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醫國高手》第163章 朝堂爭論氣氛濃
一聽這話,朱由榔差點笑出聲來:“這老家夥還會搞怪哈,你批判儒術就批判儒術吧,怎麽連人家吳炳還帶上了?”

 果然,吳炳再好的涵養也氣得臉色發白,沒好氣地說道:“願聽宋夫子高論!你若說服吳某還罷,若是不能說服吳某,吳某定將你今日之狂言散播於仕林,讓你接受仕林口誅筆伐!”

 宋應星並不懼怕,眉毛一揚,朗聲道:“吳大人且安座,聽學生一言。自董仲舒提出‘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以來,至今已有一千三百年矣,道德禮教的規范和普及可以說已經獨步天下,試問吳大人,哪朝哪代離開了法家學說?還不是法與禮的共同作用,才有了各朝各代的延續?為什麽就不能對法家的思想進行吸收?究其原因,還是儒家學說天生具有排斥性,盡管事實擺在面前,也不願去承認罷了。”

 “此言差矣!若禮義信人人都遵守,何用法定思想?究其原因,還是聖人學說沒有普及,或者說沒有將之發揚光大到極致,歷朝歷代才會有亂臣賊子。”不等吳炳反駁,楊喬然首先駁斥道。

 “楊大人,儒家學說做到極致?人人都克已複禮,確實可以達到大人所想像的理想境界。但楊大人別忘了,先別說能不能做到極致,就算做到了極致,必然會把人的天性泯滅,那勢必會引起更大的反彈。剛才吳大人引用了聖人一句話,說只要人人克已複禮,焉用稼。事實證明,這句話並不全對。我大明自太祖開國,一直以儒家思想治國,克己複禮雖未達到極致,但也不遠矣。為何在天災人禍面前,百姓不能守禮,反而起來造反?若按聖人之言,百姓不是應該寧可餓死,也不會造反?據聞陛下曾言,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物質決定意識,學生深以為然。人只有吃飽穿暖才有可能守禮,最基本的生存都解決不了,要求百姓守禮,豈不是滑天下之大稽?”

 “再回到剛才的話題,學生這本《天工開物》,若是推行開來,對農業、軍事和工坊都大有裨益,地裡可以打更多的糧食,工坊可以織出更多的衣物,軍器營可以鍛造出更多更好的兵器,與國與民有利。學生想不出三位大人有何理由反對呢?”

 一席話說完,理義頗深,而且還夾雜著皇帝的聖訓,吳炳、呂大器和楊喬然都不說話了,他們也想不出如何反駁。

 “管子曾言:‘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宋夫子所言,甚合管子治國輔政之道,黃某佩服。”黃宗羲這時候站出來,給宋應星助拳來了。

 “陛下,列位大人,史上所記載的戰爭大都是在長江以北地區,每次統一之戰也都是從北方興起,席卷而南。臣昨晚讀書至此不禁掩頭沉思,為什麽戰爭易起於北方?而鮮有從南方而起?難道是北方的儒家學說不盛?禮教沒有育化北方之民?這個答案顯然是不正確的,戰爭的興起成因很多,但絕非如此。後來,臣經過深思,還是從陛下所言‘物質決定意識,意識反作用於物質’之中得到了答案。北方易起戰亂的根本原因,不是禮教不盛,而是北地多貧瘠,北人多苦,為了更好地生活,他們必須往南打,以掠取更多的資源。這是北地多戰亂的根本原因,自然也能解釋通南方為什麽少戰亂了。”

 “而觀當今之天下,滿人倔起於北方苦寒之地,與其說奴酋想謀奪我大明江山,倒不如說是為了改變一個好的生存環境。闖逆席卷天下,從者甚眾,也不能簡單地解釋為百姓們教化無功,而應該看到,他們是在吃不飽飯的情況下,才從賊的。同理,我大明也是被連年旱災、蝗災、兵災掏空了國庫,到後來無力支應邊餉、兵餉,才使得滿人和闖逆橫行天下而難治,終致如今局面。”

 “追古撫今,臣對陛下愈加折服,還是陛下洞察幽微,看到了前人未看到之處,總結出‘物質決定意識,意識反作用物質’之至理。”

 黃宗羲侃侃而談,從更高的層次論證了朱由榔的論調。

 朱由榔聽了,心道:“行,不錯,沒白讓你吃燒雞。撐了你一頓,撐明白了。”

 黃宗羲這番話說完,瞿式耜也激動地站出來,說道:“太衝之言,臣也有同感。只要我們為政者始終把百姓生計放在心上,讓天下百姓吃上飯,穿暖衣,再佐以禮教,何愁天下不治?不但如此,以此為治政根本,我大明一定能走出朝代更替的窠臼,開創萬世不替之基業。”

 “臣附議!”陳邦彥最懂朱由榔心思,知道黃宗羲和瞿式耜二人算說到皇上心坎裡去了,連忙出班表態。

 “臣也附議!”陳子壯也出班表態。

 吳炳、楊喬然和呂大器此時見風向大變,已經從與宋應星的學術辯論,變成拍皇上馬屁了,雖心有不服,但也隻好跟隨眾人,趕緊唱皇上的讚歌。

 “陛下,臣治學不精,見識短淺,有負陛下知遇之恩。臣對宋夫子與太衝所言已然是服了。”吳炳說道。

 呂大器和楊喬然也隨聲附和。

 “卿等都是儒學大家,長期浸淫其中,學問自是精純,朕對此並不懷疑。只不過,也的確有見不到之處。‘不識廬山真面目,隻緣身在此山中’啊。朕覺得你們未必已經心服口服,恐怕心中還有很多辯解之詞吧?”朱由榔道。

 “臣不敢。”吳炳答道。

 “無妨,朕並不會以言入人以罪。朕剛才已經說了,無論是政見還是學術討論,大可以各抒已見,暢所欲言。但有一條,討論時可以面紅耳赤,但執行時必須發同一個聲音,也不能因有爭執而致同僚不和。”

 “是,臣等遵旨。”

 “剛才諸位愛卿之爭論朕都聽了,覺得長庚和太衝所言雖有理,但還是有見不到之處。正好今日天睛,朕心情正好,就給你等解說解說。”

 ……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