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天命水滸》第216章:國有私有(1)
  西漢末年,有一個疑似穿越者王莽,建立了新朝。

  王莽認識到抑製土地兼並,是緩和階級矛盾、鞏固封建統治的第一要務,而要抑製土地兼並,就必須實行土地國有製,即王田製。

  王田製規定:不論公田和私田,都改稱王田,屬國家所有,私人不得進行買賣,只能由政府依據家庭勞動力和人口多少進行統一調配;男子不滿八口的家庭,如果佔田超過一井(九百畝),要把超過部分調配給佔地不足的九族、鄰裡或鄉黨耕種;原來沒有土地者,一夫一婦分給百畝之田;違者重則處以死刑,輕則流放到邊遠地區。

  王田製在封建土地私有製已經牢固確立的情況下是行不通的。故在大地豪強的強烈反對下前後隻推行了四年便以失敗而告終。

  甚至演變到最後,就連王莽身邊最忠誠的臣子中郎區博也起來勸阻到王莽,他說井田製雖是先秦的聖法,但是卻早已被荒廢了數百年,再者天下的百姓早就接受了土地私有製,所以現在即使是堯舜在世,亦不能再實施。

  司馬砸缸在《資治通鑒》中也評說“井田製乃書生之論,所以不可行也”。

  真的不可行嗎?千年之後還真有王朝給弄成了。而且運行的很平穩。

  所以,不是土地國有的井田製不行,而是當時的生產力條件還達不到,加上既得利益團體的阻撓。

  晁蓋現在就面臨著這樣的問題,新開墾複耕的土地,是國有還是私有?隨著180萬畝土地複耕完畢,這個問題就變得越發迫切。

  晁蓋雖然獨斷專行,但是在這件事上,他還是準備和自己麾下眾將通通氣,加上還有其他事情要一並處理。於是,隨著一道道命令下達,中原附近的文臣、武將們紛紛趕到濮陽城,參加決策大會。

  武將方面

  虎賁軍:武松、楊雄、狄雷、歐鵬、蔣敬、馬麟

  金剛軍:魯達、焦挺、鬱保四、哈蘭生、哈芸生、黃信、鄧飛

  背嵬軍:劉唐、雷橫、狄雲

  蒼狼軍:楊志、欒廷玉、李應、孫立、秦明、索超

  神機衛:花榮、解珍、解寶、凌振

  鷹揚衛:張清、鄧宗弼、辛從忠、龔旺、丁得孫

  巾幗衛:扈三娘、程婉兒、賈夫人

  文臣方面

  軍師公孫勝、京東東路安撫使吳用、河北東路安撫使宗澤、暗部宋江。

  錄事參軍劉慧娘、魏輔梁,校書局趙明誠,新聞科李清照

  曹州知州江天越,蘭考知州程萬裡。

  考功曹:聖手書生蕭讓。

  助民曹:佛心孔目孫定。

  強農曹:鐵農鄧從義。

  審判曹:鐵面裴宣。

  治安曹:飛天虎扈成。

  營商曹:短腿虎武大郎。

  工業曹:摸著天杜千。

  路橋基建:雲裡金剛宋萬。

  財稅曹:鬼臉兒杜興。

  勸學曹:憨厚人宗方。

  晁蓋看著面前這一屋子人,不禁感慨,這就是自己打拚兩年積累下來的家底啊。

  首先進行第一項議題:改革行政區域。

  自大秦統一天下,實行郡縣製之後,漢、唐對地方的控制力都不是很理想。

  漢朝將天下分成九州,三十六郡,郡下數縣。這就導致無論州、郡還是縣,規模都挺大,州牧一旦擁有了軍權,就擁有挑戰中央的實力。東漢末年說三國,就是各位州牧們的大亂鬥。

  唐朝吸取了漢朝教訓,

建國之初,把天下分成十道三百六十州,如此一來,各州勢力比較小,都不成氣候,從而杜絕了地方官擁州叛亂的可能。  但國家太過稀碎,中央就更管不過來,於是乾脆也就不管了,實行包稅制。所謂包稅制,就是我不管你具體怎麽治理地方,我只要你每年給我一定比例財稅,戰鬥的時候出一定兵力,其他你自己看著辦。於是,原本只是用於監察的各道節度使,擁有了財權和軍權之後,開始擁兵自重,最後造成了藩鎮割據。

  但又因為各自勢力都不大,反而誰也吞並不了誰。於是原本大一統的唐朝成了藩鎮聯盟。雄踞關中,最大的藩鎮皇室太監們掌握十萬神策軍,反而成了盟主,這些太監們就這麽縫縫補補,挑撥離間,維持平穩,竟然又維持了唐朝一百多年的統治,也算是對得起他們老李家了。

  宋朝吸取了漢唐的教訓,行政區域不能像漢朝那麽大,也不能像唐朝那麽碎,於是將天下分成24路226個州府。

  州縣是常設機構。但是二十四路的長官卻是由管治安軍事的安撫使、管錢糧運輸的轉運使、管司法斷案的提點刑獄司等官員互補歸屬、互相監督、互相扯腿的臨時機構。

  到了後來,安撫使的權柄越來越大,人們便習慣性的把安撫使作為每路的最高長官。但每路仍不設置管理機構,安撫使由每路省會的知府擔任。

  這樣的好處,一是減少路一級的管理人員,減少開支。二是避免掌握軍權的安撫使權利過大。

  但壞處就是,互相扯腿影響工作效率......其實對於宋朝官員來說,這也不算是缺點,因為他們本來就不想做事,並不在乎有人扯後腿。

  晁蓋以前在登州實行州、縣、鄉、村四級管理,現在則是要在州府之上,常設路一級政府。

  各路主官稱為巡撫,主管全面工作,為正三品。一文一武輔佐。文官稱為參政,武官稱為都統,皆為四品。

  下設十二廳,對應州府十二曹。皆為五品。

  “大家有什麽意見?”

  當晁蓋把各路常設情況講完,眾人或疑惑,或興奮,但沒有反對的。新編制意味有新的提拔,武將們無可無不可,文臣們卻都開始暗自琢磨了起來。

  如今梁山麾下有三路,京東東路、京東西路、河北東路,但明確任命的只有吳用和宗澤,誰能成為第三路的巡撫呢?

  江天越和程萬裡也想到了此中關鍵,兩人眼睛都亮了起來。

  “既然都沒有意見,那麽,我宣布東路巡撫由宗澤擔任。”

  晁蓋直接任命道。

  “多謝天王信任,我必將鞠躬盡瘁!”

  雖然知道天王不會虧待自己,但在結果出來之前,宗澤還是小小的緊張了一把。眾人紛紛恭喜,他們對這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也很敬佩。

  “京東西路巡撫由......”

  晁蓋在江天越和程萬裡兩人身上看了看,把兩人都看的緊張起來後,這才說道:“程萬裡擔任”

  好耶!程萬裡暗暗握了握拳頭,果然年紀大也並不總是壞事啊!

  “京東東路巡撫由江天越擔任。”

  晁蓋繼續說道。

  “天王恩德,恩同再造,天越唯有肝腦塗地,以報天恩。”

  江天越先是不敢置信,繼而大喜,自從被蔡京當成棄子之後,他頹廢了兩年,如今,他要展露自己的才華,讓世人看看自己為何如此年輕便能身居高位。

  眾武將都有些詫異,吳軍師怎麽會落選呢?他明明在京東東路做的很好啊。不禁看向吳用。

  吳用微微一笑,依然搖著扇子,風輕雲淡,似乎是個不在乎名利的世外高人。

  “如此淡泊名利,吳用先生真高人也。”

  校書局趙明誠輕聲對妻子李清照說道。

  李清照給了趙明誠一個白眼,沒有多言。這倒把趙明誠弄得莫名其妙。

  “各路之上,設立中央丞相府,由吳用權知丞相,處理我梁山所有行政事務。丞相府下設十二部,對應各路十二廳。武大郎、蕭讓、杜千、宋萬等十二人擔任各部部長。”

  吳用和武大郎他們本來就是從“中央”下放到地方鍛煉才乾的,如今情況緊急,已經不能再給他們更多時間鍛煉, 晁蓋急需他們回歸“中央”來輔佐自己處理政務。

  隨著晁蓋宣布完畢,眾人這才恍然大悟。不禁羨慕的看向吳用,紛紛向其恭喜。梁山現在還未建國,所以丞相還是“權知”,但這幾乎已經板上釘釘的可以確認,吳用將成為文臣第一人了。

  “用本鄆城一布衣,飄零無根,進學無門,得遇天王,方得以扶搖直上,此恩銘感五內,唯以殘軀以報天王!必盡全力為天王哥哥打造出一個清平世界,朗朗乾坤!”

  吳用躬身再拜。

  “自家兄弟,不說兩家話。”

  晁蓋哈哈笑道。

  宋江也隱隱有些羨慕,若不是自己選擇了走“暗”路,這個丞相之位,自己未必沒有資格做一做!罷罷罷,就當是自己不要,丟給吳用的吧。我要做個大度的人啊,就往他的丞相府裡多安排幾個暗線關心一個他的生活吧。

  宋江想完,心情也愉悅許多,朝著吳用笑著恭賀。吳用見宋江笑的莫名,心裡咯噔一下,但面不改色,仍微笑回應。

  “丞相府主管政務,團練、都頭、都監、都統,統稱民兵,由丞相府管轄,負責地方治安。再設五軍都督府,主管天下兵事,由我兼任大都督,日常事務由公孫軍師、劉參軍、魏參軍協助負責。所有稱號部隊,皆稱野戰軍。全部歸五軍都督府管轄。以上。”

  晁蓋宣布完,眾將都歡呼起來。

  “謹遵天王旨意。”

  剛成為丞相的吳用不得不把手中軍事權讓出來。

  軍、政也算是初步開始分離了。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