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我竟然是李白》第25章 隴西李氏
  來大唐後的第一個年節,李白是在公主府度過的。

  古代的年節,氣氛還是很濃的,尤其是在大唐的國都長安城。

  既然是盛唐,自然有盛世氣象。臘月二十三,長安城裡的家家戶戶,就開始忙忙碌碌的掃屋、除塵、貼窗戶紙。

  臘月二十四祭灶神,無論是達官顯貴還是小門小戶,家家蒸糯米飯,備香、燭、瓜果、點心,對著請回來的一張灶王爺,畢恭畢敬叩拜禱告。

  從臘月二十五開始,滿長安城都是開始預備各色年貨的人,這一點連皇宮大內都不例外,一直延續到歲尾。

  臘月二十九,各家都蒸包子、饅頭、花饃饃,煮製臘肉,以備春節期間一二十日之需,街巷裡隨處都是佳肴的香味。

  於是,年的味道飄散開來,漸漸的越來越濃。

  大年三十,人們開始互相拜祝,稱為“辭舊歲”,並在大門上貼桃符,室內懸掛福神、鬼判、鍾馗等畫,既起到了辟邪的作用,看上去又很是喜慶。

  在這種無處不洋溢著節日氣氛的日子裡,李白還真有點想念家人了。

  不自覺的就吟出了隔壁老王的經典詩句:“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他的這一絲惆悵,華麗麗的惹來了玉真公主的一番驚歎外加數落。

  驚歎自然是覺得這句詩精辟,至於數落嘛!當然是嫌他老是將自己當外人!

  玉真公主應該是將他當成夫君了,而他似乎還是將玉真公主定位在的角色上,故而,才會有如此濃烈的惆悵之情。

  這正是,玉真公主因不滿而數落他的原因。

  晴兒是個蘭心蕙質的姑娘,見公主殿下不悅,立即提議,重新作一首應景的詩,來烘托一下年節氣氛。

  李白尚在惆悵之中,情緒還未調整過來,哪裡寫得出喜慶的詩文?

  腦中靈光一閃,王安石的那首《元日》,不正是此時最真實的寫照嗎?

  還寫個毛啊!浪費那麽多腦細胞幹嘛!拿來主義多省事!

  於是,‘’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尤眨馨研綠一瘓煞!衫畎椎牧耍

  王介甫若是知道,自己的詩竟然被詩仙李白剽竊了,不知是該懊惱呢?還是該榮幸?

  此詩可以說是,年節詩中,經典中的經典。

  自然少不了,又是令眾人一番讚歎。

  正月很快就在喜慶的氛圍裡流逝了,長長的休沐假期結束之後,李白就收到了一個好消息。

  宗正寺卿李道宗已經核實清楚,李客系隴西李氏一脈,出自於高祖李淵十二子李元嬰一支。

  由於年代久遠,再加上李客曾流落西域碎葉城,具體的更有說服力的證據,已經無法找到。

  這貨!還真滑頭,這是個什麽調查結果?

  說是就是,說不是就不是!

  是與不是,全在李隆基一念之間!

  太極推手啊!

  其實這也不怪他!像他們這樣考證族籍的多了去了!

  從古至今,多少為了給自己臉上貼金而亂認名人當祖宗的人,不都是這樣操作的嗎?

  這才哪到哪?

  再說了,年代那麽久遠了,你讓他怎麽考證,總不能將長眠於地下的那些哥們叫起來一個個問吧?

  老李家族譜上還寫著老祖宗是李耳,也就是老子,太上老君,至於真假,還不就那麽回事?

  李白出自哪個李氏不重要,重要的是他這個人能不能給李氏家族帶來榮耀,

若能,自然會得到老李家的認可,族籍沒問題。  若不能,老李家不要廢物!想落籍,哪涼快哪待著去!

  從李世民開始,隴西李氏一直在不遺余力的提升自己家族的影響力。

  到了如今,雖然經過幾代人的不懈努力,也達到了與其它六宗平起平坐的局面。

  但是,真正論及底蘊,和在民間的被認可度,若除去他們是大唐皇室這個客觀因素的話,恐怕還是很難和其它四姓相比擬。

  在這個時代,自魏晉開始所形成的門閥家族勢力的余毒,是不可想象的。

  天下男子皆以能娶到崔、盧、李、鄭、王,五姓女為榮,新科進士及官場新秀,也大多出自於大士族。

  隴西李氏,想要撼動崔氏士族之首的地位,族中後起之秀湧現出來的越多,優勢才能更加明顯。

  毫無疑問,名動長安的詩仙李白,此時已經算的上是後起之秀中的佼佼者了。

  若是能在即將到來的春闈之中,一舉奪得狀頭!

  那他們隴西李氏,無疑就在五姓七宗裡,大大的露了一回臉!

  盡管此時的科舉很不公平,可以說是黑幕重重。

  可是,狀頭獲得者的才學,那也是要服眾的!並非隨便什麽阿貓阿狗就能當的!

  故而,五姓七宗還是很看重這個的!族中子弟若是能奪得這個頭銜,無它,那妥妥的就等於壓住了其它幾宗一頭!

  對尋常人來說,這或許不算什麽,誰得狀頭都一樣,反正又不是自己。

  可是,對於他們五姓七宗來說,意義非凡!

  因此,李白這個正著急著認祖歸宗的青年大才俊,一下子就被隴西李氏相中了。

  雙方這就等於是,郎有情妾有意,乾柴烈火、一拍即合。

  李隆基就此事,自然少不了征求族中長老的意見。

  這些人老成精的老祖宗們,雖然有的已經老眼昏花,但是一個個心裡明鏡似的!

  “哎呀!聖人啊!這個李客既然出自於李元嬰一支,那就是我們隴西李氏的遺脈,被迫漂泊西域這麽多年,著實淒慘,不應該再為難於他了!”

  “對!咱們絕不能做那煮豆燃萁之事!沒得讓人看了笑話!”

  “是啊!當年之事不堪回首啊!對其不宜再苛責!”

  “其子李白是個才俊,春闈在即,咱不能耽誤了兒郎前程啊!”

  “是啊!道宗啊!此事宜速辦!”

  “………”

  就這樣,李白落籍事宜,出奇的順利。

  不待李客一家從蜀中趕到長安,一切已經辦妥。

  隴西李氏族譜之中,赫然已經寫上了李客父、祖、曾祖的名字,當然了,也少不了李白。

  這族籍的事總算是完美解決了,春闈的時間也快要到了。

  唐代的進士科考試,並不像明清兩代那般,需要秀才、舉人,縣試、府試、院試、鄉試,一路過關廝殺到京城。

  隻要在京中獲得朝中官員的推薦,就可以參加考試。

  這些,李白眼下根本就無需操心,玉真公主早就給他辦的妥妥的啦!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