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要是著急上火了,腦子就犯抽,劉鳳儀那麽精明的一個人,不會看不出來三位主考官已經對孫五郎青眼相加了。
劉鳳儀花費了高達百貫的巨款,沒撈到好不說,估計還有可能成為笑柄,哪裡能咽的下這口氣。
心裡窩著一股無名火的劉鳳儀,越想越是來氣,瞧見晏公子在那居然和一個窮酸書生,互通姓名,更是氣不打一處來。
劉鳳儀粗魯的推開身邊的幾名年輕士子,指著孫五郎的鼻子,本來想大聲呵斥,看見趙舜那張似笑非笑的笑臉,只能偃旗息鼓的說道:“過來參加櫻桃宴的士子。”
“基本上都是帶著花草過來的,敢問這位士子,你帶的花草在哪裡?”
孫五郎考了十來年都沒考中舉人,哪裡會覺的自己能在櫻桃宴上出風頭,過來就是見識見識,開闊一番自己的眼界。
誰能想到,這些所謂大戶人家出身的士子,身份再高一點的,就像劉鳳儀這種名門望族出身的士子。
玩的東西這麽簡單,就是考驗一些詩詞歌賦,早知道這樣,就帶著花草過來了,以三個哥哥對孫五郎的寵溺,就算是金子做的花草,也能弄來幾枝。
聽到劉鳳儀的話,在場的其余士子們,看向劉鳳儀的眼神出現了一絲鄙夷。
文人相輕是沒錯,但是大家又不是粗魯的武官,什麽都要擺在台面上爭來爭去。
文人之間的相爭,講究個規矩二字,其中一個規矩就是面子上要能過的去,明知道孫道夫出身貧寒,還拿這個攻訐他,也忒不要臉了。
坐在東坡亭裡面的三位主考官,同時露出了失望的表情,技不如人沒事,可以再去求學,直到趕上別人。
劉鳳儀這麽做分明就是死纏爛打,大家都是與皇帝共治天下的士大夫,又不是那些撒潑打滾的市井無賴。
劉鳳儀像是抓住了孫五郎的致命缺點,還想再乘勝追擊,站在旁邊的死對頭張孝祥都看不下去了,善意的提醒了一句:“劉衙內,適可而止吧。”
劉鳳儀現在正在氣頭上,又和張孝祥不對付,瞪了他一眼:“關你什麽事。”
事情發展到這一步,這貨明顯已經開始不要臉了,趙舜哪裡會慣著他,從孫五郎身後走了出來,似笑非笑的說道:“想要見識孫哥哥的花草?”
“行啊,別說你作出一首詩了,如果能說出來花草的名字,孫哥哥就自愧不如。”
人窮志短,說的是一般窮苦人家見識淺薄,心胸狹隘。
好不容易撈到一個揚名立萬的機會,肯定會死死的攥在手裡,尤其是孫五郎這樣考了好多年都沒考中舉人,急需證明自己的讀書人。
現在已經十拿九穩的能坐上主桌了,別說是跟著趙舜冒險了,就是聽到趙舜說出這樣的話,也會立刻翻臉不認人。
出身市井的孫五郎,倒不是很在意這個東西,樂呵呵的說道:“大官人說的是。”
三位主考官再次高看了孫五郎一樣,學識這個東西可以學到,但是心胸可是學不來的,就算是有人身居高位了,還是一樣的心胸狹隘。
晏公子更是有了結交孫五郎的心思,想著這次櫻桃宴過後,邀請孫五郎去自己家坐坐,見見自己的母親。
趙舜要是知道了晏公子想法,一定會大吃一驚。
升堂拜母。
古人交情最好的一種行為,不是說一個頭磕在地上拜把兄弟,而是升堂拜母,就是說帶著自己的朋友,去拜見自己的母親。
當年的孫策和周瑜就是這種關系。
趙舜要是真的知道了,保準會買上一大堆美容養顏的補品,給孫五郎帶著,總不能失了禮數。
趙舜和孫家的關系也差不多到了這種地步,拜母是沒拜,倒是拜見了孫家老爺子。
因為是趙舜開口說話,劉鳳儀擔心有什麽圈套,就沒有立刻答應下來。
探著腦袋四處觀望了一圈,發現趙舜來的時候就帶了一個很大的青瓷花盆,也裝不了多少花草,也就放心了:“行啊,這件事就這麽定了。”
話說一半,劉鳳儀又耍了一回小心思:“乾賭多沒意思,咱們不如來點彩頭。”
此時此刻,趙舜心裡實在是太感動了,劉鳳儀還真是個好人呐,主動給自己送錢:“劉衙內想要什麽彩頭?”
滿臉期待的劉鳳儀,見他真的答應了下來,心裡激動到把剛才的丟臉,全部給忘記了:“也沒什麽。”
“這樣吧,我要是能說出來花草的名字,大官人送我一刀....嗯...十張就行,十張鵝黃虎皮怎麽樣。 ”
趙舜沒有說自己的條件,想著先騙劉鳳儀答應下來再說:“十張哪裡夠,這樣吧,我要是輸了,送給劉衙內十刀鵝黃虎皮,怎麽樣。”
鵝黃虎皮?還十刀,在場的士子們聽到趙舜的口氣,還真是大,也不怕風大閃了舌頭。
東坡亭內的三位主考官,包括那位經常能夠接觸到世道最頂級案頭清供的起居郎趙逵,全是面面相覷,心想這個年輕人真是能吹。
陳禦史更是把趙舜劃入了不務實的虛浮紈絝隊列,可是這個時候,一直老老實實坐在大腿上的兒子,突然跳了下來。
拿著一卷書籍的陳家獨苗,跑到趙舜面前,興高采烈的說道:“趙叔父,我要吃巧克力。”
東坡亭內的三位主考官,直接是愣住了。
大家同朝為官,基本上都很清楚對方的家世,對於陳家的這個獨苗苗也是有著很深的了解。
陳禦史為人剛正不阿沒錯,從來都是對主和派的官吏不假顏色,當初一位同窗好友,還是從爺爺輩開始兩家就是朋友的世交,投靠了秦檜的主和派。
陳禦史就在朝堂上,在大庭廣眾之下,一點臉面也不給權勢滔天的秦檜,當著文武百官的面和那名世交好友,割袍斷交。
這麽一個剛正不阿的人,唯獨對兒子疼愛的很,沒辦法誰讓兒子是陳家的單傳獨苗。
陳禦史培養兒子的方式,非常的與眾不同,對於兒子的課業沒有多大的要求。
反倒是經常不讓兒子讀書,把這些時間省出來,帶著兒子經常參加一些私人性質比較濃的宴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