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天命水滸》第288章:抵達南疆
  十二月二日。

  進入臘月,天氣越發寒冷。

  長江以南的寒冷不同於北方的乾冷,而是透著骨子的濕冷,猶如魔法攻擊一般,沁入人的骨子裡。

  晁蓋再次兌換大量棉衣分發各部,讓各軍休整幾日,並舉行了一次論功行賞。

  劉唐運氣最好,輕松的抓住了王慶,升為關內侯。

  魯智深戰功卓著,同樣封為關內侯。

  兩人互相慶祝,他們作為老牌勁旅,看到盧俊義、石寶、杜壆這些後來組建的軍團都因戰功封爵,自己卻因為後勤不足,沒有太多表現的機會,一直憋著一股勁,這次趁著晁蓋南征,終於攻滅王慶,實現了立功封爵。

  盧俊義和杜壆早已成為關內侯,如今正在繼續積累戰功,為實現真正的裂土封侯,流傳後世而努力。

  神策、武威、千牛、射聲四軍跟隨晁蓋,先滅方臘,後滅王慶,眾將功績按規矩記錄。晁蓋也將四軍編制擴充為滿編的五衛37500人,待新兵營訓練出新兵之後補充。

  解煩營這次跟隨征討王慶,也立下功勞,編制從1500人擴充為解煩衛,編制3000人。各將按功勞記錄軍功。

  王寅、呂師囊、夏侯成、賀從龍、沈剛、沈澤、高可立、張近仁、昌盛紛紛大喜拜謝。他們看到了華夏兵團的賞罰分明,也看到了自己這支部隊的未來。

  而對於王慶麾下那十余萬俘虜,還有降將,自然不可能全部殺掉。依然是開展公審模式,歡迎百姓舉報,將害民之人正法,剩下之人作為免費勞動力建設荊湖。

  同樣,滅掉王慶這股勢力,還得給荊湖百姓一個盼頭,於是準備招納荊湖子弟,組建一支部隊,命名為:雲夢營。

  名字取自古代楚國雲夢澤,寓意著荊湖兒郎們的部隊。

  荊湖之地,漢民與蠻族雜居,民風彪悍,歷來也是出產精兵之地。

  而雲夢營的主將人選,晁蓋則需要思考一番。按照以前的模式,應該從降將之中挑選一人擔任。但是王慶麾下諸將,實在有些拉跨。最強的帥才杜壆都被自己提前給截胡了。

  剩下的將領中,軍師左謀,嘴皮子不錯,但未見功績;國師寇威,裝神弄鬼,就是沒啥節操;東面元帥劉威,號稱智伯,卻一直在犯傻;西面元帥李懹有些名不副實,但據說他是金劍先生李助的侄子;滕家兄弟武藝不凡,可有點死腦筋......

  都不是主將人選。

  經過一番思考之後,晁蓋讓盧俊義把燕青叫來,準備詢問一下他的意見。

  “小乙,我擬組建一支楚人組成的新軍,名為雲夢營,想問問,你是否有意擔任這支部隊的校尉。”

  晁蓋微笑著詢問道:“若是不願也沒關系,我再詢問其他人。”

  燕青心思細膩,又兼具手腕,本身就是個帥才,當副將有些屈才了。但是從一個37500人的軍團副將,變成一個900人編制的主將,就算是級別不變,但權利肯定小了很多,好說也不好聽,人家未必願意這樣委屈自己。而且還有燕青與盧俊義的主仆情情誼在,晁蓋也不是很有把握他會離開麒麟軍。

  盧俊義在旁邊勸說道:“小乙,新軍雖然目前弱小,但是只要建立軍功,遲早也會升上去的。你看神策、武威諸營,不都是這麽升到滿編軍團的嗎?”

  燕青聞言,向盧俊義投去感激的目光,繼而向晁蓋行禮道:“陛下,小乙願往!”

  主力作戰軍團主將的位置,

一個蘿卜一個坑,副將想要升為主將不是那麽容易。就拿麒麟軍來說,盧俊義如今才三十七八,以他的健碩,至少還能在位三十年。想要等盧俊義退休,頂替他的位置,實在太難熬。  現在有一個新軍主將的位置,雖然只是九百人的營級編制,但只要拚死作戰,建立軍功,未來一片光明。這筆帳燕青還是會算的。

  “好!即刻起,便由小乙擔任雲夢營校尉,編制九百,可以從俘虜,或者當地荊湖子弟中挑選。左謀、寇威、劉敏、李懹、滕戣、滕戡擔任你的副手,盡快將部隊組建完畢,隨我繼續南下。”

  晁蓋喜道。

  “領命!”

  燕青喜道。能繼續跟隨陛下征戰,就代表著數不清的功勞。

  雲夢營快速組建。

  魯智深也過來推薦了一位人才,道:“我在攻破襄陽城時,得一位俠士相助,此人乃是南北朝大梁高祖武皇帝之弟荊南刺史蕭僧達的後人,名叫蕭嘉穗。此人襟懷豪爽,志氣高遠,度量寬宏,膂力過人,武藝精熟,乃是十分有膽氣的人。凡遇有肝膽者,不論貴賤,都交結他。他在助我拿下襄陽城後,不願為官,是我多次拜訪,才在我軍中擔任一個參攢軍事的職位,在我渡江攻破常德時,獻計破敵,功勞甚大,請陛下擢拔為軍中副將。”

  “哦?想不到楚國還有如此良才,可在軍中?請來一敘。”

  晁蓋也想看看這位被魯智深推崇的人物成色。

  “陛下,他在我軍攻破段二、李懹大軍之後,便孤身前往楚國水軍統帥聞人世崇的軍中,想要勸其歸降。他臨行前曾言,十日內必有良音,算算時間,也快回來了。”

  “你就這麽放心讓他孤身前去勸降?萬一有個閃失,豈不錯過一位良才。”

  晁蓋也有些無語,魯大師的心也太大了。

  “無妨,無妨,蕭先生為人俠義,交遊廣闊,讓人一看就心生敬佩,曾言,那聞人世崇和兩個兄弟劉黑虎、祖虯在湖泊做買賣時,曾得過他的恩惠。這三人雖然出手狠辣,但頗講義氣,即便不願來降,也必不會害他性命。”

  魯智深自信的說道。

  “江湖義氣嗎?”

  晁蓋每天把義氣掛在嘴邊,其實內心並不太相信這個。人總是會變的,隨著身份、地位、境遇的改變,義氣也就像人的底線一樣,不斷變化。

  比起唯心的義氣,他更相信實實在在的利益,共同的利益才能讓人更加緊密的團結在一起。他之所以賞罰分明,甚至願意列土分疆,就是要把同伴們都拉攏到和他利益一致的這條船上。

  滿口義氣,卻損害兄弟們的利益,單單為自己謀富貴,那不就走宋江的老路了麽?

  晁蓋琢磨了一下目前的形勢,連王慶都死了,楚國也滅了。聞人世崇這個楚國水軍統領但凡有點政治頭腦,都應該會投降。因為這長江、漢水、洞庭湖上,不會再有他們生存的空間。

  果然,不過一日,蕭嘉穗便帶著聞人世崇、劉黑虎、祖虯前來邵陽城。

  這三人見到邵陽城二十萬大軍,二話不說,跪地請降。之前還有些懷疑蕭嘉穗虛言恐嚇,見到事實,也暗自慶幸自己相信了對方的話。

  蕭嘉穗也是有些吃驚,在他的預料中,十天的時間,最多也就是兵發長沙。雙方鏖戰之時,他勸降楚國水軍,正好可以免除魯智深金剛軍的後顧之憂,不怕長期鏖戰導致的後勤路線被斷。

  結果十天剛過,一路上聽到的卻是王慶已死,楚國已滅,陛下免稅兩年的消息。

  這讓蕭嘉穗對晁蓋更加好奇,率兵南下,不過三個月時間,連滅兩國,這效率也太高了。

  “你就是蕭嘉穗?”

  晁蓋定睛觀瞧,發現對方能力確是很高,尤其是智慧一項,是很不錯的軍師人選。魯智深的金剛軍一群莽漢,正好有這樣一名智者輔助,也算是彌補了金剛軍的短板。

  “正是末將,見過陛下。”

  蕭嘉穗躬身行禮,偷偷觀瞧寶座之上,暗歎果然儀表雄偉。

  “叮,粉絲+1,天命值+2”

  晁蓋聽到提示音,微微頷首,之後肯定了對方功績,記錄軍功,提升品級,並擢升其為金剛軍副將。

  蕭嘉穗連忙再謝。

  之後,晁蓋又安排聞人世崇、劉黑虎、祖虯三人帶領麾下水軍,順江而下,前往蘇州,歸入混江龍李俊的水軍麾下。

  安排好這些人,晁蓋測算了一下這次南下後的成果。

  單從人口上來說,兩浙路990萬、江南東路510萬、江南西路880萬、荊湖北路290萬、荊湖南路480萬,總計擴張人口3150萬。

  這5路人口,比自己北方佔據的11路人口還多些。由此可見,宋朝時期對南方的開發已經非常頗具規模。

  可惜,晁蓋忙於打仗,位置鎖的太死,即便開著半徑12千米的光環,也隻從這三千多萬人口中,吸納了兩百多萬天命值,至此,晁蓋的天命值,剛過六百萬。不過剛剛全國總人口的十分之一,等天下安定了,他得好好再巡遊一遍大好江山,好好再薅一批羊毛。

  十二月初五。

  晁蓋一方面繼續催促開封派遣官吏前來,一面任命金剛軍、背巍軍,經略荊湖地區。

  荊湖與南蠻諸部接壤,雖然打敗了王慶,但戰亂也讓那些南蠻蠢蠢欲動,沒有強力的兵馬鎮壓不行。

  大宋對南蠻諸部的治理態度是“朝廷禽獸畜之,務在羈縻,不深治也”,這便是羈縻之策,意思就是:只要給我上貢,多少無所謂,其他你們自便。

  說白了,就是大宋要個面子,南蠻諸部要個實惠。

  但就算如此寬松的治理方式,南蠻諸部也並不滿足,他們見朝廷不管事,於是便開始互相攻伐,玩大魚吃小魚的遊戲,一些南蠻部落越發強大,不斷吞並一些小部落。

  那些生存不下去的小部落就向大宋求助,因為他們可是上了貢的,交了“保護費”啊!

  但結果呢?就像後世班裡被欺負的孩子去找老師告狀,老師只是口頭警告一番,結果沒有卵用,強壯的孩子依然我行我素,甚至變本加厲。

  諸多強壯部落見大宋如此懦弱,更是不把大宋的命令放在眼裡,加快兼並小部落,兼並完之後,還不滿足,又盯上了漢人的城鎮。時常劫掠漢民。這也是南方的客家人喜歡把房屋蓋成堡壘樣式,並以宗族為單位群居的原因,因為朝廷靠不住。

  宋真宗趁一些大部落來朝貢的時機,訓斥他們劫掠漢民,這些蠻酋還辯解說:自己為蠻陬小民,迫於饑寒,不得已才劫掠他部。

  宋真宗一想也是,這些蠻酋挺可憐的,於是派人安撫諸酋長,並“祿之以券粟”,相當於給酋長們發固定工資,告訴大家:我都給你們發工資了,你們都不愁溫飽了,要聽我的話,不要再劫掠了啊。

  怎麽可能!

  這些蠻酋得了好處,只會以為是自己的劫掠讓宋庭害怕。於是他一邊繼續劫掠,一邊勤勉的到開封上貢,每每上貢一些不值錢的東西,愛面子的真宗就會回饋大量絲綢、金銀、祿米。

  於是南方蠻酋群起效仿,越來越多的部落蠻酋赴闕朝貢,甚至營造出了四海來朝的景象。

  真宗去世後,仁宗繼位,發現每年應付這些來朝貢的蠻酋,都要付出太多的錢財、物資,讓財政不堪重負。於是開始約束西南蠻酋,並為此制定了一系列的規則,甚至要求蠻酋們“道路遐遠,許五年一至”,此後亦頻繁回絕各部落的入貢請求。

  原本每年上貢一些不值錢的玩意就能獲得的好處,變成了五年一次,引起了眾多蠻酋不滿。

  仁宗1041年,廣西廣源州壯民首領儂智高,因為不堪忍受交趾國的欺壓盤剝,請求上貢歸附大宋。但大宋怕惹麻煩,不敢得罪交趾,拒絕收納。

  儂智高走投無路,自建大歷國,南征交趾,北征大宋。

  1052年儂智高攻佔邕州後,改稱大南國。大宋派大將狄青南下,與交趾國南北夾擊,剿滅了大南國,再現了內戰內行的國之本色。

  同樣,客觀上也讓南蠻諸部見識到了大宋的鐵甲、強弩與殺戮,嚇破膽的南蠻各部一下子老實許多年。

  此事後來被編成評書《五虎平南》。

  當然,狄青的殺戮也沒嚇住所有人。

  交趾國通過這次作戰,發現了大宋的色厲內荏的本色,於是在大南國滅亡後,不但一口吞了大宋的廣源州,到1075年,更是大膽的三路伐宋,先後攻佔了欽州(今廣西靈山)、廉州(今廣東合浦),次年正月又克邕州(今廣西南寧),並屠城三日。

  宋民死亡二十余萬。

  宋神宗和王安石這才派大將郭逵南下抵擋,郭逵連戰連捷,最後在富良江(今越南海北部)一戰,徹底打敗交趾軍,其主李乾德被迫投降。

  可惜, 班師後的郭逵並沒有受到表彰,反而被貶為左衛將軍,功高蓋主是宋朝士大夫的大忌,狄青就是前車之鑒,所以郭逵被貶黜之後,也就趁勢歸隱,總算落了個善終。

  而宋神宗見打了勝仗,交趾也投降了,便大方的把邊境的廣源州賜給了交趾,安撫其不可再次侵宋。廣源洲儂氏一族聽聞之後,誓死抵擋,爭鬥數年,雖然無法保衛全洲,但為大宋及後世,保下了廣西靖西、那坡兩縣,被當地奉為民族英雄。

  但是現在,隨著大宋衰落,地方不靖,交趾國又蠢蠢欲動,大理國也覬覦漢土。

  依靠已經四分五裂的宋庭,根本無法保衛南疆,這也是晁蓋要率兵急行南下的原因。

  十二月二十六日。

  在不考慮後勤,又有晁蓋光環支撐的情況下,麒麟、天柱、神策、武威、千牛、射聲、解煩、雲夢諸部抵達交趾邊境邕州。

  之後開始分兵,麒麟軍繼續駐扎穩固局勢,天柱軍向大理國邊境挺進,神策、武威、千牛、射聲、解煩、雲夢諸部返身向廣東路、福建路進軍。

  這招“反卷之術”,讓交趾、大理兩國不敢輕舉妄動。而宋庭各州郡不明所以,見華夏軍兵從南方攻過來,都以為後路被斷,華夏已經席卷南方,紛紛開城投降。

  天啟三年不知不覺已經到來。

  晁蓋也在異地他鄉度過了一個新年。

  天啟三年,二月初七。

  廣南西路,廣南東路、福建路全部納入華夏治下,人口增加940萬。

  南部邊疆在十三萬大軍的鎮守下,趨於穩定。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