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天命水滸》第293章:科舉考試
  主管民政的丞相府直屬十二部。

  分別為:

  考功部:蕭讓。

  助民部:孫定。

  強農部:鄧從義。

  審判部:裴宣。

  治安部:扈成。

  營商部:武植。

  工業部:杜千。

  路橋基建部:宋萬。

  財稅部:杜興。

  勸學部:宗方。

  醫藥部:錢乙。

  廉政部:顧大嫂。

  十二部之外,丞相府還有三個直屬局,因為功能獨特,但暫時還不夠規格升格為部,分別為:校書局、新聞局、外交局。

  校書局:管理天下書籍校對、刊印,局長趙明誠。趙明誠這幾年來兢兢業業,還主持編纂了繁簡對照的《華夏字典》和小學、中學、大學教材,為簡體字的推廣做出了巨大貢獻。

  新聞局:刊印發行《華夏半月談》等官府邸報,局長李清照。《華夏半月談》目前已經發行三年多,在華夏境內有著廣泛的閱讀群體,更是兼具引導輿論的功能。

  外交局:負責出使、接待外國使者,管理外交驛站,處理外交糾紛,局長柴進。柴進天生的貴氣,儀表堂堂,再加上華夏強勢地位,對周邊諸國拿捏自如。

  進入臘月,臨近年底,丞相府三局、十二部;五軍都督府、督察院、各軍主將紛紛回京準備述職。

  “陛下,金國、交趾、大理歲貢已全部交納,但是高麗卻無故拖延,我外交局已發去公文責備,但其卻至今未上表謝罪。”

  晁蓋很少在開封的皇宮內居住,這次是商量國事所以逗留了些時日,柴進趕緊抓住這個機會,前來匯報工作。

  “關勝怎麽說?”

  晁蓋在埋頭寫寫畫畫,稍微抬頭看了一眼,繼續詢問道。

  “我曾寫信詢問,關元帥來信說,高麗國內雖有動蕩,但在我軍協助下很快平定了叛亂家族。拖延歲貢之事,怕另有隱情,具體原因還在調查中。”

  隨著南征勝利,順利佔領南方,為華夏拓土兩千裡,晁蓋身上威勢益重,柴進心中忐忑,小心翼翼的回答道。

  “唉。”

  晁蓋輕歎了一聲,沒有多言。看來得盡快把情報部門調查局和安全局整合起來了,外交局調查情報不給力啊,你們局那麽多外交人員調查不出其中緣由,難道讓我去猜嗎?

  柴進這個濃眉大眼的,還是不夠陰險。這國外的情報安全局,還得讓宋江來主持。

  晁蓋一聲輕歎,卻把柴進驚的冷汗都冒出來了。晁蓋沒有多言,卻更是讓柴進以為陛下是對自己不滿,也不敢再多言,只是低著頭,陷入了胡思亂想之中,大冬天的,冷汗流了一背。

  晁蓋把手中的東西寫完,一抬頭看到柴進那緊張的模樣,不禁搖頭一笑,抽出幾張造紙廠特別製造出來的“擦汗紙巾”遞過去道:“先擦擦臉上的汗。”

  “謝,謝陛下。”

  柴進慌忙接過,臉色漲紅道:“屬下辦事不利,讓陛下失望了。事後我必明面責問,暗中探查,盡快把原因調查清楚。”

  “嗯。”

  晁蓋點了點頭,但他不報什麽希望。而是決定盡快把情報部門整合,讓宋江去查。但這事兒就不必告訴柴進了。

  其實就算不去查,晁蓋也能猜出個大概,無非是高麗國王見國內政敵被消滅的差不多,又開始飄了而已。

  不聽話,打一頓就好了,不是什麽緊要的事兒。

  “對了,

我準備年後封你妹妹紫衣為淑妃。她如今正在后宮休息,離開中原一年多,有些思鄉,你有時間去見見她吧。”  晁蓋不喜歡談兒女情長,但是南下一年來,一直由柴紫衣伺候,難免動情。而且已經有三月身孕,該給人家一個名分了。

  “啊?”

  柴進先是一驚,繼而大喜。他費盡心思把妹妹送到晁蓋的后宮當女官,不就是為了今天嘛。只有如此,他們柴家才能再次成為皇親國戚,不會因為和大宋的關聯被政敵攻擊。

  “多謝陛下,我這就去。”

  柴進連忙謝過。

  打發走柴進,晁蓋看了看手中剛寫好的華夏第一屆“科舉”計劃書,用手彈了彈紙張,吩咐人把丞相吳用、考功部部長蕭讓、勸學部部長宗方叫過來,跟他們商量一下細節。

  目前華夏的學製,三年小學、三年中學、三年大學。

  晁蓋計劃推行規范化的人才遴選制度:既大學畢業後,學子可以參加每三年一次的中央“科舉”和每年一次的省級“考公”。

  科舉制度自隋唐開始至今已經實行了五百多年,在打破世家壟斷,選拔良才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但這也導致了文官階層的壯大與階級固化。同樣也導致了文官共有的一個毛病,那就是自高自大。

  橫渠四句說:“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太平。”看似高大上,換一種角度來解讀,就是:“天下不是別人的而是我們文人的”。

  狂不狂?

  錢學森曾在一篇文章中寫道:“在舊社會裡,認得幾個字就好像有意想不到的魔力,‘讀書人’是了不起的。”

  “那時候的皇帝,不管他‘土’的還不是‘土’的,要統治人民,就得靠這幫知識分子。這些知識分子並不多,只是全國人民中的很小的一部分。多了不值錢,而且也安插不了。但是,統治階級是有妙算的,他們總把知識分子的數目提到比‘官’的數目多一些,讓他們之間有競爭,使他們對上是搖尾乞憐,百般依順;但在他們之間,因為有競爭,那就得自吹自打,或相互標榜以抬高身價。而對下呢,對那些踏在統治者腳下的人民呢,那自然是一副官架子,說什麽‘可憐的愚民’等等。所以說在舊社會裡,知識分子的自高自大、自私自利是‘職業病’。他們從來也沒有把人民放在眼裡。”

  所以,如果不對文人和文官進行改造,等開國紅利結束之後,武將必然會慢慢沉淪,被文官壓製,然後重歸大宋文人治國的老路上來。就拿大明來說,開國之時那麽多與國同戚的功勳封爵武將,後來不也慢慢邊緣化?等到了明末就完全成了文臣的狗腿子。

  而要對抗文人的專權,堵是堵不住的,最好的方式還是要疏導。後世就提供了一個非常好的模板,那就是“普及教育,開啟民智”。

  封建朝代對“開啟明智”畏之如虎,一是皇帝害怕百姓有文化,造反起來更凶猛;二是文官階層害怕讀書的人多了,“知識分子”的身份就不值錢了,而且“官位”是有數的,讀書的人多了,競爭也就大了。

  後世那麽多“公知”不也如此嗎?用一些毒雞湯來欺騙百姓,裝出一副高大上的樣子,其實滿腹精致的利己主義,他們也從來沒有把人民放在眼裡,只是把人民當成“可憐的愚民”。

  但隨著新時代人們受教育程度普遍提高,辨別能力加強,這些“公知”們慢慢就騙不動了,這就是“普及教育,開啟民智”的作用。

  晁蓋作為後世來人,明白這個世上沒有千年不敗的王朝,興盛與衰落是歷史的必然規律,誰都躲不過。所以他也沒有想過讓老晁家萬世不移,千秋萬代,那根本不可能。能在歷史上留個好名聲就不錯了。

  所以,

  害怕民眾造反的皇帝,絕不是個好皇帝。如果被開啟明智後的百姓推翻,說明他活該滅亡,早點退位讓賢,還能讓民族少受點苦難。

  害怕讀書人太多的文臣,絕不是個好文臣。不肯面對競爭,又看不起百姓,隻想構造一個小圈子,搞門閥、學閥、近親繁殖,遲早得下台。

  因此,

  晁蓋從天啟元年便開始搞普及教育,並在梁山泊內建立數所帝國大學,集合一些學識比較高的學子就讀。目前畢業人數已經相當可觀。

  這些畢業的學子自然不能讓他們閑著,而且建國至今,雖然在梁山進行了幾次小規模的考試選取縣令,但影響力有限。

  所以晁蓋決定在天啟四年七月,開展一次全國范圍的“科舉”考試,錄取人員六百名。考中的人員直接進中樞的三局、十二部、督察院工作。

  沒有考上中樞的人員也不必氣餒。以後每年的十月份,將在各省省會城市開展一次“公職人員考試”,錄取名額由各省根據實際情況確定,考中人員進入各縣、州、省部門任職。

  “科舉”與“考公”相結合,不但擴大工作職位,解決了人才出路。也為普及教育減輕了阻力。

  不久,吳用、蕭讓、宗方到來之後,晁蓋將自己的計劃說了出來。

  三人認真傾聽之後,又商量了一些細節,最後決定盡快將“科舉”與“考公”的章程制定出來,盡快發布出去。

  尤其是召開華夏第一屆“科舉”的消息,必須盡快發布,讓那些有志學子能有足夠的準備時間。華夏帝國如今疆域遼闊,南北縱橫一萬裡,不便的交通條件,偏遠地區的學子得到消息就需要立刻向開封進發,才能趕上明年七月份的考試。

  如果考不上中樞的話,還得在三個月內返回本省繼續參加“省考”。

  時間很緊的。

  “可以!用官府政令和新聞宣傳雙管齊下。盡快將考試時間、考試范圍、考試題材公布出去。科舉試題將由我親自編寫,你們做好進京學子的考場、試卷印刷、保密和閱卷人才儲備工作。”

  晁蓋安排道。

  “陛下放心,以如今汴梁城的容納力,再來三十萬人也不會出狀況。”

  吳用自信的說道。如今的東京城,街道寬闊筆直,高大的客家土樓林立,可容納人口比大宋時期還要多。各種物資儲備更是豐富。

  “陛下,我考功部決定把貢院進行翻修,擴大號房數量。”

  蕭讓也急忙說道。如今天朝有大量的鋼鐵、水泥、磚石廠,還有許多的建築工人,基建能力非常強大,幾個月時間完全足夠把“貢院”進行擴建。確保考生們吃喝拉撒的小柵欄號房每人一間。

  晁蓋回憶了一下自己參觀的“貢院”號房,那逼仄程度讓人待三天,簡直是折磨人啊。於是搖了搖頭道:“這次科舉采用新的考試模式。共分六科,每天上午一科、下午一科,三天考完。每科考試時長一個半時辰。考試的地點,也不必每人一間號房,考生們待的憋屈,也浪費地方。”

  聽到晁蓋如此說,吳用三人面面相覷, 他們都是經歷過科舉的人,雖然成績都不怎滴就是了。對晁蓋對科舉方式的改革有些不解,這樣分開考,而且不住號房單間,豈不是增加作弊的可能麽?

  晁蓋看出了三人疑惑,拿出自己事先畫好的圖紙,讓他們傳閱道:“貢院需要的不是擴建,而是推倒重建。大宋政和六年進京趕考的學子六千余人。而我們這四年來,自大學教育中畢業的人群多達兩萬余,按八成人員前來報考計算,就需要準備一萬六千個號房。太佔土地了。貢院根本容不下。所以,我們需要蓋的是五層教學樓式的樓房。”

  晁蓋指著教學樓的圖紙,繼續道:“教學樓用紅磚、鋼筋、水泥、玻璃建造。雙面結構,每層十間教室,每間教室裡放二十個半人高的隔斷座位。五層可以容納一千學子。我們只需要在明年七月之前,在貢院建設十六座教學樓,便可容納所有學子來應考。”

  “每間放二十個學子?那萬一他們要是偷窺或作弊......”

  宗方有些擔憂道。

  “無妨,每間教室安排監考老師兩名,護衛士兵兩人便可。開放的教室,監考老師對考生狀況一覽無余,學生又有隔斷阻擋,很難作弊。至於監考老師徇私的問題,放心吧,試卷的客觀題比較多,主觀題較少。他們想徇私做記號也沒用。”

  古代科舉之所以害怕判卷人員通過字跡認出學子來作弊,就是因為主觀題太多,打分全憑主觀印象,可作弊操作性太強。但若都是1+1=?的題目,你非要寫等於3,就是有人想要給你高分,也很難下手啊。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