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雙方都在無聲的進行備戰,只是一邊是惶惶不安,一邊是信心十足。光複軍在村民的協助下,在離海灘五百公尺的地方挖掘了兩道戰壕,還修築了兩個機槍暗堡。馬當歸有信心在現有的條件下讓英國人不能越雷池一步。 中午時分,援軍也準時趕到了。一共兩個排的兵力,還帶來了兩門迫擊炮。之所以來得這麽快,是因為他們沒有選擇翻山越嶺,而是選擇了更符合華南地理條件的方式,從水路坐船來的。
來到新時空後,因為要面對眾多的敵人,清軍、英國人、法國人、海盜,以及未來需要面對的太平軍、湘軍、淮軍、日本人,光有陸軍是遠遠不夠的。所以,光複軍在擁有十二個排的常備陸軍的同時,開始發展自己的海軍。這次運送援軍的就是光複軍海軍的主力艦艇——“香蜜湖號”登陸炮艇。這是一艘由國產271Ⅲ型玉連級登陸艇改造的,集登陸、運輸、巡邏、近海防禦於一體的多功能艦艇。在原時空的1966年,在研製067、068小型登陸艇的基礎上,解放軍陸軍提出設計、建造具有100噸裝載量,能在Ⅱ類航區(六級風浪海區)航行的通用登陸艇,代號271型。該艇任務使命是:平時執行後勤運輸任務,為部隊運送各種物資、裝備和對**頭的島嶼實施淡水補給;在近海登陸作戰中,運送步兵、坦克、火炮、車輛在灘頭直接登陸。
1968年8月首製艇在青島造船廠開工,1970年6月建成。9月在青島進行測試,發現性能不夠理想,接著又進行了改進。1971年完成271Ⅱ型設計,1972年12月在青島造船廠開工,1975年9月下水,11月30日交船。1976年該艇進行登陸、退灘試驗,各項性能指標達到設計要求,1978年通過鑒定後,進行批量建造。271Ⅱ型長54.0米,寬9.2米,吃水1.7米,空載排水量400噸,正常排水量507噸,載運量100噸,超載量150噸。可攜帶3輛中型坦克或7輛載重卡車,或300名全副武裝士兵。主機為兩台6300ZC柴油機,功率2x600馬力,最高航速13節,續航力1000海裡/10節,自持力20天,艇員36人。自衛武器為69式海14.5毫米雙管機槍4挺。
1985年設計了271Ⅲ型登陸艇,1987年3月長沙船舶廠開工首艇,1989年12月交付使用。該艇的改進與從074到079小型登陸艦的進化類似,即從平板艙門改為V型對開式艙門,噸位有所增加。該型登陸艦長58.4米,艦寬10.4米,吃水2.28米,正常排水量613.7噸,滿載排水量634噸;主機為2台MAN8L20/27柴油機,2X600馬力,航速16節,續航力1000海裡;抗風力8級,自持力15天,艦員25人,自衛武器配有61式25毫米雙管火炮1門,14.5毫米雙管高射機槍2挺。自衛武器包括有四座雙聯14.5毫米重機槍,安裝位置與079型上的四座機炮位置相同。艇上裝有先進導航設備。
271Ⅲ型玉連級登陸艇運載量150噸,可裝載1個59型中型坦克排(3輛)及1個步兵加強排(70人);或2個62型輕坦克排(7輛);或2個63型水陸坦克排(6輛)。271系列登陸艇裝載量大、航程遠、抗風浪能力強,是目前中國陸軍船艇部隊後勤運輸任務的主力裝備,在島嶼施工、建設和後勤保障方面作出了貢獻,尤其是271艇能向島嶼補給淡水,這給守島部隊的生活保障起到了重要作用。
這艘舷號為0755的271Ⅲ型玉連級登陸艇是一艘退役的艦艇,被深圳寶an區的一家艦艇俱樂部收購,做為海軍發燒友出海舉行活動的工具。當然,現在它已經成了光複軍的財產。原來艦艇上的武器全都被拆除了,不過動力設備還保養得十分完好,跑上15節完全沒有問題。登陸艇前甲板原來安裝61式25mm雙管火炮的地方現在安放著一門55式37mm高射炮,也就是物資收集隊從氣象台找到的兩門一的一門。炮架的四個輪子都已拆除,然後被用電焊固定在前甲板上。炮架前方用10mm的鋼板做成一面護盾,不過也只能擋擋鉛彈。六名隻訓練了五天的炮手操縱著炮口,密切的維多利亞灣的海面,準備隨時教訓冒頭的英國人。雖然沒有真正的炮彈,相信高爆催雨彈也能給他們留下深刻的映象,而榴彈866米/秒,穿甲彈868米/秒的初速,320-360發/分的射速,3500米的有效斜距,8500M的最大射程會讓英國人所有的艦炮都只能望洋興歎。原來的兩個機槍位重新安裝了兩挺89式12.7mm高平兩用機槍,這才是登陸炮艇目前主要的武器。89式高平兩用機槍的槍身長1640mm,有效射程1500米,理論射速450~600發/分,對付無裝甲防護的軟目標是無堅不摧。現代化的自動武器加上高航速、英國軍艦無法比擬的吃水深度,讓“香蜜湖號”即使面對千噸級的蒸汽風帆戰艦或純風帆戰艦也有一戰之力——大口徑機槍和機炮可以無視橡木船身的防護力。在這一點上,第一次鴉片戰爭使用石彈的清軍火炮就做不到,“彈如雨下”也末能傷及英軍軍艦分毫。
張安邦天生一副圓臉,長期面帶笑容,給人很和善的映象。身高179公分,體格健壯。海事學院畢業,一直從事內河航運,從業有四年,從水手一直做到大副。此時他身穿一套本白色的87式海軍軍官,掛著中尉軍銜,做為“香蜜湖號”的艇長站在登陸炮艇的駕駛艙裡,用望遠鏡觀察著海灣中那幾艘英國人的運輸船。登陸艇停靠在維多利灣西面入口不遠處的一片沙灘,搭載的兩個排的步兵開始有序的下船,隨船運來的各種物資也開始卸貨,一些村民在士兵的帶領下把這些物資都搬運到了剛剛建好的陣地。
※※※※※
與此同時,站在軍營瞭望台上的查爾斯·斯托賓齊將軍也正用望遠鏡觀察著海灣中出現的奇怪的艦艇。“戴維斯,你認為那艘巡邏艇排水量有多大?”將軍向身邊的副官發出詢問。
“我想應該有500噸以上。不過看它的吃水好象很淺的樣子,我對這個數據也不是很肯定。”副官戴維斯是一個二十來歲的年輕人,出生於普斯茅斯,做為一個漁民的兒子卻參加了陸軍。原本想著來東方獲取榮譽和財富,沒想到現在只能和自己的上司呆在這個鳥不拉屎的小島上。不要說那些前往中國首都的同僚,就是在廣州的那些正在花天酒地的同僚就夠讓他羨慕嫉妒恨了。本來他今天還想和溫特斯中尉一起去的,畢竟他來東方幾個月了,見過的中國人還沒超過三十個。香港島上的中國人不是被雇用的仆役就是打漁的漁民,一個個長得歪瓜劣棗、營養不良,這讓一心想尋覓一份異國戀情的副官先生不感失望。
“噢!上帝,它怎麽用那麽快的速度向岸邊衝,難道它可以開到陸地上去?”“香蜜湖號”的搶灘登陸行動在斯托賓齊將軍眼裡簡直要用瘋狂來形容,“快看!快看!船頭打開了,有人出來了。上帝!這些竟然用這麽大的船來做登陸艇!”
“看上去是個不錯的主意,問題是這船怎麽退回水裡?等漲潮嗎?”戴維斯這輩子見過的船大多是帆船,而蒸汽機輪船在他眼裡只能算是玩具。“沒有帆,那應該是蒸汽機輪船。可是為什麽我沒有看見它的煙囪?”
“真是艘奇怪的船。”將軍再次感歎道,“它竟然是鐵的。”
“鐵的?”戴維斯也有些吃驚了,甚至是不敢相信。“中國人也會有這麽先進的東西?”雖然身為陸軍,但他對世界海軍的發展還是有一定的了解。近代鐵甲艦最早是由法國炮術專家貝桑將軍首先提出來的。他認為面對破甲彈的水平射擊,可以考慮在戰列艦上覆蓋一層180--200毫米的鐵裝甲。1834年,法國工程技術人員為了防止在舷側加裝鐵甲後造成的船體重心上升,撤除了上層甲板的火炮。這樣的設計隨著科學技術和造船工業的發展,逐漸也被改進。1849年,法國建造出世界第一艘以蒸汽機為輔助動力裝置的戰列艦——“拿破侖”號,成為海軍蒸汽動力戰列艦的先驅。1853年至1856年的克裡米亞戰爭,奠定了蒸汽裝甲戰列艦在近代海軍艦隊中舉足輕重的統治地位。所以他看到鐵殼船倒不覺得奇怪,覺得奇怪的是“難道中國人也開始建造鐵甲艦了?”
他不知道的是,在這個時空,就在明年,也就是1859年,法國建造了排水量5630噸的“光榮”號(Gloire)戰列艦。 一年後,1860年,英國建造了排水量9137噸的“勇士”號(HMSWarrior)戰列艦。這兩艘軍艦外麵包覆鐵質裝甲,被視作世界上最初的兩艘蒸汽裝甲艦。
到了美國南北戰爭期間,美國北方海軍的小型裝甲炮艦“莫尼特”號(US**onitor)首次采用了封閉的回旋式炮塔。它與南方邦聯海軍的“弗吉尼亞”號裝甲艦(CSSVirginia)之間發生了首次近代意義上的海上炮戰——1862年的漢普敦海戰。
1873年,法國建成“蹂躪”號戰列艦,該艦已廢除使用風帆的傳統,成為世界海軍史上第一艘純蒸汽動力戰列艦。到19世紀70年代,世界各海軍強國的蒸汽裝甲戰列艦已達到較高的水平。蒸汽機不僅為軍艦提供了推進動力,而且蒸汽還被用於操縱舵系統、錨泊系統、轉動裝甲系統、裝填彈藥、抽水及升降艦載小艇等。大型蒸汽裝甲戰列艦的排水量達到8000至9000噸,推進功率達到6000至8000匹馬力。這時的戰列艦在主甲板的中央軸線上或者艦體兩側裝配了能做360度全向旋轉的裝甲炮塔,艦炮也都普遍采用了螺旋膛線,攻擊力進一步增強。
1859年以後的內容是戴維斯副官不了解的,當然,大部分幸存者也不知道或者知道一部分,不過在1858年的南中國,看到這麽一艘先進的艦艇,而且還是中國人擁有的,不得不讓對中國人抱有偏見的將軍和副官驚訝。1858年5月的一天,光複軍海軍正式的登上了歷史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