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天命水滸》第228章:龍川之戰(2)
  高麗這個地方人有怪癖,明明很弱,卻有著非常強烈的自尊心。

  雖然自尊心很強烈,但如果對面太強,他們又很容易認慫。

  這一切的根源可能就出在他們的老祖宗身上。用一個詞來形容就是:小姐的脾氣,丫鬟的命。忍辱的乾兒,等父病。

  高麗半島最開始只有一群土著野人。商紂王即位之初,由箕子、微子、比乾三位王叔輔政。結果商紂王被一頭高加索和蒙古草原串種的狐狸精迷惑,非要搞什麽“質子養成”,弄的天怒人怨!

  比乾直諫,被挖心而死;

  微子裝瘋賣傻,逃過一劫;

  箕子自尊心強,不願意像微子一樣裝瘋;可膽子又小,不敢像比乾一樣直諫。於是就帶著部眾逃到了高麗半島平嚷一代建國。臨走之時,還帶走了商紂王的兩句名言:

  「馬看到什麽,是由人決定的。」

  「是誰兒子不重要,你是誰才重要。」

  箕子覺得很有道理,並將其當成治國的根基。

  於是,箕子從中原帶過去的華夏遺民是上層的“人”,當地的土著野人就是“馬”,利用這種“以人禦馬”的策略,箕國統治了半島九百余年。

  接著就遭遇到了猛男的連累。

  秦始皇統一天下,燕國被滅,燕國貴族衛滿帶部眾跨過鴨綠江逃入箕國,一開始衛滿給箕王當乾兒,因為大家都是從中原過來的,都是“人”,所以箕王對衛滿很熱情。

  結果衛滿羽翼豐滿之後,卻恩將仇報,反手做了箕王,自立為衛王。

  箕國時隔八百年,真正領悟到了祖訓中「是誰兒子不重要,你是誰才重要」的真諦!

  衛滿給他們上了生動一課。

  箕國王子在馬、辰、弁三大家臣的護衛下,跨過漢江,征服了漢江以南的高麗土著,建立了辰國,發誓與衛國勢不兩立。結果卻因為沒有兒子繼承王位,辰國內亂,分成了馬、辰、弁三大勢力,後世稱為三韓。

  衛國傳了三代,也被漢武帝所滅,大漢在高麗半島建立了遼東、遼西、樂浪、帶方四郡。

  不久,東北民族扶余族崛起,扶余人朱蒙建立了高句麗。其後數百年,趁著中原虛弱時,不但佔領了漢四郡,還一路向南,一直打到漢江辰國邊境。

  漢江一代的馬韓最先投降,在高句麗的扶持下建立了百濟國。

  而辰、弁兩家組成了新羅國。

  致此,高句麗、百濟、新羅的三國局勢形成。

  而中原這邊經歷兩晉南北朝長達三百多年的內戰後,大隋統一天下,勵志成為天下第一雄主的隋煬帝抬頭向東一看,發現方圓千裡的漢四郡竟然被高句麗佔據,大怒之下,發兵百萬,三次進攻高句麗。

  所以,把歷史展開來看,為什麽隋煬帝要進攻高句麗?因為他搶佔了華夏固有領土數百年啊!

  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大唐奪取天下後,依然采取了隋煬帝進攻高句麗的策略,因為固有領土,必須奪回!

  唐太宗更加理智,沒有動不動發兵百萬,而是募集精兵征討。隋煬帝時,百姓聽聞征討高句麗,寧可自殘也不願意參加,到了李世民征高句麗時,士兵爭相應募。

  漢人不怕死,怕的只是平白浪費生命,

  唐太宗任命張亮為平嚷道大總管,李績為遼東道大總管,三月出兵,九月班師回朝,收復遼東、遼西兩郡,將高句麗的勢力壓縮進了半島之內。

  之後又采取年年海上騷擾,

慢慢放血的策略,讓高句麗日趨衰落。  高句麗打不過大唐,隻好去拿捏百濟和新羅這兩個小朋友。百濟是高句麗的附庸,兩者合力攻打新羅。

  新羅被打的受不了,於是采用了兩手準備。一是向自己的宗主國倭國求援,倭國正值內亂表示無能為力。二是派遣使者前往大唐求援,大唐答應出兵。

  名將蘇定方先滅百濟,威壓高句麗。

  名將薛仁貴再滅高句麗,建立安東都護府。

  這時候新羅有點怕了,生怕大唐一個不開心把自己也滅了。於是新羅上下開始各種騷操作。一是接納高句麗遺民和遺軍,暗中支持他們在唐軍後面使絆子、燒糧草;二是再次向自己的宗主國倭國求援,想要以倭製華。恰好倭國內亂平定,也騰出了手,於是派遣大軍前來。

  “犬畏其主,而主踏其腳則咬之!”

  新羅金氏大言不慚,聯合倭國發對了對唐之戰。

  大唐先滅倭國艦隊於白江口,倭軍4萬余人,1000余艘戰船損失大半,狼狽撤回。

  之後大唐又三戰三捷,直逼新羅腹地。金氏多次派遣使者求和,此時因為吐蕃發生叛亂,唐軍為了避免兩線作戰,所以就順水推舟,同意了新羅求和的建議。

  而新羅也被徹底打老實了,此後兩百余年,年年供奉,還與渤海國為爭奪“大唐第一孝子”的稱號互相敵視。

  但隨著安史之亂爆發,大唐衰落,安東都護府被裁撤,大孝子新羅終於等到了老爹生病的時候,跳出來開始爭奪家產,勢力一度擴張到清川江畔,以安東都護府的駐地平嚷為西京,完成了一波逆襲。

  「是誰兒子不重要,你是誰才重要。」

  新羅靠著這個原則,嘗到了一波甜頭。

  新羅腐朽,爆發農民起義,一個半瞎和尚弓裔不好好念經,追隨農民起義領袖梁吉造反,之後將其反噬,公元901年建立後高句麗,那行徑,恰如唐末朱溫之於黃巢。

  弓不是姓,而是平民常用的賤名。弓裔的意思,就是賤民的後代。弓裔得勢之後,為了拉攏人心故意謊稱自己是新羅王室後裔,還改名叫金躬義,也算是煞費苦心了。

  弓裔為人殘虐恰如朱溫,還自稱彌勒佛轉世,頭戴金幘,身披方袍,以長子為青光菩薩,以季子為神光菩薩。他曾經自述“佛經”二十余卷,其中全是為自己歌功頌德的歪理邪說。

  若是有人批評,立刻逮捕,活活打死。

  弓裔還猜忌將相,懷疑他們謀反,甚至到了每天殺掉上百人的地步。有一次弓裔召見王建,說他昨夜聚眾謀反,王建堅稱無此事,弓裔便自稱有觀心之術,然後背著手閉上眼,仰天很久,雙方誰都不說話,場面一度十分尷尬。

  弓裔的文學侍從之臣崔凝故意墜筆,下庭拿筆時悄悄叫王建認罪,王建恍然大悟,連忙道:“臣實謀叛,罪當死.”

  弓裔大笑道:“卿可謂直也.”卽以金銀粧鞍轡賜之曰,“卿勿複誑我。”

  上演了一幕君臣相合的戲碼。

  回到家之後,王建越想越怕,乾脆真的反了,推翻了弓裔的後高句麗,建立了高麗國。

  王建立國之後,積極北拓,卻被崛起的契丹人一通爆揍,無法染指鴨綠江。之後便開始采取兩面人做法,一面向大宋稱臣,一面又悄悄向遼國稱兒,盼望著“老爹”病了之後,自己再去繼承遺產。

  好不容易等了百年,遼國終於腐朽不堪,王氏高麗興高采烈的發兵攻佔鴨綠江邊的義州之地,又被剛剛崛起的女真一通爆揍,打斷了脊梁。

  一次次北擴,一次次戰敗,讓高麗君臣失望透頂。

  “難道孝子賢孫策略失敗了嗎?”

  高麗君臣反躬自省,覺得這個策略沒有大問題,至少可以保持自身生存,誰會那麽狠心消滅“侍親至孝”的好大兒呢?只是自己運道不好,每次熬到“老爹”病重,最後搶奪遺產時就會另有強敵出現。

  “大陸群雄何其多也!”

  而如今,事情出現了轉機,沉寂兩百年的漢人強權重返遼東,抵住了強勢的女真。背後卻露出了空隙。

  李資謙領兵出征,僅僅半個月,連下八城,一路攻打到鴨綠江畔的龍川城下,讓朝野震動,李資謙的威望一時無兩。

  “太尉一路攻城略地,勢如破竹,真乃神人也!”

  “何止啊,我聽聞太尉出生時,曾有三丈霞光照耀滿室。有路過的菩薩曾言,此子將來貴不可言呐。”

  “只是八萬大軍出征,糧草也是耗費無數。”

  “開疆兩百裡,乃是蓋世之功,豈能心疼糧草,真是荒謬!”

  漢城王宮內,高麗睿宗看著要求糧草的文書,也是犯愁。老嶽父是變著法兒的要支援,而且胃口越來越大,他們八萬人真的需要40萬石糧草麽?

  還有八萬套禦寒衣物,這是目前財政破產的高麗王室可以負擔的起的東西?

  老嶽父真會給我找麻煩啊。

  睿宗縱有百般不願,但是外面群情振奮,加上仁川李家的推波助瀾。現在幾乎滿城的百姓都知道老嶽父連下八城,擴土兩百裡的消息。

  “給!”

  睿宗咬著牙給出了回復。

  三日後,李資謙要求押運糧草的文書又呈了上來。

  “還要三十萬石糧食?老嶽父莫非瘋了不是?我上哪兒給他找這麽多糧草?”

  睿宗感覺嶽父有些貪婪了, 少量吃點軍中回扣他可以理解。如果大吃特吃,損公肥私,他可不答應。

  結果因為他的遲疑,街面上立刻又開始流傳另外一個消息。

  “如此大英雄,豈能讓他們缺衣少食。我們去捐贈!”

  “太尉固然勞苦功高,都不是他的錯。而是那些隨行的其他將領天拉垮。那拓俊京號稱武功第一,結果困頓龍川城下,連續多日無功而返,據說胳臂還被人射了一箭。”

  “那個金富軾也在空耗錢糧,不去拓土,反而非要跟一個海島過不去。我聽聞,金富軾又打了敗仗。精銳手下損失嚴重。”

  好不容易通過官庫出糧,加上民間募集,又湊夠了三十萬石送了過去。

  結果,又三天。

  李資謙催促糧草的公文又送過來了。說哪怕隻給二十萬石的糧草也行,前線已經開始缺糧了。

  “混帳!他真把朕當傻子了不成!”

  睿宗大怒,他隱藏在李資謙身邊的暗探早就把李家有意打造一處分家的消息稟報給他了。用我的物資打造你自己的家業,真是可惡!

  順德王后和太子王楷嚇得瑟瑟發抖。

  “陛下,其中定有蹊蹺,我父向來以恭敬著稱,定然不會如此過分。”

  順德王后正是李資謙的二女兒。

  “王莽篡漢之前,同樣恭順無比。”

  睿宗心急說出了心裡話,意識到不對。立刻閉口不言,吩咐衛士將周圍的侍女太監全部拉走處死。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