力,按照時間計算,臨產期應該就在近日了。

  “陛下放心,有醫藥大學名醫每旬查看,一切平穩。”

  扈三娘身體強壯,挺著大肚子仍行動自如。劉慧娘則稍微差些,走動之後便需要休息片刻。

  “你們辛苦了,我這次回山,至少陪你們半年,不再外出了。”

  晁蓋有些心疼的承諾道。

  “陛下日理萬機,仍需以天下為重啊。”

  劉慧娘體貼道。

  “額,妹妹說的對,陛下無需為我們掛懷。”

  扈三娘附和道。

  “這天下仍未平定。陛下志在四方,心中有我姐妹,我們已經心滿意足。”

  劉慧娘深情道。

  “就是,就是,我也是這麽想的。”

  扈三娘連忙點頭道。

  “哈哈哈,你們啊。天下,我所欲也。愛妃,我亦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嗎?錯,我全都要!”

  晁蓋伸出大手,然後五指並攏,攥緊拳頭笑道。

  說完,將二女輕輕摟入懷中,道:“北方已初步平定,南方跳梁小醜不足為慮,西方大宋、西夏皆有求和之意。所以現在正是難得空閑期,正好處理內部問題。我在梁山上坐鎮便可,不必外出,正好陪陪你們。”

  “還有我們的孩子。”

  二女摸著自己的腹部,心中甜蜜道。

  “對,還有這兩個小家夥。”

  晁蓋哈哈大笑,自己在四十歲的年紀,終於要做父親了,當賀。晁蓋悄悄打開政治後勤術lv3,恢復力+30%,為二女調理身體。

  數日匆匆而過。

  臘月二十二。

  扈三娘順利產子,一個健康的男嬰呱呱墜地。在+30%恢復力的效果下,母子平安。

  “傳令全國,長子晁衝降世,立為太子,大赦天下。”

  長子晁衝為嫡長子,立為太子也是應有之義。消息傳出,全國振奮。

  臘月二十九。

  劉慧娘順利產子,次子晁鋒降世。母子平安。

  “哈哈,兩個健康的小家夥。”

  晁蓋很滿意,對於他來說,無論長子還是次子,他都會盡心培養,因為太子需要繼承他的萬裡江山,皇子如果有才能,就會分封出去治理一方;若是沒有才能,就讓他們留在京城做個富貴閑人。 www.uukanshu.net

  擁有系統的晁蓋,壽命還很長,他有信心將兒子們都培養成才。

  天啟二年悄然而至。

  正月初一到初八為國休日,華夏帝國百姓都沉浸在對外戰爭大勝和太子降世、大赦天下的喜悅中。

  玄武軍區、青龍軍區、北庭軍區、白虎軍區、安南軍區、朱雀軍區、麒麟軍區各軍主將紛紛趕回中原,冊立太子之事將會有一個盛大儀式,他們這些將領都不願缺席。

  天啟二年正月初九。

  第二次華夏軍政述職大會在東京汴梁城乾元殿舉行。

  吳用代表宰相府、公孫勝代表五軍都督府、宋江代表督察院、羅真人代表天道教元老院率先進行述職。

  之後是行政部門的一局十二部、軍方的軍區統帥分別述職。

  對天啟元年的各項成就進行總結,對天啟二年的工作進行承諾與謀劃。

  大會整整進行了一天,晁蓋傾聽完述職之後,對各方進行了點評與勉勵。

  “成就無需遮掩,承諾更需公開!讓全國百姓來監督和督促我們,確保做到言出必行,取信於民。”

  晁蓋定調之後,《華夏半月談》也將此次大會除軍事機密之外的內容進行了詳細報道,刊發全國。

  述職各方頓時感覺到了壓力。這種從未出現過的監督模式,讓他們如坐針氈,如芒在背。

  “既然做官,就不要想著舒服安逸。做官的舒服了,百姓必定會不舒服;將領們舒服了,戰場上士兵必定會不舒服。時刻警惕,不要松懈,方可行穩至遠。”

  晁蓋叮囑道。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