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天命水滸》第298章:西安之圍
  潼關被破,晁蓋十五萬大軍繼續西進,與武松十萬兵馬在華陰城匯合。

  晁蓋也見到了武松所說的四位江湖義士:少華山四雄:九紋龍史進、神武軍師朱武、跳澗虎陳達、白花蛇楊春。

  九紋龍史進儀表堂堂,鐵骨錚錚,從一個細節就可以看出來,那就是眾多豪傑入獄,無論是武松、魯達、李逵還是盧俊義面臨毒打都沒能挺住,唯有史進是被一頓毒打,卻始終未招一字。是個講義氣的鐵骨硬漢。

  神武軍師朱武,定遠(鳳陽)人,能使兩口雙刀,精通陣法,很有謀略。甚至在現場指揮上比吳用更勝一籌。

  跳澗虎陳達野蠻粗狂。

  白花蛇楊春張揚放浪。

  這四人既然協助大軍渡河有功,晁蓋也不虧待,想起史進與王進的淵源,便讓他們加入射聲營,協助王進。

  “師父!”

  九紋龍見到自己尋找多年的師父,立刻單膝跪倒,熱淚盈眶。如今,他的父親史老太公已經過世,史家莊也被大宋的貪官汙吏洗劫一空,能讓他的掛念的親人,也就只剩下師父王進了。

  “唉,苦了你了。”

  王進聽魯大師說過史進在江湖遊走多年尋找自己的事跡,心中慚愧,又自豪。有徒如此,夫複何求啊。

  而此時的西安城,早已經亂成一團。

  監國趙桓早已沒了鎮壓劉光世叛亂時的意氣風發,而是滿臉驚慌的跑向修道宮,向老爹趙佶求助。

  “父皇,潼關已破,晁蓋幾十萬大軍馬上要殺過來啦。咱們盡快遷都吧!”

  趙桓一進來就哭天喊地的說道。

  “慌什麽。潼關距離西安還有兩百余裡,他們就算速度再快也得四五天才能抵達。面臨大事,不能平心靜氣,讓我如何將江山放心交給你啊。”

  徽宗趙佶依然在盤腿打坐,慢條斯理的說道。可平靜的外表之下,卻是驚濤駭浪般激動的內心---晁蓋竟然這麽快就打過來了?為何如此苦苦相逼!我該怎麽辦?

  林靈素也在旁邊打坐,指尖來回掐算著什麽。

  趙桓卻無法淡定,華夏兵馬向來以神速著稱,連從潼關撤下來的劉琦、張浚都距離西安城只有六十裡了,那尾隨的華夏兵團還會遠嗎?

  對方可是有大量成建制的騎兵部隊啊。

  “父皇,晁蓋兵馬已經向這裡快速湧來,我們時間不多了呀。”

  趙桓只能焦急的催促道。

  “太師如何決斷?”

  趙佶佯裝鎮定的問道。

  “蔡太師建議我們立刻啟程前往川蜀。再由劉琦扼守和尚原、饒鳳關、仙人關等地,以川蜀險要地形,阻擋晁蓋兵馬南下。”

  監國趙桓之所以前來,就是因為朝中文臣們都達成了一致意見,那就是拋棄關中,盡快前往蜀中。

  “不能利用關中城池阻擋晁蓋大軍嗎?”

  趙佶還抱著一絲希望道。關中人口五百多萬,每年可以提供糧稅三百萬石,一旦丟失此地,恐怕大宋連十萬兵馬都養不起了。

  “父皇,晁蓋麾下兵馬擅用火炮,轟鳴之下,人馬俱碎,城牆坍塌,實在難以抵擋啊。”

  趙桓也不想放棄關中,等老爹退位,這大宋江山都是他的,他也不願意這樣敗家。可無論文臣還是武將,說起華夏兵團都一副驚慌猥瑣模樣,無一人肯主戰。連他看重的戶部侍郎秦檜也畏畏縮縮,勸他盡快南下蜀中。

  他能怎麽辦?他也很難過啊。

  “我們集中所有兵馬,也不足以抵擋嗎?”

  趙佶還是不死心。他從繁華的汴梁城退到西安,已經非常難過了。現在還要從西安退到蜀中?

  一退再退,何時是個頭?難道晁蓋打進蜀中,自己還要退到大理或吐蕃不成?

  我麾下為何沒有力挽狂瀾的豪傑!

  趙佶想著,不自覺地看向盤腿打坐的林靈素。

  林靈素眼皮子跳了跳,他能感覺出徽宗想要從自己這裡尋求精神上的安慰。但這次,他繼續眯眼,暫時不急著睜開。

  開玩笑!上次從東京逃到西安,本來自己可以趁機逃掉,可因為念及舊情,便繼續留下陪著萎靡的徽宗度過傷心期。

  可你知道我錯過了什麽嗎?錯過了自由!錯過了成為天道教三十三天道家領袖的地位!

  這次自己說什麽也不能再跟著徽宗逃走了,否則一旦華夏統一天下,自己當年得罪的禿驢們又在天道教內身居高位,萬一打擊報復自己,豈有命在?

  所以,他得想法兒立功,再洗白!想辦法再得到天啟陛下的信任!

  說起來,自己的二師兄混世魔王樊瑞,三師兄金劍先生李助可都在華夏身居高位。這兩個慫貨都能爬那麽高,以自己的天資和才華,成為道教高層,那豈不是手拿把攥!

  林靈素心思急轉,想到了一個好辦法,睜開眼睛道:“陛下勿憂。剛才我神遊九霄,剛從蒼梧之海回歸。掐指一算,乃是潛龍勿用之兆。晁蓋此來,必定無法在關中站穩腳跟,破之不難。”

  “啊?太好了!”

  “真的嗎?”

  徽宗趙佶和監國趙桓幾乎是同時說道。不同的是,趙佶是充滿信任的欣喜,趙桓是不信任的懷疑。

  “無需懷疑。我已算出,能擊退晁蓋者,乃是一位異人,姓郭名京字高台,道號青雲真人。”

  林靈素當然認識郭京,因為郭京就是曾經巴結他的一個混混。此人原本在東京汴梁城內廝混,後來跟隨徽宗西遷,到了西安城又很快打開局面,麾下有一群市井無賴。曾多方巴結林靈素,以前林靈素還看不上他,覺得他手段下作,除了一張巧嘴,沒什麽本事。

  但是現在,此人卻可派上用場。

  “竟然有如此奇人?國師,去哪裡尋找此人?”

  趙佶大喜,急忙詢問道。

  林靈素單手掐算一番之後,搖頭道:“此人法力高強,已混淆天機,我竟然難以算的分明!”

  “國師,此人關系國運,你可要再盡一把力啊!”

  徽宗焦急道。監國趙桓見林靈素說的情真意切,也有些迷惑了,難道這狗道士說的是真的?

  “罷罷罷,貧道拚著折損陽壽,也要為陛下一探天機!哈!”

  林靈素多年的表演技巧已經出神入化,那神態就是一副為國為民,義無反顧的有道高真。

  “噗!”

  掐算半晌,林靈素突然臉色漲紅,噗的一聲噴出一些血來,嚇的趙佶和趙桓退後兩步。

  “國師,你怎麽樣?”

  還是趙佶更加親近一些,上前一步擔心的問道。

  “不,不辱使命,貧道測算出,此人正隱居於西安城內,但具體方位,還需官府尋找。”

  林靈素裝出一副泄露天機,遭受反噬,無比虛弱的模樣,斷斷續續的說道。剛才咬破舌尖,還真是疼啊。

  “好!國師辛苦了。既然確定高人所在城池,剩下便由官府傾力尋找便是!國師可要保重身體。”

  趙佶欣慰的對林靈素道,果然,關鍵時刻,還是國師靠得住。

  趙桓眼中也有一些興奮之色。若是可能,他也不想放棄關中這麽好的地方,跑到蜀中去。於是說道:“父皇,此事便交給兒臣去辦吧。一定盡快將高人找到。”

  “如此甚好。”

  徽宗趙佶拍了拍兒子的肩膀。心中一塊大石也算落了地。

  不久,趙桓匆匆離去,找到太師蔡京和一眾文臣商議此事。

  “荒謬!陛下怎可聽信妖道讒言!此乃國家存亡之際,陛下豈能以身犯險!”

  已經七十三歲的蔡京氣的胡子都要飛起來,滿臉的皺紋也因為激動變得更加溝壑縱橫。

  “我倒覺得不無不可。”

  樞密院同知孫傅說道:“監國剛才說的這個郭京,我倒也有所耳聞。”

  “哦?竟然真有此人?”

  蔡京以為這是林靈素胡編亂造出來的人物,想不到竟然連孫傅也聽說過此人,難道真有些本事不成?

  孫傅點頭道:“西安城內市井有三大神人,分別是郭京、楊適、劉無忌,其中郭京名聲最盛。有傳言,此人可以用七千七百七十七人布出六丁六甲陣,可斬天王。而晁蓋以前便號稱托塔天王,豈非天克晁蓋!”

  恰如歷史重演一般,這位掌管國家軍事的樞密使孫傅不信軍隊信鬼神,竟然又跟郭京扯上了關系。

  有了這位孫大人的背書,趙桓和蔡京也報著試試看的想法,第二天,將郭京招到王府問對。

  郭京提前就得到了林靈素口信,說自己舉薦他一個光榮耀祖的機會,能否把握,就看他個人本事了。

  郭京常年混跡於市井,靠裝神弄鬼為自己打下了一大塊地盤。得知華夏即將圍城,非但沒有感到害怕,反而認為是大乾一票的好機會。於是欣然前往王府,面對滿朝大臣,毫不怯場,耍了些魔術類型的東西,把趙桓和滿朝大臣唬的一愣一愣的。還宣傳道:“我能施六丁六甲法,需用七千七百七十七人,一旦陣勢擺開,生擒敵將,掃蕩無余,易如反掌。”

  趙桓還真信了他的邪,不但提升為蕩魔將軍,還承諾給他三十萬貫讓他去招兵丁。

  郭京一聽有這麽多錢,面上不動聲色,心裡卻樂開了花,有這麽多錢,天下之大,哪裡去不得!

  練兵,練個屁!錢財一到手,自己就跑路!

  結果第二天,錢財還沒到手,華夏兵團的先鋒騎兵已經抵達西安城下。

  來的正是羽林軍統領嶽飛率領的一支三千騎兵的先鋒部隊。

  先鋒已至,大軍還會遠嗎?

  於是西安城就全面戒嚴了。

  徽宗趙佶也是腸子都悔青了,以為華夏大軍怎麽也得四五天才能抵達城下,結果才兩天就來啦,他原本想傳位給兒子,讓他在關中堅守,自己去蜀中躲避的想法也破滅了。

  這時候不但趙佶不敢棄城而逃,城內經歷過東京出逃的官員富商都不敢出逃了。四年前那一幕讓他們歷歷在目,在平原之上,面對騎兵追擊,能活下來真是要靠運氣。當年東京出逃時,還有幾十萬禁軍掩護。現在西京城內可沒那麽多兵馬了呀!

  一路風塵仆仆趕回來的劉琦和張浚也是狼狽不堪, 他們一路上被羽林騎兵騷擾,苦不堪言。從潼關撤退的時候還有三萬兵馬,現在臨近西安城,已經不足兩萬了。

  趙桓迎接劉琦和張浚大軍入城,看到他們帶回來的殘兵,臉色也是難看之極,心中不停嘀咕,靠這樣的軍隊能保護西安城的安危麽?

  果然,還是要靠郭大師的六丁六甲陣啊!

  若能郭大師大發神威,陣斬晁蓋,這場危機也就解了。

  為此,還命人在城內四處傳播郭大師的威名,和六丁六甲陣的厲害。城內動蕩的民心有了點安慰,竟然真給穩定了下來。

  但是劉琦和張浚這些軍兵卻依然忐忑不安,他們從潼關帶回來兩萬殘兵,加上城內留守的三萬兵馬,才將將五萬人。可晁蓋進入關中有八個軍團,人數多達二十五萬眾。

  單靠那個什麽郭京大師,真的能行嗎?

  於是他們向趙桓建議,趁城池未被完全封鎖,盡快向蜀中和隴右、熙河之地發出勤王令,號召民間前來勤王。

  趙桓和蔡京一商議,覺得目前只能如此,若是西安城破,大宋就真的完了。不但各地要派兵來勤王,熙河之地鎮守玉門關的精銳邊軍也要撤回來拱衛西安。

  “鎮守熙河,抵禦吐蕃、回鶻諸部的乃是王寀道長和鐵虎徐槐。兩位都是能臣乾吏,他們若是能帶五萬邊軍回來,勝過十萬地方勤王兵馬。”

  蔡京點評道。

  至於這些邊軍撤回,蠻族入侵,前輩們花費百年開拓出來的熙河之地會如何,他們已經顧不得了。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