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天命水滸》第217章:國有私有(2)
  文人之所以會在歷史進程中壓過武人,有其必然性。因為文人三年一科舉,武人卻很難三年一戰爭。

  這就導致優秀的人才集中湧向更容易出人頭地,容錯率也更高的學文道路上。

  武人卻因為十年、二十年不遇戰爭,人才斷代,後繼無人,慢慢失去了戰鬥力。

  好戰必亡,但,忘戰必危。

  所以,實行軍、政分開。讓喜歡武事的人有自己的晉升渠道,讓喜歡文治的人有自己晉升的空間。讓軍、政兩條線,互不干涉,別胡扯後腿。

  後期還有許多細節需要調整,暫時不論。

  之後進行第二項議程:田地分配。

  軍功授田制度已經頒布很長時間,許多將領和士兵也都建立功勳,到了足夠封賞的程度。但是至今遲遲無法兌現。

  也就是現在梁山不斷打勝仗,大家都在憋著勁建立新功,這個問題才不突出,但這個問題遲早要解決。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

  既然發現了問題,就必須提前謀劃,不能等矛盾壓製不住了才去解決,那就太丟分了。

  二十級軍功授田中,前七級爵位,分別授田150、200、300、400、500、700、900畝。

  可以在中央直屬轄區內授田,以達到樹立榜樣,激勵人心的目的。

  從第八級爵位開始到二十級徹侯,授田就變成了2000畝至10萬畝,則必須在安東都護府、北庭都護府、西域都護府、安南都護府等地受封。

  徹侯以上,則是公侯伯子男等開拓諸侯,封地必須在中華文明圈以外。

  現在大家建立的功勳基本都在七級以下,所以,晁蓋準備將新複種的180萬畝田地統一收歸國有後,拿出90萬畝作為軍功田,獎勵給建立功勳的將士,負責後勤有功勞的文臣也可以分潤一點功勳。

  剩下90萬畝按照每1萬畝安置500戶的標準,建立90個集體農莊,由受災的無地農民集體耕種,集體勞動,吃大鍋飯。以後受傷無法繼續從軍的士卒,可以安排進集體農莊,擔任民兵隊員進行養老。

  晁蓋沒有將全部土地國有的打算,因為過度的平均,必然引起過度的懶惰。但適當的平均,卻能激起大家的鬥志。

  眾人聽完晁蓋的分配方案,武將們自然高聲叫好,他們自己可以分到土地,軍中受傷的退役士兵也有了安身之所,自然大力支持。

  文臣也有土地分潤,也沒人反對。

  這就是新生皇權的好處,新崛起的勢力團體大都是一群窮光蛋,土地改革並不觸碰他們的原有利益,相反,他們還鼓動支持進行改革以分潤好處。誰敢阻攔改革,他們就敢動刀殺人。

  王莽這種文人,幻想通過不流血的改良來實現夢想,本身就是一種文青病。他自己的家族和他的那些支持者們本身就是大地主,王莽固然情操高尚不惜犧牲自己也要救助天下百姓,但是他的家族和政治盟友們不想啊,結果支持者都變成了反對者,王莽最後成為孤家寡人,淒慘落幕。

  所以,晁蓋現在是一手拿刀,一手拿蜜。用刀砍倒舊勢力,用蜜培養新勢力。

  這樣一來,就不是晁蓋一人孤零零的挑戰舊秩序,而是晁蓋帶著一群兄弟與舊勢力搏鬥,勝算就大多了。

  至於將來屠龍者變成新惡龍,新勢力墮落為舊的衛道士?那是自然規律,誰都無法阻止。

  一個只有不足百年壽命的人類,

擔心幾十億年後太陽風暴會吞噬地球,從而憂心忡忡的吃不下飯,那就過分了。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歷史使命,管他百年之後洪水滔天,我隻爭當前輝煌耀眼!

  之後進行第三項議題:輿論宣傳。

  雖然田地分配的方案獲得了文臣武將的大力支持,但將土地收歸國有,在土地高度私有化的大宋,名聲還是有些不好聽。

  最近的一個例子,就是太監楊戩搞出來的“西城擴田所”。

  從大宋太祖趙匡胤杯酒釋兵權開始,大宋朝廷就不抑製土地兼並,所以到徽宗時期,全國九成的土地集中到了大地主們的手中。而這些大地主在巧取豪奪的時候,手段都不會那麽合法,手續自然不會很完備。

  於是楊戩就抓住了這個漏洞,讓大地主們拿出地契,拿不出來就說明土地不是你的,就得收歸王室所有,成為公田。楊戩通過這樣的手段,得田三萬四千三百余頃,也就是343萬畝地。讓一直因為修仙煉丹資金緊張的徽宗有了一大筆收入,因此一路提拔。

  楊戩這種收集公田的行為,被當時的文人士大夫群起攻之,斥責其“與民爭利”,因為觸犯了太多了人的利益,最後人死政消,土地歸還個人做罷。

  在歷朝歷代的封建社會中,“民”從來不是指底層老百姓,有土地、資產的才是“民”,地方上的地主和士紳,就代表了民心。至於真正的底層老百姓,只能一直被剝削著罷了。

  但晁蓋則不同,他看重的正是普通底層百姓這個大多數。至於原土地的主人,一百萬災民中有五萬有產階級都算是高看了。

  晁蓋準備一刀切,張貼賠償公示,凡是能拿出地契的,按照1.5倍置換;超過1000畝的,統一按1000畝計算;如果有人來要求賠償,就統統丟到山東外海海島上去開荒。這賠償公示就如同釣魚的誘餌一般,將那些有田者釣出來,然後清除出去。

  現在沒有時間去分辨是非曲直,只能用這種一刀切的方式減少負面輿論了。

  然後,再由新聞司對收歸公田,建立集體農莊,安置無業百姓的好處進行大力宣傳報道。巾幗營也要多去進行演出。

  目標只有一個,就是用集體的勞動,集體的宣傳,集體的口號,為晁蓋提供集體的天命值!

  然後晁蓋再用天命值反哺百姓,從而獲得更多天命值。

  形成一個良性循環。

  “諸位!十月將近,最後的播種時刻將至,百姓嗷嗷待脯,我們必須加快行動。十月初五之後,我將再帶來糧種200萬石,可播種600萬畝。眾位必須在此之前,組織人手平整好土地,一旦糧種到來,即刻播種。這600萬畝土地中,我將再拿出100萬畝作為將來有功將士的軍功田,諸位,為了百姓,也為了自己,行動吧!”

  三項議程結束,眾人統一了思想之後,晁蓋說出了最後的總結詞。

  “尊天王令!”

  眾將高聲應諾,磨刀霍霍。

  劉慧娘奮筆疾書,把這次的會議要點總結,形成切實可行的命令下發。

  扈三娘、李清照鬥志昂揚,準備回去編排內容,打一場輿論仗。

  ............

  而晁蓋盤點了一下自己的屬性點。

  姓名:晁蓋

  身高:189厘米

  體重:100公斤

  天命:56964(民心所向,天命所歸。+1247685點/月)

  屬性:略

  ................

  從燕京過來的時候天命值月收入就超過了100萬,回來之後,陸陸續續又增加了24萬,但是這124萬的月收入,晁蓋覺得還是有點不夠用,將來兌換種子需要花100萬點,災民吃飯也得一大筆花費。

  趁著距離十月初五還有七八天時間,晁蓋決定衝刺一下業績!

  “來人,備馬,我要去各個災民安置點和墾田所巡視!”

  晁蓋一聲令下,很快,背嵬軍十八名精銳騎兵一人雙馬列陣完畢。

  “天王,我也跟您一起去!”

  劉慧娘忙完軍令發布,趕過來說道。

  “我的行程很趕,一人雙馬奔波不停,我怕你受不了啊。”

  晁蓋搖頭,這可不是遊山玩水的旅行,沒有輕馬踏秋風的愜意啊。

  “我知,如今天王回歸,各事順遂,我留在濮陽也無用,不如隨天王巡遊。我可是您的首席秘書官啊。”

  劉慧娘態度堅決,讀萬卷書,行萬裡路,經歷梁山守衛戰、濮陽保衛戰兩次事件,讓她越發感覺自己空有才學,卻無見識的缺陷。如果在濮陽主持大局的是吳用軍師,他一定會提前發現宋軍決堤的陰謀,從而提前阻止吧。

  自從黃河決堤,劉慧娘廢寢忘食的救災,就是因為有一種深深的愧疚在其中。之前的壓力讓她身心憔悴,但是天王回歸之後,很快就堵住了決口,拿出了救災的行動和方案,讓她終於放松了下來,不知是心理作用還是怎樣,跟在天王身邊,身體疲勞恢復的特別快,連心情都愉悅不少。

  晁蓋看著面前這個倔強的女孩,心中也是有些不忍,剛回濮陽的時候,差點沒認出這個眉頭緊皺、憔悴不堪的女子是那個自信、精致的女孩,連開了好幾天的後勤術光環才給她調理回來。說實話,實在有點不忍心讓她跟著再奔波七八天。

  但是面對她水汪汪期盼的眼神,晁蓋又實在有點不好拒絕。

  好吧,大不了每天繼續開光環給她調理吧。

  “跟來可以,準備好兩匹馬,備好物資,可不要掉隊啊。”

  晁蓋點頭吩咐道。

  “放心吧,我可是武將的女兒,沒這麽脆弱呢。”

  劉慧娘大喜,開心的跑去準備。

  扈三娘從屋外探出了頭,見劉慧娘離開,才扭扭捏捏的湊過來道:“我也要去!”

  “你不是還要編排劇目麽?跟來搗什麽亂?”

  晁蓋見她就沒好氣,跟個二哈似的,不但頭鐵,還二!

  “我有好姐妹,婉兒、賈姐、清姐都可以幫我搞定。而且我還給她們出了好幾個有趣的點子,足夠她們編排了。”

  扈三娘一挺胸脯,驕傲的說道。

  “所以呢?讓別人替你乾活,和參加我的巡遊有什麽必然聯系麽?”

  晁蓋一攤手問道。

  “我又有閑,武藝又高強,充當護衛,保護你的安全,你就該偷笑了,不是嗎?怎麽會拒絕呢?清姐姐說只要我主動請願,你一定會很開心的呀?”

  扈三娘清亮的眼睛中透出疑惑。

  “哦,原來是被人蠱惑的呀。那你自己願不願意跟來呢?”

  “我嗎?”

  扈三娘眼睛飄忽,又瞅了瞅劉慧娘離開的方向,這才大著膽子道:“當然願意啊。”

  “那就跟著吧,事先說好,準備兩匹馬,我這一路可不會怎麽停歇,路上別叫苦!”

  晁蓋笑道。

  “不會,不會,我這麽武藝高強,怎麽會叫苦呢。”

  說完一路小跑著去準備物資了。

  九月二十八日

  晁蓋帶著劉慧娘、扈三娘、十八護衛,一人雙馬奔馳巡遊。先到清豐縣,百姓歡呼,獲得天命值4萬。

  九月二十九日

  抵達范縣,巡遊災民安置點,與災民交談,獲天命值4萬。

  九月三十日

  抵達陽谷縣, 視察百姓複耕情況,獲得天命值4萬。

  一路之上,晁蓋每到一地便打開精神天眼掃描,除了簡單吃飯和休息之外,時間都花費在了路途奔波之上。扈三娘體質優異,還能勉強跟住,十八騎士都有些受不了,何況是劉慧娘。

  但小丫頭就是咬牙堅持,不肯言退。也多虧晁蓋時不時的打開後勤術為他們和戰馬補充體力,否則還真堅持不下來。

  十月初一

  渡過五丈河,回返梁山周邊,慰問受災百姓,獲得天命值5萬。

  十月初二

  巡遊甄城縣,獲得天命值4萬。

  十月初三

  抵達定陶,獲得天命值6萬。

  十月初四

  巡遊曹州,獲得天命值4萬。

  十月初五

  慰問東明,獲得天命值5萬。

  午夜,月底結算,

  天命:1624649(民心所向,天命所歸。+1567685點/月)

  月底衝的這波業績,增長了32萬天命值,不得不說,越是發生災難,救災之後百姓的向心力越強。

  自己這也算是發了波災難財啊。

  十月初六

  重新返回濮陽的晁蓋,花費100萬點兌換了200石糧種,早已等候的各開墾軍團立刻拿上冬小麥糧種奔赴各地,要趕在入冬之前完成600萬畝的補種。

  剩下62萬點,又拿出50萬點,兌換粗糧,作為軍兵和災民的口糧,手中又只剩下12萬點了。

  不夠花啊。

  晁蓋不禁感歎。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