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戰國大梟》第241章 1事相求・城變影響
薑兄總是讓很多人誤以為他有什麽辦法。
給人留下這種第一印象可不太好,容易讓人對自己產生依賴,就像汪慎那一家子。
將離此時也只是笑笑,他哪有什麽辦法,轉而說道:”劉兄太高看小弟了,我一個替公家送信的,怎會有法子來讓縣令開門?”
劉培安的眼神又暗了下來,心裡小聲埋怨,沒法子你喊我幹嘛,害我白白興奮這一下。
“實不相瞞,在下有一事相求,還請三位給我想個法子才是。”
史季點點頭:“薑兄請講。”
“是這樣的,昨日在下於市集遇到一家被惡卒欺負的人家,他們全家一起出來探親,路過巨鹿城,此時也被困在城中。”
“被惡卒欺負?是什麽樣的人家?”丁冬問道。
“這家人姓汪,一家五口,家主是學室的學令,也是公職,夫妻二人帶著一位老丈和兩個十幾歲的女兒,昨日遇見時,惡卒在向他們索賄。”
劉培安皺眉歎息道:“惡卒趁著水患之際,搜刮過往商旅和流民而大撈一筆的並不鮮見,在我們任縣也是個問題。”
丁冬歎了口氣:“那他們可有住處?或許可以避上一避。”
將離搖搖頭:“逆旅無房可住,未免他們逗留在外,再遭惡卒騷擾,在下自作主張,讓這一家人住進驛館。”
劉培安想了想:“掌櫃的可允?”
“我與談伯說過了,他是允的,這會兒已經將他們安頓下來。”
“那就好,可此事與我等有何關系?薑兄既已為他們安排妥當,掌櫃的又同意了,我們只是住客,又何來什麽法子?”
這就要談到問題的關鍵了,將離先撿了些不涉及核心的說,勾起這三人的認同感,等他們對這一家人產生了同情,就拋出最關鍵的一個要素:
“問題就在這裡,這家人……”他停頓一下,“是濮陽來的。”
三人瞬間明白,同時長歎了一口氣,相顧著搖搖頭,一時間默不作聲。
將離露出滿臉遺憾的樣子,說道:“剛才縣尉說了,要在今日之內將流民送去城南,眼下……唉,如果連三位夜想不出什麽法子,那便隻好如此,在下過會兒就將人帶過去好了。”
“且慢,”劉培安糾結了一下,打定主意道:“人既然已在館中,我等與他又皆為公職同僚,老人孩子的,就讓他們繼續住下吧。”
將離作躊躇狀,說道:“只是……縣尉說……收留流民同窩藏匪寇論處,這個怕是……不好……”
“呸!”
丁冬朝縣府府門的方向啐去一口,氣道:“去他娘的縣尉,什麽東西?我走南闖北送了這麽多年的公函,還沒見過這樣扣著郵驛不放的縣官。”
史季拱手道:“薑兄,這家人,就讓他們住,其他人包在我們身上,我去同他們講,大家誰也不說,外人也就不會知道。”
“沒錯,”劉培安點點頭,“任他縣尉縣卒有權有兵,官營的驛館,豈是他們說查就能查的?
“就算真查出來,掌櫃的是公職,我等也是,縣官無法直接任免公職,須得經過郡署,而且咱們還是外縣的,輪不到他來指手畫腳。
“再說了,他說等同藏匪就等同藏匪了?我等雖是小吏,但好歹也是從學室出來的,從沒有哪條法律規定收留流民就與藏匪同罪,看是他一個縣尉的信口之言大,還是我天秦律法大!”
將離很滿意,微笑著點點頭,

朝三人拱拱手:“那就依三位的意思,在下也當盡力幫助那家人。”
公羊丘忍住笑看向他,想想這九原君的嘴還真是厲害,明明是他要說服別人,卻弄的自己很難的樣子,倒反過來讓別人勸說他。
幾人很快達成共識,前前後後一同回驛館。
街邊有些鋪了地席的流民,正在被縣卒趕著卷鋪蓋走人。
這一隊縣卒,就像在城裡搞收集一樣,把散落的流民收集到一起,然後統一趕去城南的廢裡。
等他們走遠,公羊丘低聲問向將離:“出了這麽大的事,郡署怎麽一點動靜都沒有?封了城,難道他們的活動不會受限麽?”
將離“嗯——”著想了想,摸摸臉上胡茬,搖搖頭:“想不通,郡守掌管全郡事務,雖說辦公的郡署在治所,但日常城中的事務是不歸郡守直接管轄的。”
(概念參考:郡守類似於高官,治所就是省會,郡署是省政府,縣令是市長,縣府是市政府。)
“可出了這種事情,郡守作為一郡之首,治所被圍困,怎麽也要制定一套針對流民的方案出來。
“即使不一定能解決問題,但起碼也要露個面,或者發幾道聲明貼在闕台上示眾,讓民眾知道接下來該怎麽走。”
公羊丘問道:“該不會就這麽放任流民不管吧?那要等到哪天?流民一天不走,就一天不開城門?”
將離也不知道,九原城從沒遇到過:“以前也有過這種事兒吧,最後都是怎麽解決的?”
公羊丘撓撓頭,回想一下,說道:“這要以宋子城事件為分界線……”
他慢慢說著,將離認真聽著,才意識到“九年前水患流民暴動、佔領宋子城與軍隊對抗、最後喪智屠城”這件事,是天秦歷史上非常重要的一個節點,直接影響到各地對流民的態度。
在那事之前,即使來了流民,也不會關閉城門。
但是會有士伍在城門口查驗身份,無驗、傳者身份不明、不得入城。
很多流民在逃亡中丟失了這些,就只能在城外安營露宿,直至水患退去。
為免流民生亂,官府也會施粥,並不像那個胖子縣令空口說的那樣不賑災,確實,自商君變法至昭王時期,的確不賑災。
可在將離的祖父、父親在位時期,也都有開倉賑濟的先例,作為君主,哪能真的放任這麽多子民活生生餓死?
因為要標榜、效仿先帝們愛民的功德,這也成為地方政府的一個光榮的負擔。
每當發生災害,各地總是很頭疼,要給災區減稅,還要喂養流民,但畢竟家底厚實,總算是熬過來了。
不過到了宋子城事件之後,各地在處理流民問題上發生了一百八十度的急轉彎。
有些地方官甚至感謝那次恐怖事件,這讓他們有了合理的借口來拒絕流民進城,毫不猶豫地選擇封城。
巨鹿南邊一點的邯鄲城、武安縣、安陽縣,還有鄴縣等等早就關閉了城門,這些流民無處可呆,一路北上,來到巨鹿城。
流民中不乏家境好的,這些人精明,也有車馬,早就舉家驅車入住巨鹿逆旅,只等家鄉水患退去,才會離開。
家境不好的就靠腳力,腳力夠,跑得快,像這些一早在城門剛開時就湧進來的人。
他們被安排至城南的廢棄裡巷,雖然條件肯定不好,但比起在城外露宿的,這些人能有一個擋雨的屋頂和一碗稀粥,已經與城外流民的待遇有著天差地別……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